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三个基本【我在民政三十年】

时间:2019-11-23 11:11:5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三十年前,转行民政,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张白纸。三十年后,这张白纸成了一幅历史的画卷,珍藏在记忆的海洋里。

  民政,先民后政。在我国行政机构序列设置中,要论群众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唯民政二字莫属,也难怪有人戏称:民政局是天下第一局。诚然,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也许不会真正体会这其中的含义。

  刚入行不久,有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场强台风过后,我们一行三人去海岛核查灾情。当时乡政府条件有限,加过夜班后,乡干部领我们去一户渔民家里住宿。等待我们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老夫妇,显得特别热情:县里的同志,你们大老远来到岛上,太辛苦了,家里条件不太好,委屈你们了。

  寒喧过后,老夫妇领我们上楼。我被安排在三楼一间小房间里,里面陈设简单却很整洁,床上的那顶崭新的蚊帐,分明是刚刚换上的——我心里一热。虽说是盛夏时节,但晚上的海岛还是蛮风凉的。也许是几天的奔波,我钻进蚊帐就呼呼大睡了。

  起来,吃早饭了,太迟了一退潮上午就不能赶到石浦了。优抚科的黄科长不由分说,把我从床拎了起来。我睁大眼晴一瞅,可不是,天己大亮。黄科长是此次核灾小组组长,岂敢不听他的指挥。小家伙,快点,我们在楼下等你。我心里嘀咕:老头,我们是来核灾的,不是来军训的,干嘛风风火火的。

  下了楼,只见一楼厅堂的餐桌上放了三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我用筷子把面拔了拔,一阵茫然:怎么面里放了好多东西哟。好几种海鱼我叫不上名,还有好多的贝类,两个荷包蛋特别显眼。我闻了闻,又用勺子先喝了一小口汤,心里暗忖,这个味道还真不适合我初来乍到的外乡人。

  我几乎用乞求的目光看着黄科长:还是给我来点泡饭吧。那知他却一脸的严肃,又显得有点激动:小鬼,你知道吗,这是岛上居民招待来客最丰盛的礼节!由于岛上条件限制,不可能象内陆买东西那样方便,他们便用这种传统的海鲜面,来迎接上岛的客人。

  这下,我象泄了气的皮球,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地用半生不熟的象山话向老夫妇表示感谢。这独特的干群关系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记忆犹新。

  民政工作有着自己的特点,面对的服务对象绝大部分也是弱势群体。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你能本着一颗感恩的心,放下官员的架子,真心与他们交流、沟通,既使某项工作遇到阻力,道理说透了,工作到家了,时间长了,群众也会自然而然地接受。

  1998年,我在担任殡葬管理部门负责人的时候,县里要建造火化殡仪馆,在最终确定选址后,我和分管局长与相关单位工作人员一起进行先期土地征用工作。在土地测量时,所在地附近的村民闻迅后,几十人一拥而上予以阻止,有几个小年青还起哄让年纪稍大点的老人用衣服盖住测量仪,有的甚至把仪器抢在怀里不放手,嘴里还嘟嘟哝哝说一些不干不净的话,当时的场景乱成一锅粥。我一气之下要打110,但被局长严肃制止:你这不是乱上添乱吗?群众一时不理解在所难免,做群众工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能感情用事。这是造殡仪馆,又不是造宾馆,能一帆风顺吗?

  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局里决定由我带队,把村里不同层面的人组织10余人,尤其是有一定声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一起包车去宁波殡仪馆参观。当年宁波馆新建不久,远远看去确实十分漂亮,不知道的人根本想不到这里是火化遗体的地方。临出门时,领导一再叮嘱:要沉住气,尽量服务周到点,群众会慢慢理解的。

  果不其然,我带着这帮村里千挑万选的一群人,去时和回来简直判若两人。我领着他们把宁波殡仪馆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在会议室座谈时,馆里相关人员仔仔细细介绍了遗体火化的各种流程,对于群众七嘴八舌的提问,他们也作了深入浅出的耐心回答,直到满意为止。回来时,车厢里的气氛和去时完全两样,记得有一个村民开玩笑地说,这哪里是殡仪馆,远远看去就是一个十分气派的宾馆嘛!

  观念不一样了,接下去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2001年11月初,全县境内的遗体火化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民政工作,天下人的事,民政岗位,做天下人的事。我在民政三十年,也在不同岗位上工作过。就民政工作本身而言,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什么伟大的事业来,绝大多数同志都是在黙黙无闻中度过的,而正是这看上去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工作,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只要我们心中装着老百姓,我们就应该把服务当作永远的动力,别无所求。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