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关系说课稿(11页)

时间:2020-09-29 09:10:3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来自的?,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

首先,我用一副图表把学生前后所学的知识联系呈现出来,请看大屏幕:

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本 节 课

后续将要学 习

所学内容

的内容

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1、认识锐角三

及底和高的含义,学习用

三 角 形 任 意

角形、直角三角

字母表示三角形

两 边 的 和 大

形、钝角三角形

2、 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

于第三边。

2、认识等腰三

性及其应用。

角形、等边三角

形的特征

从图表中不难看出,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在全面认识三角形的知识点中具

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照片、统计表、争对这些情况分析学生问题所在,原因

所在)

从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来分析,我们有以下的感悟:

1、学生已经对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有所了解, 例如三角形的各部分组成、

三角形的稳定性等。同时学生在生活当中,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

边”也有过实际的感悟。

 例如“抄近路走”,但是,学生却没有把这些生活经验,

迁移到数学的角度去进行分析、思考。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利用三条边去围三角形中的“任意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或者“其中两边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两种情况都能够较

好地理解。但是由于徒手操作,必然会存在误差,所以对于“两边之和等于第

三边”是否能够围成三角形的情况,部分学生会认为并通过才做确实也能围成

三角形,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然只利用小棒学具去演示、说明是不能完全让学

生信服的。因此需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在触觉、视觉、动脑思考中

推理,解决“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个难点。

'.

.

三、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将基于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现有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教

学目标:

知识技能:

在操作、辨析中探究,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数学思考:

在围一围、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

断分析、提高思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初步形成几何直观。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三边,为什么

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行?”

情感态度:

在猜想—实践—验证的操作活动过程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培养学生

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难点: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五、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 3 个教学环节:

1)“巧”用信息技术 -- 勾起学生的原有“起点”;

2)“实”用信息技术 -- 化解学生的思维“症结”

3)“活”用信息技术 --- 完善学生的数学“模型” 。

(一)“巧”用信息技术 -- 勾起学生的原有“起点”

'.

.

创设“三位同学从同一个同学家出发,走不同的路到学校。在速度相等的

情况下,谁能先到达学校”的生活情景,并请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互动软件在课

件上“画”出三条不同的路线,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际上,这三条路组成了两

个三角形,而走中间的这位同学走的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而其他同学都是走三

角形的两条边。从而引发学生猜想:是不是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

边呢?从而,借助于情境中“勾起”学生的生活,并从中剖离出数学模型,使

学生从“形”去关注数学本质。

(二)“实”用信息技术 -- 化解学生的思维“症结”

1、小组实践操作,验证课前猜想。

学生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但是一开始往往错认为“只

'.

.

要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

 ”因此,在学生猜想“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

三角形”后,我请分组实验。让学生从学具袋(袋中有四根小棒分别是 10cm、

7cm、6cm、3cm)中任选其中三根小棒来摆三角形, 并填写以上的两个实验表格。

在小组活动之后,抽取部分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互动功能来边操作边汇

报实验结果,让学生能够接触信息技术的载体来分享思维过程。

(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 (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 (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

2、抓住“冲突”,击破“难点”

在学生分组汇报后,重点选取“当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时能不能围成三角

形”作为争议点,通过让学生各抒己见。例如有的学生用利用自己选取三根小

'.

.

棒( 3cm、7cm、10cm)确实能摆成三角形(实际上这个三角形的摆法有误差) 。

而有的学生则通过计算分析, 3+7=10(cm),应该会成为两条平行的线,而得出

这三根小棒摆出来的不是三角形。

在学生经过充分交流后,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演示当两边之和等

于第三边(如 10cm、7cm、3cm)时是不能围成三角形。并适时进行迁移拓展,

如果这三根小棒长度改为 10cm、1cm、9cm 或者 10cm、5cm、5cm 时,还能围成

三角形吗?为什么?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演示,使学生在具体、生动、

形象的演示中感悟,从关注某一组中各小棒的具体长度提升到关注这组小棒长

度的内在关系。

'.

.

'.

.

3、由“形”到“数” ,提升数学思维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11 版)》提出学生要经历三种基本的数学

思想:推理、抽象、建模。因此,仅局限于让学生利用实物摆三角形,学生的

思考只能是浅层次的,而我们不能止步于此,应该要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数学

思维,培养推理意识,发展抽象能力,形成数学模型。所以,在学生实践操作

后,我引导学生把关注点放在 “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 、“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三大类情况的数据上,通过让孩子计算每一组的三

个数据之间关系,得出结论“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

三边。”

6、7、10

3

、6、7

3、7、10

3 、6、10

6+7

>10

3+6

>7

3+7=10

3+6

<10

6+10

>7

3+7

>6

3+10

>7

3+10

>10

7+10

>6

7+6

>3

10+7

>3

6+10

>3

(三)“活”用信息技术 --- 完善学生的数学“模型”

现在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关注知识点的落实。因

'.

.

此,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加强课内向课外延伸。因此我安排了分层练习,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基础练习

哪一组能围成三角形?哪一组不能 ?你根据什么判断的?有什么快捷的判断方法吗?

2、提高练习

想要围成三角形,除了 3 厘米和 5 厘米以外,还需要一根多长的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动态演示:

'.

.

等 等

3、综合练习

'.

.

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横穿草地?你给大家什么建议?但是呀,路是人根据生

活需要修出来的,如果你是道路设计者,你看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为

什么 ?

4、拓展练习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7、10

3

、6、7

3、7、10

3 、6、10

6+7>10

3+6

>7

3+7=103+6

<10

'.

.

6+10

>7

3+7

>6

3+10

>7

3+10

>10

7+10

>6

7+6

>3

10+7

>3

6+10

>3

能围成

不能围成

各位专家,科学的使用多媒体,能使课件有趣的活动起来,使老师的教学活泼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习的气氛充满了乐趣,多媒体令课堂活出精彩!

'.

推荐访问:说课稿 角形 关系 说课稿 三角形三边关系说课稿(11页)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