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时间:2023-05-16 11:25:1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在我国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还保留着传统英语学科体系的烙印,职业教育特色并不突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科规划2009年度研究课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编号:SCG17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纪淑军(1966-),女,湖北黄石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0)06-0044-03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家外贸经营权的下放,近些年来,外贸企业数量大大增加,外贸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更趋频繁,市场对从事国际商务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我国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从2006年的600所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900所,就是这一市场需求的体现。然而,外贸用人单位却依然表示国际商务人才难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脱钩,培养出的是商务英语毕业生,而不是商务英语人才。

课程是育人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核心。在我国,职业英语教育课程改革步履缓慢,其原因就在于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一直受着传统英语专业学科体系教学观念的束缚,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而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1]。因此,能否构建真正能满足职业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就成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开发的历史过程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在经历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和“职业分析导向”模式后,正在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2]。这一转变和发展,从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即能管窥一斑。

我国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开发最早沿袭的是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以普通高校的英语和商务专业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保留着“学科系统化”教育的烙印。这种课程开发往往是对英语和商务学科知识简单压缩的教学简化过程,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商务基础知识和英语基本技能,但这一过程的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却是间接甚至是脱节的。近几年,部分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系开发了“职业能力分析”的模块化课程,这一模块化课程将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进行分解,并以此设置英语技能和商务知识的基础课程,就某些单项技能增设实训环节,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某个单项商务环节的操作能力。然而,其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而通常止步于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英语和商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基础。这种模式以职业分析为出发点,比以学科体系为出发点的课程有较大改进,但其局限性是语言技能与商务技能的组合无法为学生提供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过程知识。

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应该建立在对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完整的职业分析的基础之上,然后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设计与编排学习内容和课程顺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们,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岗位相脱离的弊端,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该理论提出后迅速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本世纪初被介绍到我国,它的核心思想已经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所接受,并在近几年对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已经有了一些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的成功案例,特别是有些高职院校的工科专业。但对于应用语言专业来说,目前尚无成功案例可以借鉴,各高职院校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与探索尚处于初始阶段。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一个从职业工作的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最终到学习情景的过程(图1)。

(一)专业定位与职业工作岗位(群)分析

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国家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目的。为了让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更好地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对浙江地区的行业和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大量的市场调研表明,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在浙江乃至周边地区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只不过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主要要求是:有一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能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完成文秘基本工作任务、能在外贸活动中完成对外交流的工作任务。

经过行业、企业商务专家和课程开发组教师的充分论证后,我们将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熟悉商务英语相关岗位的工作过程,具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涉外商务操作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岗位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应用型商务英语专门人才。依据该培养目标和区域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确定商务英语专业对应的主要工作岗位为: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和初级商务翻译。

(二)典型工作任务归纳

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后,课程开发组教师、企业专家与职业教育专家共同分析和归纳总结了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其过程。

企业专家从专业角度分析、阐述了所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内容,包括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然后对所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难易程度进行排序。

企业专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将职业生涯的发展总结为四个主要阶段:“新手→上手→主办→主管”,然后为每一阶段举出三到四个有挑战性和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实例,指出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工作能力。“新手”阶段的工作任务主要有:熟练操作办公设备、了解外贸企业的运作模式、了解相关产品的基本情况、基础资料翻译。“上手”阶段的工作任务主要有:商务接待、客户开发与维护、外贸单证制作、熟悉外贸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跟单。“主办”阶段的工作任务主要有:商务谈判、现场翻译、营销策划、自主创业准备等。“主管”阶段与个人素质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直接关系,与目前高职在校教育尚有一定距离。

课程开发组教师、企业专家与职业教育专家在已经确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十项典型工作任务:办公设备操作、外贸企业及产品认知、涉外商务接待、客户开发与维护、涉外商务谈判、常规外贸流程、单证制作、现场翻译、营销策划和创业。

在得到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后,课程开发组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并采用社会实证研究方法,对典型工作任务加以分析和详细说明,将其结果表述为一般化的职业要求。最后,确定了八个典型工作任务:外贸企业及产品认知、涉外商务接待、客户开发与维护、涉外商务谈判、完成常规外贸流程、单证制作、营销策划和创业。

通过延请商务英语专业所对应的所有企业和行业岗位群的专家,通过这些专家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领域的宏观、整体和前沿性的分析和阐述,经过对各领域职业的具体分析和归纳总结,确定了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对这些任务的类别和难度等级划分,成为商务英语课程开发的基础。

(三)根据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总结之后,是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将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一门学习领域课程。这些学习领域的课程不再只是传授英语和商务专业知识的简单工具,而是让学生学会在正式的国际商务职场中如何工作的利器。

根据企业专家总结出的八个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商务英语专业学习领域相应产生八门工学结合课程:外贸企业及产品认知、涉外商务接待、客户开发与维护、涉外商务谈判、外贸业务实施、单证制作、营销策划和创业(选修)。

与商务英语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对英语的要求往往是比较高的。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既提高英语水平又同时提高职业能力是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Jones & Alexander称商务英语为“English for business”或“English used in business contexts”[3],张佐成认为商务英语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4]。由此可见,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在各种商务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来完成国际商务中的各项任务的能力。那么,按照工作过程开发出来的工学结合课程,恰好能够满足为学生设置各种商务环境,让学生用英语来完成国际商务实际工作中的各种任务的商务英语教学需求。所以,一方面,工学结合课程要求用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学生用英语来完成学习领域中的工作任务,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而且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英语的用途,在语言习得的同时提高职业能力;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除了上述的工学结合课程外,综合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口笔译等职场语言基础课程是不可或缺的。由于目前大多数企业衡量英语人才的共同标准是英语等级证书,因此,针对人才市场对英语等级证书的重视情况,开设英语职场准入课程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各种英语等级证书考试,仍是各高职院校的无奈之举。

(四)教学模式的确定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通过对工作对象、要求、内容、劳动组织和方法的分析,明确每一个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考核与评价内容,形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指导性文件,既要体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又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指导课程教材的编写、教学考核与评价。课程标准形成后,应分批开发学习领域课程,以项目或学习任务为驱动进行学习情境设计,编写课业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习材料等教学资源,淡化理论实践教学界限,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式教学。员工在企业工作实践中,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基本步骤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阶段,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步骤也应是包含这六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行动模式。

课程应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在以往学科体系背景下,学生学习英语是被动的,目标也不明确,而语言学习又是一个漫长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加上高职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较低,学习困难较大,极易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乏。在学习情境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能让学生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用英语完成学习领域中的一个个任务时,英语学习动力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涉外商务工作过程知识和经验,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行动导向教学能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改革和探索

由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课时安排和教学评价方式,因此,各相关高职院校对这种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加强实践锻炼,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过程,而商务英语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很杂而且很细,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更增加了课程开发的难度。因此,在选定学习领域和确定学习范围、教学时间、学习情境名称,以及描述学习目标与确定学习内容和确认教学场所等每一环节的具体任务时都需要课程开发人员(包括职教专家、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探索,达成共识,并将这一共识表述出来,使教学内容既符合职场的工作任务要求,又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切实可行。

结束语

这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与以往的商务英语课程改革相比,不再是对原来的学科性的课程体系进行改良和修补,而是颠覆性的课程革命。以往的课程主要是按照听、说、读、写、译的英语技能和商务知识来设置课程,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按照商务英语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能让学生通过综合使用英语的各种技能来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并在工作中锻炼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在涉外商务工作中的职业能力。因此,这种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核心构建的课程体系,定能培养出得到社会认可的、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高职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10.

[2]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4-7.

[3]Jones L,Alexander R.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Student"s Book[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4]张佐成.对商务英语的系统思考[C].第五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8.

责任编辑 葛力力

推荐访问:商务英语 高职 导向 课程体系 构建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