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人家怎么样_烟雨、炊烟与人家

时间:2019-12-01 10:44:0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十月底回了妈妈的老家,河南南部桐柏县城下面一个叫月河镇管辖的一个小村庄。

  

  桐柏县位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的淮河流域的淮源地区。桐柏的山腹地,是中国盘古之乡、天然碱都,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不用多解释,看到扶贫两字,就可想而知下面村庄的贫穷。

  

  但此行让我感受较深的,不是村子的落后与贫穷,而是农村特有的习俗和山村的美丽,还有让人堪忧的农村建设。

  

  小时候过年时偶尔会随父母一起回老家,自从在外工作以后几乎没怎么回去过。但那遥远的小村庄却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十几二十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瓦片房,泥巴路,一下雨路上全是泥泞,走起路来就会深一脚浅一脚。

  

  回去那日,阴天大雾,整个天地仿佛被白茫茫的雾笼罩住,能见度极低,后来飘起了小雨,终把雾气弄散了些。在两边都是田野的公路上下了车,有一岔路口通往田野深处的村落。已过霜降,是初冬的天气,下车后发现,说话已见白色的哈气。

  

  初冬的田野一片荒芜,只剩下秋割后如菲菜茬一般的金黄稻禾,隐隐在烟雨中。通往村子的路口,在不远处的两边,有颓败的荷塘,塘里干涸的淤泥被雨雾润湿,显得油润润的。而在远远的前方参差不齐的白杨树林静默在烟雨中。过了那片白杨树林便是村庄了。雾一整天都没散尽,让人着实感受到了烟雨中村庄的美丽。

  

  一般说到烟雨会想到江南,而炊烟与暮色相连,小桥也总离不开流水与人家。而其实这些在中原的村庄是常见的。但在这美丽景色背后的真实是:从冒着炊烟、连着屋顶的烟囱往下看,在农家的厨房里,还是泥土砌的灶台,灶台边堆满了远从二十里地的山里砍来的柴禾,而炊烟的源头正是在灶台里燃烧着的柴禾。

  

  厨房外的院子会种上枣树或梨树,秋天梨花开时,是一树的雪白。但梨花落在院子里你不会感到太多美丽,因地上到处都是鸡屎,农家人家家都养有鸡,若院子养有猪,那么你是不会想在院子里呆着的,洗手间是用水泥砌成的蹲坑或直接用个大水缸上面架上木板,用厕后不必想着用水冲,特别省事。

  

  他们以往的收入是靠地里的收成,粮食或青菜或果园,也靠堰塘里养的鱼或莲藕来换钱,但现在主要是靠外出务工而换来家用。生活依然清苦。

  

  但乡村的美丽却不容忽视:起风时你会知道白杨树叶沙沙的声响是多么美妙;下雨时在屋檐下,你会看到水滴石穿的力量;你能感受到远山近水的辽阔,感受什么是白露为霜;什么是白毛浮绿水;什么是水暖鸭先知;什么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沧海变做桑田;还有小桥流水人家,那河水潺潺,泉水叮咚;更有那远山的呼唤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而心怀感恩!

  

  村子里的生活更是接地气的,人们的物质贫瘠,但与大自然的亲近,让他们在生活中有着别样的智慧和人类特有的本能。他们大多人能看着被砍下的树枝就辨认出每一种树木,并知道哪种树木做柴耐烧而烟小;哪种树木适合做成桌椅板凳;哪种树木适合做成棺材——村庄里土葬习俗延续至今;还有哪种树木适合烧制成炭,以备冬天烧炭盆取暖用。他们对春耕秋收对二十四节气了若指掌。

  

  想起故去的姥姥,她一生没用过手表或钟表,她总是看看天色就能估对时辰,而在傍晚看看天色便知道第二天的天气,记得她在晴好的下午说傍晚有雨,后来就果真下雨了,很是惊奇。

  

  这次回老家是因为舅舅家添孙摆酒。这就是我想提到的习俗,有关红白喜事摆酒的习俗。

  

  摆酒是家里的大事。主人家的亲朋不仅要从四面八方赶到,更有些要提前一两天去帮忙,因是自备食材,请厨师到家里做饭,而招待的客人差不多会有二百人左右,可想而知准备的忙碌了。

  

  而食材一般会备一整头大约200斤左右的猪,家里若有会宰杀家里的,若没有则去认识的有养猪的人家里买来,还要去水库买十几二十斤活鱼,这两样是必备的,再会有一两种野味,兔子肉或驴肉之类,其他则是些时令蔬菜或木耳香菇等干货。

  

  厨师是最让我惊艳的。他们会提前一天到达,会带着酒席用的一切家什,木桌椅、长条凳、盛菜的盆、碗与碟,他们搭棚子、搭灶、架锅,在屋外的空地用砖头搭起三四个灶台,架上大小不一的锅,全部烧上火使用,方方大大的案板放在几张板凳上,便是大大的案台了,在上面准备各种食材,主要是收拾猪肉与鱼,一整只200斤猪肉加内脏已可以制成好多种菜式,厨师们做着各种腌,炸,蒸,煮的准备,因为第二天的正式宴席要做出八大碗八大碟,最少十六种菜式。

  

  看着他们不得不惊叹,也不得不佩服,东西简易却不缺少任何工具,看似杂乱却有条不紊,那真是可以搬着走的大厨房啊!

  

  晚上主人家在院门口放电影及请传统皮影戏班表演,妈妈说在以前几里外的村子的人听到动静都会来观看,但现在已没人稀罕看了,都宁愿在自家看电视。如今放电影和演皮影戏已成为了形式,村子里没有人感兴趣了,当然还有个原因是村里实在是没有多少人在了。

  

  但正式宴席的那一天,人们却是从四方八方赶到,整个院子会像集市一样沸腾起来,各种问候,都是亲戚连着亲戚,辈份之间就是会算数也是算不清的。主人家请有多位知客招呼客人,一两位帮忙发烟招呼倒茶,而院子更里设有柜台,里面两人,一人记礼账一人收礼钱,柜外一人,用来发放主人答礼的一条新毛巾和一个小红包,红包里面有二元或五元零钞。

  

  鞭炮响完后便是要开饭了,菜式甚是讲究,八大碗一般是各种蒸菜,肉类为主,如扣肉蒸排骨之类,八大碟多为炒菜,荤素搭配,还有一两碟是炸酥果,如南瓜饼红著丸子之类,再有一大碗银耳米酒甜汤。食材虽然普通却都是无公害天然食材,肉类也是自家圈养的,而用柴禾烧出来那真是格外的香!在城市里的生活的人是很难吃到这么原汁原味的菜肴。

  

  吃过午饭,厨师们的工作就算结束了,主人家要把厨师的碗碟桌子清洗干净还回,厨师们收拾自家的东西,很快就装车走了。他们轰轰烈烈干了一场,看他们折架子,再抬碗碟上车,你会有种错觉,他们是魔术师,中午那场热闹宴席的菜肴像是他们变出来的一样!

  

  厨师们的日子就是这样,他们知晓各家的红白喜事,并参与其中。他们终日开着小货车穿梭在散落的各个村子里,在别人的热闹中锦上添花。

  

  宴席散后,没过两天就是阴历十月初一,在妈妈的家乡这一天是鬼节。这样的日子是要祭祖的,这又是村里特有的习俗之一了。

  

  村子里有人的每户人家都会烧纸焚钱上坟,这一天的傍晚开始,鞭炮声就不绝于耳。更有些在家门口路边上,用炉灰在地上画上一个开口的圈,开着的口意味着留的门,在画的圈里烧些纸钱。这在我是件未知的事,因在我的认知中,只有七月十五才是鬼节。但在这里一年里却有四次正式祭祖的日子,清明节,七月半,十月一,外加过农历新年。

  

  如今,这大几十户的村子如今只剩下不到十户人家居住,村里大多数的屋子是空的,村庄里的屋子都是带院子的,用来养鸡养猪等牲口,但现在空着的很多的院子里长满了齐腰的荒草,已找不到通往厅堂的路,是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而走在乡里田间的大多是迟暮的老人。

  

  生活在乡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到城市打工,他们不愿意像父辈一样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农民,而父辈们年事已高,没有力气种植更多的土地了,土地渐荒,大好的土地没有人种植,任由杂草占据。大多数的村庄已空,大多搬到远离田间的马路边或城镇里,过着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所有的东西都靠买了。只不过用的是自来水管,但流出的水却还是井水,因城镇的自来水厂供应不上,所以每幢楼下都挖有水井,用泵供应到每一户。而这现象多么像现代城镇的年轻人的状态。他们住在城镇,想过上城里人体面的生活,不再耕种,不再是地道的农民;但在城镇里依然找不到他们的归属,他们仍然游离在外地的城市边缘。只是他们的生活已慢慢少了村子里的人情往来,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会变成城市里的人一样,被各种账单压迫,生活在一座座大厦里,与邻居老死不相往来。

  

  乡村的路无人维护修理;大片的良田土地渐渐荒芜;井水水位越来越低也越来越浑浊;山上的树木越伐越少,无后人种植;。不知道以后的农村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这实实在在是发展中的现状,让人堪忧又无可奈何。

  

  村子里的笑声越来越少,而城镇太过喧闹听不到笑声。生活在乡村的人想去到城镇,但生活在城镇里的人们是否真的快乐?也许,他们是快乐的;也许,他们是在强颜欢笑。我想到了在小城市里出生,而到大都市里找生活的我,其实跟乡村中的人到城镇去找生活是一样的,不能说都是欲望惹的祸,但确实是没认清生活的本质。其实,若能看透生活的本质,你会发现不管在哪里生活都是一样的。记得曾看到过的一句话: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生活。这,也许是最好的诠释。

  

  不管是乡村或是都市,不管是贫穷或是富贵,只要能健康快乐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炊烟 烟雨 烟雨人家的含义 烟雨人家txt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