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景_晚景好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9-12-13 10:32:5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晚景,本来指的是傍晚的景色,天雨或天晴,景色自然也不一样。或雨过天晴,晚空洁净。或暮色苍茫,斜阳流金。当然,中国文字的妙处就在于所有的词组都具有含蓄而深邃的内涵,你可以妙用,也可以妙解。晚景,就是汉文化妙解妙用的例子。人们把晚景这两个字组织到一起,就可以扩展到自然之晚韵,人生之晚行以及个人晚年之际遇等等方面去,只要是提到了晚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傍晚的景色,其次就会想到人生暮年。

当晚景被嫁接到了人生晚年的景遇之上,晚景就被用以描述人生晚年之境况,或身体尚好,或疾病缠身,或者家庭富足,或饥寒交迫,不同的晚景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生活,是一种很形象很贴切的人生晚年比喻。人生晚景真的就如那傍晚之天气,如果晚霞瑰丽,人们必然愿意流连于户外,或歌之舞之,或溜之逛之,直到夕阳西下时。如果雨天,人们自然早早关门早早歇,不管门前是与非,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天气晚景,就如人生的那种不同的晚年际遇,是否寂寥清冷,是否纷冗繁杂。

这个春月,天气反复无常,温度也忽高忽低。常常会有毛毛细雨与丽日春阳交替着出现在早晨与傍晚,让人拿不定主意今天该穿什么衣服出门。就只好早上打着雨伞穿棉袄,再准备一套春便装,预防着傍晚的夕阳让温度一下子升到二十多度以上,要不你想活动活动就会浑身汗浸浸地很难受。俗话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傍晚的夕照比较起早晨的霞光更让人觉得晚景甚好,明朝一定是个艳阳天。

傍晚,沐着暮色行于江水边,应该很有一些年头了。早晨从江的这一端出发,黄昏从江的那一端回来,一条江水就见证着时光的流逝,记载着人生短暂的青春一点点地消失于匆忙的路途。一条熟悉的路途,承载着生命的咐托,奔忙于生活中,如此循环往复,不知道我们还要如此往返多久。蓦然回首,看滔滔江水远去,时光飞逝里有欢乐,也有酸甜与苦辣。纷扬的细雨也有停止的时候,待到春江转晴晚景就美不胜收。雨后的夕照很美,西缓的流云烧红了晚天,是很适合于出来散步的好时光。向晚的风,流动人群自由自在地散漫于田园风光之中,清风徐徐中忽如有箫声传来,漫过竹林,掠过绿芜,顿时四野清澈一片,犹如有一缕甘泉流过心田,辽远绵长里响起黄昏的晚唱。暮色渐沉渐浓,人声渐远渐稀,自然晚光,人生晚景大抵就应该如此;心无挂碍天地宽,世无烦忧展眉宇;常言道人生如若能遂愿,自有晚景入梦来。

社会有一种有很奇怪的现象,生在农村的人们对于劳扒苦做的劳累都显得心甘情愿,如果到了八十岁身体还好都要自己去找活干,因为那是生活之必须。而部分城市里可以领到退休金的一些人,听说正在研究退休年龄要延长至六十五岁就坐不住了,就好像国家要求人们为社会多干几年就等于剥夺了大家去喝茶打牌晒太阳的快乐。同是人间生活,晚年的生活观念的差异竟然有这么大。其实有些生在城市者,退休了的身体还棒得可以去景阳冈打老虎,却也被归入安度晚年人的行列里,梢微有一点不如意就要鼓噪,这就是人之生存环境不同,晚景也不同的现实性的反应。我们先不谈公平不公平的问题,只说说做人的准则的问题。即使你是因为自己努力读书获得居住在城市的优先权,或者优先享受工作以后退休的待遇。但人们也不要忘了,你读书享受的也是国家社会的公共资源,这种资源是全民的资源,包括为你提供优越生活的城市也属于公共资源。享受了公共资源,就要懂得回馈,懂得回报社会,不能总是心安理得地欣赏社会给你提供的社会物质保障,而应该多多考虑社会培养你多年,是否应该多作一些贡献,来感恩这个生你养你的社会。

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缺乏公民意识的通病。穷人的父母,如果到了晚年,知道自己一辈子吃苦是因为生存环境的原因,必然会鼓励子女努力攀登,这个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进步。而腰缠万贯者到了晚年也不乏热心于公益事业者,但更多的还是耍财大气粗的俗人现象要多一些。人生晚年,第一要务是要做好子女的表率,努力地表现出有高风亮节之人生姿态,哪怕是你人格还没有达到那种地步,也有必要为了孩子们的未来而严格要求自己。所有好的事物是环境熏陶出来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肮脏的一面,晚年的人们需要的是尽可能地把肮脏的思想与泛着铜臭味的东西埋藏起来,把好一些东西留下来鞭策后来人,如此,社会才会不断地进步,晚年才能过得有价值,才能算做好了交接班的工作。

人生晚景好不好,并不在乎物质与金钱的富足,而在于思想的富有,只有思想富有了才是真正的财富。有钱人的晚景也不轻松,有钱人需要时时刻刻防备着财产被谁呑并了或者被后人挥霍一空。人生晚年,不能只是羡慕有钱人的富贵盈余,还应该比一比晚年依旧穷困潦倒的清贫者,如果你比上不足,但一定比下有余。人生晚景,不管是否幸福与否,或美满可期,都可以成文,可以入戏,也可以入梦。现代社会,人之寿命的长短取决于自己的身体的基本状况,首先是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生存环境与物质条件的宽松度,可以使得一般人都可以活到古稀之年。这个古稀之年是从古代人讲的人活七十古来稀演变成一句话。在古代,一般人想活到过七八十岁真的很难。当然也有少数人活到了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多岁,但那毕竟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的寿命,生命的长短没有绝对的平均主义。

像我们的父辈那一代人,或者父辈以上年代的人们,因为社会的动荡不安而造成许多普通人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能够解决温饱就已经很不错了。历史上,那样的社会也有被称之为盛世的时代,比如历史上的所谓的文景之治,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康乾盛世这样的富强时期,即使是这些称之为繁荣富强的时代,能够像当今社会解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需求都几乎是不可能事。那些时候宣扬的富裕,一般都反映在国家与部分富人暂时性的满足之上,普通老百姓勉勉强强活着就不错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一种生活的写照。

人生晚景,会是什么模式,或者说是什么模样,可能没有人会说得清楚。其实,就是最明白的人也并不能确切地了解人生晚景的基本模式模样。因为人生的经历不同,晚景自然也会不同。自古人生不服老,当自己的心态还没有正式融入晚景时,晚景应该是拒绝承认夕阳黄昏,拒绝为垂垂老矣而叹气。衰老是一个逐渐逐渐演变的过程,半老不老的人们应该把自然的黄昏当成晚之风景,最美不过夕阳红,黄昏暮年的风景一定也很迷人。你不要天天看到城市广场上很多老年人在一起活动,其实现代人生存方式都很隔膜,不像早年人们都知道谁家米缸里还有几斤米,亲戚朋友有几人那样透明。如今,大多数人都各自以自己的小圈子为中心,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与己无关。人们信奉早早关门睡,莫管门前是与非的孤立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互相之间沟通不多,因此真正能成为朋友的人不多。人们已经没有了为国家,为社会操心的思想基础,失去了作为国家主人翁的愿望。所有的人只是希望自己早点成家立业,早点去享受那份生活的甜蜜,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等着享受晚年的到来,可以获得那一份社会待遇。一听到要可能会有六十五岁退休的政策,就认为这种政策防碍了自己希望早点融入晚景中的期待,推迟了自己早就渴望的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当然,也有还没有活够本的人们,自然就期望着那些晚景最好不要到来,或者根本就不应该到来。晚景是什么模样,那可不是每天傍晚的景色;此景非彼景,那是人生进入蹒跚而行的年龄。

有背井离乡者的人生晚景,就必然有对故土的向往与热望,没有谁真正的不愿意叶落归根。人生晚景,首先是对故土依恋。恋,慕也。对故土的恋恋不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日甚一日,只有离开了的人们,你才会产生羡慕那些永远停留在故土人们的安然。没有离开过家乡的人们,并不能感受故土在漂泊者人心目中的厚重。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有家乡观念,就有故土难舍的眷念,用现代人调侃的话来说是故土是个好东东。有一句笑话说有一个村庄同时出现了一位阁老与一位皇帝,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问这个村庄怎么走,一位老者不厌其烦地说我们这个村庄南头出一位阁老,北头出了因为皇帝,请问你问村庄南头,还是问村庄北头。客人觉得老者话太多就说我就问问这个村庄怎么走,老者不慌不忙地解释,我不给你说说我们村庄出了这么多名人,你又怎么知道我们村庄,不知道我们村庄你又怎么知道这村庄怎么走。可见故土在人们心中是多么重要,故土上有人做了官,不相干的人都觉得自豪。假如这片故土历史上出了什么名人大贾,出了什么皇帝阁老,那一定是自己的祖先,要不自己怎么会这么有出息。有一些在事业上小有成就或大有成就者,晚年一般都会在嘴边挂一个叶落归根的牌子,时不时就会对人说我是某某人某某人的后人,或者说我是某某某圣贤的一百零八代孙,用以抜高自己的身份地位,让人觉得你自己就是那一棵高枝上分叉出来的一枝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攀高枝的由来。

人生晚景的好坏,人们往往会把经历归于命运,常常会说命运本如此。命运也常常会恐吓你的无知,让你对命运俯首帖耳,听从命运的摆布。人生犹是江海一叶,随风而去,随流飘远,很难停止在某一个地方作长长久久的等待。命运就是一段曲折离奇的经历,到了人生晚年,晚景就如风景,夕阳西下里也有余韵,晚霞漫天里也有金黄色的烂漫;如此,就不要因为人生已老而舍弃追求;应该乘着晚霞金光,努力地穿行于思想的原野,让生命焕发出落霞的万道余辉。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晚景 人的晚景是什么时候 晚景诗句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