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乐于“动”起来

时间:2023-05-16 19:15:0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能力、情感、行为、价值观等素养的提高。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尽情地“表演”,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才能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优化教学;心动;脑动;口动;敢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如果教师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师生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就会乐学、好学,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行为、价值观等素养的真正提高呢?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语,让学生“心动”

“心动”是指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一种探索的欲望。笔者认为,让学生“心动”的关键是设计好课堂导语。导语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导语的设计,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重要前提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讲,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的设计。因为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道门槛”,犹如一座迷宫,只有越惊险、越离奇,越神秘,才会把学生引入胜景之中。这样才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神奇功效。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导语。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而导语的设计应该简短、生动,具有形象性、悬念性、趣味性,能打动学生的内心,这样使课堂教学就有了一个成功的开端。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学生“脑动”

眼下,不少同行常常抱怨上语文课很累,很辛苦,而且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活力。殊不知,导致这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在上课的时候,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他一人在讲台上“表演”,而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或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而不是在课堂上“满堂灌”。为了使课堂充满活力,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脑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表现之一,教师运用得好,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开拓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问题、惊讶开始。”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而合作探究是人的一种本能。探究是学生认知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从而学以致用,还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提问,让学生积极动脑,这样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又增添了课堂的活力。

三、重视朗读训练,使学生“口动”

近年来,有不少教师为了追求高考、中考成绩而放弃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讲解关于考试的语文基础知识,课后又布置了“堆积如山”的书面作业,而学生的朗读完全被忽略了。殊不知,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必要手段。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朗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语言之美,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可以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可以发展学生智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之一,是语文课堂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动口”。

四、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敢动”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在内容上的表现是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理解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关爱每一位学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学活动得以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他说“仁者,爱人”,要做到“诲人不倦”。作为每一位教师,要关爱学生,这是作为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师德修养之一。关爱学生,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以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挖掘出学生隐藏的创造潜能。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关爱着自己,从而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教师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关怀的细微动作,一句激励的话语,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只要学生把教师当作朋友,他们就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把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倾诉给老师,这样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样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学生才能坦然地面对教师,才敢于“动”,从而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把课堂完全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尽情地“表演”,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才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会观察;解放儿童的时空,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之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倘若我们语文老师能真真实实地创设一个让学生心动、脑动、口动、敢动的语文课堂,那么我们将听到的是琅琅的读书声,看到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喜人情景,感受到的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乐于 语文 优化 学生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