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读红色家书、谈心得体会”主题研讨会上交流发言材料(完整)

时间:2022-05-24 12:35:5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委书记“读红色家书、谈心得体会”主题研讨会上交流发言材料(完整),供大家参考。

县委书记“读红色家书、谈心得体会”主题研讨会上交流发言材料(完整)

 

 县委书记在“读红色家书、谈心得体会”主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同志们:

  书为心画,言为心声。我们一起观看的《红色故事汇》,讲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和革命历程;我们一起诵读的《红色家书》展现了革命先烈们的铁骨柔情和赤子情怀。特别是一封封满怀民族大义、家国情怀的红色家书,字字泣血、句句千钧,感人肺腑、触动灵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路历程和坚强党性,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坚定信仰。可以说,正是崇高的精神,支撑着共产党人面对艰难险阻,前仆后继、一往无前,走向最终胜利;正是崇高的精神,引领着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三座大山”,创造独立自主的新中国。那么,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到底从何而来?我认为,源自于坚贞不渝的理想信念、矢志不移的初心使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在党成立初期,一大批革命先辈们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经历了枪林弹雨、狱锁铁链,受尽了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仍然“饮弹从容向天啸,永留浩

 气在人间”“刀放头上不胆寒”。比如,方志敏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刘绍南的“死可以,变节是不可能的”,无不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坚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如今,我们的党员干部虽然面临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少了,但面临钱与色的诱惑、名与利的考验多了。不少党员干部没能经受住诱惑和考验,走向了堕落和腐败。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这样的教训令人沉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我认为,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读家书,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每一位共产党人在坚守自己崇高的信仰时,总要不断思索,不断进行自我灵魂的净化,不断进行精神世界的锻造。书中的 30 位革命先烈,既有我党早期的领导以及威名赫赫的将领,也有普普通通的党员。收录的 43 封家书,有的成于在押途中,有的写在被捕入狱之后,更多的是革命先烈们英勇就义前所留。他们写信的对象或是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或是革命同志、生死战友,甚至是尚未出生的儿女、同在狱中的爱人。当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时候,大多数正值 20 多岁的青春芳华。从一封封家书中,感受到他们作为丈夫、儿子、妻子、女儿对家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愧

 疚,但是在“小家”与“大家”、“小我”与“大我”前,他们选择了信仰,选择了党和民族。这种带着血肉的质朴情怀,是一份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宣言,是一种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精神。岁月能褪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褪不掉他们的革命精神和本色。学习这些家书,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的涤荡、道德上的提升、精神上的补钙。

 读家书,是一次党性的升华。党性是共产党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坚守革命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员镌刻于心的政治本色。方志敏在《我们临死前的话》中写下“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毫无畏惧”,他用热血和忠诚奏响励志报国、革命救国、以生殉国,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仰;革命先烈刘绍南就义前高唱“铡刀下,节不变......杀死我一人,革命杀不绝。”慷慨就义,用热血和生命坚守革命理想与忠诚。如果说革命年代的党员,面临的是身体生命的“硬性考验”,那么,和平年代的党员,面临的考验只是心理上的“软性考验”。与革命先烈相比,今天我们个人面临的荣与辱、得与失、起与落,又算得了什么呢?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也要有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五个过硬”,这虽然是对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说的,但

 也应该成为全体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努力方向。坚定信念,就是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最核心的政治素养、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组织、忠于人民。

推荐访问:家书 会上 谈心 县委书记在 红色家书读书分享发言稿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