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时间:2020-10-12 08:52:4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PAGE 11—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题,准确回答了全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前进方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习近平总书记敬民爱民的博大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专题,铿锵有力地告诫全党,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记人民,要牢记初心担使命,筑起人民的幸福家园。

理想信念,是坚守初心的红线。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担负着挽救民族、解放人民的崇高使命,可以说党的全部奋斗史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我们党的初心,已经成为共产党人内心最坚定的信仰和最执着的追求,也是党员必须搞明白和坚持的基本原则。对于我们党来说,有困难、有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理想信念。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但经不起人们的糖衣炮弹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的确,乱花渐欲迷人眼,有极个别党员干部抵不住诱惑堕落变质,根源是思想出了问题,实质是理想信念丧失,扛不起旗帜、担不起责任、挑不起担子,偏离党的“生命线”,忘记艰苦奋斗的过去,忘记出发时的赤子之心。提出“不忘初心”,就是在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高举理想信念的精神旗帜,永远牢记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底色,是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娄山关”的意义所在。真正的幸福社会应该是人民共享的社会,没有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没有人民的“小梦”,中华民族的“大梦”就无法铸就。

无私奉献,是践行初心的“良方”。我们是生在红旗下的崭新一代,喜欢上进、不甘落后是我们的青春态度。从小时候向往成为一名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到满怀期待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从此奉献成为定义人生的标准之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身担何种责任、手握何等权力,如果只懂得一己私欲,想功成名就、流芳百世的希望可能不大。那些甘于奉献的人,才能成为人民传唱、人民尊敬的“时代楷模”。比如“铁人”王进喜,一名为中国石油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普通石油工人,他无私伟大,是最可爱可敬的人,他曾说:“俺是一名石油工人,除了会打井,没有别的本事,我的一切荣誉和鼓励是组织给予的,我的个人总结里只能写缺点”。又比如“第一书记”黄文秀,放弃城市的“康庄大道”,毅然挺身百色“战场”,脱下漂亮的“女儿装”,穿上舒适便捷的运动装、旅游鞋,用“精志”绽放青春之美,用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奉献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无私为人民,用实际行动兑现对人民的庄重承诺,就能一切依靠人民。

不负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同绝大多数人一样扮演着多重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责任,同样面临个人发展、婚姻生活、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等众多现实问题和压力。但我们是绝大多数人中的“先锋战士”,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以“初心”明鉴,守住红线,润万物无声,得今生无悔!

在《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中习近平指出,中国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走这条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短短不到二十字表述的变化却彰显出人民生活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蝶变,而这变化的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贫、战疫、战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数学领域,有一个神奇的瓶子叫做“克莱因瓶”,这个瓶子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克莱因瓶”的结构可以简单的表述为,一个瓶子的底部有个洞,瓶子的颈部延伸到瓶子内部和瓶底的洞相连。它是一个没有边界,不分内外的物体,表面永远没有终结,就如一只小虫子可以从瓶底沿着瓶面直接飞到外面,而不用穿过瓶体。

事物的“有界性”导致了事件都有“完成时”,而“克莱因瓶”恰好从四维空间展示出一个事物的“无界性”,这也鞭策着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个没有“边”的事件以“进行时”的姿态做得更好、更棒。

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成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跻身于世界前列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但是无论发展到任何阶段都不应“忘了来时的路”,而共产党人取得成功的法宝就是“人民为中心”,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从“土地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核心内涵都离不开为民,并且如“克莱因瓶”一样没有终点、没有以结果为导向的不懈付出。试想,如果发展到某个阶段按下“暂停键”亦或者“歇歇脚”,那么不容置疑所有的努力将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今天,如何释放“人民置顶”的“克莱因效应”需要党员干部积极探索。人民需要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各级政府执政的最高位置,以人民的名义将人民“置顶”,解决好“五保”“生态”“治理”“就业”“上学”等等一件件关乎民生的小事,方能以“不变”应“万变”,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幸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生命有尽头,人生终有去,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却始终如一,未曾改变,也将砥砺一代代共产党人积极探索,不断让人民群众更加幸福。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七条论述,在不同场合强调了其重要性,无论在哪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党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多次印证了这句话,从党诞生之日起,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人民群众一直是历史的见证人和创造者,无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是解放战争中的军民一家亲,离不开的是党的群众路线,离不开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样也要意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从今年的疫情到南方洪灾,人民群众发挥出的团结一心的力量是战胜这一切的最强有力的支持。同样对于广大基层干部来说,在工作中更要时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党员干部能够真心想民、倾心为民,才能实现“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目标。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共产党人来自于人民,坚定如磐的初心也定当为了人民。党员干部的初心有没有守住,使命有没有担起,要由人民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即便前路充满荆棘,广大共产党员也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的初心叩问。在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克服一个个困难,才能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的新生活。在基层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才能真正赢得民心。纵使基层路漫漫,也要始终坚定“捧着一颗心来”的拳拳之心,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困,才能得群众之心。

“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群众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些话语无不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浩荡胸怀。今年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任务显得更加艰巨,然而基层干部连续奋战在疫情一线,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奋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线……正是因为这些努力奋斗的党员干部,才让2020年更加有意义。“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在一次次冲锋在前的战斗中,共产党人从来都是坚定人民立场,敢于涉险滩、破难关。在基层工作中更要意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把小事做实做好,才能把“大事”做好。“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身为党员干部,身为人民的公仆,就要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中。

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部分中的“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感悟着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为民情怀,体味着“人民”这两个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在工作中更要时刻谨记、学以致用。

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提到了中国人民的“四种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四种精神”为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斗争、逐梦征程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我们要始终秉持这“四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复兴路上,要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造精神。《周易》中提到的“变则通,通则久”的这种“求变”的创造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体现在群星璀璨的诸子百家,体现在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体现在风雅颂、诗词曲。在近代的征程中,这种精神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到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治国方针,再到如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锐意进取,力求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争当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勇于革故,善于创新,以“舍我其谁,敢为人先”的魄力,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勇气,创造更加璀璨的明天。

复兴路上,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奋斗是中华文明兴盛之源。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两江流域、在黄土高坡、在青藏高原之上开垦田地、治江治河,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推动中华文明绵延而旺盛。奋斗是立党立国之基。中国的近代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抗争史,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华儿女就在血和泪的屈辱中抗争,在炮与火的背景下奋斗, 从而建立了属于人民的新中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我们要继承先辈的奋斗精神,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将自己的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远。

复兴路上,要有“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团结精神。“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中,各族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患难与共,56个民族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族儿女在高扬的爱国主义旗帜下,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敌人,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国家雄踞于古老东方、傲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支柱。在新时代下,我们要秉持这种精神,共同织好“团结之网”,齐心协力为建设美丽祖国、幸福家园舔砖加瓦。

复兴路上,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远。”追梦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文化根源,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这些神话无不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探索自然、发现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百年前,我们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凭着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凭着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万物的决心,经过百年来的奋斗,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在新时代下,我们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因此我们要弘扬伟大梦想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进。

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到“人民万岁”,再到“人民至上”,我深切体会到这条红线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面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是我们学习贯彻的根本指南。

如何把握和践行这条红线?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关键要在“三个紧紧”上下功夫、做文章、求突破,即从大国领袖光辉典范的紧紧追随、人民幸福事业的紧紧牵引、最大底气的紧紧依靠这三个层面,来深化认识,去指导实践,并自觉营造积极贯彻“人民至上”理念的浓厚氛围。

第一, 要在紧紧追随上下功夫,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光辉典范,让“人民至上”入脑入心。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却唯独没有自己,这就是一个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更是深厚的为民情怀,也是我们贯彻“人民至上”理念的光辉典范。回眸历史长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无论是武装斗争,还是经济建设都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人生永恒的底色都是赤诚为民的“红”,一点一滴,都是我们的学习典范。我们贯彻“人民至上”理念,就要学习领袖、光辉典范的一言一行,从细微之处着手不断提高政治觉悟,从大是大非中不断汲取斗争的力量,坚定而执着地沿着他们光辉的足迹,紧紧追随,就会提高科学理论武装水平,坚定政治立场,进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二,要在紧紧牵引上做文章,以“人民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为最大平台,让“人民至上”见之于行。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明显增长。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每一名党员坚持人民的幸福就是我们的事业。全国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因为党中央正确的决策部署,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陈薇等一批“国士”冲锋在前,还有一批批党员先锋队驰援武汉,加上全体党员值守各条战线,久久为功,持续鏖战,才会取得决定性成果。所有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都是我们谋事创业的平台、人生成长进步的舞台,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做到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回馈我们的人民,进而砥砺我们不断前行。

第三,要在紧紧依靠上求突破,以“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为力量源泉,让“人民至上”形成伟力。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当前,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归根到底还是要紧紧依靠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从淮海战役的运粮“小车”,到小岗村的“大包干”,再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旦迸发,就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力。我们贯彻“人民至上”的理念,就要始终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凝聚起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就一定会战胜任何困难和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推荐访问:治国理政 治国 心得体会 第三卷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