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让我们站在培育人才的高峰

时间:2023-05-10 18:25:2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第二十二章 教育创新贵在实践

在迈进21世纪的关键时刻,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巨大挑战,我们正在承担着民族复兴的艰巨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能否正确地应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并有效地完成这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关键就在于能否拥有足够数量的创造、创新型人才队伍。毋庸置疑,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显然,现实创造教育的成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世纪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所以,我们的党和政府确立了创新国家和“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把教育提升到推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创新性工程加以重视。为此,我们在实施创造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英才教育。

第一节 英才教育

一、我国教育应重视英才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培养了各类人才。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有的教育已经很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特别是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的需要。创新性人才缺乏的危机,实质上就是教育的危机,是我们现有教育弊端的集中体现。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缺乏英才的时代,是充满悲剧的时代;不能培养英才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没有英才出现的民族,是生命力衰竭的民族。如果再不对创新人才教育予以足够重视,我们将不得不重新思考:21世纪,谁来支撑中国?因此,高度重视教育创新,重视英才教育,不仅是时代变革最迫切的要求,也是支撑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最为坚实的脊梁!英才教育的观念一旦得以深入人心并广泛开展,就能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不仅能够有效地为提高全体国民综合素质提供良好的榜样,并且可以使我国在短时期内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我们要大声疾呼: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民族的振兴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渴盼英才教育,重视英才教育刻不容缓!

二、英才范例

大家都知道,30年前在中国科技大学设立少年班,30年过去了,昔日神童今何在?据《重庆晚报》报道: 30年前,中国科技大学设立少年班,将神童集中到一个班级进行培养,这不仅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创举,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该校向外界公布了少年班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少年班毕业生主要流向三个领域:国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国际学术前沿;国内外工商、金融、IT领域。但是在少年得志成才的好消息背后,还有一些令人惋惜的故事。

群英谱——名校教授20人

少年班毕业生在北大、清华、中国科大、复旦这四所一流名校担任教授的有近20人,其中78级的翁征宇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首位“杨振宁讲座教授”;85级的杜江峰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并入选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引领国际学术前沿

少年班毕业生已有18人在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任正教授,有3人当选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3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多人当选美国医疗信息科学院、美国光学学会等会士。除了87级庄小威外,81级骆利群38岁时出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正教授,82级卢征天36岁时出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正教授,83级邵中34岁时出任美国耶鲁大学正教授。

金融、IT领域任要职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IBM、英特尔、微软、杜邦这样的国际500强企业就职的就有149人,其中许多人担任重要职位。除了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外,78级高峰目前任德意志银行中国分行董事、总经理。

失败篇

据了解,科大少年班几乎每年都有 “问题学生”被退学,有的自控力差、贪玩、学业跟不上,有的品德不端,还有的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中国科技大学办了少年试点班,可以说,这个试点班确实培养了一批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才,虽有失败者,那也是正常现象,所以,试点班成绩是肯定的。但有两点必须反思:一是少年班的智力水平和他们的身体生理发育水平、心理水平之间如何协调,这中间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其中内在规律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来处理,令人深思。二是少年班培养的人才毕业后当教授、当总经理等,这对他们来说很容易,关键是他们其中有几位能成为国际或国内学科带头人,或者期望值更高一点,即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我们的眼光若放到这样一个高端位置上,则更有意义。

三、英才典范

16岁的“发明家”

牛培行是山西大学附中高一学生,尽管中考成绩没有达到录取线,却因他的23项专利被破格录取。

牛培行的第一个发明,是他12岁小学毕业那年暑假制作的风力船。这条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船,是把一个风车安装到船上,凭借风力带动螺旋桨使船行进。这样,无论是顺风还是逆风,帆船都可以正常航行。

牛培行最喜欢的发明,是环保的物理电池。灵感源于他在物理课上学到的发电机原理和钟表上的发条。经过几天的琢磨,一个用手动实现动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物理电池就产生了。电池利用的是机械能,在没电的情况下也能充电。“物理电池很环保,有了它,现在这些高污染的化学电池就可以‘退休’了。”牛培行兴奋地说。

另一项备受专家赞赏的发明,是废水回收自动再利用装置,是牛培行在学习大气压力课时“开小差”想出来的。当时年仅16岁的牛培行,已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

为鼓励牛培行搞发明,山大附中专门为他准备了一间实验室。这间实验室,摆放着牛培行制作的几架航模,以及他发明的物理电池、自动节水器、写不满黑板,还有“鞋琴”、自行动力车……

“他的发明就是他的玩具,自己制作的玩具就是发明。”牛培行的父亲说。

曾是全校倒数第一的牛培行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小学三年级以前,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全校几百名学生中的最后一名。贪玩、不听讲、不记笔记,更不完成作业。“那时,我经常被老师罚站,叫家长也是常有的事。”牛培行说。因为学习差,牛培行在小学就转了3次学,父亲甚至把他送到远在呼和浩特的一所自治区重点小学。但他还是痴迷那些手工玩意儿,学习毫无起色,没多久,父亲只好又把他接回太原。可他就是喜欢在马路上或者自行车修理铺捡些废零件,捡回来就开始琢磨,制作一些小玩意儿。

看到儿子玩性不改,父母开始送他到培训班学习。让他学电子琴,琴没弹几下,他却在一边不停地鼓捣电源插座;让他学国际象棋,他却闹着要上制作班,后来只好答应两门课一起学。结果国际象棋学了个一塌糊涂,连基本步法都不会走,而小制作却大有进展。从此,他的房间变成了加工厂,床上堆满了各种工具、模型、零件。自己的房间不能住了,他便“霸占”了姐姐的房间,好在姐姐上大学了,只是偶尔回来。进入初中,牛培行的学习成绩有所长进,发明创造也进入了高峰。他的脑子总也闲不下来。停电了,他想到在笔的两端安装发光二极管和纽扣电池,制作“电光笔”;看到老师上课时,经常要擦黑板,粉笔灰飞扬,他就尝试利用皮带输送原理让黑板转动起来,在转动中板书也被后面的黑板擦擦干净;冬天乘公共汽车,扶着裹着毛线的护栏,他竟想出利用汽车尾气输入护栏来取暖……

牛培行搞发明是一个奇迹,他的学习也是一个“奇迹”。

小学毕业时,牛培行从全校最后一名进入中游。升了初中,他又是全班的最后一名,但在中考时又出人意料地进入全年级前十名。升高中时,他被山大附中破格录取,比最低录取线低了39分。这样,牛培行又成了山大附中“倒数第一”。

如何教育有特长“差生”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牛培行的学习成绩已接近中等,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成绩较好。与大多中国孩子不同,牛培行更像是国外的孩子,动脑和动手能力都特别强。”牛培行的班主任王彩萍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牛培行身上我们看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才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工作。”

时利民是山大附中高一年级组组长。他一直鼓励牛培行利用课余时间搞发明。“对于牛培行,学校和老师都非常重视,非常关爱。毕竟,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这样的学生太少了。牛培行的成长,给那些有特长的‘差生’很多启示。其实,很多‘差生’有自己的优势,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没有重视,没有去发掘,没有去引导。”时利民分析说,“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对他们失去信心。”

“我做发明是凭兴趣,学习也是凭兴趣。搞发明时,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方面的问题,让我对这两门课产生了兴趣,这两门课也给我做发明提供了很多启示。在我眼里,那些原理是活的,我做发明随时可用。”牛培行说。在牛培行所在班的教室里,桌上摆着剪刀、胶水和模型的,一定就是牛培行的课桌。每次上学,除了背上书包,牛培行还要拎上他的工具箱,开始他快乐的发明与创造。

推荐访问:站在 让我们 培育 创新 人才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