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乡村文明行动”典型材料(13页)

时间:2020-11-28 09:33:2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乡“乡村文明行动 ”典型材料

乡交通便利,北依济董公路,南靠鄄巨公路和京九铁路,引闫公路纵 贯南北,金堤公路横穿东西,德商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村级 公路 150 余公里,实现了自然村 “村村通”,形成了“五横四纵 ”的交通格 局。

2011 年以来,引马乡按照省、市、县 “乡村文明行动 ”统一安排部署, 紧紧围绕塑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形成新风尚、拓展新阵地、建设 新文化等重点环节,坚持把 “乡村文明行动 ”作为推进全乡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的重要载体,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推进 行动顺利开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思路,打牢 “乡村文明行动 ”创建基础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乡村文明行动 ”开展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及时传达贯彻省、 市、县有关会议精神, 把“乡村文明行动 ”作为全乡领 导干部的任期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活动开展情况纳 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 重要内容。成立“乡村文明行动 ”工作领导小组, 在乡文明办设立专门行 动办公室,制定《关于在全乡农村实施 “乡村文明行动 ”的意见》,对全 乡乡村文明行动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将各 项任务落实到全乡各部门,形成了乡、村二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 格局,为行动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二是全面摸底排查。对全乡 18 个

行政村进行全范围摸底排查,根据村庄现有基础设施状况和环境整治

难度进行科学分析、 合理分类,并按照一定比例将行政村列入 “十二五 ” 期间各年度创建目标。三是明确创建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明确开展“乡村文明行动 ”的总体思路,

二、突出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确保 “乡村文明行动 ”取得实效 一是深入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将卫生集中整治作 为乡村常创常新的一项工作,扎实开展以 “硬化、净化、绿化、美化、 亮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乡驻地和各行政村均成立 专门保洁队伍,定期对街道、街巷进行卫生集中扫除,落实农户门前 卫生“三包 ”措施,动员农户及时清除门前、院落垃圾。行动启动以来, 在全乡农村共动用铲车 60 台次,清理整治农村街道 50 条,搬迁柴草 堆 120 余个,清除沿街粪堆、垃圾堆 150 余个,共清理垃圾 10 余吨。

 同时,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乡投资 1000 多万元新修公路 85 公 里,安装农村街道路灯 100 余盏,修护路灯 160 余盏。去年以来,对 大黄庄、邵垓等 2 个村的室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新配置,安装健 身器材 10 件(套),购置电脑 4 台,购置图书 2000 册、光盘 20 盘, 报刊杂志 10 种。

 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文化更加繁荣。依托各村文大院、 户外健身广场等基层阵地,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的整合利用,组 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重点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 化信息资源共享、乡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 “文化惠 民五大工程 ”和“全民健身设施完善 ”工程,依托村级文化大院,建立面

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室多用 ”的综合活动室。深入开展 “文化下

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

室多用 ”的综合活动室。深入开展 “文化下

乡”和实施百姓科技户户通工程,鼓励各级文艺团体深入农村开展流动 文化服务。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民族传统 节日,以“过好民俗节日, 发扬民族传统 ”为主题,组织各村群众广泛开 展节日民俗庆祝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民族情感和自豪感。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 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 确保用健康有益的主流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三是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农村风气焕然一新。积极开展 “十星级文 明户 ”、“好媳妇、好婆婆 ”、文明集市、文明村镇等创评活动,截至目 前,全乡农村共评选出 “十星级文明户 ”60余户,评选出 “好媳妇 ”、“好 婆婆”30余人。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推动形成良好市场环境, 建立诚实守信市场秩序,结合文化大集、科普大集等活动,让农村集 市在传播先进思想、 普及科学知识、引领文明风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力量,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倡树良 好道德风尚,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倡树正 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用舆论的力量推动良好风尚的形成。

 扎实推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紧紧依托乡村工、青、妇及农村社区巾 帼服务队组织力量,探索组建卫生保洁、环境保护、农技推广、文明 礼仪、文化活动等领域的基层志愿服务队伍, 深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农民工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扶贫帮困、便民服务、 法律援助、 创业培训、 就业转移等志愿服务,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三、坚持乡村联动,整合多方资源,凝聚 “乡村文明行动 ”强大合力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健全乡直部门、单位包村帮扶机制,充分调动全 乡各行政村及有关单位的创建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参 与乡村文明行动。

 各有关部门、 单位相互支持、 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整体联动,以帮扶活动解决创建村在村容村貌、 村风民俗、 文化建设、 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力推动 “乡村文明行动 ”扎实有效开 展。不断深化文明单位牵手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各级类文明单位的示 范引领作用,积极帮助创建村协调资金和物资扶持,并将其帮扶情况 作为文明单位每年年终复查的重要依据。同时,广泛动员和吸引社会 资金,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参与、捐资捐物, 积极构筑起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力争圆 满完成 “乡村文明行动 ”的任务目标,推动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 上新台阶。

县黄安林业专业合作社,位于 XX 市 XX 县孔氏乡郝家村黄安自然村, 成立于2010年1月8日,于2010年3月19日在XX县工商局登记注 册。成立之初社员为 46 户,现已登记注册 52 户,涉及户人口占到自 然村总人口的 81%,是以自然村组的主体成分结成的经济合作体,社 员出资总额 67、8 万元。合作社主要经营核桃、板栗种植;灌木林抚 育管理;荒山造林及技术信息服务等。

 社员种植干果林面积 0、2万亩, 抚育管理灌木林面积 0、4万亩,带动农户种植面积 2万亩。合作社产 品在 2012年5月注册登记 “红庄树果”商标,产品销售到山西太原、河 北石家庄等市场。

合作社成立以来,首先制定出 “高山远山灌木林、低山近山板栗林、沟 地凹地核桃林 ”的发展规划。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对全村所有的山山岭 岭进行了统筹规划、勘界划分。把低山近山适宜植造干果林的面积, 化为干果林区。干果林区实行分山到户,以户营林,在合作社的统一 指导和服务下,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林;把高山远山的灌木 林面积定为生态林区,流转给合作社,做为合作社的林权产业,由合 作社统一经营,有效开展林木抚育、 森林防火、林区道路设施建设等。

 从体制上明确了林地的经营主体,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其二,林权下放后,合作社利用社员入股资金的支配力,及时为社员 垫资采购需要的苗木、 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 向社员中介技术信息。

 合作社为了把户型经营的干果林区, 真正规范成 “各自为政 ”的家庭林地 中心,便于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有效开展小流域治理,针对过去历史 形成的家家户户大量的零星树插花在一起相互影响的不利局面,鼓励 社员进行树木流转, 并制定出在保证零星树原 “树权”不予侵犯的前提下, 一旦该树自然死亡, “地权 ”归林地所有者无条件收回的规定, 促进零星 树逐步向各自的确权林地内集中。

 由于这项规定权属明晰、 整合有望, 排除了“插花树林地 ”不自主的无奈之举, 使社员能够统筹兼顾、 支配得 当,因此植树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合作社社员的带动下,全村已实现 干果树 6 万株,人均达到 200 株。

其三,合作社成立后,积极探索科技兴林战略。

 2010 年,针对本村核 桃病虫害严重的问题,通过向县科技局申报 “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 项目”,争取资金补助 1 万元,开展综合性技术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 核桃病虫害的蔓延。

 2011 年,又向县扶贫办申报,引进 “通丰 ”植物营 养液,全面推行施肥技术革新,促进果实饱满、早熟、高产。在自我 发展的同时,还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与 XX县汇川核桃协会开展技术 合作,对全村 7000 多株核桃树杂乱品种进行二次改良,向社员手把手 传授嫁接改良技术。

 在实践中,看到村民的科学思想整体落后,严重影响先进技术的引进 和推广,合作社接收县科协的建议,于 2011 年,由合作社注资,又成 立了“黄安核桃协会 ”,建起了合作社 +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 创建科教 活动室 60平米,购置图书 1000多册、电脑、投影仪各 1 台。制作墙 体版面 12 平米,张贴在街头饭场,让社员常温常学、融会贯通。

 2011 年、 2012年先后 6 次聘请省农科院、市县林业局、扶贫办等专业技术 人员到实地举办培训班, 受教育面达 1000 多人次。2010年合作社生产 的“辽一 ”改良核桃,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中 国科学技术协会展团,获得 “优秀产品奖 ”。2011 年生产的绵核桃和板 栗,参加XX市第二届干果产品赛果会,分别获得 优质产品铜奖”、优 质产品银奖 ”和“示范园优秀奖 ”。2012 年度,黄安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 选为山西省省级示范合作社,辐射和带动全乡 26个村、 2500 户农民。

 2009年、 2010 年、 2011年, 2012年黄安村连续四年核桃喜获丰收, 全村干果收入年均达 60 万元,其中,合作社社员林业单项收入人均实 现 3000 元。下一步,合作社将实施老树种改良换优、 干果品加工升级、 林产品统购统销、灌木林抚育开发、林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

 2012 年秋季开始实施核桃烘干和储藏设施建设, 准备 2013 年上线青核桃机 械脱皮 —清洗 --烘干 --精选 --包装销售的生产系列, 今后将以更高的目标, 凝聚一切合作力量,努力带动和辐射广大群众,向科技化、标准化、 品牌化生产领域迈进。

 乡交通便利,北依济董公路,南靠鄄巨公路和京九铁路,引闫公路纵 贯南北,金堤公路横穿东西,德商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村级 公路 150 余公里,实现了自然村 “村村通”,形成了“五横四纵 ”的交通格 局。

2011 年以来,引马乡按照省、市、县 “乡村文明行动 ”统一安排部署, 紧紧围绕塑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形成新风尚、拓展新阵地、建设 新文化等重点环节,坚持把 “乡村文明行动 ”作为推进全乡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的重要载体,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推进 行动顺利开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思路,打牢 “乡村文明行动 ”创建基础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乡村文明行动 ”开展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及时传达贯彻省、 市、县有关会议精神, 把“乡村文明行动 ”作为全乡领 导干部的任期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活动开展情况纳 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

重要内容。成立“乡村文明行动 ”工作领导小组, 在乡文明办设立专门行 动办公室,制定《关于在全乡农村实施 “乡村文明行动 ”的意见》,对全 乡乡村文明行动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将各 项任务落实到全乡各部门,形成了乡、村二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 格局,为行动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二是全面摸底排查。对全乡 18 个

行政村进行全范围摸底排查,根据村庄现有基础设施状况和环境整治 难度进行科学分析、 合理分类,并按照一定比例将行政村列入 “十二五 ” 期间各年度创建目标。三是明确创建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明确开展 “乡村文明行动 ”的总体思路,

二、突出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确保 “乡村文明行动 ”取得实效 一是深入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将卫生集中整治作 为乡村常创常新的一项工作,扎实开展以 “硬化、净化、绿化、美化、 亮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乡驻地和各行政村均成立 专门保洁队伍,定期对街道、街巷进行卫生集中扫除,落实农户门前 卫生“三包 ”措施,动员农户及时清除门前、院落垃圾。行动启动以来, 在全乡农村共动用铲车 60 台次,清理整治农村街道 50 条,搬迁柴草 堆 120 余个,清除沿街粪堆、垃圾堆 150 余个,共清理垃圾 10 余吨。

 同时,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乡投资 1000 多万元新修公路 85 公 里,安装农村街道路灯 100 余盏,修护路灯 160 余盏。去年以来,对 大黄庄、邵垓等 2 个村的室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新配置,安装健 身器材 10 件(套),购置电脑 4 台,购置图书 2000 册、光盘 20 盘,

报刊杂志 10 种 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文化更加繁荣。依托各村文大院、 户外健身广场等基层阵地,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的整合利用,组 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重点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 化信息资源共享、乡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 “文化惠 民五大工程 ”和“全民健身设施完善 ”工程,依托村级文化大院,建立面 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 “一室多用 ”的综合活动室。深入开展 “文化下 乡”和实施百姓科技户户通工程,鼓励各级文艺团体深入农村开展流动 文化服务。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民族传统 节日,以“过好民俗节日, 发扬民族传统 ”为主题,组织各村群众广泛开 展节日民俗庆祝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民族情感和自豪感。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 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 确保用健康有益的主流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三是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农村风气焕然一新。积极开展 “十星级文 明户 ”、“好媳妇、好婆婆 ”、文明集市、文明村镇等创评活动,截至目 前,全乡农村共评选出 “十星级文明户 ”60余户,评选出 “好媳妇 ”、“好 婆婆”30余人。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推动形成良好市场环境, 建立诚实守信市场秩序,结合文化大集、科普大集等活动,让农村集 市在传播先进思想、 普及科学知识、引领文明风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力量,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倡树良 好道德风尚,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倡树正 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用舆论的力量推动良好风尚的形成。

 扎实推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紧紧依托乡村工、青、妇及农村社区巾 帼服务队组织力量,探索组建卫生保洁、环境保护、农技推广、文明 礼仪、文化活动等领域的基层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农民工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扶贫帮困、便民服务、 法律援助、创业培训、就业转移等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三、坚持乡村联动,整合多方资源,凝聚 乡村文明行动”强大合力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健全乡直部门、单位包村帮扶机制,充分调动全 乡各行政村及有关单位的创建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参 与乡村文明行动。各有关部门、单位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整体联动,以帮扶活动解决创建村在村容村貌、 村风民俗、文化建设、 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推动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有效开 展。不断深化文明单位牵手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各级类文明单位的示 范引领作用,积极帮助创建村协调资金和物资扶持,并将其帮扶情况 作为文明单位每年年终复查的重要依据。同时,广泛动员和吸引社会 资金,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参与、捐资捐物, 积极构筑起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力争圆 满完成 乡村文明行动”的任务目标,推动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 上新台阶。

自全省乡村文明建设行动以来,西湖镇将 乡村文明行动”作为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创建全国文明乡镇、建设幸福西湖的重要载体,积极探 索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新举措、新路子,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行为 习惯发生极大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农村文明程度得到 进一步提高。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

实施 “乡村文明行动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是提高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

 全省实施 “乡村文明行动 ”会议后,西湖 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召开了动员会议,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成立 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实 行镇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工作机制,明确措 施,强化责任, 全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活动。

 同时,通过村村响广播、 组装宣传车、开设专栏、悬挂横幅、发放倡议书、举办文艺节目,创 新形式、 丰富载体, 引导全社会参与到 “乡村文明行动 ”中来。目前,悬 挂横幅标语 200 余幅,发放《致村民朋友的一封信》 20000 份,出动宣 传车 160 多次,编排乡村文明节目 4 块,到 40 个村进行巡回演出。

二、活化活动形式,创新活动载体。

(一)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着力改善镇村人居环境。把村容 村貌整治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组织实施了以整治 “脏乱差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的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1、着力构建镇 村环卫网络。成立镇环卫办,配备 8 名乡村文明行政执法人员,组建 80 名环卫保洁队伍,成立了乡政公司进行统一管理。

 探索实施了 “户集、 村收、镇集运、区压缩、市处理 ”的环卫一体化运行模式。

 2、积极完 善环卫基础设施。投资 120 万元建设一处垃圾压缩站,负责全镇的垃 圾压缩、清运。购置 1.3万个垃圾筒,统一配发到户。全镇配备 8 辆垃 圾清运车,定期对垃圾进行清运。

 3、清理农村大街小巷卫生。清除村 庄大街小巷内三大堆,使房前屋后做到整洁有序。每个村确定了至少 一处草堆存放区域,对清除的草堆进行集中放置。今年以来,镇村共 投入 800 万元,清理三大堆 1900处,清运垃圾 820吨,建垃圾池 176 个,砌垒排水沟 2 万米,硬化道路 60万平方米,砌垒文化墙 1 万米, 粉刷墙壁 6万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 4 万株。

(二)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年活动,着力倡导社会文明新风。西湖镇立 足实际,从打造 “文化名镇 ”、建设“幸福西湖 ”,提升干部素质、党员先 进性和群众文明水平入手,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工作,使文化建设真正 惠及于民。

 1、提升干部素质工程。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上级精神, 到邻近乡镇和外省市等地区学习 300 余人次。2、提升党员先进性工程。

 全镇 2096 名党员佩戴党徽,亮出党员身份,喊出党员口号,充分发挥 模范带头作用。

 3、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完善“一刻钟 ”文化服务圈,每个社区建设文化中心一处, 建成文化资源 共享站点 40 个,农家书屋 40 家。4、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工程。

 围绕“花 仙子—千年银杏 —状元坊—回龙观”为观光点的沿库景观线,着力打造 “库区农家乐、城市后花园 ”文化旅游新品牌。

三)大力实施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着力增强社会服务水平。作为 “全 市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示范镇 ”,主动适应农村形势新变化,以社区建 设为总抓手,探索出农村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新路子。

 1、社会管理社区 化。将党建群团、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精神文明、社会稳定等,细 化为 32 项工作职责,实行社区集中办理,方便了群众。

 2、社区管理 网格化。推行 “百户联网 ”的网格化管理办法,每 100 户村民划分为 1 个管理网格,设立 1 名“网长 ”,主要负责与村民定向联系,了解民情, 宣传政策,落实工作部署,拓展了社会管理的覆盖面。

 3、社区建设体 系化。一是建立以社区 “两委”为主体,群团组织、 社会组织、经济组织 为补充的组织体系。二是建立以社区管委会为主体的自治体系。三是 建立以公共服务为主体,市场化服务、志愿性服务并重的服务体系。

 四是建立以组织领导、人员、经费为重点的保障体系。

 4、社区服务多 元化。将社区服务分为公共服务、 市场化服务、 志愿性服务三大类别, 推行“错时工作法 ”,发展经济合作组织, 建立群团组织, 设立各类便民 店,多元化服务,进一步方便群众。

(四)大力实施平安村庄创建活动,着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以创建 平安村庄、平安家庭、平安校园等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 动,不断提高创建实效和水平。

 1、投资 800 余万元建设了镇综合管理 服务中心,划分为便民、惠民、综治 3 个服务大厅,设置了经济发展 等 6 个服务窗口,面向群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

 2、认真抓好农村普法 工作,推进法律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积极建立村普法一条街, 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观念。

 3、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农 村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把人民调解、行 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把矛盾和问题尽量解决在基层、内 部和萌芽状态。

三、加强检查督导,建立长效机制。

 (一)督导检查机制。制定出台了《乡村文明行动考核办法》 ,将乡村 文明行动纳入全镇工作绩效考核 ,通过检查评比、编发简报、现场调研、 结对帮扶等措施, 建立有安排、 有组织、 有落实、有结果的督导机制, 逐步形成了定期调度制度、 动态管理制度、 乡村文明行动台账制度等, 实现了 “乡村文明行动 ”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经费保障机制。为加大乡村文明行动投入力度,镇财政设立乡 村文明建设专项资金,连同上级拨付的各项资金,根据考核情况全部 拨付到村,确保资金到位,从而调动了全镇乡村文明行动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三)考核评价机制。

 1、将该项工作纳入农村干部千分制考核,附加 100分对各村进行考评, 每位村党支部书记每月拿出 300元进行专项考 核。2、实行乡村文明行动 “月检查月排名月通报 ”制度,每月检查一次, 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每半年组织全镇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进行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情况监督检查。

 3、实行乡村文明行动评先活 动,每年进行一次 “乡村文明行动 ”评比活动,及时发现典型和总结经验, 推动全镇乡村文明建设行动上水平。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推荐访问:典型材料 乡村 典型 材料 乡“乡村文明行动”典型材料(13页)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