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情”义,有效增进语文教学的良性互动

时间:2023-05-13 08:35:0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学校教育中,“情”字是涵养与滋润教学关系的“灵丹妙药”。有了“情感”的渗透和融入,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和个性魅力,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有利于增进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形成教学双方的“合力”现象,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良好效果。就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善于孕育“情感”,并把“情”义充分地应用于各类教学环节中,这既是职业道德之义,又是智慧艺术之举,非常有利于实现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情感附加值”,更好凸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基本特点,不断走向并实现“教书育人”的课程活动目标。

众所周知,“情”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艺术,而且具有不容忽视的传导力、感染力和穿透力。在社会生活中善用“情”字,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增进人们之间的友好交往;在个体家庭中善用“情”字,有利于发挥滋润作用,不断提升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学校教育中善用“情”字,有利于构建和谐教学关系,把各项活动不断引向令人期待的良性发展之路。然而,写好“情”字、说好“情”话、善用“情”义,这是一项知易行难的艺术性实践课题。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拟就课前预习、教前导入、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一、善融“情”义到课前预习环节,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窗口前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俗语意在强调凡事“超前准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学校教育中,狠抓课前预习这一活动环节,就是对“课堂教学窗口”实现有效“前移”,这非常有利于开展“简约型”“高质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做好并努力做足这种不应忽视的“诗外工夫”呢?以《大江保卫战》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前预习活动阶段,把“大江保卫战”中蕴藏的几个精彩画面,采用微视频技术,直观生动、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小学生眼前,为他们提供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让他们在“像文互动”中切实地体悟到了什么是“千钧一发”,什么是“惊心动魄”,什么是“奋不顾身”,什么是“众志成城”……如此场景阵阵扑面而来,由此激活了学习思维,激荡了学生情感,为他们留下“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深刻印象,以至于在课堂之初的相互交流中大家还是心潮澎湃的。

二、善融“情”义到课堂导入环节,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引人入胜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走向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虽然简短不过三两分钟的时长,它却犹如精彩文章之“开篇”、优美旋律之“前奏”,容不得存在半点的忽视和马虎。与之相应的是,一个精彩纷呈的课堂导入形式,不仅可以迅速凝聚学生的内在心绪,而且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期待心理,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扎实稳定的良好基础。以《二泉映月》课文教學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借助多媒体这一平台,并且通过“缓放”“回放”等技术手段,让全班小学生兴致盎然地欣赏了《二泉映月》这一著名艺术旋律。尽管小学生还缺乏应有的音乐欣赏能力,尽管他们还并不清楚好在哪里、妙在何处,然而委婉连绵、升腾跌宕、舒缓恬静的优美旋律还是激荡了他们的情感和心灵。当笔者揭开曲名和特殊创作者“瞎子阿炳”之时,引发了全班一片惊叹!由此而导入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三、善融“情”义到课堂教学环节,有利于更好地赢得师生良性互动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和“制高点”。在这一主体流程中,无论教师“用情”程度还有学习“情感”如何,它们都与课堂活动效果是紧密相关且成正比现象的。以《海伦·凯勒》课文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初,笔者让小学生拿出自己的笔和本子,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盲写”如下语段:“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磨出了血。”听写结束了,在历经起初的笑声后,部分小学生也许有所感觉,立刻显得不好意思起来。“同学们,你从盲写这段文字中感悟了什么?在阅读课文后你会对这个同龄人说些什么呢?……”接着让大家开展“个体阅读+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活动。有了“情”的渗透和融入,这种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四、善融“情”义到作业设计环节,有利于更好地攫取事半功倍效益

在学校教育中,作业的设计与提出,不仅是一种“反刍、促进与消化”的过程,而且是对教与学两种情况的“反馈、检测与延伸”。然而,由于在学生群体之间客观存在着无可规避的个体差异性。正因为这样,作业的设计与检验应当而且必须做好“多样、个性”的因人而异,否则就会因此而“事倍功半”,甚至往往产生“事与愿违、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的不良结果。久而久之,这种作业就会变得“有聊于无”或者“无胜于有”。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笔者往往采取“作业超市”形式,这种效果是一直比较良好明显的。就是在每篇课文教学结束后,让小学生自己根据学习情况,就字词语段、结构修辞、写作方法、情感体会等各个方面,列出一个“作业素材”,然后通过多人小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元完成一份“作业设计”,投放到“作业超市”中。如此而为,既促进了资源共享,又有利于学生自选“货物”。

五、善融“情”义到教学评价环节,有利于更好地激发积极进取信念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绝不仅是在于“甄别、选拔与评判”,而是为了在“检测”中持续发挥“鉴定与促进”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我们应始终本着“以情激情、以评促学”的指导思想,把“师情与生情”“教情与学情”相互渗透并有机地融合起来,从中赢得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情绪智力”效益。比如,在对待优等生层面评价上,我们可以适当地讲求一些“高标准、严要求”;然而对于那些语文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态度品质欠佳的“边缘生”“潜能生”和“学薄生”,在教学过程尤其在教学评价环节,我们则要以“激励、唤醒、鼓舞”为主,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认可和鼓励,不断发掘他们的“长处”和“闪亮点”,以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进取精神,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千里跬步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情感天地,大有作为。”教师本着“爱心教学”的初衷,善于把握并努力用好一个“情”字,这不仅能够反映责任意识和师德师风的问题,而且是衡量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推荐访问:互动 善用 增进 语文教学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