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5页)

时间:2020-12-05 10:45:4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注:若发现该文档违法、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20*年9月15日,*县石牛乡何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因劳累过度,猝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噩耗传来,聚集他家的数百名干部、群众悲愤不已。党员肖俊峰嚎啕大哭:“肖书记呀,你是累死的呀,你是为咱何家塬村累死的呀!”80多岁的徐秀芳老人捶胸顿足:“老天呀,你咋不让我替宏斌去死呢!何家塬村人咋能离开他呀!”特困户樊狗娃悲痛不已:“肖书记呀,你走了,我咋回报你的大恩大德呢!”前来悼念的县乡干部个个泪流满面:“*,他真是党的好干部,是一心为民的好支书呀!”石牛山下的何家塬,顿时沉浸在一片巨大的悲痛之中。一位普通农民,为什么走后,有这么多人深深怀念着他?

一位普通党员,为什么离去后,会赢得群众这样高的评价?*用47年的人生谱写了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满腔热血,一心为民,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生命之歌。

治穷先治愚。“大家只管建校,咱何家塬谁的债都不欠,工钱付不了就找我!”

石牛乡何家塬村地处渭北旱塬,这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曾经是一个“出门行无路,吃水贵如油,男儿难找妻,女儿不愿留”的穷山村,全村350多户,1700多村民, 80年代初全村20%的青壮年竟是“光棍汉” 。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从小艰辛的生活就磨练了他与贫困抗争的坚强意志。____年,他初中毕业后,先后担任小组长、大队水保员、村会计,____年,23岁的他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治穷必先治愚。”看到村上多数人没有文化,思想落后,致富没有技术和门路,特别是村上没有学校,娃娃要到16里以外的殷家村去上学读书。*决心先为村里建一所小学,经过支部会商定后,他开始走亲戚,串朋友,四处借钱、赊材料、找工队。好不容易开工了,当工队得知建校所有的材料都是欠款时,工头担心村上没有能力付工钱又要停工。正在四处筹钱的*又急匆匆赶回到工地,当场把借来的两万块钱塞进了工头手里,急切地说:“大家只管建校,咱何家塬1000多劳力,一人一年省上20元,一年就是2万元,3年就是6万元,咱何家塬谁的债也不会欠,到时候工钱付不了就找我!”听了*的话,工地上又响起了叮叮当当的砌砖声和民工们的说笑声。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施工,____年9月,一座投资7万元,7间两层的高标准小学教学楼拔地而起,建筑质量和标准在当时全县农村小学中首屈一指。何家塬村500多名学生坐进了自己宽敞明亮的教室安心地读书学习。市、县教育局领导专门来到何家塬村了解情况,总结推广了他们集资建校的经验。

*还决定,村上每考一名中专生奖励150元,每考一名大专生奖励200元。一时,村里兴起了重教兴学的良好风尚,相继有80多名学生考上了大中专院校。一个多年没有考上一个学生的穷村,如今成为石牛乡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撑产业支柱。“大家不敢栽,我先栽10亩,一定要让咱何家塬人拔掉穷根,过上好日子!”

干事难,在穷村干事更难。89年到91年三年间,国内市场苹果价格一路走俏,秦冠一斤卖到了一元多,富士卖到了近两元。何家塬靠着大山,昼夜温差大,是发展果业的最佳适生区。*决心大上果树,兴支柱产业,拔掉穷根。他决定:由村集体统一贷款,帮助村民买树苗,力争在两年内全村果树人均达到一亩半。他带领支部一班人多次跑信用社,四处联系,到各地打听果树苗子。92年的初冬,他率先从山东拉回了树苗,不顾长途奔波的劳累,不顾山村冬夜的寒冷,连夜把树苗给各户清点好,捆扎好,他兴奋地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他和几名村干部亲自送果树到群众家中,并给群众解释说:“啥时苹果卖了,啥时再给树苗款。”但好心遭到了冷遇,他们前脚送树进门,一些群众后脚就把成捆的树苗从门里扔了出来。原来在群众中流传一句“猪上千,牛上万,将来拉着苹果去垫圈”的传言,严重地挫伤了群众栽苹果树的热情和信心。面对这一境况,*却保持冷静。他一方面耐心地向群众讲解苹果市场的好前景,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一方面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栽树,带动群众。他自己带头在自家的地里栽了10亩。还做出了群众每栽一棵树苗村集体奖励补助两毛钱的决定。群众对栽果树逐渐有了新的认识,于是92年到93年两年间全村的苹果栽植面积一下扩大到了3000多亩,一片片葱郁的苹果树染绿了何家塬的坡坡坎坎。如今,家家户户年苹果收入过万元,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60元提高到现在的2218元,家家盖起了新房,购买了新家具,过上了好日子。

解群众之渴。“在我手里,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井打成!”

干旱缺水一直是困扰何家塬人生活的一大难题。每遇旱情,家家户户的窖水就都干得见了底。人们得跑到十几里以外的临平镇、新阳乡,甚至到过____(省、市、区、县)小石村去拉水。一些困难群众付不起水费,长期饮用窖水,患上了大骨节病。*向群众承诺:在我手里,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井打成!他盼水心切,一眼水井很快打了出来,可一天一夜只能出五大桶水,连村里人喝水都供不上。打井队走后,人们再次叹气说:何家塬根本就打不出水!因为以前邻近的黑山村、高杜村投资六、七十万元,打出来的都是“干眼”,没有水。

*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多次请教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他认识到:要在旱塬上打一眼水井,既要争取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扶助,也要动员群众大力支持,更要有科学的勘测和先进的钻探技术。他重振旗鼓,决心即使碰破头,跑断腿也要把深井项目申请下来。为了尽量节省开支,他经常在外找亲戚、朋友、乡党寄宿,实在不行,才找最便宜的旅店住,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口水。一次为了找到一位项目负责人,经多方打听到人家的住址后,他抱着一个大西瓜,从清晨6点就在门口等候,一直等到8点这位负责人出门上班。这位负责人被*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事情不但很快谈妥了,后来他还和*交上了朋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省、市、县、乡以及各有关部门之间奔走了30多次,____年何家塬村终于争取到了国家甘露工程投资46万元,国家对中煤水文一队实施钻探项目补助资金30万元,县乡财政补助2万元。他又以个人名义贷款8万元,带动群众自筹资金25万元。98年7月总投资110多万元的深井钻探项目确定在何家塬村实施。

*和党员干部一起主动替勘测人员扛着几十公斤重的仪器,鞍前马后地踏遍了何家塬甚至于邻县____(省、市、区、县)的沟沟峁峁,一个月后,终于选定了地点。在施工中,*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与数十名施工队员没日没夜地拉水、运材料。从钻机开钻的那一时刻起,*始终焦灼地守在钻机旁。然而就在钻到305米的时候,钻机突然被坚硬的岩石卡住了,出现了机井报废的险情。国家和群众投资的110多万元猛然间悬于一线,*和钻探队技术人员经过反复地磋商后,采取了“设法取出钻头,重新安装,多次试钻”的方案。他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施工人员又一节一节地把钻杆重新从井中吊了上来。妻子听说打井遇到险情,急忙赶到工地,看到多日没有回家,眼里布满血丝,胡子拉茬,头发蓬乱的丈夫,哭到:“宏斌,你真的不要命了!”*对妻子说:“我的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井打成,咱何家塬人能有水喝。”妻子只得流着泪回去了。一个月时间,他瘦了10多斤,过度的劳累使这个坚强的汉子病倒了。

____年3月,石牛乡历史上第一眼深6*米,每小时出水40吨,可同时供5000多人饮用的旱塬大型深水井试水成功。平生头一次亲眼看着白哗哗的井水,从脚下这片干涸的土地上喷薄而出,许多群众激动地流下了热泪,颤抖的双手掬来井水就喝。从此,何家塬人告别了祖祖辈辈喝窖水的历史,村民们燃放鞭炮,载歌载舞,为打井立下汗马功劳的村支书披红戴花。

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把自来水引进家家户户,*作为人大代表的身份,多次向县人代会提出在石牛乡何家塬村一带,实施深井输水管道工程的建议。在他不懈地努力下,XX年8月,投资80多万元,惠及何家塬及周边五个村子5000多人的人畜饮水管道工程终于破土动工,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作为五个村施工的协调组组长, 组织各村干部群众配合施工队积极义务投工投劳,这一惠民工程顺利实施。何家塬的深井水一直通到了全石牛乡1200多户农家厨房灶头。

推荐访问: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党支部书记 事迹材料: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5页)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