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酒【麻姑洒酒寄哀思】

时间:2019-11-10 10:57:0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二,再有三天七月十五就是麻姑节了。麻姑节",也称盂兰盆会。与寒食节、寒衣节并称中国三大冥节。这一天,我们这里各大小寺院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祭祖、上坟、到北关凌河渡口放河灯,为亡者照亮回家之路;这一天,佛堂道观要举行盛大法会,为死者的灵魂超度。相传,麻姑无兄弟姐妹,为了侍奉二老双亲,一直未出嫁。到父母双亡时,她已步入古稀之年。她感到无依无靠,孤苦伶丁,便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投河而死。乡亲们念麻姑是个烈女,又是个孝女,便把蜡烛插在瓢上,点燃后放在河里,为麻姑远行照亮。同时还为麻姑摆上供品,烧纸钱,以此来表示人们对麻姑的怀念,以后,就在每年的七月十五举行仪式,纪念麻姑。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到麻姑节,我心里总有一种沉甸甸的失落感。昨天,我一个人在家在喝闷酒,眼前浮现出一位位死去亲人的片段,想到人生的艰难和无奈,无限惆怅,只能默默为他们洒杯祭酒表达哀思。在我的记忆里,离开人世的第一位亲人是老祖太爷,是我爷爷的亲老叔。那时我刚记事,还不知道人死是咋回事。不明白大人为啥都哭,不知道死去的老祖太爷为啥脑后梳着一条灰白色的大辫,辫稍上还系着一枚铜钱。后来爷爷死了。那年他老人家84岁,头天晚上还挎着粪筐满街拣粪,第二天早起奶奶叫他洗脸,发现爷爷已经没了气息。就这样劳作一辈子的爷爷,一位老实忠厚的农民永远离开了我们。民间有个说法,如果来世还是夫妻,死去的人要开门等老伴三年,如果三年后活着的人还留在人世,说明他们缘分已尽。只会干活不会发脾气的爷爷,真的不出三年把奶奶叫走了。奶奶恰巧也是84岁。我知道爷爷在那边等我奶奶这三年一定很着急,因为爷爷太老实了,自己挑灶坑门过日子一定受了不少气。活着的时候,家里家外奶奶一个人当家。就因为爷爷逆来顺受的性格,奶奶不得不变得强悍、泼辣,在村里没少打架,外人给我奶奶送个里屋小辣椒的绰号。母亲的死最叫我悲痛欲绝。她没过着一天好日子,十三岁父母双亡,做童养媳到我们王家,养活了我们兄妹8个孩子,可以想象穷人家抚养这些孩子,一个母亲要做多大的付出!给我留下最深的还是父亲脾气不好,动不动打母亲。母亲忍辱负重期盼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能有个出头露日之时。可是,她虽然小父亲8岁,却先于父亲离开了人世。那一年她正好七十岁。母亲死后并没有象爷爷那样开着门等奶奶。也许活着的时候恨父亲,来世不愿做夫妻了。又过了八年父亲86岁离开了我们。父亲继承了奶奶那种争强好胜、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他们兄妹6人又是老大,早早为家庭分忧,担起过日子的重担。12岁给地主放猪,16岁抗小活,18岁外出当长工抗大活。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家,还要为我们操劳,供我们念书。和母亲一样也没过几天好日子。令人欣慰的是他的晚年我们大了,有子女的照顾不再为吃穿发愁。麻姑节里思念已故的亲人,叫人更加感慨万千。仅仅一个多世纪,我的上三代人留在世上的只有一个老婶,生命的脆弱叫人不寒而粟。然而活着的人为博得生存一席之地,还要继续品尝人生百味,默默前行。我想这就是生命如歌,生生不息吧! 老实说,这种祭拜活动我并不相信,但心中装着对先人深深的怀念,每年都要回老家的墓地去上坟,默默地向父母倾诉生活的艰辛。更多的是对故去亲人的理解和安慰。上坟回来后,心情似乎轻松了许多,也许是久久压抑在心头的烦恼终于得以尽情的发泄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过去了已经过去,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不能预测,只能面对现实快乐地活着,一代又一代,只能这样。  赞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