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1-02-02 08:28:1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六稳六保工作情况的汇报(2篇)

关于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

今年以来,区民政干部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宗旨,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发挥民政“保民生”基础功能。现围绕区政府实施方案,对照工作职责,将我局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脱贫解困目标任务方面

围绕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有效防止困难群众因疫情返贫、致贫。

一是全面压实责任。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先后召开3次会议研究城镇脱贫解困工作,并将其纳入区委全委会报告内容,区委书记亲自调度,靠前指挥。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落实领导责任,多次走访贫困群众,听取工作汇报,指导工作开展。领导小组结合疫情实际,科学制定2020年度工作方案,为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打牢基础。

二是有效应对疫情。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解困工作通知》。区委书记亲赴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督查工作,确保防控措施执行到位。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街道、各成员单位统一调度指挥,累计排查贫困群众11万人次,发放口罩11万个,达到全覆盖。医保局向各疫情防控定点医疗机构预拨250万元医保基金用于我区新冠肺炎救治。因措施到位,全区未发生一例贫困群众感染新冠病毒情况。

三是实施动态监测。把防止返贫作为工作重点,落实区委常委会提出“两关注、一聚焦”要求。切实关注因疫因灾致贫返贫人员,关注刚性支出较大困难家庭,将两类人群纳入监测范围,开展常态化筛查,做到及时预警,精准帮扶。目前累计核对筛查贫困户1313户,对其中101户保障标准进行了调整。

四是政策精准落地。聚焦全区2405名贫困群众,整合资源、精准帮扶。今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5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59人;为重性精神病、尿毒症等患者提供免费救治509例;代缴居民基本医疗和补充医疗保险2417人,医疗救助702人;代缴居民养老保险1212人;纳入住房保障体系贫困户新增89户。按照“兜底线、保基本、可持续”要求,现行标准下城镇贫困群众全部得到帮扶,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

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方面

不断健全社会救助和残疾人保障机制,提高补助标准,将疫情、汛情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一是落实提标提补任务。落实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对象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城乡困难群众提标提补工作通知》《关于做好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发放工作通知》,平均增幅超过10%。其中,低保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5元,累计发放1149万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915元,累计发放36.2万元;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提高至每人每月1150元,累计发放16.1万元;认真落实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累计发放补助金123.3万元。

二是发挥临时救助作用。在街道层面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为街道安排5万元备用金,对金额在1000元以下救助申请,无需民政部门审批,街道自行审核发放,备用金不足及时追加补充。疫情期间,对情况紧急救助申请,可先行救助后补手续,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截至目前,救助400人次,发放救助金55.7万元。

三是启动价格补贴机制。密切关注疫情期间食品类价格变化趋势,启动临时价格补贴机制,并将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补贴范围。其中3、4月份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了每人每月108元和88元。截至目前,共计发放补贴89.7万元。

三、推进优质公共服务保障方面

加大养老、殡葬等领域建设、改革力度,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一是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紧盯今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加强统筹,加快推进。区级层面成立了浔阳区养老产业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工作协调指挥力度。区分管领导多次深入项目一线调研,多次召集街道和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我局作为牵头单位,每周进行会商研讨,每月开展工作调度。先后6次召开党组(扩大)会、行政班子会,研究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新增挂牌运营项目2个,正在建设改造项目6个,有场地尚未启动建设打造项目13个,尚未落实建设场地项目26个。

二是扶持社会力量助力养老发展。推动出台《浔阳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奖补实施意见》,落实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奖补政策。支持社会力量运营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养老服务多元供给。其中九江市寻阳金融投资集团与九江易托护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注资1000万元合作开展嵌入式社区养老院项目,为浔阳区养老服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9月初,举办了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推介会,邀请了全国范围内7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与5个街道见面,作相互推介。通过搭建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切实增强企业投资意向。

三是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充分利用清明节等特殊节日,宣传绿色殡葬政策,转变传统丧葬观念、破除丧葬陋习,累计张贴、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推动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建设,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对建设过程中难点、堵点问题收集上报,协调解决。截至目前,落实绿色奖补9人,发放奖补资金1.9万元,遗体火化率和节地生态安葬率均达到100%。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履职尽责,发挥民政保民生、兜底线作用。一是继续做好贫困对象动态监测。上门入户,开展常态化筛查,及时将符合条件贫困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二是精准落实救助政策。深入开展政策落实“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活动,对基本生活存在困难,通过发放临时救助金、生活物资等予以救助;对因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刚刚脱离低保条件对象,为防止返贫,给予延退。三是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内容。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惠民绿色殡葬改革,确保如期完成建设、改革任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落实保供稳价责任制情况汇报

邵阳市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29日)

为稳定市场价格,安定群众生活,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持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物资供应、稳定市场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工作,以“五个到位”为抓手,打出了一套保供稳价组合拳,有力维护了市场稳定、价格稳定和社会稳定大局。

一、构建机制到位,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建立健全了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成立了加强市场价格调控监管领导小组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把稳定价格工作列入市政府重要任务。出台了《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通知》、《邵阳市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实施意见》、《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总水平分工责任制通知》等一系列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制度措施。建立了保供稳价责任追究机制,对未完成分工事项,影响市场供应,造成脱销断档,引发群体性事件,严格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比上涨5.4%,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二、生产发展到位,确保市场价格稳定

(一)紧盯居民日常消费发展生产。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强农惠农政策,逐条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稳定粮食、蔬菜种植面积,提高本地应季蔬 1

菜自给能力。2011年,全市粮食、蔬菜、油料播种总面积883.75万亩、130万亩、152.97万亩,增长%、%、%;

生猪、肉牛、山羊、家禽和水产品发展到1695万头、175万头、158万只、9900万羽、9.8万吨,增长4%、5%、5%、3%、4.5%。

(二)切实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开通绿色通道,为

本地菜进城销售和外地菜进入邵阳创造有利条件。商务、工商、农业等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对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提供优质服务,做好安全管理。

(三)努力保障生产资料供应。一是稳定主要农副产品

供应。从年初开始,通过调查农户粮食产、购、销情况,随机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口粮消费情况,开展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粮食生产成本调查,科学指导粮食生产。二是保障电煤和化肥供应。落实各项价格优惠各项政策,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供应,对淡季化肥储备实行财政贴息,确保农业用肥需要。三是突出资金和物质储备。已完成4万吨地方储备粮任务,建成中央、省、市三级肉食储备体系,常年储备生猪活体头,冻肉吨,菜、蛋、油、盐等食品价值达万元,成品油万吨。

三、调控监管到位,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一)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对相关单位执行价费政

策,落实取消、停止征收和降标项目情况,进行价费公示、办理非税收入票据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规范,严格控制政府管理价格涨价项目出台,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稳步推进群众关注水价、电价、客运、

2环保、殡葬服务等价格改革。组织开展医疗服务价格、农资价格、涉企收费、教育收费、中小学食堂伙食费、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情况等专项和重点价费检查,全年共出动价格检查人员余人次,检查各类执收单位个,查处涉企违法案件件,查出违法金额达万元,其中责令清退万元,实施经济制裁金额万元,维护了正常市场价格秩序。

(二)加强价格监测预警。一是进一步完善价格监测预警制度。在全市建立个监测点,对粮、肉、菜、油、气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以及重要能源、原材料价格监测分析和预警,全年共发送价格监测信息14000多条,市场价格分析报告60余篇,市场巡查报告分析材料29篇,监测报告制度执行率和数据报送准确率达100%,提高了政府价格调控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强化价调基金征管使用,立足现有政策,不断壮大资金入库规模,增强资金投放效益。今年全市价格调节基金入库3235万元,其中市本级入库1400万元,投入700万元建成蔬菜基地7180亩,其中市本级在三区共投放资金500多万元重点扶持三个1000亩以上食品蔬菜基地建设,县市区各重点扶持一个100亩以上蔬菜基地建设。

(三)强化价格应急处置。建立健全了价格异常波动应急机制,制定了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等应急工作预案,当群众出行和日常生活物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四、临时补贴到位,妥善安排困难群体

一是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为确保我市低收入群体生活

3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确保社会稳定。全年以每人元标准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孤儿对象等发放一次性价格临时补贴万元,补贴人数达人,其中城市

低保人、农村低保人、农村五保人、优抚对象人、孤儿对象人。二是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根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情况,将大、中、小学校及公立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人员以及在原有城区低保对象基础上,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抚恤补助优抚对象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纳入联动机制保障范围,并明确如连续三个月每月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涨幅超过3%,即启动价格临时补贴。

五、发布信息到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一是及时发布价格信息。在全市各大农贸市场设立价格信息公示栏,定期将监测数据进行公示,促进了诚信经营,理性消费。二是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开展了庆祝“12358”开通10周年系列宣传纪念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和标语、发放宣传册、领导电视讲话、举办现场咨询活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增强了广大群众价格维权意识。三是创办电视专栏。在邵阳电视台开辟“关爱民生,关注物价”价格知识普及专栏,向公众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共播出30期,普及了价格知识,舒缓了通胀压力,降低了涨价预期。

关于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篇:

市发改委:

今年以来,汽开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平稳有序,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国际汽车城建设如火如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跑出汽开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发展严重冲击

(一)保居民就业。我们在全力保市场主体,强化就业支撑基础上,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千方百计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创新招聘形式。积极开展“互联网+就业”活动,采取“电话约办,业务不停”、开通网络公益招聘等专区入口方式,24小时回复问题。目前,统计业务咨询超过600人次,回复率100%。通过建立35个社区服务站求职人员微信群、4个街道企业用工微信群、1个高校毕业生微信群和“汽开就业”手机公众平台和小程序等载体,实现了就业政策宣传全覆盖、就业服务触角全延伸,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获取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信息“零距离”沟通平台。截至9月底,已经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共21场,参会企业356家,提供用工岗位790个,用工人数1949人;投递简历求职人员有1847人,达成意向用工协议有234人。强化点对点服务。把11家企业录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平台”,拓展用工渠道,为省内对口支援单位―白城市,提供了8家用工企业、近100个用工岗位。对农村贫困边缘户开展了就业意愿、技能培训需求大走访。把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员30人,分成15个组,对115户,142名困难人员就业、培训需求进行了实地走访,记录台帐,实行了实名制动态管理。按照市人社局要求,积极开展有组织批量输出农村劳动力工作。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QQ群等发布浙江省人才市场微信平台及招聘信息,促进我区农村劳动力批量转移工作。截至目前,共发布浙江招聘信息20期,城镇新增就业934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7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6人。

(二)保基本民生。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扎实做好中小学复课各项工作,建立重大项目专班。三中、六中重建、幼儿园新建项目稳步推进,腾飞学校项目交通影响评审会已经召开,红旗学校、解放学校已

取得正式批复;通过招聘优秀毕业生,引进优秀教师、社会公招方式实施“强师计划”,现已招聘重点大学应届优秀毕业生51人,招聘事业编制教师77人。着力解决儿童入园问题。重拳整治无证园,成功取缔无证幼儿园17所。严格审批整改园,审批了10所幼儿园,为辖区幼儿提供优质学前教育学位1000余个。积极扶持普惠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了81.51%,在长春市名列第一。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动,完成疫苗全过程追溯系统对接,保障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加快区中医院项目建设,推动疾控中心PCR实验室年内落地。启动41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包括551栋建筑、249万平米改造面积和36912户居民,推动西湖花园回迁住宅、日新家园回迁住宅等回迁小区建设,着力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强化社会化服务保障。与省中医药大学、一汽总医院和市肝胆医院、儿童医院合作,搭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构建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良好就医格局。在全区开展慢病普查,纳入管理慢病人员10196人。稳步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城镇及农村低保等困难人员全部纳入参保范围。截止至目前,贫困居民全员参保,城乡居民实现应保尽保全覆盖,着力解决居民医保问题。解决了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历史遗留近560万平方米,44栋建筑物产权无籍房问题。强化困难群众底线保障。组织专业送水单位向未拆迁村屯居民送自来水。各项脱贫攻坚任务扎实推进。加强推进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指导,提高家庭医生签约质量和效果。农村低保、特困等政策扶持得到有效落实,累计发放各项政策性资金130万元。深入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

(三)保市场主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了《关于落实2020年全省深化“放管服”工作方案》《汽开区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升方案》,推行联审联办,推进数据共享,推广邮寄服务,实现了由“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跑”转变。截至9月末,汽开区市场主体达9480户,增长30.4%,净增长2020户。制定出台扶持政策。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各项惠企政策,先后研究制定《汽开区科技创新发展扶持政策》和《汽开区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截至9月末,减免房产税3408.08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2109.22万元;印花税205.12万元;城建税6972.34万元,耕地占用税3282.81万元。降低税率实现减税金额92617万元,享受加计抵减政策113户次,抵减金额1260.63万元,期末留抵退税19户,退税金额4737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充分借助“万人助万企”“专班抓项目”平台,深入开展点对点服务企业活动,成立了领导包保11个助企工作队,解决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截至目前,累计收到区级助企工作队反馈问题341个,已解决333个,问题办结率97.7%。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组织召开2020年汽开区“服务企业周”银企对接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企业50户,涉及融资金额近10亿元,营造了企业平稳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良好环境。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在保粮食安全方面,全力落实农耕生产,科学制定春耕计划,2020年计划播种面积现已全部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7万亩,其中玉米2.4万亩,水稻0.3万亩。积极应对台风造成农作物倒伏影响,根据倒伏作物品种、生育进程、倾斜度等,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尽全力把影响降至最低,并扎实做好秋收各项工作,提高机收效率,全力抢收快收,确保颗粒归仓。随着国际汽车城建设向前推进,农业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最终退出。在保能源安全方面,加大了对重大危险源监管力度。对中石油垂杨输油站进行“把脉行动”,远程视频监控,督促企业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建立高效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修订完善了《汽开区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全力保障输油站和电力线路安全运行。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按照“三保一统筹”要求,全面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四上”企业合计317户,复工316户,复工率99.6%。其中,一汽集团已经全部复产,员工返岗率95%,产能整体利用率64%。多措并举保障企业疫情防控,发布105期经发局新冠疫情工作日报。疫情初期,每天保障一汽集团5万支口罩,为各整车厂和三富集团提供大量消毒液、酒精、测温门、测温枪等重要防疫物资,确保了一汽五大整车厂在2月份实现全面复工。促进商贸流通业复苏。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有效促进消费增长、增强市场活力,让“居民走出来、企业活起来、商业旺起来”要求,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1-8月份,完成招商引资内资99.99亿元、外资1233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指标1282576万元,限上零售额764190.4万元。强化生产要素保障。组织召开“服务企业周”银企对接会,为域内近200家驻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50户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涉及融资金额近10亿元。无缝对接保障企业物流供应,建立了专用通道,确保每天200余辆物流车辆安全有序进入长春,有效地保障了防疫物资、生产生活物资等供应运输。推动区域“内循环”。发挥一汽龙头带动左右,有效有序延链、补链、增链。投资70亿元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投资48.9亿元玲珑轮胎、投资26亿元新能源智能网联创新试验基地、投资15亿元和润工业园、投资14亿元富塞汽车电子研发中心、投资12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投资4.8亿元智能网联示范区等项目,极大地补充和丰富了产业配套、科技创新、零部件供应等难题。

(六)保基层运转。年初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经济形势和日益凸显收支矛盾,坚持以稳增长为核心,统筹推动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确保了财政预算平稳运行。一是守住税源。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分解落实工作任务,不断夯实部门工作职责。切实发挥财税库主体责任,及时研判形势,跟进征管措施。深化与税务局合作,提高办税效率,堵塞税收漏洞。密切部门间配合,不断完善税源专业化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改进税源管控。随着受前期新冠疫情和减税降费因素影响逐步减弱,经济社会不断恢复健康发展有力支撑,自2月份疫情以来,累计区级税收收入在7月份首次实现正增长。截至9月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税收94593.54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7.4%。二是优先保障。优先服务保障“民生”。进一步兜牢“三保”底线,对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事业必须支出要足额保障,作为财政预算优先选项,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三是向上争取。紧盯“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通过聚焦项目、服务项目、落实项目,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新增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确保谋划项目及时入库,入库项目及时申报,申报项目顺利获批。目前,已发行专项债券项目3个、债券额度4.2亿元,总投资14.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亿元。四是压缩开支。深入解读“2020年部门预算减压明细表”,逐步完成31.78%(1490.33万元)非必要刚性支出预算缩减工作。截止9月末,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 119656万元,同比增长37.65%;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 236196万元(其中:“三保支出” 183183万元,保工资42662万元,保运转 132986万元,保基本民生 7535万元)。

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一)稳就业。鼓励市场主体吸纳就业,积极支持市场主体及时复工运营,对中央及省、市、区最新下发就业优惠政策,第一时间将政策宣传落实到位,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吸纳更多人员就业。多措并举开发就业岗位。发挥政府保障作用,创建载体开发就业岗位。及时化解劳动关系纠纷。第一时间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职工情况,及时化解劳动关系纠纷。设专人复查职工诉求,累计调度190多家企业。截止目前,因减员、并岗、加班待遇等问题引起劳资矛盾和纠纷,比较突出3家企业,涉及10度名职工诉求,通过律师服务,24小时接收咨询和答疑,组织劳资双方进行协商和有效调节,避免了冲突和集体性事件发生,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和职工队伍。

(二)稳金融。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力度,先后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日和“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长春国际汽车城提供了良好金融服务环境。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型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近20000份,活动惠及范围超过10万人。加大金融风险化解力度,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开展金融放贷领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民间借贷”领域乱象专项整治工作三年实施方案通知》《关于加强社区非法集资隐患排查通知》以及《关于开展金融放贷领域扫黑除恶、行业乱象整治暨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通知》等,会同公安机关、市场监督、税务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摸排各类行业领域20余户,接待群众来访、来电50余次,暂未发现相关金融风险问题。

(三)稳外贸、稳外资。我们把抓订单作为当前稳住外贸基本盘重要抓手,支持企业保市场、保份额、保订单。复工复产后,紧盯各类展会云市场,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厦洽会、科博会、北京服贸会、2020中德汽车产业大会、并与省商务厅举办线上国际市场开拓系列活动,依托阿里巴巴国际站、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米奥兰特会展公司“网展贸”、全球贸易通等平台,推广企业和产品,扩大订单来源,力促达成新订单。1-8月,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497191万元,同比下降15.30% 。其中,出口总额93259万元,同比下降18.34%;进口总额1403932万元,同比下降15.09%

(四)稳投资。狠抓项目建设。今年全区共谋划5000万元以上项目165个,其中新建项目69个、续建项目96个,预计总投资近1737亿元,当年预计投资170亿元。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按照全市先进制造业专班要求,完成全区先进制造业专班项目80个。狠抓争资争项。今年,我区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83.63亿元,申请中央投资额度17.52亿元。目前,项目全部通过省市发改委审核。围绕专项债券债支持10大领域26个专项,统筹协调,扎实推进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工作,谋划储备项目54个,总投资576.42亿元,申请专项债券423.47亿元,今年拟申请68.81亿元。狠抓招商引资。聚焦产业配套、创新驱动、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筛选出了95家企业,组织8个精干小分队与各大主机厂采购部一起,北上京津冀,南下长三角、珠三角开展定向招商。

(五)稳预期。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经济形势,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部署,全力稳工业、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全区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区GDP完成518.58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全省9.7个百分点、全市8.1个百分点,GDP由负转正,实现了省市确定工作目标。1-8月份,规上工业产值完成 2940.82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一汽集团在我区统计6家企业完成产值2755.11亿元,同比增长15.4%,区属规上工业完成产值185.71亿元,同比增长0.4%。重点服务业增长明显。1-8月,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41.8亿元,同比增长27.8%,高于全市3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59亿元,同比增长17.89%。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57亿元,同比下降12.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15770万元,同比增长21.73%,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逆势增长。

三、全力以赴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确保实现全年工作圆满收官和明年工作完美开局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发展信心,牢牢把握机遇,积极主动作为,有效应对疫情和市场复杂变化,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会议和省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突出“六个紧盯”要求,落实“三个十”措施,全面做好预案体系、发热门诊、救治能力、核酸检测、隔离场所、防护物资、人员队伍、免疫屏障、心理疏导、环境整治等方面准备,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巩固我区零病例、零感染良好态势。

(二)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按照“十个围绕”、新基建“761”工程部署和安排,继续做好专项债券申报等工作,加大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力度,提高项目成熟度,提高通过率。继续谋划一批发展后劲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打基础利长远大项目,结合中央预算内资金申报和专项债券包装,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大盘子”。协调相关部门,深入项目建设工地,及时掌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业项目以及部分商业项目进展情况,将新开工项目协助统计局第一时间办理入统入库工作,争取能顺利完成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7亿元,同比增长10%年初任务指标。

(三)全力抓好商贸服务业发展。积极制定促消费系列政策,结合“双十一”“双十二”以及元旦、春节,开展“消费促进周”“消费促进月”活动,持续发放消费券,组织欧亚、中东、亚泰等重点企业开展促销活动,支持企业采取店铺外摆、露天市场、外卖外送、团购网订等方式销售,激发消费潜力,推动商贸行业稳速回温。

(四)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主导产业活化创新主体,吸引全球化区域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创新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价值市场化。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创新联盟、服务平台、承接载体。加大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有序做好成果转化、孵化器、技术交易认定、科技统计等日常工作,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认定工作顺利开展。

(五)进一步强化督导考核。结合年底绩效考核,进一步发挥督查考核“风向标”“指挥棒”作用,围绕重点项目、重要工作、重大任务抓督查、抓推进,定期调度,定期分析、定期通报检查情况,以督查考核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取得实效。

推荐访问:六稳 工作情况汇报 六稳六保 有关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汇报()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