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学生言语 激发主动参与

时间:2023-05-21 16:05:2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中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的言语,呵护学生的主动性,其表现为应正视学生的插嘴,重视学生的问难以及宽容学生的出错等。只有善待学生的言语,才有利于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关键词:善待言语;正视插嘴;重视问难;宽容出错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12(S)-0005-3

言语是思维的外壳。课堂上,学生的言语都是其真性情的流露。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言语太少。偶而出现,也常常被教师的斥责压下去,从此,课堂便成了教师的“一言堂”。陶行知先生曾说:“要解放学生的脑子,使之能思;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之能说……”。那么,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语言呢?

1 正视学生的“插嘴”

“要改正上课讲话、插嘴的毛病!”我们常看到教师给学生这样的评语;“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讲话!”我们也常听到家长这样教导自己的孩子。然而,这样的评语、教导合理吗?显然,这种教育是因循守旧的,它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灵感。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欲望,学生的这种表现欲望尤为强烈。在课堂上,学生的插嘴常常是灵感的迸发,是智慧火花的闪现。因而,充满人性关怀的课堂,要求我们做的不是训斥“插嘴”,而是要善用“插嘴”。

1.1 把握“插嘴”引出问题探索

例如,在教授大气压知识时,为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和作用,我例举了吸管吸饮料的例子。我在瓶口塞上单孔橡皮塞,插上吸管,让一位力气较大的学生用吸管吸饮料,可他怎么也吸不上来。有位学生就问:“你这么大力气也吸不上来?”这时,老师就引出问题:“是啊,为什么这么大力气都吸不出瓶中的饮料呢?”借此引出要探索的问题,开始新课教学。

1.2 借助“插嘴”强化学习重点

民主的教师一般都非常赏识爱“插嘴”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插嘴”是课堂的润滑剂。有时学生会毫无顾忌地指出教师读错的字,讲错的知识。教师若善用学生的这些“插嘴”,能更好地强化这些知识。

如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故意说“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学生中突然冒出一句“错了”,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前排的一个学生身上。我停顿了一下,微笑着说:“你能说说老师错在哪里吗?”这个学生大声回答:“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而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鼓励他说:“你听得很仔细,确实是说错了,应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接着,我要求学生用红笔对其进行着重标记。

1.3 巧用“插嘴”激励求异思维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通过求异,可以创新,而学生的“插嘴”常常体现了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想。如在活动过程中,常有学生这样脱口而出“我们的实验现象与别人不同……”、“我们与课本上结论恰好相反”。此时,教师可以巧用这些“插嘴”,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进一步探索,发现新知。

2 重视学生的“问难”

对某个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难”,教师切不可用“就你多事,坐那儿好好听!”等呵斥对待学生,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严重打击。教师应该用鼓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2.1 “踢回”后解决“问难”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难”,有时候完全能够由学生解决,不需要老师代替。教师可以把“球”踢回给学生:“请你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受到启发后你再发表看法”。因此,学生能解决的任务,应放手让学生来解决。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 讨论中解决“问难”

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难”,教师可引导学生独立解决,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问难”。

如在“物质的酸碱性”教学中,有学生提出:“我对测得的纳爱斯牙膏的酸碱性有怀疑。”我问:“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到:“因为广告中说‘鲜活的Ve+Vc’,既然有维生素C,牙膏应该是呈酸性的,而我测出来的是呈碱性的。”

针对这一“问难”,我立即更改原来的教学设计,沿着这个切入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我觉得是他的测定有问题。”一个学生说。于是他再次进行了检测,结果还是碱性。

“我觉得是牙膏有问题,如果真有维生素C,那尝起来怎么一点也不酸呢?”

“那是因为维生素C含量比较低呀!”另一些学生反驳。

“那广告中为什么说‘尝得到的维生素C’呢?”提出问题的学生继续反驳。

又有一位学生补充:“既然测出来的是碱性,它就会把维生素C这种物质消耗掉,那维生素C还怎么能为牙床提供营养呢?所以即使有的话,也是很少量的!”

继续讨论:我们的食物一般都是偏酸性的,所以口腔里酸性较强,而牙膏一般是呈碱性的。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这则广告的说法不符合科学道理。

教师这样解决学生的“问难”,不仅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感悟,还点燃了学生继续探索、创新的火花。教师能够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加以利用,使得教学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假如我们轻易地打断学生有价值的“问难”,独占话语权,学生容易失去求真求实的探究精神。

2.3 引导课后解决“问难”

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难”,与教学重点、难点关系不大,但与教学内容又有联系。教师可引导、鼓励学生课后解决。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如教授“昆虫口器”时,蝴蝶是虹吸式口器,并介绍虹吸现象“皮管吸酒”:吸一口酒就自动会流出。一位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酒会一直流出来呢?”其他学生听了,沉默不语。这时,我觉得这是一个激发学生去课外查资料的机会。于是,我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课后,大家去查资料,动手实验,找几个同学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过段时间,我们再来交流。”有的说准备去图书馆,也有的说在网上查。教师的这番话,犹如一支催化剂,激励着学生去探索和创新。

3 宽容学生的“出错”

《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技能和经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观点持合理的怀疑态度,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可能是错误的)观点。

3.1 课堂允许出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出现差错。在一次听课活动中,一位教师让学生汇报自主实验探究的结果,可是班级中只有个别学生举手,面对这情况,那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我刚才看到大家都在认真地实验,可现在为什么不敢举手发言,我想现场采访这位同学,请你说说你不举手的原因?

生:害怕说错。

师(笑了):害怕说错?

许多学生点头。

师:这个不能算原因。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如果你的回答有错误,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的每次回答都正确,那倒是不太正常了,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这位教师引导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也是提高了。

3.2 善待学生的错误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一旦有错误,教师应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错误找到正确答案,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教授“生物分类”时,请学生列举一些植物。一位学生说:“我知道蘑菇是属于植物一类的,它是长在地里的……”话还未说完,同学们便哄堂大笑。我赶紧说:“大家不要笑,其实这位同学也没有完全说错,他很会观察,也很会联想。有的蘑菇确实长在地里,但是它真的属于植物一类吗?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植物有哪些特点?”有学生说植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型生物;真菌通过摄取植物制造出来的现成有机物,属于异养型生物。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的言语,呵护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该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师生都能参与科学学习的环境。课堂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让我们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清时.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郑青岳.科学课程100个教学案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4]薛静尧.谈谈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机智.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4期.

(栏目编辑赵保钢)

推荐访问:善待 激发 主动参与 言语 学生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