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拒绝幻想

时间:2023-05-03 16:20:1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远古时代,人类笼罩在神秘主义和原始宗教的迷雾之中。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类又被各种神学体系和世俗宗教主宰。在西方,王权之上有上帝在;而在中国,统治者统治的合法性来自于“天”的意志。

总体来说,近代以前的世界是一个神灵鬼怪出没的世界。这是些不能得罪的“主”,它们像幽灵一样或隐或显地飘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思想、思维方式、文化习俗中,它们既是政治权力的来源,又是道德规则的根基。思想家们把这些现象叫作“魅化”或“神秘化”。

但自近代开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理性的复苏,这些现象也遭到了“祛魅”或“去神秘化”。笼罩人类社会的神秘烟雾慢慢消散。我们所置身的这个现代社会,就是伴随着“祛魅”而逐渐建构出来的。让我们能看清楚这一切的,要归功于诸多社会学大师,特别是要归功于一个德国人:马克斯·韦伯。

在人类的思想史上,除了康德,很少有人能够像马克斯·韦伯那样,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在政治观点、学术观点上各个不同的思想流派,并且都受到这些思想流派的一致尊重。他是与马克思、杜尔凯姆齐名的三大现代社会学奠基人之一。他对资本主义、对官僚制、对组织、对宗教、对经济制度等的研究,烛破了现代社会的秘密。

马克斯·韦伯1864年出生于德国图灵根的埃尔富特市。其父是一个政治家。由于家庭属于“上流社会”,他家的客厅里经常有一些学者、政客、官僚出入,在此高谈阔论,使他从小就被学术与政治所吸引。幸好,来到他家的都不是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蠢货,也不是些有显赫身份但却粗野无礼的高级流氓,否则,我们很可能不会看到一个叫“马克斯·韦伯”的杰出的社会学大师出现在19和20世纪之交的地平线上。

不过,让他日后成为开创了现代社会学的一代大师的,还是他的博览群书、勤奋学习,以及极强的自学能力。一个不能饱读各种经典并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想要成大器的确是一种笑话。少年时代,韦伯就对历史、哲学等书籍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尽办法找来研读。他曾写信给他的母亲说,他既不幻想,也不写诗,除了读书,他不知道还应当去干些什么,因此他只能一丝不苟地去做这件事情。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在少年时代就读了斯宾诺莎、康德、叔本华等大学问家的著作。这种阅读不是为了适应“学校教育”,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老师、父母,而是因为个人的爱好和成长,以及日后的成就而“自学”。

不过,韦伯也曾经当过“浪子”。他的父亲是个游戏人间的享乐主义者,属于我们所说的“穷奢极侈的资产阶级”。在韦伯读大学时,父亲鼓动他去参与一个无聊至极的学生社团——决斗会。这个由富人子弟组成的学生团体尽干一些喝啤酒比赛、用剑决斗的无聊事情,还美其名曰“锻炼意志”。父亲却认为这就是上层社会的“男子汉”应该干的事。在一段时间里,韦伯也觉得刺激,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充满了时髦的粗话。尽管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但这么干代价仍是沉重的:喝啤酒让他过早就发了福,一个本来瘦弱多病的青年居然变成了一个强壮的德国酒鬼;击剑则让他破了相,以致当他暑假回家时,很有教养的母亲都不由自主地扇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对这一切,30年后,他还惭愧地觉得是青年时代的污点。

他的“浪子回头”是在19岁,即1883年。那一年,他到姨父和姨母所在的地方去服兵役,并到当地的一所大学里去听课。他的姨父和姨母此时成了他的第二父母,对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姨父是位大学教授,对统治当时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根本不抱任何幻想。他追求政治和思想自由,严厉批判当时德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而且生活严格遵守道德标准。姨母则和他的母亲一样是个很有教养的虔诚新教徒,对他的父亲的那种享乐主义嗤之以鼻。韦伯此时才醒悟到,父亲实在是个不堪为人师表的享乐之徒——父子之间开始出现裂痕和冲突。也许这种冲突就是韦伯对曾经的“浪子生涯”的一种“忏悔”和“赎罪”吧。

但在此后,直到韦伯56岁因肺炎逝世,他的一生都没有了“故事”。人可能很难避免在不懂事时犯错误,但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以一生的自律来改正,却是很难得的。这也是真正的智者、大师与碌碌无为的人的区别。

韦伯的一生基本上是在学院里度过。在那里,他读书、教书、思考、写作、演讲。当然,他也非常关心时事政治。当德国的经济发展使它成为世界一流强国,民族主义极为狂热时,韦伯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为此他提出了“政治民族”的概念,认为只有成为一个“政治民族”才能避免德国陷入灭顶之灾。

他的思考是深邃而动人的,这也正是现在的人把目光投向社会政治领域时,不得不朝他那儿瞄上一眼的原因——韦伯的思想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编辑/姚 晟

推荐访问:韦伯 拒绝 幻想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