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3篇

时间:2024-02-17 09:11:0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3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3篇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1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二、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神经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是功能的减低和失调。导致病因是大脑长期负担过重、过度疲劳,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症。

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恋爱出现危机、就业压力过大等都是发病的诱因。如果使神经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个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崩溃和失调。

2. 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的状态。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产生恐惧感。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不同,一般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对象具体事物引起的。而焦虑症没有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理由的紧张和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又没有具体原因;或过分关心周围的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症状。

3.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失眠、心烦、反应迟钝、易怒、易激动、处事不冷静、忧郁、持久疲劳。据2004年中国健康协会调查,在北京,每1000人里就有3个人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2004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在自杀行为者中,70%患有忧郁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变化的加剧、竞争的日益激烈、心理压力的加大,抑郁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某种特定情景或物体产生强烈的恐惧,明知无害,但又不能克制的神经症。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社交恐怖症。它是指对某一特定的社交场所和对象产生的恐惧心理。如,有的学生不敢与他人目光相对,不敢和异性说话或交往,一看到对方就脸红心跳。有的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变的特别紧张,甚至盗汗、心跳过速。有的学生不敢和陌生人见面等。恐怖症对人际交往、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的影响。

5.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明显症状是情绪紊乱,思维破裂,在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和人格方面都有严重障碍,思想和行为失去逻辑,脱离现实,哭笑无常。患者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高度不协调,并常出现错觉和幻觉。如时常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等。

6.强迫症

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抗强迫同时存在,二者冲突导致了病人紧张不安、痛苦难忍的情绪状态。患者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如屈从于强迫观念的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反复询问及奇怪计数等。

其实大多数人都曾有过某些轻微的强迫观念,如不停地考虑即将发生事情的对策。但正常人的这种想法有其合理性,也不会对其它行为产生明显的干扰。患有强迫症状的个体常有自卑、缺乏安全感、意识发展刻板、僵化、内疚倾向及容易感到威胁等性格特点。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还有许多,有的会直接表现在身体疾病中,如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常患有紧张性头痛、心率不齐、神经性皮炎、十二指肠溃疡、月经不调等。其中不少患者都和心理有关。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2

1、 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2、 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倾诉中。

3、 心与心的交流,让生命更加平等。

4、 打开心锁,解开心结。

5、 揭开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6、 聆听心灵声音,放飞快乐心情。

7、 让每个生命在心理教育中熠熠生辉。

8、 爱心恒心自信心,心心相映;亲情友情同事情,情情关怀。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3

为了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引导师生关注心理健康,养成心理保健意识,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决定4月-月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现就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心理健康宣传辅导活动

二级学院主导本院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由心理辅导站负责教师安排,充分调动心理发展部成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参与和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常识讲座、知识抢答、漫画、电影展播、主题班会、板报、展板宣传、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向学生宣传“·2”的含义和由、心理健康常识、心理保健方法等;促进大学生认知和体验心理健康对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意义。

月9日-21日各二级学院展出宣传展板,月2日-28日全校展出(朝阳校区在饭厅门前,院本部在公共教学楼前),学生处组织人员对活动开展检查评比,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做出优异成绩的二级学院和学生干部(各二级学院推荐2-名)进行表彰奖励。

各二级学院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激发学生踊跃参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活动开展中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网站等宣传阵地,挖掘活动的亮点,对活动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和总结,拓展活动的影响范围。

二、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

1培训主题:师生有效沟通的探索和实践

2培训专家:xx工业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张xx

培训时间:2x16年月日全天

4培训地点:医训楼第二会议室

三、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比赛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困惑以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内心独白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以此表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水平的自我体验、自我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展现大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自己及身边的同学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自我保健和人格完善。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近年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深入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展示青春活力,演绎真情故事,传递心灵的力量,学校决定举办首届心理情景剧展演比赛。

1参赛内容

自我成长方面:自我认识、自我探索、情绪管理、自我调适、自我发展、自我挑战等;人际关系方面:同学关系、异性交往、朋友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学习方面:学习问题、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感受等;生活方面:消费现象、装扮现象、休闲现象、上网现象等。

2参赛作品

以二级学院为单位选拔、推荐1-2个优秀剧目参加学校优秀心理情景剧展演活动。

参赛要求

剧本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反应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突出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人以启迪。作品应反映出主人翁心理变化的过程,内容力求新颖、有创意;参赛队伍自备剧目所需道具、服装及背景音乐等;每个参赛作品应控制在8-12分钟,主要角色人数控制在8人之内;每个参赛作品需提前做好录制音录制工作,表演时原声与录制音同时出现。

4开展阶段

第一阶段:二级学院剧本筛选,组建演员队伍,并进行实际演练。(4月1日-1日)

第二阶段:二级学院初赛和筛选优秀参演剧目,确定演员名单,做好展演准备(4月18日-月1日)。

第三阶段:二级学院推荐报送参展剧目到学生处(月16日),学校心理情景剧展演和表彰。(月24日)

奖项设置

校园心理情景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优秀奖名,优秀表演奖8名(个人奖)。

6评分标准

原创剧本(10分);剧本内容健康向上且特色鲜明,有一定的思想性、启发性(0分);紧密联系校园生活实际,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分);表演吐字清晰,生动活泼,幽默机智,感染力强(2x分);服装道具齐备且富有创意(1分)。

xx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4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二、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神经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是功能的减低和失调。导致病因是大脑长期负担过重、过度疲劳,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症。

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恋爱出现危机、就业压力过大等都是发病的诱因。如果使神经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个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崩溃和失调。

2. 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的状态。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产生恐惧感。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不同,一般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对象具体事物引起的。而焦虑症没有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理由的紧张和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又没有具体原因;或过分关心周围的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症状。

3.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失眠、心烦、反应迟钝、易怒、易激动、处事不冷静、忧郁、持久疲劳。据2004年中国健康协会调查,在北京,每1000人里就有3个人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2004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在自杀行为者中,70%患有忧郁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变化的加剧、竞争的日益激烈、心理压力的加大,抑郁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某种特定情景或物体产生强烈的恐惧,明知无害,但又不能克制的神经症。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社交恐怖症。它是指对某一特定的社交场所和对象产生的恐惧心理。如,有的学生不敢与他人目光相对,不敢和异性说话或交往,一看到对方就脸红心跳。有的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变的特别紧张,甚至盗汗、心跳过速。有的学生不敢和陌生人见面等。恐怖症对人际交往、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的影响。

5.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明显症状是情绪紊乱,思维破裂,在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和人格方面都有严重障碍,思想和行为失去逻辑,脱离现实,哭笑无常。患者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高度不协调,并常出现错觉和幻觉。如时常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等。

6.强迫症

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抗强迫同时存在,二者冲突导致了病人紧张不安、痛苦难忍的情绪状态。患者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如屈从于强迫观念的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反复询问及奇怪计数等。

其实大多数人都曾有过某些轻微的强迫观念,如不停地考虑即将发生事情的对策。但正常人的这种想法有其合理性,也不会对其它行为产生明显的干扰。患有强迫症状的个体常有自卑、缺乏安全感、意识发展刻板、僵化、内疚倾向及容易感到威胁等性格特点。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还有许多,有的会直接表现在身体疾病中,如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常患有紧张性头痛、心率不齐、神经性皮炎、十二指肠溃疡、月经不调等。其中不少患者都和心理有关。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5

1、开朗的性格,明确的目标

无论在家、在单位或公共场所,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上要有意义、有目标,这样会使人情绪高昂、执着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积极参加并合理处理生活中的冲突;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不断增长生活经验;面对一种情境要力求有多种考虑和选择方法,把变化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学会应付变化的外界环境,并锻炼情绪的可塑性。

3、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遇事保持积极的心态,致力于问题解决,不要被消极失败的念头缠绕,而要力求成功,热情和积极总是与成功相伴;做生活的主动参与者,把情绪专注于目前的事业,富有成就感、荣誉感,这样你就会成为受人欢迎的人;要富有自尊与成就感,对自己的命运、思想、情感和行为有正确的估价,努力矫正消极行为与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6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即“灵魂之科学”。在汉语中,我们习惯于把思想和感情叫做“心”,把条理和规则叫做“理”。心理就是心思、思想、感情的总称,而心理学则是关于心思、思想、感情等规律的学问。也就是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指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年轻,是指心理学最初包含在哲学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尽管年轻,但科学的心理学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当前,心理学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二、世界精神卫生日是哪一天?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

●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积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女性和精神卫生

●1999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卫生和衰老

●200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0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0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00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抑郁影响每个人

●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200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0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与和谐社会

●200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0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1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201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201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三、有人说身体健康不算真正的健康,对吗?

对。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宪中就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科学研究已经发现,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心理因素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类疾病被统称为心身疾病。因此,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四、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宪中,对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组成部分,人们不仅应关心自己的躯体健康,还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及自己与社会相融合的程度。

五、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什么?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六、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分为哪三个等级?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七、正常人会出现哪些异常心理现象?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1、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考试,并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4、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5、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或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6、偏执和自我牵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7、错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8、幻觉: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

9、自笑、自言自语: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八、什么叫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精神疾病的某种症状,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有思维障碍。另一层含义指轻微的心理失调,可以从一个人行为上的偏离程度来判断这个人的“障碍”程度。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偏离社会生活的规范程度越厉害,那么他的“障碍”程度也就越深。常见的心理障碍有:

1、适应性障碍。由环境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失调,表现为不能正常地适应工作、生活和学习,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等。

2、焦虑性障碍。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达到目标和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的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并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3、抑郁性障碍。主要表现是情绪持续低落,悲观,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评价降低,自罪自责,内心体验多不幸、苦闷、无助、无望,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

4、恐怖性障碍。对事实上对人没有多大威胁的事物产生强制性的回避意愿和紧张、焦虑、眩晕等心理反应。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动物恐怖、广场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

5、强迫性障碍。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仍反复做,因而感到紧张、痛苦。强迫性症状中常见的有:①强迫观念,如强迫回忆、强迫怀疑等;②强迫意向或强迫冲动等;③强迫动作,如反复检查门锁等。强迫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曾出现过,但只要不成为他们的精神负担,不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就不应算作强迫性障碍。

6、疑病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健康状态过分关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种疾病,经常诉述不适,顽固地怀疑、担心自己有病,经实验室检查和医生的多次解释后仍不能接受,反复就医,甚至影响其社会功能。这种对自身健康过度担忧的心理倾向就是疑病性障碍的表现。

九、怎样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首先,要对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病”,而不是什么思想问题或道德问题,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对待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同学要多关怀而不是回避和歧视。

其次,要了解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基本常识。判定心理疾病可以依据三个标志:

一是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合。也就是是否与周围的环境一致。

二是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正常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活动都是协调一致的,人的认知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言行,情感也是正常的。如果知、情、意失调,不仅自己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且虽经别人帮助和分析,仍坚持己见,甚至不能照管自己的生活等,那就表明这人已患了某种心理疾病。

三是看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人的个性特征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果一个人的某种个性特征突然变得异乎寻常,就很可能是心理病态了。如,一个人本来很活泼,性格很开朗,突然莫名其妙地变得情感淡薄、消沉,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表情呆板、忧郁沮丧,甚至悲观厌世。

第三、要坚信心理疾病是能够治好的。尽管心理疾病的原因十分复杂,疗效也比较缓慢。但是,患了心理疾病的同学,不要过分地惧怕、恐惧,只要善于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增强信心,懂得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在心理医生或专家的指导下,掌握并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那么心理疾病就一定能够治好。

第四、要坚持心理咨询和治疗。一旦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不要害怕,因为每个人都育可能受到心理障碍的困扰,不要觉得内疚或麻烦别人。及时寻求帮助和坚持心理治疗和咨询有助于尽快恢复健康。

十、如果你的同学出现心理异常的现象,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

(一)、如果有同学出现心理异常现象,你可以:

1、试着跟他沟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给他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陪伴他走出心理危机。

2、尽量理解他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和教导他。

3、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和辅导,也可以陪伴他去。

(二)、如果是严重的心理异常,如:精神疾病发作、有自杀倾向等,要立即采取措施:

1、首先要尽可能安抚对方的情绪,试图跟对方讲话,了解原因,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避免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例如:清除对方身边的刀、针、绳索等。

3、迅速跟辅导员老师、校医院、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联系。

4、切忌激惹、嘲讽和冷漠的做法。

十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力。学习动机一般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愿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及兴趣,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等。根据不同的特点,学习动机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容指向可分为直接学习动机和间接学习动机。直接学习动机直接指向学习活动本身,是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以及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间接学习动机则是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是社会要求在学习上的反映。

2、根据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将之区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主导性学习动机是指一个学生的几种学习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学习动机;辅助性学习动机则是在几种学习动机中不占主导地位的学习动机。辅助性学习动机有的能促进主导性学习动机,因而会与主导性学习动机同时并存;有的则不能促进主导性学习动机,因而会被抑制甚至完全克服掉。

3、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又可将之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学习的内部动机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它较为持久,且使学习者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状态。学习的外部动机则是由外界的诱因所决定的,它往往较为短暂,被这种学习动机所推动的学习活动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十二、什么是学习动机障碍?引起大学生学习动机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学习动机障碍,主要是学习动力不足,有些学生甚至有厌学情绪。造成这种动机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刚入学的新生,经过艰苦的拼搏终于考上了大学,觉得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可以松一口气,因此没有在中学时的那股学习劲头;有些新生因对录取的学校和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志愿而不满意,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安心,缺少动力;有些学生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觉得毕业后的出路主要靠“关系”,在校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毕业后得到回报的大小,因而未把全部精神集中在学习上;有些学生自认为各方面的"条件不好,对毕业后的出路缺乏信心,因此在学习上也未能全力以赴。学习上的动力不足常常表现在学习懒散、无精打采、听课时注意力分散、课后不愿复习、不愿做作业,对学习成绩产生了不良影响。

十三、什么是成就动机?高成就动机的人有哪些明显的表现?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某种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境界的内在推动力,它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动机。高成就动机强者的心理行为表现为如下特点:

1、乐意选择有难度、有把握的目标。对人人都能取胜的目标不屑为之。

2、有冒险精神,对学习、工作全力以赴,为了成功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希望得到公正的评价。

3、在失败面前不低头,乐观地对待挫折,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成功有自豪感。

4、工作效率高,能科学地运筹时间,不轻易浪费时间,珍惜时间。

5、能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获得成功。

十四、成就动机越高学习成绩就越好吗?

心理学家巴顿(K.Borton,1972)通过实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成就动机与学习成绩有正相关关系。在智力水平相等的条件下,成就动机和志向水平较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也比较好。

但是,需指出的是,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并非完全成正比例关系。这是因为,一方面,成就动机的强弱对学习效果有不同影响。过弱的成就动机当然无助于学习,但过强的成就动机也会造成大脑皮质的过度紧张,抑制大脑相应部位的活动,从而影响学习效率。所以,根据耶尔克斯一多德逊定律(Yerkes-Dodsonlaw),适度(中等强度)的成就动机对学习才是有益的。

十五、什么是学习疲劳?学习疲劳有哪些表现?

学习疲劳是因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过大而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的劳累感,使学习效率下降。学习疲劳最明显的表现是腰酸背痛、肌肉痉挛、眼球发胀发疼、打瞌睡等。表现在心理上,感觉器官活动的机能降低、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情绪烦躁、易怒、忧郁等。学习疲劳是大脑的一种保护性抑制,它使大脑活动的机能降低。长期过度的疲劳可能造成神经衰弱,但一般的学习疲劳经过适当休息即可恢复。

十六、怎样消除学习疲劳?

1、科学用脑。大脑有左右两半球,两半球的主要功能不同,左半球主要同抽象的智力活动如数学计算、语言分析等逻辑思维活动有关;右半球则主要同音乐、色彩、图形、空间想象等形象化的思维活动有关。为了克服疲劳,就要使大脑左右两半球交替使用,把数学、哲学等需要高度抽象思维的活动同音乐、绘画、文娱体育活动交替进行,以利于克服疲劳。

2、劳逸结合。学习过程要有间隙的休息,特别要注意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文娱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交替进行,这样有利于消除学习疲劳同时,应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顺应生物钟的节律。按照人体生物活动的规律,上午7—10时机体的生物机能处于上升的状态,10时左右精力最充沛,是学习与工作的最佳状态,此后逐渐下降,至下午5时后又再度上升,到晚上9时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学习时间的安排应顺应人体生物钟的节律变化。但这一变化规律会因地区与个人而有所不同,应研究自己身体机能工作的规律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4、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为了实现学习的目标而保持坚强的意志,有始有终、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坚持到底、克服学习意志上的软弱和动摇是保证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

十七、如何面对抑郁症?

要预防情绪低落,陷入失控,最佳方法是及早认知初期的抑郁症症状,加以提防。在有需要时,尽早寻求协助。倘若症状轻微,你可以尝试以下的自救方法:

1、自觉努力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可通过心理卫生课或讲座,通过阅读心理卫生书刊等途径接受心理卫生教育,并把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去。

2、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多参加社会劳动和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意志,丰富经验,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包括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

3、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心理调节包括调整认知结构,完善自我意识,塑造健全人格,学会情绪控制,提高适应能力,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例如:写日记、倾诉、哭泣、宣泄、转移等。

4、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除了重视自我调节外,还应积极取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争取亲朋好友的帮助,心理负荷较重,自己不易调节时,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请记着:当你苦恼不堪的时候,切勿压抑自己的情绪,尝试向别人表达你的感受。倘若你的情绪比平常低落,而且没有好转的迹象,便应向医护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士寻求援助。

十八、什么是失眠?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紊乱,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据统计,约有45%的成人患有失眠。失眠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违反生物钟引起失眠。这种失眠通常是短暂的状态。

2、突然受到重大事件的冲击造成情绪不稳、失落、惊慌,以致夜夜难眠。但通常一两个月就会恢复,是短期的失眠,但少数也会演变成慢性失眠。

3、原发性失眠。此类失眠者并无特殊内科疾病或精神疾病,平时有时睡眠质量也不好,遇到重大压力、精神负荷增大时,就更睡不着。久而久之,就成了慢性失眠。

4、一些精神疾病如忧郁症常伴有失眠,其它广泛性焦虑症、恐慌症、精神分裂症病人,都可能时常睡不着。

5、药物作用。药物如类固醇,有些人服少量会失眠,大量则精神异常。

6、刺激性饮料: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食品扰乱正常睡眠。

7、医源性引起的失眠。医生给病人安眠或病人自己服用安眠,日久成习,最后安眠也失效了,渐渐增加药量或联合几种药物服用也无法入睡,只好夜夜失眠。

十九、怎样自我调节可以改善失眠?

1、生活作息要规律,养成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的习惯;

2、每天有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四次,每次三十分钟以上;

3、避免在吵闹环境中睡觉;

4、太冷、太热的环境会影响入睡;

5、睡前勿喝酒、咖啡、茶、吃大餐等;

6、睡前避免观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电影、报纸,如凶杀案、绑架案等,造成心理不安而影响入睡;

7、辗转难眠几刻后仍不能入睡,干脆起床做些轻松活动,继续躺在床上只会使你更加紧张,更难入睡。

二十、什么是心理咨询(或称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员致力与来访者建立一个具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其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致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十一、需要心理咨询的人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吗?

不全是。来访者有两大类:一类是心理健康的人,来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另一类是心理偏常的人,来访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心理障碍。

二十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差异吗?

心理咨询(Counseling)与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是正常人或有轻度心理问题的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却是有心理或精神疾病的非正常人。

二十三、心理咨询对你有哪些帮助?

心理咨询过程并非一般人理解的是劝慰人或开导人,也非少数人理解的仅仅是处理心理障碍,心理咨询过程,实际上是“人格重构”的过程,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帮助你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任务。具体地讲,心理咨询可以在八个方面为你提供支持和帮助:

1、教会你管理自己的情绪,使你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避免罹患各种情绪障碍,如抑郁症、躁狂症、歇斯底里症等。

2、帮助你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使你拥有完善的认知体系,避免因为错误归因而导致种种失败。

3、帮助你恢复爱的能力,使你学会幸福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幸福地去爱。

4、使你拥有健全的人格,摆脱自卑、自恋、自闭等不良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

5、帮助你摆脱因失业、失恋、离异造成的痛苦,教会你应付生活中种种挫折的方法。

6、矫治各种人格障碍和神经症。

7、为你提供职业咨询指导,帮助你在人生重大问题上正确独立地抉择。

8、帮助你度过人生各个发展阶段的种种危机,平安地完成人生的发展任务。

二十四、心理咨询是怎样进行的?

心理咨询主要是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在咨询过程中,采用谈话和讨论的方式,心理咨询员向来访者就一般或特定的个人问题提供建议或辅导,即心理帮助。

二十五、心理咨询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每次咨询面谈的时间约为50分钟。要想取得较好的咨询效果,必须以一定的咨询次数作保证。就一般的心理问题而言,通常4—5的咨询次数,较为有效果。

二十六、心理咨询前你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勇敢地接受现实,面对自己的困难。

2、对自己充满信心。愿意为自己的改变付出一定的代价,相信自己的不良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3、打消顾虑,对心理咨询员要有充分的信任。心理咨询员会对你的“泄密”给予绝对的保密。

4、预先理顺自己的思路。将自己的心理困惑直截了当地提出来,认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5、倾诉要有所节制。因为一次咨询时间为50分钟左右,来询者的倾诉在10至30分钟即可。

6、你和心理咨询员是平等关系。可将咨询员看作是一个特别亲密的朋友,尽可能地敞开心扉。

7、不必过分地关注自我的表现与形象。咨询员不关心表层的东西,而是更注重解决心理问题。

8、不要希望心理咨询员给你“决策”。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询员帮助你看清问题,启发、疏导你的症结。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在你自己的手中。

9、不要对一次咨询抱有太高的期望。大多数心理问题的解决往往要有一个过程,并且主要依靠来访者心理和行为的不断调整和自我激励去解决。

10、对于有关“性”的问题,最好能找同性别的心理咨询员。

此外,从效果出发,一次咨询,以面谈一个问题为好。因此,在咨询前,当事人可“梳理”一下自己的问题,找出一个问题作为首选咨询目标。通常以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或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作为第一次咨询的问题。

如果自己不能“梳理”问题,也可以在第一次咨询时,和咨询员一起探讨,找出咨询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7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矗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关注心理健康

不久前,一名韩国留学生在美国,因为承受不了失恋给他带来的打击,心理健康出现了危机,竟然在校园枪杀了31名同学,最后自杀身亡,这一事件轰动了世界。由此不难发现,不健康的心理所造成的危害有时会远远超过一般的安全事故。

根据中国心理学会的研究表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专家表示,部分青少年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呢?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8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1、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多见于妇女儿童。有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现实。

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4、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6、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7、偏执和自我牵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影射着自己特别是对自己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8、错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觉: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人士称之为心因性幻觉。不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遗言,不能视为病态。

10、自笑、自言自语: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9

为了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引导师生关注心理健康,养成心理保健意识,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决定4月-月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现就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心理健康宣传辅导活动

二级学院主导本院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由心理辅导站负责教师安排,充分调动心理发展部成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参与和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常识讲座、知识抢答、漫画、电影展播、主题班会、板报、展板宣传、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向学生宣传“·2”的含义和由、心理健康常识、心理保健方法等;促进大学生认知和体验心理健康对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意义。

月9日-21日各二级学院展出宣传展板,月2日-28日全校展出(朝阳校区在饭厅门前,院本部在公共教学楼前),学生处组织人员对活动开展检查评比,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做出优异成绩的二级学院和学生干部(各二级学院推荐2-名)进行表彰奖励。

各二级学院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激发学生踊跃参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活动开展中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网站等宣传阵地,挖掘活动的亮点,对活动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和总结,拓展活动的影响范围。

二、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

1培训主题:师生有效沟通的探索和实践

2培训专家:xx工业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张xx

培训时间:2x16年月日全天

4培训地点:医训楼第二会议室

三、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比赛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困惑以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内心独白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以此表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水平的自我体验、自我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展现大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自己及身边的同学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自我保健和人格完善。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近年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深入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展示青春活力,演绎真情故事,传递心灵的力量,学校决定举办首届心理情景剧展演比赛。

1参赛内容

自我成长方面:自我认识、自我探索、情绪管理、自我调适、自我发展、自我挑战等;人际关系方面:同学关系、异性交往、朋友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学习方面:学习问题、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感受等;生活方面:消费现象、装扮现象、休闲现象、上网现象等。

2参赛作品

以二级学院为单位选拔、推荐1-2个优秀剧目参加学校优秀心理情景剧展演活动。

参赛要求

剧本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反应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突出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人以启迪。作品应反映出主人翁心理变化的过程,内容力求新颖、有创意;参赛队伍自备剧目所需道具、服装及背景音乐等;每个参赛作品应控制在8-12分钟,主要角色人数控制在8人之内;每个参赛作品需提前做好录制音录制工作,表演时原声与录制音同时出现。

4开展阶段

第一阶段:二级学院剧本筛选,组建演员队伍,并进行实际演练。(4月1日-1日)

第二阶段:二级学院初赛和筛选优秀参演剧目,确定演员名单,做好展演准备(4月18日-月1日)。

第三阶段:二级学院推荐报送参展剧目到学生处(月16日),学校心理情景剧展演和表彰。(月24日)

奖项设置

校园心理情景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优秀奖名,优秀表演奖8名(个人奖)。

6评分标准

原创剧本(10分);剧本内容健康向上且特色鲜明,有一定的思想性、启发性(0分);紧密联系校园生活实际,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分);表演吐字清晰,生动活泼,幽默机智,感染力强(2x分);服装道具齐备且富有创意(1分)。

xx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10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矗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关注心理健康

不久前,一名韩国留学生在美国,因为承受不了失恋给他带来的打击,心理健康出现了危机,竟然在校园枪杀了31名同学,最后自杀身亡,这一事件轰动了世界。由此不难发现,不健康的心理所造成的危害有时会远远超过一般的安全事故。

根据中国心理学会的研究表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专家表示,部分青少年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呢?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11

女性心理特征

1、恩格斯曾把人的心理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女性的心理活动则是花中之冠。女性心理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比男性富于感情。这是因为女性的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兴奋性,对任何刺激反应都比较敏感,无论是愉快的,或是厌烦的,都会通过表情和姿态表达出来,如脸红、哭、笑、发怒、喊叫等等。

2、女性的弱点是脆弱、胆小,做事不敢冒险,好背后议论人。由于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犯罪明显少于男性,一般估计为1:6。但有时妇女一旦成为罪犯,其情节往往极为凶恶、残忍。

3、女性最容易接受暗示,各种形式的催眠术对她们容易成功,因此女性常被迷信活动所迷惑。女性因其母性本能,多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怜悯心和爱心。她们往往在慈善事业的和人道主义活动中做出卓越的贡献。

4、爱美是妇女的天性。她们举止文雅、娇柔,在社交活动中最受人爱慕。她们的形象思维强于男性,适于从事音乐、戏剧、美术、舞蹈,唱歌等艺术工作。

5、女性的虚荣心和自尊心较强,不愿意别人说她的短处,对伤害过自已的人往往耿耿于怀。一旦做了伤害别人的事,心中后悔,但不愿意公开道歉。现代化的家庭,不少女性由从属地位变为主权者,丈夫对她言听计从,往往使一些女性产生自我优越感。如果她们自不量力,对丈夫求全责备,势必影响夫妻感情。因此,现代女性更就注意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质。

现代女性面临的压力

女人的一生,从结婚、生子到养育,是人生中最繁忙最美好的时光,女性不仅要身体健康,更要拥有健康的心理,这样人生才会美丽。

1、围城内的压力

美满的婚姻是女性心灵的港湾。一般来说,女性比较感性,感情也较脆弱,经营一个美满的婚姻是她们一生的追求。但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使围城里有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2、职场上的压力

现代女性,不仅要温柔懂生活,还要在工作中独揽一面,职场中的许多职业女性跟男性一样打拼天下,但女性往往要付出比男性多几倍的努力,女性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男性多得多。

3、冷暴力带来的压力

在家庭生活中,女性更需要精神的交流,亲情的抚慰。那种冷漠、形同路人的情感忽视比家庭暴力更可怕,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伤害也更大,这种冷暴力带来的压力在许多家庭中存在。

4、自我评价的压力

女性到了35-45岁,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她们对自己的外貌特别不自信。一方面孩子长大了,抚育的事情轻了,内心寄托的东西少了,另一方面感到青春不再,不免伤感。为此对外表更加注重,买高档化妆品、服装,以此弥补自己的不足。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说她年轻漂亮比什么都高兴。

女性心理压力化解妙法

1、哭出来

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二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87%的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回答说从不流泪。由此看来,让人类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2、说出来

找个人倾诉,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在倾诉过程中,倾听者的情感支持对心理有很好的安抚作用。

3、写下来

把事情经过、委屈和愤怒等不满的情绪都写下来,这样做一方面能起到宣泄情绪情感的作用,一方面能帮助自己理清事情真相,让自己冷静下来,以便更好的面对现实。

4、转移注意力

先放下烦恼和问题,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如看看书,购物,看电影,唱歌跳舞,旅游,约上朋友喝喝茶,或者干脆一个人穿着打扮成自己从来没有过的样子去咖啡厅坐坐或者走走。当人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愿以后,心情会特别好,心理学上说到人在心情愉悦时候,看事情更倾向于积极乐观,对他人对世界更包容和亲和。“问题”会变得不那么糟糕,这样的知觉会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更有力量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5、换个角度看问题

站在更高的地方看问题,问题也许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站在更远的地方看问题,问题是那么渺小,或者从他人角度,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问题,问题也许不是问题。在人生长河里,很多问题都不足挂齿。

6、内观冥想

安静的一个人盘腿坐着冥想下,保持情绪的相对平稳,内心平静,调节身心。

7、叹息法

把内心郁结的不良情绪情感,通过发出声音呼吸的方式宣泄出来。

8、接纳现实

接纳现实,是平衡内心最好的方式,嫉妒,抱怨只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悲催,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接纳吧。

9、享受当下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没有更好的选择,就在当下生活中努力去寻找乐趣,在工作生活中寻找乐趣,尽力把生命历程当成享受而不是劳役。行走在人生路上不要只是盯着那个目的地,还要在行走过程中,去享受路边的风景,去享受行走过程中闲庭闲步的惬意或者大汗淋漓的酣畅。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12

1、开朗的性格,明确的目标

无论在家、在单位或公共场所,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上要有意义、有目标,这样会使人情绪高昂、执着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积极参加并合理处理生活中的冲突;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不断增长生活经验;面对一种情境要力求有多种考虑和选择方法,把变化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学会应付变化的外界环境,并锻炼情绪的可塑性。

3、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遇事保持积极的心态,致力于问题解决,不要被消极失败的念头缠绕,而要力求成功,热情和积极总是与成功相伴;做生活的主动参与者,把情绪专注于目前的事业,富有成就感、荣誉感,这样你就会成为受人欢迎的人;要富有自尊与成就感,对自己的命运、思想、情感和行为有正确的估价,努力矫正消极行为与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13

1、 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2、 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倾诉中。

3、 心与心的交流,让生命更加平等。

4、 打开心锁,解开心结。

5、 揭开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6、 聆听心灵声音,放飞快乐心情。

7、 让每个生命在心理教育中熠熠生辉。

8、 爱心恒心自信心,心心相映;亲情友情同事情,情情关怀。

推荐访问:宣传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图文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怎么写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模板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稿 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语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