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转型

时间:2023-05-16 09:40:0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早就不是在一家单位里干到地老天荒的年代了,职场人的瓶颈期来得又比那个年代频繁、明显太多。职场转型因而成了几乎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区别只是,被动的人被逼到悬崖边了才会手忙脚乱地寻找出路,而主动的人则早早地规划好转型的方向,做足准备。

陈俊和李佩蓉各自经历了职场转型。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工作,陈俊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转型是个自发需求的过程。李佩蓉的几次跨行业转型虽然看起来被动,但她的成功在于拥有敢于舍弃的勇气和进取心。希望这两个职场转型达人的故事能给面临职场转型问题的你一些启发。

陈俊 36岁

现任互联网公司搜索广告技术总监

转型心得:有目标有准备就不怕小曲折。

从程序员到技术总监的职业道路虽然小有波折,陈俊却是一路朝着计划中的方向前进的。

他从未怀疑过自己与IT行业的缘分,高二的时候就通过了当时职称类程序员水平考试,后来又顺理成章地被保送到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硕连读。像大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样,陈俊很早就开始到校外兼职给一些公司写程序,碰到稍大的项目,他就得连写半年,每天都在宿舍床上坐到浑身酸痛。

和一线编程工作的提前接触让陈俊很早就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点在开发大型应用软件这个方向上。确立兴趣方向后,陈俊要做的就是为此目标进行积累和准备。没有经过高考、考研,他甚至没有按常规经历毕业找工作。因为在读书期间就积累了不少程序开发的经验,陈俊在毕业之前就被邀入师长的创业公司负责技术,这也是现在高校BBS创业版上理工专业的常事。

公司在他毕业后不久就被合并了,2002年初,陈俊进入了IBM研究院做研发工程师。他的初衷是想利用这个优秀的平台学到更多国外研发的核心技术和先进理念,但在不到一年的工作中,陈俊发现在这类大型外企中关键模块和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方人员手里,自己多数时候就是个打杂的,顶多负责边缘模块的开发和测试。学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陈俊决定离开。

此后,他依然抱着学习国外更先进技术的目标去韩国工作了一年,但是去了韩国后,陈俊才发现所谓的“国际研究中心”里面算上他只有四个外国人—两个乌克兰人,两个中国人。而这个工作场所有着如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国企一般的工作氛围,陈俊的工作并没什么实质性的事务,这个部门也差不多就是个点缀。

不小心“误入歧途”的陈俊也没舍得在那里浪费时间,他利用这难得的悠闲时间通过互联网好好学习了Java语言,并大量阅读了国外的相关文章来保持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的转型继续作准备。

一年以后陈俊辞了工作回国,2004年又重新进入IBM的开发中心工作。这一次,他所在的部门比之前负责更具体的开发工作,陈俊终于开始接触稍大型软件系统开发。这曾经是他在读大学的时候就给自己设定的一个职业目标。但他也没想到瓶颈来得那么快。

业内都说程序员在IBM里面待得越久,就越不会其他的东西,越不敢跳槽。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后,陈俊也发觉自己的惰性更大了,因为手头的工作用不到自己更多的才能。第二年年终进行考评的时候,陈俊给自己评了第三等—“符合预期”,原因是手头的工作就那么多,谁都不会把事情做差,谁都能算“优秀”或“超出预期”。

尽管通常,优秀的程序员可以做到35岁左右,但当时已经30岁的陈俊在经历了几次跳槽之后认为,自己必须认真地思考转型这件事了。

进外企却做不到核心职位、国内稍有名气的软件公司给他的薪水又太低,软件开发这条路陈俊当时已经走不下去了。关键时候,在身边朋友的推荐下,陈俊怀着疑虑进入了互联网公司,成为了公司的技术总监,负责公司互动问答平台的建设,从零起步。在初步接触了工作后,陈俊感觉自己迎来了一片新天地,长期积累的知识和能力终于有了施展的平台,在韩国“国企”工作的那一年时间里学会的Java语言也在这里派上了用场。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2010年陈俊升任搜索广告技术总监,完成了进一步的转型—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

陈俊自我总结

回忆起来,觉得职场没有捷径,每个人也都会碰到走弯路的情况,及时调整并且保持学习的热情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过来人,我对IT技术类的毕业生有三个建议:

选择好行业和公司对个人的职业路径很重要。就行业来说,目前互联网整体有着很好的商业模式,而且有足够的空间和需求来提升能力和素质;

毕业后不断地学习很重要。保持知识累积的深度和广度,因为这行的技术更新极快,大部分的内容靠的是触类旁通,多学没有坏处;

培养全面能力很重要。在国内的行业模式下,程序员还是“青春饭”,必然面临转型问题,所以,要学着跳出程序员本身,比如可以培养协调能力,转型去做项目管理;锻炼表达能力,转型去做培训或咨询等等。

陈俊的经历也是大多数职场人遇到瓶颈后普遍的转型心态。而且他的工作由于工种的原因注定只能是“青春饭”,工作几年后必然要考虑下一步的发展。这是职场转型的客观因素。

陈俊的转型属于单因素的企业转型,也就是说,他的经历是通过转换平台(公司)即可实现的。在朋友的帮助下(推荐机会),依据自身不凡的综合实力顺利转型成功。

职场人可以从陈俊的转型过程中借鉴以下几点:

选择了“青春饭”工作的职场人势必要早做好转型的心理准备。

在不如意的公司环境里也要保持不断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发展。

贵人相助往往是职场人转型的有效武器。

转型的跨度不要太大,尤其在准备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转型因素越少,所做的准备工作就越充足,转型成功的几率也越大。

转型尽量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即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只是通过平台的转换也可以达到追求成功的目的。

其实,在企业转换、岗位提升之后,陈俊才真正面临着岗位转型,因为他从一个技术达人转向管理者。大量的职场案例证明,一流的技术者往往是三流的管理者,陈俊在管理知识、管理能力、管理艺术、管理工具等层面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果他能够逐步通过这些坎,就会真正达到职业生涯的提升,往企业的核心层迈进。

陈俊这样的单因素转型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建议有类似情况的职场人可以参考。

李佩蓉 36岁

现任外资银行贵宾理财经理

转型心得:先接触先投入,多了解多发现,逐渐找到自己兴趣和能力的结合点。

从医药销售到外资银行贵宾理财经理,李佩蓉的职场路径行业跨度很大,但她在每个时期都投入地做到了最好。事实证明,这个过程带给她能力和性格的转变,让她更有勇气追求自己的志趣并坚定现在的职业目标。

李佩蓉的第一份工作专业对口,去了一家大型药企做最基层的医药代表。因为性格的原因,李佩蓉实在不知道怎样去和人打交道,最初她只能花一整天坐在小型医院的办公室里,靠博取对方的同情赢来一个小单。尽管内向,但她却很勤奋,不会和人打交道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加上她为人踏实、耐得住辛苦,做了六年医药销售后,李佩蓉不仅得到了沟通表达能力的增强,还在25岁时就拥有不错的职位和薪资。

2003年,总部把她调回北京去做管理岗位,但她觉得自己对权力没有欲望,不想转到管理岗位上。加上那几年工作的深入和熟悉,李佩蓉发觉自己虽然做得不错,但其实并不喜欢医药行业。当时的领导建议以她这种喜欢分享的性格可以尝试一下培训或咨询行业,2004年初正式离开医药行业后,李佩蓉进入了国内顶级的咨询公司,从医药代表转型成为咨询顾问。

但是两年后李佩蓉还是决定离开这个行业。因为她发现自己虽然喜欢,却不太能胜任这份职业,咨询师需要很强的理论背景支撑,而她无论是大学的专业还是之前的工作经验都不足以胜任这份工作需要的理论背景,做久了十分吃力。

这段时期让李佩蓉更好地了解到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当时她已经29岁了,如果再进行职业转型就必须是未来的一个比较确定的发展方向了,她不得不反复地思考、确认自己的兴趣点。

李佩蓉想到自己从小受家人的影响,一直喜欢关注财经类资讯和资本市场。2005年的时候,投资理财这个理念在中国还不像现在这么热,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不那么多。经过一番仔细研究、比较,李佩蓉感觉这既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又是一个发展机会,值得投入去做。

但实际上,以她之前的工作经历来看,要进入银行工作并不容易,李佩蓉打算从金融行业的其他分支突破。2006年,她辞掉了咨询公司的工作,进入保险公司从最初的保险销售做起,这个门槛比进银行工作可低多了。

从收入、社会地位都相对不错的国内顶尖咨询公司的咨询师变成保险销售员,仿佛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家人和朋友们都不理解李佩蓉的这个决定,只有她心里清楚自己是在为进入银行从事投资理财做准备。销售经验李佩蓉早在做医药代表的时候就积累了不少,现在她要努力的方向是学习金融知识。这姑娘边推销保险,边考出了证券从业资格证和CFP证书。

2008年,外资银行刚好到保险公司招聘银保业务人员,李佩蓉这两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她通过保险公司这个跳板顺利踏入了银行这个圈子。由于工作出色,两年后,她又如愿以偿地转职到对个人的理财投资岗位。她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一名最优秀的理财规划经理。

李佩蓉自我总结

工作的前五至八年中,很难决定一生要做什么。只能在尝试中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性格特点。给自己时间和一颗开放的心,时间+坚持+思考=成功转型。

跨行业转型成本:

物质上。工资收入方面会有变化,建议工作头几年时最好先攒钱,尽量减少物质忧虑才能选择真正符合自己兴趣的工作。

心理上。放弃舒适和熟悉的生活工作状态,投入到新的场景中,要不断加大学习投入。

人际关系上。朋友同事圈子会变化。

与陈俊的单因素转型相反,李佩蓉属于多因素转型,即同时面临跨行业、跨企业、跨岗位、跨能力转型。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换工作”来理解陈俊的转型,而李佩蓉的转型才是更普遍的转型发展路径。

李佩蓉面对四个转型因素时,成功的原因有四点:

敢于放弃积累、否定现状,重新定位自我。在职业生涯初期,通过不断的职业探索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确定了转型的方向。

坚持做知识、技能、证书等方面的准备。因此,当有一个与目标相一致的转型机会出现时,她的胜出不足为奇。

拥有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意志,能够承受艰苦的等待。她的转型成功是从放低身段开始的,抛弃以前的职场声望—咨询顾问,从褒贬不一的保险销售员做起,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当她的知识、技能、证书不能支撑她直接进入转型方向时,她迂回去做与目标相近的工作去靠近目标,同时也获得与目标相关度较高的经验。

李佩蓉的情况是很多职场人典型的发展现状,她的选择却是很少人能做到的;另外,她一直为多因素转型储备知识、技能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推荐访问:一站 转型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