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体会

时间:2021-01-31 08:23:2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体会

其一,群众工作篇

自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来,书中清新朴实的文风令笔者印象深刻。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对年轻干部而言,大多从事的都是基层工作,身处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时刻牢记教导,学会同群众说话用好;群众语言,真正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信得过。

以情感为线,让群众语言更亲切。有些年轻干部不愿讲群众语言,觉得那种语言太平太俗,显不出自己的理论水平。爱用生硬晦涩式的语言,既脱离实际,又没有干货,让群众听得云里雾里,听不懂也记不住,更别提口口相传。这种不顾及群众感受的说话方式,不仅影响干部的形象,更会伤害到群众的感情。年轻干部首先学会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交流,放下架子,做到眼里有群众、心中有担当。做群众的贴心人,善用群众语言,不打官腔、不说妄语,学会坐着小板凳与群众拉家常,虚心请教意见,耐心倾听抱怨,诚心接受批评,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交心、和群众做朋友,这样才能培养同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

  以学习为首,让;群众语言更透彻。只有平时多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并结合实际加以贯彻,在面对群众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并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与群众沟通交流时能够对答如流,避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场面。在学好理论政策的同时,要善于将政策法规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把书面语言翻译成大白话。还要多向基层群众学习群众语言,学习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些民间话、歇后语、方言、俗语,同时对群众语言改进升华,围绕群众的实际情况释疑解惑,打通语言壁垒,讲起话来才能不跑题、不走调,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

  以实干为要,让群众语言更坚定。与群众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年轻干部要经常沉入基层,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摸清摸透实际情况,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符合政策、具备条件的马上办,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用;群众语言;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正确引导群众的心理预期。对群众作出的承诺,答应群众的事,一定要兑现,否则就会失信于民,引起群众反感。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沉下身子担当作为,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换取群众的满意,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其二,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后,引发国内外热烈反响。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的19个专题、92篇文章中,开篇之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近5年来,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扎根向下、脊背朝天,在知重负重中矢志前行,在苦干实干中锻造过硬本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续奋斗、毫无怨言。而今在推动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践上,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良法、良贤、良机善治成为共同的精神坐标和不懈追求。

  架牢制治之梁,让良法善治有保障。乡村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阵地,乡村振兴进程实时反映着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的优劣。通过进一步完善干部包保责任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党员进社区进村组、基层自治等制度,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夯实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四梁八柱,发挥良法善治、以制治人转化优势。广大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家庭农场、生产车间、合作社等扶贫主体要在党建领航、制度保障中推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信息整合,创新构建新平台筑巢,能够让配套措施引凤有岗位、有职责、有任务、有福利。要凸显法治与德治两翼作用,环绕致富乡贤、技术骨干、返乡人才主体成员构建梯度分布,因地制宜、倾斜资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让其走进来、留下来、干起来,携手书写乡村常治有效、善治长效新篇章。

  把稳知行之舵,让良贤善治有遵循。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人才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发挥乡村善治主体优势,就要以思想建设为主要抓手,筑牢干事创业坚强堡垒,努力形成精气神丰盈、知识技能深厚、作风建设过硬的发展热潮。一方面,要在以知引治上固根本聚合力,聚焦要素整合、模式构建共同发展,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勇于开拓创新思维破题,在善治上谋大局求大同,时刻保持思想上清醒、信念上坚定,常态推进、与时偕行。另一方面,要紧盯治理短板弱项,在艰难探索中把握笃行与善治的前进节奏,因时因势调整战略,在应变求变中坚持行动自觉、以行促治,在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寻求行治的最大公约数。

  拓宽和合之径,让良机善治有力量。《史记循吏列传》有云,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乡村善治走上和合之径,在于与群众、与制度、与环境、与技术能够和睦同心、偕作偕行。要站稳农民主体立场,将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善治优势,在落实脱贫政策、巩固脱贫成果、释放脱贫红利中提高自身适配性和兼容性,助力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要统筹兼顾做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富足与精神满足的同发力、双提升,抓好贫困地区双基建设,带动提升减贫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实现乡村区域内、行业内、村组内共同富裕。同时要蓄力转换危与机形势、对接供与需断点、提升长与短效能,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合理分布点位、贯穿领域,打通资源与产业、要素与项目有机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让制、治、效、能同频共振、行稳致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XXX在全面小康路上镌刻着深厚情感和卓越智慧,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在综合之治中充分发挥良贤的主观能动和行动自觉,持续巩固架梁稳舵拓宇,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发充实,让乡村走向善治光明大道。

其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篇

按照支部的统一安排,我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进行了认真、深入地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全面深入的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信息化工作实际,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注重顶层设计,做好十四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卷中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重要思想进行了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全局性、大势性论述对我们进行信息化顶层设计以及十四五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十四五信息化规划为公司的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指导,公司以业务需求为依据,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定义组织信息化的目标、使命和远景,确定主要任务和战略步骤,规划出信息化架构,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完整的蓝图,前瞻性地、全面地、系统地指导公司的信息化进程。信息化规划是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一是通过对目前信息化建设现状的梳理,找出存在问题,提出信息化发展目标,指导信息化建设方向;二是规划信息化架构,构建公司业务与信息化之间的通道,使得所内业务能够得到信息化支撑;三是统一标准、整合、共享信息资源,对信息化基础治理提出方案。因此,做好十四五信息化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二、打牢信息化支撑,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发展的主题。信息化技术在高质量发展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信息化技术为公司实现制造质量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以及奠定基础,公司正处于企业转型改革时期,信息化尤其是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知识工程等研发信息化技术对公司新型工业化转型尤为关键。其次信息化发展面临新形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公司从仿研向正向研发迈进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式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快信息化技术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最后按照公司质量提升工程的要求,扎实推动信息化十四五规划部署实施落地,以质量为导向,突出两化融合,着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和具体业务特别是研发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倍增与催化作用。

三、深化队伍建设,打造领军人才。打铁必须自身硬。过硬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是做好新时代信息化工作的基石。当前,公司信息化人员素质与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工作形势、任务和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定程度存在,必须多管齐下,通过教育培训挖掘内在潜力,通过加强与先进单位的合作交流寻找外部助力,通过建立畅通的上升通道以及激励机制促进干事创业积极性,打造出一支具有技术带头人的专业化信息化建设队伍,更好的担负起新时期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其四,企业文化建设篇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浇灌,因文化而非凡,因自信而精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文化自信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文化自信,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智慧,心中有文化,工作才能有方法,行动才会有成效。

文化自信的含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精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同样,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长盛不衰也是极其重要的。对我们企业来说,文化的自信,就是对XXX企业文化的自信,始终秉承XXX理念,将文化根植于企业经营中,指导我们的行为,打造XXX企业。文化自信能够提高员工归属感必须增强价值认同感。企业文化是企业和员工的黏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黏合、团结在一起,让目标明确、协调一致。

通过文化建设,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环境变了样,处处都是干净整齐。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从中吸取养分,激励精神,憧憬着未来,我们扬帆乘风向广阔未来奔涌而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肩负起我们的担当和责任。作为一名XX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为建设XXX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访问:治国理政 治国 学习体会 第三卷 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体会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