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温凉之秋】

时间:2020-01-17 10:44:0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初来舟山,大地之秋自始而轫。

  

  自叙写了无有所虑的清平之春,从岱岳之麓到东海之滨一路走来,对时间与空间的视角竟也在感性中有了理性的存在。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是以前经常哼唱的曲调,现在居然成了我最真切的写照,或许时空有时就是如此的巧合。于是从这里出发,以温凉的字眼去定义秋的基调也就平和了许多,试想清平不也正是如此么。至于温凉,以连绵不断的阴雨和时吹时停的海风去描述,以恒定的二十度去定义,想必就是温凉之秋存在于此的最合适方式。新的生活,也就从温凉之秋起步了。

  

  一、学记

  

  自孰知了登高必自,就渐染了一种厚重的文化,这是属于齐鲁的印记,也是四年春秋的记忆。携着东岳的壮阔,跨过华东大半,就来到了独立东海的舟山,古称昌国之地就是这里。随之而来的求是创新成了新的符号,国有成均,在浙之滨这时常响起的曲调构造了新的归属,于是一切都顺理成章的衔接得当而重新起步了。

  

  海工楼,近海馆,不高的楼宇,想必就是三十个月中成果的孵化之地了;图书馆作为最为壮阔的建筑,对我而言更是不可或缺而趋于伟大,这是思想与文化最为温和的存在场所,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在这里有了最为坚实的依附,也或许文化苦旅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作为寰宇中的一粟之躯,本科尚有助力,如今成败都在几身。不过一直不变的就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愿景,只是现在还需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准备与坚持。通向未知的路总是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不过只要步步为营的走下去,不去管周遭的喧嚣杂乱,平凡之路也能走出不凡。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摒去这句话的宗教教化,其实也就与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有了相互呼应之妙。大多数情况是无法准确评估未来的,于是要做的就不是去忌惮未知的未来,着眼当前,该做的不去犹豫,顺着明确的心路一直前行,或许一直的梦想就在不远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美丽新世界。

  

  二、游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早已熟记的论语如今找到了最契合的映射。之前离家求学也有多年,然而走过的路,跨过的桥,穿过的街巷,登上的山顶,至远不过千里,地理上仍旧归属于齐鲁的范畴,于是一切的乡音也就淹没了远走的离忧。在这丙申温凉的秋天,我走出了齐鲁醇厚的乡愁,一路南行,走到了江南的大海。

  

  安顿方歇,友人告知将到舟山小游。自金陵到昌国,不近不远也算千里;友人来浙,其礼毕至,其乐必全。小游之事,也不必刻意周全,随心就好。

  

  舟山西北有一个隐没在青山中的小镇——马岙,其历史也有几千年。暂不去考究这悠远的历史,只一口像极天书的吴语便足以让人晕头转向而不知所措。试想若没有大秦的书同文,这片土地想必还是吴越,或许此刻我也身在异国他乡了。不过这里虽然远离中原,饮食却大同小异,除了当地特产,与家乡并无二致。唯独令人惊奇的是舟山作为中国最大的渔场,本地的海鲜价格却相当的高,以至于当地人对海鲜尚有垂涎之意,这也是值得思索的现象。当然最需要表述的还是唐家的款款而待,以及唐家大少的忙前顾后。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名满华夏的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便坐落于此。不过普陀虽盛,却道阻且长,真的舟车奔波想必如此。乘快艇奔驰在海上,泛黄的海水让人在恍然之间就有了驶过黄河口的错觉。到了普陀本岛,天水一色的景色不觉让人心旷神怡,于是江南大海在印象里的分量便愈发的厚重了。

  

  走上木栈道,身边绿树成荫,游人熙攘。拾级而上,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居然是路边最为朴素的一棵树——朴树。在此之前,朴树在我的概念里一直是平凡之路最为合适的演绎者;时至今日,朴树真的成了一种外化的存在。树上有题牌写道天道酬勤,勤更勤,不觉心里有了一点感触,天道酬勤放于当下,激励人心而提高业务水平,披星戴月而步步为营,也是再合适不过的。

  

  走过一段不长不短的路,来到了南海观音的莲花台。虔诚的香客比肩接踵,燃起的香雾催泪而下,于是各种祈愿便由此生发,随着香炉燃起的烟雾淹没了俗世的不快。熙熙攘攘的游人低头耳语,所许之愿不一而足,于是众生百态尽收眼底,或许这就是世人来追求心理依托的最合适场所。观音菩萨曾说过不渡尽天下人便誓不成佛,如此看来,成佛甚难。更有众多香客争相向钱楼掷币,其状其形莫不争为人先,更有一种趋之若鹜的感觉。就是钱币纷飞的那片空间,一枚五角硬币滚到脚下。上天予之而不取则必受其咎,况我亦为天下人,观音所渡岂能不取,于是我默默的捡了起来,就当作此次最好的祈愿。

  

  三、杂记

  

  到舟山已有两月有余,其间风雨云月也乐见其形。从中秋的朝临西山雨,暮啖清江鱼走来,也慢慢的领略了海岛的温凉之秋。这一季,捧读了沈复的《浮生六记》,其温婉行文如丝丝小雨浸人心脾;走过了瓜州古渡口的安静夜色,不觉得容易想起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久远乡情;还有一首空灵幽婉的古风《牵丝戏》,其少能视鬼的诡异与副歌的唱别久悲不成悲,十分红处竟成灰也能相映成趣。

  

  在求学的过程中能经历如此温凉之秋,或许也是极其有幸的。生命之杯溢满如此,不饮已醉,醉而难醒。一梦若此,又何必着急醒来呢。

  

  四、温凉之秋

  

  以温凉去叙写秋意或许着眼之时便略感怪异,然而这却是此地此季最契合的形容。在这样的季节里最容易想起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所勾勒的清新明净,我想温凉的秋季之景色就该如此且不胜枚举。其实春秋四季本无心意,只因文人多善感,于是秋在绝大多数时候就染上一层淡灰的萧瑟,并在文字的承载下走进了每个人记忆的深处。着眼于秋之温,秋之凉,温凉相间的概念并无驳辩之意,只是在感秋伤秋的肆意汪洋中,寻到这个季节最本真的色调。如此,足矣。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