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回归的武侠片

时间:2023-04-17 11:55:0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叶问》在继承了香港武侠电影特点的同时,在叙事上突破了传统的“串珠”现象,使叶问这个人物成为大众意义上的“英雄”,在动作设计中,无一例外的与人物情绪的起落保持相同的节奏,还原人物的真实面貌,使动作成为表达人物内心的一种方式。以《叶问》为契机的动作片,相信会再创中国功夫片的另一个辉煌。

[关键词] 动作设计 突破 回归 武侠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9.015

武侠片一直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定军山》开始,“武打”就开始在中国的电影中出现,并久盛不衰。

香港的武侠片可以说是盛极一时。然而,武侠电影在香港这片最没有文化归属感的土地上找到了它的归属,究其原因,“也许武侠电影特有的商业属性顺应了香港的社会经济体制,也许是武侠电影中浪迹江湖,四海为家的侠客襟怀慰藉了港人颤动的心境……”[1]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这部电影向观众传达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内涵。纵观香港的武侠电影,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一个问题越发明显的显现出来:只是注重刺激的场面,而忽略了叙事和产生的过程,以局部的视觉效果来挽救整体的不足。“如果香港电影的这种反故事的散漫,因为每一场戏都很精彩,也自成美学,名为串珠,虽然结构薄弱,但每场戏都有独立趣味,就像串起来的珍珠。”[2]故事的不完整性,必然导致了传达精神意义方面的缺失,这是香港电影的一个顽疾。

《叶问》这部电影之所以引起了很多观众情感上的认同和心里上的共鸣,就是因为选择了一个恒久不变但又可以让每一个人找到共同点的一种精神:爱国。并在“爱国”这个层面上达到一个初步共鸣。

在电影《叶问》的动作设计中,无一例外的与人物情绪的起落保持相同的节奏,为剧情发展,动作设计都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切入点。 “一场打斗戏的起始。是由文戏转为武戏的切口,是一段打斗的基本依据,开打理由不同,人物的情绪就不同,进而导致人物的动作和目的不同,最后影响视听语言的不同。这是一条由人物性格与规定情景发出的因果链。”[3]

《叶问》中的第一场主要的武戏是叶问(甄子丹饰)与廖师傅的闭门切磋,这就为这场武戏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开打理由,从而也为人物情绪找到了一个切入点,直接导致这一场戏的动作风格。因为是武学上的交流,而叶问在此时体现出宗师的风范,礼让对方。这一场武戏的设计将咏春拳的特点初步表现,多用中景镜头,清楚的展示在打斗的过程中双方的动作细节,于动作之中体现叶问谦逊平和的性格。第三场的武戏发生在棉花场内,面对前来挑衅的土匪(樊少皇饰)叶问主动出手,以最快的速度结束这场争斗,其间的动作设计充分的体现出咏春拳的实战性,叶问出拳的力量和速度和都随着人物情感的变化而逐渐变化。最后在日本人军营叶问挑战10名打手,这时候他招招致命,不时的出现断腿和击头等野蛮的动作,这与叶问的性格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反差,这一段的动作将咏春拳的速度和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使得本片的动作戏份在含蓄中有一种个性张扬的力量美。

还原人物的真实面貌,使动作成为表达人物内心的一种方式。以《叶问》为契机的动作片,相信会再创中国功夫片的另一个辉煌。

参考文献

【1】贾磊磊 《中国武侠电影史》 文化艺术2005

【2】徐浩峰 《赤壁的一次变脸》 《电影艺术》2008

【3】张力 《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青岛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周莉,女,1988.6.2,本科,解放军炮兵学院南京分院侦测系48队。

推荐访问:武侠片 回归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