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与文明战争

时间:2021-01-07 09:07:3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城与文明战争

摘 要:从远古起,人类战争连连不断,新的文明不断代替旧者。在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城的出现,是种象征,是庇护所,是每个地域下独特个性的显现。然而新时代的来临,古人遗留的历史遗迹,已在新兴科技发展的潮流中被人们所遗忘,甚至湮灭。

关键词: 文明战争 城 历史文脉

工业革命的产生,现代城市的发展大都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这种反对文化、推崇工业的技术、强调功能优先的现代主义城市观、建筑观及其设计风格,自二战后便越演越烈,演变为国际主义风格的世界建筑运动,首当其冲的西方国家受到了影响,进而改变了整个西方世界的城市面貌。这股浪潮随着全球化的蔓延,进而又席卷了追求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致使这些发展国家原有的城市文化、城市风格及其城市面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变”,以至于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高速公路、现代立交桥等现代主义建筑成为其城市发展现代化的标志,世界城市的风格普遍呈现出单调、机械、雷同、冷漠的趋势,甚至,千城一面已成为了普遍现象。

城,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是一种权利的象征,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权利之争的地方,也是统治阶级官本位思想散落之处。

对于城市的起源,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最初主要是新石器文化同更古老的旧石器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正如芒福德所言,新旧石器文化的结合,可以说是新石器与旧石器文明的战争,而在这次战争中,无疑是新的技术崛起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

在中国,从夏、商、周至明清,历朝历代无不是战乱年年不断,人民大众在被奴役的岁月中,不断挣扎着。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就那时而言,他解救了人民于水生火热中,属于他的文明时代来临,他虽然赢得了战争,可大兴水利,兴建长城,人民大众又一次被奴役,就是在反反复复几千年的被压迫,被侵虐、骚扰的进程中,一个新的文明取代了旧者。每个帝王将相在属于自己的年代,建造着属于自己的城市。在不同的地域,所建的城市不近相同,但官本位的思想却是千年未变。例如,北宋都城建于开封,宋东京城本是由一个州治扩建而来,州衙改为宫城,州城修建成为都城。它是根据城市各阶段的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扩建的,故而建筑密度很大,土地利用率高,防火问题也异常突出,街道也不像长安城那样的砥直,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改建旧城的特色。在封建年代,长达千年官本位的思想屹立不倒,宫城位于城市最优、最高处,且有种背山面水之态,由北向南,依次布置官衙司属、商业手工业,城中到处临街设店,酒楼、饭店、浴室、医铺、瓦子布满各处,夜市兴旺,通宵达旦。到处布满繁华街市的不夜之城,也是传统里方制被彻底废除的标志。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求,是文明的表现,也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一大进步。尽管如此,城市的方方面面依旧掌控在统治阶级的手中,他们依旧是城市的主宰。

现代文明战争

新世纪的到来,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100多年前,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那是血的战争。而今,全球化的浪潮步步逼近,我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回着,我们不再是封建时代,也不是闭关锁国的老顽固派,我们需要的是为自己的传统倍感自豪和对现代城市向往的双赢。

新时代的来临,人民大众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可城市规划依旧缺少公众的参与,价值观的取向,包括美的价值取向、历史的价值取向和城市的价值取向等却依旧掌控在高层领导手上。长官意志的泛滥,正如城市规划界长期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所描述的“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抵不过领导一句话”。新时代的来临,类似古代的文明战争已不复存在,不再需要每座城在城外套上城外城,以防外侵。可是前人的历史文明遗留下来的遗迹,是每个城市的魂,是它们的文明,是它们的鲜明的城市特征,个性所在。难道就领导一句话,古人留下的遗迹已不适应现今时代的发展的需求,昨日的辉煌就该湮灭在黄土之下么?

城市的工业化进程造成了现代工业生产与历史继承之间永恒的矛盾。伴随着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许多珍贵的城市历史记忆正在快速消失,那些我们小时候踏过的清水石板街早已被推土机无情的铲掉,那些自然的历史肌理早已被大型标志性建筑所取代。从全球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工业化进程的初期常常摧毁许多城市的文化特征,但是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阶段,城市则往往由产业中心向文化中心转变,是文化,而不是工业成为当地城市复兴和保持繁荣的动力。而中国又是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后进国家,在妥善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方面,苏州无疑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文明之路

苏州自古就是中国著名的水城。而水,这早已超出了纯粹的自然之水的意义,早已凝结着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出了深远的意境。道家贤人老子曾描述“水的特性一方面是谦下利物,随器而形,另一方面又能以天下之至柔克天下之至刚。”不拘一格,不顽固,也许正是苏州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交接点,在城市物质文化建设中倡导了城市人文精神。苏州文化中的鼓励创新,讲究实效的精神传统,表现出高瞻远瞩,海纳百川的气魄。因此当代的苏州人顺理成章的抓住良机,靠研发优势谋求持续发展,他们清醒的意识到“旅游虽热闹,工业是支撑”,“城市要发展,必须搞工业”。而如果照本宣科的复制水城威尼斯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也许,现在的苏州不会有如今的辉煌;也许会在偶尔爆发一两次的经融危机中一蹶不振。基于此,他们规划处像硅谷那样的集工业、生活、商业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保存了历史悠久的古城区,没有被利益所蒙蔽双眼,敞开博大的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投资人,使苏州城市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新世界的文明战争中,苏州人打了场漂亮仗。在大多数城市都在努力往“现代化”的方向大刀阔斧的前进时,苏州人意识到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不应该单单定在最靠近“现代化”的那一端,而是寻求文化与传统之间的耦合。现今,一个城市光有文化底蕴还不够,适当的去用现代意识激活古老的文化元素,也许这样才能古韵与今风和鸣。城市的价值,才能以此激活,绽放光彩。这样,城市才不是一个人文历史匮乏的城市,才不是一个忘记根该归何处的城市,才不是一个灵魂贫瘠的城市,这样才能彰显恒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正如,前文所说,传统是每个国家,每个名族,甚至每个城市都该有的。一座城市,应当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精神。她应当是地域性的,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文明,应当有着值得人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传统,是值得人们情不自禁高声呼喊的城市,“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城市!啊,她属于我们!”

但在现代与传统的新文明战争中,城市规划的方向该如何走。我想,就像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所说:“传统意味着传递火把,而不是膜拜灰烬。”我们是否该在前进的步伐中停下想想,试试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找那一丝平衡点呢?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理论第四版

2、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3.09

3、沈克宁.建筑类型学与城市形态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城市形象与市民社会的空间权利.中国城市设计浅析与探索.杨瑛.2005.05

5、张剑涛.简析当代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城市规划学刊.2005.02

推荐访问:反法西斯战争 战争 文明 城与文明战争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