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吨双梁起重机大修技术标准与施工组织方案

时间:2020-11-17 09:39:0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5吨单梁起重机大修技术标准及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为了保证起重机安装工作顺利进行,使起重机在维修 过程中,贯穿过程在

安全有序的工作状态下,就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施工,让每个作 业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得心应手,特制定以下施工方案:

二、 施工准备

1起重机施工现场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切断电源,并警示,安装时非工作人 员严禁入内。

2、 施工前,施工方安装队长须组织安装人员以及吊车司机等了解改造修理施工 方案要求。

3、 修理队准备安装过程的工具和辅助器材,领取劳保用品。

4、 顾客要求办理动火手续,遵守顾客用电安全要求,请顾客无偿提供安装时所 需电源。

5、 施工组负责人应在安装前到当地质监局办理开工告知,并到当地特种设备检 测机构申请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监督检验。

三、人员配备

总负责1人:对作业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安排并对安全、质量、进度负主责。

技术负责1人:制定技术方案并指导具体实施。

施工负责人1人:现场指挥、监督,负责安装质量和安全的过程控制。

安全工程师1人: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监督和管理,检查事故隐患,及时提出纠正 预防措施。

安装工3人:该起重机的钢结构、螺栓、销轴及传动、卷扬机构的安装、修整、 调试。

电维护工2人:负责电气系统的安装、修整、调试。

四、安装现场应具备条件

1、 安装现场应有足够的面积,以满足运到的起重配件在地面搬运和组装, 及吊车站立部位;

2、 现场应有三相和两相电源闸刀。

五、 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1) 严格执行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施工现场技术交底制度,精心组织,精心 施工,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从原材料、设备及附材的进厂开始把关,对关 键部位和重点工序必须严格把关,严格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标准和技术文件 进行施工;

2) 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 严格执行质量“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专检工作,认真填写检验记录, 并签字确认以备存档,对隐蔽工程必须经设备厂方现场指导人员、监理部门和专 检人员共同检验确认合格,并做好记录后方可转入下道施工工序。

4) 加强技术档案整理、归档制度,切实做到工程完资料清。

六、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认真学习有关规程,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2、 将工程各部分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人。

3、 工程技术人员要保证使技术工作走到施工的前面,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 行。

4、 严格贯彻施工组织及质量标准,作到施工人员施工方法知道,施工标准 知道,确保各项工程一次成功,避免二次作业。

5、 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须经主管厂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七、 技术交底及安全措施

1参加安装施工的工作人员,均应持有安全操作证,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必 要技术交底,熟悉施工方案,并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安装。

2、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吊装时划分施工警戒区, 并设有禁区标志,非施工人员严禁入内,所有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头戴安全 帽,熟悉指挥信号,在整个吊装过程中听从专人指挥,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3、再整个施工过程中,随时作好现场清理工作,清理一切障碍物以利操作。

凡参加高空作业人员,操作时应佩带安全带,并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挂好安全带。

高空作业应背工具包,严禁从高空向地面乱扔工具和杂物,以免伤人或造成其它

意外事故。

4、 部件吊装前,要严格检查吊装用钢丝绳的选用及捆扎是否牢靠。设备吊

装过程中,起升下降要平稳,不准有冲击、振动现象,不允许任何人随同设备升

降。在吊装过程中如因故中断,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处理,不得使设备长时间 停留在空中。现场负责人对整个吊装过程安全负责。

5、 操作人员在承轨梁上行走时,不得在轨道上行走,应穿平底鞋,同时扎

紧裤腿,以防挂钩信其它物件而出意外。

6、 在工作时间不得打闹,严禁酒后操作。

7、 凡是利用建筑物作锚点或吊点,必须得到业主设备政基建管理部门的同

意方可使用,同时在建筑物周围填上木块等以免损坏建筑物或钢丝绳。

8开车时,应事先和各工种联系好后方可开车。

八、机械部分大修及更换项目

1吊钩

(1) 吊钩、横梁、滑轮轴、不准有裂纹,螺纹部分不应松脱,轴承完好,转 动滑轮,螺纹退刀槽处有刀痕或裂纹者应更换。

(2) 危险断面磨损超过原高度的10%的应作更换。

(3) 大修后,吊钩应做试验检查,以1.25倍的额定负荷悬吊10分钟,钩口弹 性张开量不应超过钩口尺寸的0.25%,卸载后不应有永久变形和裂纹;(4)板 钩铆接后,板与板的间隙,不应大于 0.3mm

2钢丝绳

主钩钢丝绳有磨损断丝现象我方会及时更换。

3滑轮组

(1)滑轮轴不得有裂纹,轴颈不得磨损原直径 30%,圆锥度不大于5%,超 过此值即应更换

(2) 用样板检查滑轮槽形,径向磨损不应超过壁厚的 30%,否则应报废。不

得超过标准者可补修,大修后用样板检查,其底部与侧向间隙均不应大于 0.5mm,轮槽中心线与滑轮中心线的偏差不应大于 0.2mm,绳槽中心对轮

廓端面的偏差不应大于1mm

(3) 大修后,轴孔允许有不超过 0.25CM2的缺陷,深度不应该超过4mm

(4) 装配后,应能用手灵活转动,侧向摆动不得超过 D/1000。D-滑轮的名义 直径

4卷筒

(1绳槽磨损超过2mm应重新车制,大修后绳槽应达到图纸要求,但卷筒 壁厚不应小于原厚度的81%

卷筒表面不应有裂纹,不应有明显的失圆度,压板螺钉不应该松动

卷筒轴上不得有裂纹,大修理后应达到图纸要求,磨损超过名义直径的 5%时,应更换新件

卷筒轴中心线与小车架支承面要平行,其偏差不应大 1mm/m,卷筒安 装后两轴端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 0.15mm

5车轮

车轮踏面磨损量超过原厚度的15%时应更换新件,没超过此值,可重新 车制、热处理修复。车轮直径应在公差范围内, 表面淬火硬度HB300~500,对车

轮直径大于①400mm的淬火层厚度应大于 20mm;小于①400mni时,淬火层厚 不应小于15mm。

主动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 0.1%,从动车轮则不应超过

0.2%,电动葫芦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 1%,从动车轮不应超过

0.2%;电动葫芦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 1%

轮缘磨损量达原厚的50%或折断面积超过30mm2应报废,轮缘厚度 弯曲变形达原厚度20%应报废。

车轮发现裂纹则应报废

车轮踏面椭圆度达1mm应报废

安装好的车轮组件,应能手转动灵活, 安装在同一平衡架上的几个车 轮就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允许偏差为 1mm

6车轮轴与轴承

轴颈在大修后的椭圆度、圆锥度不应大于 0.03mm

用磁力或超声波探伤器检查轴,轴上不得有裂纹,划伤深度不得超过 0.03mm

圆锥滚子轴承内外圈之间允许有 0.03~0.18mm范围内的轴向间隙。轴 承压盖调整间隙应在0.5~1.5mm的范围之内

轴与轴瓦的允许间隙(mm)

轴颈主动轴间隙从动轴间隙20~40 0.6 1.2

轴与键的径向允许间隙(mm)轴径20~40径向允许间隙0.1~0.3 41~90 0.

7齿轮与减速器

起升机构减速器第一轴上的齿轮磨损量不应超过齿厚的 10%,其余则应 小于20%;大小车运行机构减速器第一轴上齿轮磨损不应超过 15%,其余则应小 于 25%。

齿面点蚀损坏啮合面的30%,且深度达原齿厚的10%时应报废齿轮,轮 齿不应有裂纹或齿轮不能有断齿。否则更换。

轴上不得有裂纹,轴的弯曲度全长不应超过 0.03mm/m,超标则校直。

大修后轴承的径向间隙允许偏差(单位: mm)

轴径内径 允许间隙17~30 0.02

35~50 0.03

55~90 0.04

装配时检查以下3项:中心距、齿侧间隙、啮合面积的偏差( mm)

减速器箱体接合面(剖分面)在任何部位不允许有砸、碰及严重划伤,

边缘高点、翻边等,并且剖分面贴合后间隙都不应超过 0.03mm,并保证不漏油。

平行度在1m以上不得大于0.5mm;在空载情况下,以1000r/min拖动运转,正 反转各不小于10分钟,启动时电动机不应有振动,撞击和剧烈或断续的异常声 响;箱体内温升不得超过70 C,且绝对温度不高于80C ;轴承温升不应超过 40C,其绝对值不应超过80 C

8联轴器

齿形联轴器齿面检修

内、外齿圈端面对中心线的摆动量的检验

当轴的中心线无倾斜时,检查联轴器安装径向位移

无径向位移时,因两联轴器的不同心所引起的外圈车线的歪斜角检查

用中间轴联接的齿形式联轴器径向位移

可参考部分

内外圈端面允许摆动量(mm)直径允许摆动量40~100 100~200

200~400 400~800 80~120000 ± 0.01 ± 0.02 ± 0.0 ± 0.08 ± 0.120

两根轴的允许径向移量,根据模数不同,其值为 0.4~3.2mm

模数(m) 2.5 2.5 3 3 3 4 4 4

齿数(Z) 30 38 40 48 56 48 56 62

径向位移(mm) 0.4 0.65 0.8 1 1.25 1.35 1.6 1.8

内齿圈轴线歪斜角允许在0 ° 30'范围内

径向位移最大值 Ymax=0.00873A,A两外齿中心量起的中间轴长度

9制动器

其磨损量不应超过原厚度的 50%,铆钉应下沉》2mm

2)包括制动轮工作表面、制动轮与摩擦片接触的面积等项标准

制动轮工作表面糙度不低于 Ra=16卩m,HRC不低于50,深度2mm处不 低于HRC40;工作表面凹痕或单边径向磨损量达 1.5mm时应重新车制及热处理。

 加工后的制动轮厚度:对起升机构不应小于原厚度的 70%,对运行机构不应小于 原厚度的50%制动轮大修后,DW 200mm的径向跳动不应大于0.05m, D>200mm 的径向跳动不应大于0.1m

接触面积不小于摩擦片总面积的 80%;二者中心线的偏差值为:当

D< 200mm时,不应超过 2mm, D>300mm,不应超过3mm

制动轮安装后允许的摆幅(mm)

制动轮直径 D < 200 >200~300 >300~600

允许摆动 径向0.10 0.12 0.18

端面 0.15 0.20 0.25

与联轴器相连接的制动轮,应把制动轮安装在靠近电动机(或减速器)的

一侧

小轴、心轴磨损量达名义直径的 20%时应修复,超过此值应更换

制动臂和工作弹簧不能有裂纹和断裂

空行程不得超过衔铁冲程的10%,试车时应反映灵敏可靠 10起升机构及小车部分

探伤检查起升机构的主轴和传动轴,不允许有裂纹

应符合联轴器的安装要求

在轴承座处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3mm/m

由于小车轮测量的小车轨距偏差:当轨距w 2.5m,允许偏差为土 2mm

且主从动轮相对差不大于2mm,当轨距>2.5m,允许其偏差不大于土 3mm且主

动轮相对差不大于3mm

当小车轨距w 2.5mn允许偏差为3mm;轨距>2.5m,允许偏差为5mm

箱形单梁允许偏差为:不得大于1/2 -腹板厚度(mm),单腹板梁 允许偏差为:不小于10m m,箱形双主梁允许偏差为:2~3mm

轨道接头处标高偏差及中心线偏差w 1mm

水平偏差不应大于1/1000,且两主动轮偏斜主向相反,1-测量长度

不得大于D/400

所有车轮踏面都必须在1个平面内,偏差不应大于0.5mm

允许相对偏差为4mm

11大车运行机构

大车车轮的水平,垂直偏差与小车轮相同

同一平衡梁上的两个车轮的对称平面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允许偏差 不应大于1mm

包括外观、倾斜度,轨距等项的技术标准

轨道不应有裂纹、轨顶、轨道头侧面等磨损量不应超过 3mm

起重机轨道纵向倾斜度不应大于 5/1000

其值w 10mm

同一断面内的两根轨道相对标高偏差w 10mm

钳口磨损量超过原厚40%的应更换,电动夹轨器要经常注意调节安全

尺,使其指针在规定的位置

当跨度L w 30m,跨距偏差不应大于5mm,当L>30m,跨距偏差不应

大于8mm

当跨度w 30m偏差不应大于5mm,当L<30m,其偏差不应大于10mm 桥式起重机大修理项目及技术标准(金属结构部分)

1主梁几何形状

跨中拱度为L/1000,允许偏差为上拱度的20%

(2满载跨中弹性下挠量w L/700,空载跨中下挠变形不应超过6/1000L。

超过此规定值,应修复并加固

跨中水平旁不应大于L/2000

受压区波峰不应大于0.7 受拉区波峰不应大于1.2 &腹板厚度

2桥架组装

箱形梁允许偏差为5mm;杵架梁允许偏差为10mm

允许偏差10mm

允许偏差应小于3mm

3箱形架

金属结构不应有裂纹和焊缝开裂处

应保持涂装的完好,防止腐蚀,其腐蚀量不得超过原厚的 10%,修后 涂漆

4桁架杆

件桁架节点间主要受力杆件的弯曲度桁架主要受力件(压杆)的弯曲不应超 过1/1000,但最大不应大于2mm 1-杆件计算长度

九、电气部分的安装方法与维修标准

起重机安装、架设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电线管子的 敷设,配线和安全接地等工作。

安装配电柜前,应详细熟悉电气原理图、配线图、电气总图和有关技术 文件,了解操纵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以便准确安装和迅速处理安装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同时,由于运输、存放可能使电气设备受到损伤,因此在安装电气设备 之前应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内装遥控地操装置,实现地操及驾驶室两种操作方 式

首先进行清扫、检查外观和观察活动部分动作是否灵活,如有损伤、 松动或卡住等现象,应予以消除。

检查电动机、电磁铁、接触器、继电器、电阻器等电气元件的绝缘性 能,用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如低于0.5M Q,应进行干燥处理,经检验合格后, 才能安装使用。

检查电动机碳刷与滑环间的压力,控制器、接触器、继电器触头间的 压力,是否符合各自的规定,加压力过大或过小应予以调整。

检查操纵室、控制屏(箱)、电气元件内部接线情况,如有松动或脱落 等现象应予以消除。

按照电气总图或其他安装用图所示意的位置,安装全部电气设备和元

件。安装在走台上的控制屏(箱)、电阻器、发电机组等较重的设备应尽量使支 架牢固地搭接在走台大拉筋上,安装位置允许按图示尺寸做适当的调整。 电阻器

应尽量靠近控制屏(箱)使连接导线最短。

(8) 控制屏(箱)安装后,屏面的倾斜度不大于 5度,以保证屏上元件正 常工作。控制屏(箱)前面的通道宽度应不小于 0.5m (—般应保持0.6m,后面 的间隙应不小于100伽,以保证维修正常进行。)

(9) 电阻器叠装时不超过4箱,挂装时应不超过7箱,以免电阻过热。电 阻器应沿着平行主梁的方向放置(电阻元件应平行于起重机运行方向) ,以减少 振动和利于通风。

(10) 角钢或圆钢滑线在安装前应校直,安装时应保持水平。滑线的固定点 的距离(即电柱间距)一般应在1.5-2.5m范围内。滑线端部自支架伸出部分的长 度应小于0.8m。

(11) 滑线和集电器分别安装后,将无负荷的小车处于起重机中间位置,调 整导电架,使集电器滑块处于水平状态,并使滑块中心与滑线中心重合。

 在起重 机试运转中,不允许集电器有跳动现象。如有跳动,应检查原因并予以消除。

(12) 起重机上带电部分之间、带电部分和金属结构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20

伽。起重机运行时,可能产生相对晃动的带电部分与金属结构之间的最小距离应 大于40伽,接线盒内接线端子之间的电气间隙大于 12伽。

(13) 起重机所有带电设备的外壳、电线管等均应可靠接地。小车轨道、操 纵室等均应与主梁焊接接地。降压变压器低压侧的一端应接地。接地线可用截面 不小于75伽2的扁钢,10伽2的铜线,或30mm 2的圆钢。操纵室与起重机本体 间的接地用4 mmX 40 m以上的镀锌扁钢,并且不少于 2处。接地线应用电焊固 定,或采用设备上的接地螺钉,固定处应清除锈渍,擦净表面。不允许用捻结或 锡焊等方法来连接接地。

(14) 起重机上任何一点到电网中性点间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4Q。

在主滑线供电端(或起重机受电端)应配备熔断器,它的可熔片额定电流应

为起重机或供电滑线的最大计算电流(考虑最大一台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和部分电 动机的额定电流之和)的0.63倍。

大修理项目技术标准

1电动机

对于新安装的电动机定子绝缘电阻应大于 2MQ,转子绝缘电阻应大于 0.8M Q;对使用中的电动机,定子绝缘电阻应大于0.5M Q,转子绝缘电阻大于 0.5M Q ;如达不到一标准,应拆下来干燥;在烘干情况下(50~70)定子绝缘电阻 达1MQ,转子绝缘电阻应大于0.5M Q

大修理后电动机轴不得有裂纹,弯曲度不得超过 0.2mm,轴颈应达到 图纸要求

绕组不允许有损伤,保证涂漆完好,在修理时,不准用汽油、机油、 煤油等液体擦洗绕组

端盖止口配合间隙如表(mm)端盖轴承孔的间隙,不应大于

0.05mm

端盖止口外径 300 500 800 1000最大间隙 0.05 0.10 0.15 0.20

刷架弹簧压力不应低于 0.05~2.00NCM2, 1台电动机上所有电刷压力应 一致,电刷与刷握的间隙不应大于 0.2mm,滑环表面不允许有灼许和深沟; 电刷与滑环必须接触良好,滑环椭圆度不应超过 0.02~0.05m_

2控制器与接触器

(1)手柄应转动灵活,无卡住现象。

触头正常压力为10~17N,触头磨损大于3mm,触片不应大于1.5mm 3电阻器

锉掉氧化层,拧紧螺钉,用石棉纸校正各电阻片的间距

发现裂纹可以补焊,整片断裂应更换新件

4限位开关

更换磨损件,拧紧螺钉,要求限位器动作灵敏可靠

当吊钩滑轮组上升至起重机主梁下盖板 300mm时,其上升限位开关 应动作,起重机运行至距轨道端 200mm或两台起重机相近约300mm,行程开关 动作

5集电器

钢铝磨损不应大于原直径的 25%,如有变形应校正

拧紧螺钉;瓷瓶绝缘电阻不得少于 1MQ

6导线

更换老化、绝缘不良的导线、套管

按需要更换导线和套管,弯管曲率半径不应小于管径的 5倍,管子弯曲 度不应小于90 °

导线与地面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0.5M Q

8照明

更换导线检查灯具和低压变压器更换损坏件,保证安全

备注:

1驾驶室位置和垮台位置不合理,使用不方便,应根据现场需要做出相应 的改动,满足工作需要。

2设备护栏有个别变形松动,存在安全隐患,应予以校正加固。

十、负荷试验与交工验收

1负荷试验前的准备

(1) 关闭电源检查所有连接部位的坚固情况。

(2) 检查钢丝绳在卷筒、滑轮组中的缠绕状况是否正常。

(3) 用兆欧表检查电路系统和所有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4) 对各润滑点注油脂,检查各减速器、制动器、液压罐等按规定加油。

(5) 清除大车运行轨道上,起重机上及试验区域内妨碍负荷试验的一切物品。

(6) 准备好负荷试验用的重物,最好能组合成额定负荷 50%、75%、100%、 125%的重物。

(7) 指定人员:如司机上检验人员、地面指挥人员、栓挂钩起重人员、与试 验无关人员必须离开起重机试验现场。

2、 空负荷试验:

分别开动各机构,先以低速挡试运行,再以额定速度运行。同时观察各个 机构的驱动装置、传动装置、支撑装置、工作装置应能平稳地工作,不得振动 与冲击现象。

3、 静负荷试验:

小车在桥架中间位置,事先准备好的重物按额定起重量的 50%、75%、

100%、125%加戴,将1.25倍额定负荷的重物起升至地面约 100mm,悬停10 分钟,并用水平仪测量法,测量桥架变形量,然后放下重物,按此法重复试验 三次,桥架应无永久变形。

4、 动负荷试验:

以额定负荷的1.1倍,进行试验。各机构每次连续运转时不可太长,但累计 时间不应小于1h。在试验中检查各机构运行是否平稳,各制动器安全装置限位 装置的工作是否平稳,各制动器安全装置限位装置的工作是否灵活, 准确可靠。

 各轴承处及电动、液动等元件是否正常,动负荷试验后,应检查金属结构的焊 接质量和机械连接的质量,并检查各部位连接螺栓的坚固情况。

5、 交工验收:

起重机负荷试验后,修理单位与使用单位应办理交工验收手续。认真填写验 收报告,通知甲方,组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河南恒远恒山工业有限公司

2017年7月4日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推荐访问:组织方案 起重机 大修 技术标准 5吨双梁起重机大修技术标准与施工组织方案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