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东城区中医药发展指导意见(全文)

时间:2023-06-09 19:40:1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东城区中医药发展指导意见(全文),供大家参考。

【卫生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东城区中医药发展指导意见(全文)



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

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为进一步促进东城区中医药发展,推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具有东城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东城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纲要》、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工作要求,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提高中医药在基本卫生服务中的比重,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涵盖疾病全过程、内涵丰富、结构 合理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拓展中医药特色能力建设,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升中医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促进健康。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在保证基本权益的同时兼顾多层次需求,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惠及所有人群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2.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政策和标准制定及监管等方面的职责,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完善制度,创新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激发社会活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因地制宜,有序发展。根据各街道和部门的不同特色、不同阶段的市场特点和需求,统筹辖区、全市及国内外健康服务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国内外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因地制宜,促进均衡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4.突出特色,传承创新。充分挖掘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特色优势,推进中医健康管理,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选择不同的服务方法和模式,内容应包括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护等各项服务。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初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平台,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品牌和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围绕健康核心,促进东城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

1.中医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辖区中医医院,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形成以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2.中医健康养生服务得到加快发展,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就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基本形成中医药健康养老、中医药健康旅游和医疗旅游、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药文化产业等新型业态。

4.构建有利于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发展的新机制,形成一支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能力合格、结构合理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基本满足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需求。

5.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科学完善的中医药健康服务规范和标准,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更加有效,人民群众越来越信任和选择中医药健康服务,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中医药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重点任务

(一)健全和完善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1.推进医疗资源整合。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合理规划区域卫生资源,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规模、数量和布局。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主导地位,突出医院特色和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扩大中医医联体建设规模,带动辖区二级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建设、技术提升和科技水平提高。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推动本医疗机构使用5年以上、效果良好的院内制剂,在医联体、对口支援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中心(站)共同使用。

2.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作用,加快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丰富和完善我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在医疗卫生机构分类中设置独立的中医预防保健机构,推动在中医类职称专业序列中增加中医预防保健专业,鼓励职业发展,研究并出台中医预防保健机构建设标准。推进医疗机构办院模式由“重治疗轻预防”逐步向“医疗预防并重”转变。完善鼓楼中医院“治未病”科建设。在妇幼保健机构建立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使现代妇幼保健技术与中医技术相融合。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3.促进多元办医格局形成。继续采取完善体制机制、购买社会服务、加强设施建设、强化人才和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中医的作用,形成以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加快落实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中医类别医师多点执业,完善相关规定和流程,为名老中医多点执业创造有利条件。

4.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强化和平里医院转型后的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综合医院、其他专科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中医科建设,培育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疗效显著的中医名科,形成中医药优势明显的专科群,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整体水平,满足区域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打造东城区中医药服务品牌。

5.开展中药集中煎制试点工作。积极上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中药集中煎制场所试点。通过建设医院和药厂的信息化平台,探索集中监管、集中煎制、集中配送、全程监控的工作模式,利用现代电子物流开展便民服务,进一步疏解辖区各大中医院的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方便群众就医。

(二)大力推进中医药学术经验的挖掘与传承

6.加大对燕京医学流派的传承与挖掘。充分发挥北京市鼓楼医院京城名医馆的优势及特长,通过设立燕京医学流派名家工作室,挖掘、整理名医、名家名方,总结、归纳学术思想和传承脉络,弘扬代表首都中医药学术成就的治学经验。有计划地开展民间医药知识、单方、验方和技术的收集、分析,加强民间中医独特诊疗技术的筛选、评价、利用和保护。

7.加强名医工作室建设。利用东城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平台,加大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力度,利用名老中医师带徒、科研教学等多种形式强化传承,积极引进、鼓励名老中医服务社会,尽快形成中医药人才聚集平台。开展对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建设补贴及科研项目申报,为系统研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提供必要支持。探索区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的评审和资金支持方式。

8.做好中青年中医师人才储备。加大“西学中”、“中学西”和全科医师人才培养力度,尝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中青年中医师集中备案、双向流动、共同培养、多地点执业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打破现有的医院围栏,使中青年中医师能够接触到更多病种、得到更多名医指导,促进人才梯队建设和骨干培养力度。挑选一批中青年临床骨干通过采取“跟名师、学经典”师承方式,传承老一辈名中医的医德医风和临床经验。

(三)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9.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养老服务业中的作用,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鼓励中医药健康资源与社会养老、居家养老相结合,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合作。在中医医院开设中医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鼓励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机构延伸提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对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的业务指导,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要有相应的中医药人员,为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提供支持。

10.完善中医药健康养老保障措施。依托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机构,借鉴国外养老服务管理模式和培训方式,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中医药相关技能培训,并设立中医药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制定中医药健康养老机构设施标准、康复护理标准等。

(四)大力支持发展中医 健康养生服务

1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中医健康养生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允许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机构在提供满足基本中医医疗服务基础上,利用自身优势,采取多种形式与中医健康养生机构合作,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12.规范中医健康养生服务业发展。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行业自律”的中医健康养生市场监管制度,明确政府监管责任、监管内容和监管方法。继续做好中医健康养生企业服务标准和相应规范制定工作,健全中医健康养生服务行业监管机制,逐步实现中医健康养生全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权威性和组织引导力,指导和约束中医健康养生机构提供规范的健康养生服务。加强对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服务规范化和多样化,提高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升民众对行业专业性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五)加强中医药创新发展与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传播

13.鼓励中医药产品和生产技术的创新。通过相关政策安排,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体系,使优惠的财政、税收措施等向有潜在中医药创新能力的企业倾斜。加强项目的验收,确保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借助中医药产业主管部门力量,创造有利于中医药企业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中医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先进技术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提高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总体效率。

14.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大力推进中医药科普“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工地、进企业”,正确引导群众认识中医药,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需求。加强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传播网络建设,培育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队伍,建设一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依托地坛文化庙会全球行活动的品牌效应,加强中医药国际文化的宣传与交流,推进同仁堂等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以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化传媒手段为平台,生产出一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体裁丰富、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编纂适应不同人群文化及知识需求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书籍,正确指导人们合理安排衣食住行、调节身心。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15.拓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认真盘点东城区中医药旅游资源,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中医药医疗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中医药文化旅游,打造具有较强感染力和吸引力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形成一批精品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和景点景区。积极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鼓励具有相应资质的中医医疗机构在休闲、旅游点提供针灸、推拿、按摩、药膳等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

(六)推动中医药信息化进程

16.促进“中医药+健康+互联网”的融合。探索网络寻医问药、健康管理、咨询服务、专家预约、个性管理、医生团队等多层面的服务。尝试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历史经验方和名医病案资料,结合现代数字技术与网络平台,研发和推广中医数字化智库建设,并探索进行临床应用试点。重点是将历史名家、名方进行整理、录入,成为中医药数据库,并将与之对应的病症进行整理,使医生在诊疗时只需输入望、闻、问、切结果、病人主述症状,通过体制辨识和经验方推荐,再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药剂调整,形成最终诊疗方案和处方。

三、保障政策和措施

(一)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导,明确指导意见实施的责任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促进和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的要求,研究相应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文件,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试验区办公室要和区发改委一起,根据本指导意见,完善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开展年度考核,建立评估制度,对规划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开展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区政府督查室要适时组织专项督查,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

(二)制定和完善扶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优惠政策

各部门在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措施时,要充分认识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加强研究,出台扶持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完善财税价格政策、引导和保障健康消费可持续增长等方面,将中医药健康服务纳入健康服务业统筹考虑。推动金融机构和保险业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支持力度。

(三)加大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投入

政府将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将中医药健康服务纳入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范围并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政府投资补助政策,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

(四)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

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督执法,不断规范其经营行为。探索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制,推动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同步发展。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督队伍建设,依法规范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从业行为,强化日常监管和服务质量监管,借助区域综合整治平台,持续提升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发动社会力量,监督中医药健康服务企业行为;强化社团建设,推进相关标准研究和行业自律。

(五)加强宣传,营造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健康知识,鼓励开办专门的健康频道或节目栏目,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通过广泛宣传和典型报道,不断提升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规范药品、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方面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康消费氛围。

(六)加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多维度建设

利用好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品牌,发挥综合协调职能,既要做好基本中医药卫生服务,也要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既要推动市场经济发展,还要规范市场发展秩序;既要在法律框架内做好工作,又要敢于突破现行政策限制创新工作,着眼长远,立足民生,保持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东城区中医药“七位一体”和谐发展。

推荐访问:东城区 中医药 关于进一步 【卫生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东城区中医药发展指导意见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