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论文3000字3篇

时间:2023-06-18 08:55:0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大学生情绪论文3000字

  

  大学生如何调节心理压力论文3000字(2)大学生心理压力3000字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高校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场所。深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思考,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中,通过对23所高校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测试,发现有16.5%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疾患发生率高达30%左右。在病休、退学病例中,精神疾病已占据第一位。种种数据和校园事件显示,高校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场所。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领域及原因分析

  (一)常见心理问题

  1、学生不适应新环境产生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新生在经历紧张激烈的高考竞争后,离开父母进入大学。面对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模式、生活方式、易失去目标和动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促成厌学和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情绪波动,出现彷徨、迷惑、失落等不良反应。生活能力、自立能力较弱,不能妥善处理自己的事务,面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弱。

  2、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主要表现为:1、人际关系不适。部分学生对人的认识常有偏见、误解或过分苛求,对他人情感上缺乏同情、理解和尊重,对他人行为挑剔。如有的同学与同室友长期关系冷漠,稍有不和便恶语相加。2、社交不良。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沟通不良,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与技能,没有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与勇气,内心困惑,造成人际关系困难。3、个体心灵闭锁。

  部分学生过分关注自我,只考虑自己的需要我行我素,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能交往,陷入孤独、封闭境地,妨碍良好人际关系圈的形成。

  3、学生在异性交往、婚恋观方面面临的情绪、情感问题

  青春期是恋爱的季节,大学生因恋爱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其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异性交往困难、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单相思、失恋等情感受挫现象,易产生失落、羞耻、焦虑心理。有时热恋双方情感难以自控,发生越轨行为,易导致悔恨、恐怖性情感,引发自杀、报复等极端行为。错误、庸俗的恋爱观无力承担责任与义务,遇到困扰,无处宣泄,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日常生活。

  大学生性心理已基本成熟,对性的强烈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十分显著。但在社会规范、法律、人们习俗看法、学校规章的约束下,易出现性意识与自我道德规范冲突,产生心理矛盾。由于性教育的严重缺失,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性反应,易产生堕落感、耻辱感、罪恶感、性好奇、性无知、性贞节感淡化、性与爱的困惑、性与爱的分离等不良现象。由于性行为引起的不良后果及其产生的心理压力,使不少学生感到不安和压抑。值得注意的是,性压抑在性格内向、知识面窄、同学关系不密切、远离集体活动的同学身上,往往表现的更为突出。

  4、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产生与求职、择业有关的心理问题

  大学毕业生属于心理敏感人群,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社会范围、家庭背景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在就业观念、择业机会等方面差异较大。临近毕业,准备毕业论文、考研、找工作等日常事务较多,突然打破惯有的学习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和人际关系,毕业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表现出缺乏选择的主动性、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与自己个性能力相匹配的职业领域、对面试缺乏自信、过于追求功利等心理,承受着考研未知性、专业实习不适应新环境的考验。特别是出身贫寒的学生还背负着挣钱还债的巨大压力,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对处境的无能为力,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更有甚者意志消沉,感到生活

  无意义,产生恐惧、焦虑、烦躁、厌世等不良心理。

  (二)原因分析

  1、外界诱因

  (1)社会历史原因

  我国是一个封建历史特别长的国家,封建大一统思想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了人们腼腆、含蓄、矜持的民族性格。较之西方人倡导张扬个性、人性解放的思想,缺乏对个性心理的关爱,易诱发心理疾患。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竞争机制的导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物质方面,社会处于转型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素质锻炼方面的要求相应提高,对学生心理产生很大影响。社会文化方面,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东西方文化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碰撞与冲击。迅速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使人们原有赖以生存的基本价值观念发生了变革。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学生常常会感到茫然、疑惑。求知欲强而辨别力弱,崇尚科学但欠缺辩证思维,缺乏对新旧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的运用自我防御机制,易引发认知失调、心态失衡,久而久之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外界诱因。

  (2)家庭方面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三口之家的独生子女,在过去的学习阶段,是应试教育的继承者。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特点和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这些学生往往在家中享有较高的特权地位,事事以我为中心,从小养成了一种桀骜不驯、唯我独尊的个性。任性、依赖、骄横,很少经历挫折与委屈,助长了一种不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旦遇到困难,太多的不习惯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适应能力差、交际能力弱,易产生自卑与失落感,封闭自己,从而导致孤僻和心理冷漠。来自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由于父母的不幸婚姻、贫困家境而形成的错误观念、贫富悬殊差异,使他们在与同班、同寝同学的无意比较中形成心理负荷、思想包袱,易产生自卑、焦虑、脆弱、猜疑和友情危机,甚至出现孤僻、恐慌以及嫉妒等不良心态。

  (3)高等教育层面的影响

  一是高等教育观念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逐步适应市场、专业拓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智育至上,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逐步弱化。二是教育招生、就业体制的改变:学生交费上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市场增加了对高校与学生的约束机制,这一切都直接冲击着当今大学生的心理。他们必须承担大学教育的部分成本,面对求学、择业过程中选择机会的增多,选择难度的增大,他们有着更多的焦虑、不安、失落和无所适从。

  2、内部原因

  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对困扰大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原因进行探寻,学生在自身不良个性特征、认知观念偏差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和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个性方面有一些相似的特点:①内向、敏感、体验深刻,但思维固着,不灵活。看问题思维固执,又注重细枝末节,眼界狭窄。②自尊但不自信,内心封闭,自我防御机制较强。学生带着良好的愿望进入大学校园,过高的自我期望无法实现,优越感丧失,自信受到重创,边缘化出现,产生失落感。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易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渴望与人沟通交流,但又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往往采取某种防御性心态,封闭自己的内心。陷入渴望理解与友情但又无法坦然真诚的与人交往的矛盾之中,易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和情绪困扰。③缺乏独立意识,意志力薄弱,消极退缩,受暗示性强。自己快乐与否常常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依赖于别人求得安全感与满足。

  认知观念上的偏差。①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部分学生认为人应该追求完美,缺点和弱点都是不好的,不能接受,对自己的要求绝对化,不能把自己的弱点当作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加以接受。习惯拿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要求别人,希望别人像自己一样。②自我认识方面的认知偏差。部分学生不能确立自我同一性、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找不到职业发展的方向和人生坐标。失去自我、失去生命的存在感,陷入心理上的混乱、苦闷与绝望情绪之中。我肯定做不好,我不如他们能干,自我评价过低和消极的自我暗示,使得她们总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不接受自己。把希望寄托于未来,陷入幻想——不去行动——焦虑——自责的怪圈,并由此产生对未来的担忧。

  二、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思考与定位

  从真实的人性入手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在于培养大学生具有一种和谐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天人合一为思想基础的中国特色和谐观,强调在处理事物内部或外部关系时都必须保持协调,将此观念延伸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就是使人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心理和谐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协调一致,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以有利于人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体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的均衡发展。因此,实现人身心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关怀、是人与人和谐互动的社会理想、是人与自身和谐同一的成长过程。21世纪,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已从以往的以帮助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消除障碍为主转向了培养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优化心理品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发展方向。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具有独立生活能力;二是具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三是能够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四是勇于面对现实,同时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五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六是人际关系良好;七是学习方法得当;八是能应付一定的挫折,如失恋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学会对自己尊重、对自然尊重。形成对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认知,是构筑人心理健康的生命基石。总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力求实现人与各种关系的和谐,使这样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以不同的载体和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从当前教育实践看,某些问题看起来是思想或品德问题,但究其根源却是由心理问题引起,心理障碍所致。18世纪,康德曾指出:德

  性只有在性格的准备下才能形成。1995年11月,《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也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可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即一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提高自身的科学性、针对性、适应性与艺术性。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知识面广,经验丰富,在高校已基本形成校(院)、系、年级、班级干部纵横交叉的工作结构和信息网络下,心理健康教育可借助这种结构优势,在工作人员选择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甄选一部分。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利用思政工作体系的信息网络收集学生中有关心理辅导、生活适应、职业选择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有突出心理障碍的学生,从而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心理测试以及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价也可由思政工作者配合进行。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同样也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各种心理阴影。如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心理调适技术,让他们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分析什么是健康心理、怎样通过对自我心理状况的评判、调试和矫正,培养、塑造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适用,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内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师生观、强化提高人的主体性,促其工作方法使用多样化。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用心灵的沟通来强化学生自我反省与自我完善的意向,以心理咨询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可以克服心理咨询的局限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有助于两者共同的创新和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课程的灵魂,实践是探寻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由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构成,渗透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之中。大学生能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相互协调的身体、智力和情绪、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投身于社会实践,必将对增强学生的自

  身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徐厚道,揭光勇编著.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3]董广杰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M].纺织工业出版社.2004.[4]李振荣,彭志宏,梁杰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5]黄赐英.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

  [J].中国高教研究,2006,(02):89~90.[6]杨邵维,戴喜梅,徐静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6,(06):503~504.[7]李媛,吕清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相关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08):193~195.[8]陈洪宗,魏一众,马寒.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求实,2006,(02):135~136.[9]王希永.关于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06):28~31.[10]姚本先,杜松涛.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现代教育科学,2006,(04):118~121.[11]张婷.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及促动因素[J].文教资料,2007,(02):48~49.

篇二:大学生情绪论文3000字

  

  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2500字

  大学生情绪论文

  3000字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

  健康论文

  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

  《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

  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

  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

  本文就是从大学生情绪状态及

  其相关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

  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与父母文化、个人特质、性别角色及社会文化、及大学不同年级有关。

  还有一个群体指标就是农村大学生某些情绪指

  标差于城市的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

  ;心理分析

  一、情绪的认知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

  消极以及不好的情绪状态都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情绪困扰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所

  以认知情绪,了解情绪的发生原理,明白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与

  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不可掩盖的作用,也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情绪是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也

  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凡智力因素。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

  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也是日

  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

  ,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

  绪。

  Izard指出有

  8—11种基本情绪

  ,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

  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

  (如抑郁)是多

  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

  (一)情绪(1)有其生理反应:在不同的情绪状

  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如在愤怒的状态下会出现面红耳赤,汗腺的分泌等。

  (2)是一种内心感受:不同的情绪状态必然会反映到

  人的知觉以及意识上来。从而形成人的不同内心体验。如:再有人受

  伤时,会感到痛苦。

  (3)会表现在行为中:面部表情最直接的反映着

  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脸上会不由自主

  地会喜笑颜开

  ;当有的学生遇到挫折时,会愁容满面。还有就是情绪

  也可以通过体态行为和声音语态来体现。

  (二)情绪的作用(1)自我保

  护的功能

  ;如被人伤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

  (2)人际沟通

  ;(3)信息传递功能

  ;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互表爱

  意。在了解到情绪的产生原理及情绪的作用。我们引出了一个话题: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情景与相同的遭遇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反应,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探寻。

  二、影响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1、什么个体情绪差异

  ?

  “个体情绪差异”是面对同一件事或同一情景,每个人所表现

  出的不同的情绪。

  2、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2.1、社会文化

  不同地区的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信

  __的杰克与神秘草原的安妮在同一所大学读书,由于暑假俩人由于天气

  炎热的原因生病了。

  在杰克看来他生病是因为他暑期去教堂祈祷的时

  候心里想的不是上帝,这是上帝对他不虔诚的惩罚,是自己罪有应得

  ;而安妮认为这次的生病是巫术造成。

  巫术是一股不可预知的力量,所

  以安妮感到害怕、焦虑。这一个案例正说明了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了对

  “生病”产生的反应及情绪有较大的差异,情绪体验可以完全体现人

  类的本质及社会文化。

  当然这也不能意味着文化之间不存在相似之处,有些理论认为,害怕

  ;悲伤和快乐等是超越文化鸿沟,普片存在的情

  绪体验,但就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同的情绪会有不同的表达方

  式和不同的含义。

  大学是一个不同区域群体的聚集地,是由具有不同

  文化习俗的人所组成的。所以不同的文化对大学生的情绪有所影响。

  2.2、家庭背景与教养差异

  家庭背景:大学中,部分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常

  常会为了生活困难,学费及家庭的债务而感到困惑、焦虑、忧郁。同

  时家庭富裕的学生,他们优越的家庭环境与大学艰难的学习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因此,也会出现厌学,无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等情绪困扰。

  家庭教养:其教养方式分为独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由于教养方式

  各具特色,之女在其中所感受到的情绪以及发展出的应对情绪的方式

  也就各有差异。

  我们来看一个属于独裁型的简单例子:

  大学里小美和

  阿伟相恋了,可是她却变得越来越迟凝,虽然知

  道阿伟对自己很好,但考虑到母亲不喜欢阿伟,嫌弃阿伟家庭背景不好,总是有意无意的把阿伟与亲戚比较,现在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要继续与阿伟交往下去

  了。妈妈的态度让小美有一种不安,惶恐的感觉,没有妈妈的认同,小美对场恋爱真的没有信心。

  对于这个不稳定的恋爱大学中普片存在,通过这个简短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给子

  女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发展,以及我们会做出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2.3、性别角色与城乡差异

  不同性别在情绪状态上也呈现出差异性。通过研究表明,女性

  对情绪的沟通与表达比男生自在

  ;有耐心;也更清晰,对非语言信息的传达与接收也比男性熟练,也比男性善于处理情绪的相关问题,男性

  则易于处境沮丧的人,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但不排除男性没有处理

  情绪方面的长处,例如在保证、原谅、尝试妥协方面就做的比较出色。

  另外男女大脑的构造不同也会造成女性的感情洞察力较为优于男性,情绪的感受及表达方式也有着大大的差异及生理上的差异也会造就

  情绪的变化。另外

  ,城乡不同的大学生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自

  尊、主观幸福感等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情况看

  ,农村的大学生在以上

  心理体验上要差于城市的大学生

  ,主要表现为

  :状态焦虑、内射性抑郁、自杀危险性高和自尊感、幸福感低。

  本研究提示我们在进行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时

  ,应对农村的大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了解其经济

  状况,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

  另外,情感上的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环节

  尤其是建立比较密切和稳定的人际关系

  ,是提高其综合应对能力

  ,保

  持情绪健康

  的重要基础。在常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应为保持

  情绪健康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和辅导

  ,让每个同学都建立必要的人际关

  系支持系统。另外

  ,这类活动也可以满足大学生情感倾诉和人际交流

  的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探索、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三、结论及大学生情绪管理

  掌握影响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因素,了解到情绪的对大学生的健

  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情绪差异,可每

  一个所拥有的情绪是一样的,只是所表达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肢体与表

  情的反映。

  “情绪管理”即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同亚里

  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据此,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

  大学生

  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

  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1]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

  [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xx

  [2]孟昭兰。情绪心理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

  [3]邓丽芳

  ,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

  系的研究

  [J].心理发展与教育

  ,xx,(2).[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5月第1版,xx年9月第11次印刷,第274页。

  作者简介:

  1.刘高升(1981-),男,成都师范学院教师,学士,研究方向: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2.周锐(1984-),女,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高校经济学课程研究。

  内容仅供参考

篇三:大学生情绪论文3000字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论文范文(精选7篇)

  浅谈大学生情绪管理

  摘要:现今,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压力,不管是学业上还是情感上。而过多的压力,会使大学生们走向极端。大学生能否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到他们能否优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能否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本文是从情绪的含义出发,讲情绪管理的含义、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以及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一、情绪管理

  (一)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感受,或喜或悲,或无奈,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人做事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必经的心理运动过程。

  (二)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就是在人们做了一件事后,对其在事件之中所体现的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审议、自我区别、自我体会等能力以及对他人于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地方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

  (一)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他们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很重要,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一个学生情绪若处于积极的状态,那么他就会快乐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如若情绪消极,那么他干什么事都会无聊,没有兴趣,对学习是有害无利的,会是一个关键。他们做事的积极性也不能保证。

  (二)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

  在相互交流沟通时,彼此的表情不断的向对方传达出一种信息,表达彼此的想法意愿。同时,彼此也在通过对方的表情来感受对方的意图、态度。一般而言,情绪体验丰富且能够很好的控制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拥有稳定且可靠的人际关系。

  (三)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情绪管理使大学生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保持其身体健康,使其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

  (四)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是能很好的控制,适时的调整,那么就能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是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调整,那么,就会对大学生的个性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合而成的,而大学生是无数个个体中的一员。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

  让个体的自我价值得到完美实现;反之,则会让个体自我价值不能很好实现甚至是不能实现。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立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情绪的良好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充实、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的环境。

  2.学校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多加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3.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当大学生的辅导员,积极引导他们

  通过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心理情绪,学会观察,尊重他人感受。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不断的学习观察交流过程中获得以后一种自我控制、驾驭和承受情绪的能力。

  4.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

  现今,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排斥单独的心理辅导,而通过团体之间的互动互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更好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

  (二)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家庭(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氛围健康和谐与否、家庭父母的教养方法等)对孩子的一生(包括成长、教育、身心发展、为人处事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氛围好的,健康积极的,其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心态情绪都是积极健

  康向上的;而家庭氛围不好的,比如暴力(冷暴力和热暴力),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甚至会导致生命的终结,对社会也是有害的。

  (1)父母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大学生尽管成年,但是,心理和身体的发展都还欠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2)父母双方之间尽量少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或是太过激烈的行为。

  (3)父母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

  (4)父母应该多接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东西。

  (三)大学生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及时的发现自我的情绪

  如,为什么我现在看不进书,马上就要考试了,怎么办?考差了怎么办?父母会不会打我?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应该好好的感受一下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什么,以便针对性的调节。

  2.正确认识自我的情绪,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情绪会因为其中一件事而发生触动。如,其中一个信念有合理(符合大众的、科学的)和不合理(不符合大众评价标准、荒诞的)之分,不管我们遵循哪一种,情绪都会有波动,而当这时,我们就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绪了,学会自我安慰。任何问题都具有两面性,在大学,必学哲学,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不能片面的极端的看待一个问题。

  3.合理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

推荐访问: 大学生情绪论文3000字 情绪 大学生 论文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