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流行于哪个朝代_寒食节

时间:2020-01-11 10:31:5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北方春天的脚步总是比南方迟一些,三月末,南方的春花已开,北方的树却连一点绿意也没有,街道两旁成行的白杨树上,倒挂着冬天里狂风也未吹下的像毛毛虫样的东西,我们这里的土话叫树狗子。不过,除了一早一晚还有些寒冷,阳光倒是很充足,天气也暖和起来。清明临近,人们已陆陆续续开始去扫墓,因为清明节那两天,扫墓的人太多,去墓地的车排成长龙,交通十分拥堵,有些人就会提前些日子早早就将亲人的墓打扫了。由清明不禁想起了寒食节。

  寒食节在我国历史悠久,曾被称为民间的第一大祭日,有着浓郁的民风民俗的气息。它前后绵延了两千余年,通常它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成一天,只过清明节,不过在我国有些地方还依然保持着过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这一日人们只吃冷食,忌烟火,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相传晋文公流亡期间,咽不下粗糙的野菜草根,介子推割下大腿上的肉烤了给晋文公吃。文公复国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寻他不到,放火焚山,想逼他出来,介子推坚决不出来,和他母亲抱在一棵树上烧死了。晋文公很伤心,将他葬在绵山,并修祠立庙,以寄哀思,并下令介子推焚死之日为禁火寒食。唐代诗人卢象的《寒食》诗里写道四海皆寒食,千秋为一人。

  古人写寒食节的诗很多,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苏轼的《寒食贴》和李清照的《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寒食节这天,春光荡漾宜人,斗草是古代民间用花草赌胜负的一种游戏。燕子还未从海那边飞来,女伴们嘻戏着做着斗草的游戏。江边的梅花花期已过,枝头连残存的碎片也没有了,柳絮如棉,四处地飘洒,正是杨柳的飞花时节。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年所作,笔调清新愉快,词中不仅有时令,天气,还有植物,古人的民间习俗游戏,在眼前的这些平常事务,景象中体现了诗人恋春惜春的少女情怀。

  苏轼的《寒食贴》就表现的极为凄苦悲惨了。那年他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受新党排斥,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生活上穷困潦倒,精神上寂寞郁郁不得志。作此两首寒食诗,这首诗初读并不像古人韵诗那般押韵,细读之下,却有种苍劲之感,无奈,凄苦之情。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凌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

  自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个寒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去,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那萧瑟的春寒如同秋天,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美丽的花朵经过雨水摧残,就像是被有力的人在半夜背负了去,叫人无计可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白了有什么区别。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云水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这第二首就更加的悲惨了,春天江水几乎要浸入门内,雨势汹汹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小屋像一叶渔舟漂泊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破灶里烧的是湿乎乎的芦苇,。本不知今天是什么日子,看到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想要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想回故乡,祖坟又在遥远的万里。想学阮藉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

  苏轼的这两首《寒食贴》又名《黄州寒食诗贴》,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蒋介石当年逃到台湾,将大批文物也运了去,苏轼的《寒食贴》便在其中,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卷起一路滚滚烟尘,仿佛绝我们而远去,但有时也将我们重新带回到那些久远的时代。那些遗留下来的文物,那些遗留下来的民俗,镌刻着历史珍贵的证明。如今很多西方的节日在中国流行着,年轻人似乎感到过洋节日是一种浪漫,一种乐趣。但每个民族的节日都有它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意义,历史不会忘记,后人更不应该忘记。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访问:寒食节 寒食节的来历 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区别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