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典型】长江之歌,——追忆全国先进离休干部葛长江下(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06 12:40:1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长江之歌——追忆全国先进离休干部葛长江“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通过捡废品的方式去资助贫困学生呢?因为我是党的人,应该关心那些有困难的人。为了多捐点钱,我才选择捡废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干部典型】长江之歌,——追忆全国先进离休干部葛长江下(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老干部典型】长江之歌,——追忆全国先进离休干部葛长江下(完整文档)



长江之歌 

——追忆全国先进离休干部葛长江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通过捡废品的方式去资助贫困学生呢?因为我是党的人,应该关心那些有困难的人。为了多捐点钱,我才选择捡废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要把晚年的余热和有限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党和人民。” 

——摘自葛长江日记 

夏阳灿烂秋风起,待到雪玲珑。多少个冬去春来,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雪,在长春欧亚车百商场附近的大街小巷、垃圾箱旁、公交站点,总会有一个身穿旧军装的老人在拾废品、捡瓶子。从2003年起,80岁的葛长江开始在长春街头捡拾废品,近10年间行程约1.25万公里,拾废品2万余公斤、饮料瓶7万余个;捐款12万余元,帮助了4个困难户、16名困难学生。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不能眼看着孩子因家庭贫困不能读书。尽管我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能帮一个是一个” 

2003年,长春市朝阳区委老干部局提倡每位老同志至少帮助一名贫困学生,与之结成对子,葛长江第一个报了名。老人帮扶的第一个学生是崔小妹——乐山镇中心校一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孩子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崔家艰难的生活,让老人心酸。第一次去,老人留下身上仅有的850元钱。说好其中500元作为一年的学杂费,200元给孩子买套新衣服,150元用于买学习用品和零花钱。葛长江觉得单单支援孩子一点儿钱还不够,最根本的是帮助这个家庭脱贫。他给崔家出主意,在农田里种点儿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作物。最终敲定种笤帚糜子。为此,葛长江不辞辛苦地跑了好几个乡镇学习考察,买来种子,帮着种上。之后的几年里,小妹的书念得很好,家境也大有好转。“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成为有用之才,报答葛爷爷;还要像葛爷爷那样,帮助念不起书的孩子上学。” 

葛长江想在有生之年把扶贫济困这件事干到底。可这把年纪了,一家一户地拉扯不现实,靠自己的离休费资助也不够。因此,找个“来钱道儿”成了当务之急。想来想去,葛长江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捡废品。“年龄这么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再出去‘抛头露脸’捡废品不合适!”家人坚决反对。葛长江却回答:“这事儿我一定要干!我捡破烂儿卖钱是为了扶贫,又不是为了自己。”军人出身的葛长江做事坚决果断,认准的事儿一定要干到底。最后,家里人妥协了。葛长江的老伴儿心疼他,跟着老头儿早出晚归,成了他的“同盟军”。儿女们也都成了他的支持者,家里有废品,都给老爸背来。 

一个纸盒、一个瓶子,在葛长江眼里都成了孩子们学习用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小刀、一个本子…… 

“自从我拾荒助贫以来,学生和贫困家庭受益了,我的体重减轻了,我就是付出再多也值” 

葛长江的拾荒路走得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同行”不理解他的行为:你一个堂堂正正的国家离休干部,拿着离休金,有病有灾儿国家都管,跟我们掺和啥?一次,葛长江到“一汽”人防大院垃圾堆捡废品,还被不了解情况的小伙子扣了起来,后来警察来了才解脱。困难,并没有阻止葛长江拾荒助学。 

长春市朝阳区委老干部局为了使老人的善举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消除一些人的误解,最终决定让老人“挂牌上岗”。胸牌的正面印着:“离休干部、老党员、老革命伤残军人——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下面印着联系电话,电话是朝阳区委老干部局的;胸牌背面的塑料袋里,装着相关证件的复印件,以备随时拿出来证明身份。 

老人拾荒的“主阵地”,是家附近的286路公交车站点和欧亚集团汽车城百货大楼。这里人流密集,货物集中,瓶子、纸箱都多。在公交车站点儿,总能看到有一位老人在擦公交车;商场里打扫楼梯、帮着卸货的身影也很常见。葛长江一直努力和司乘人员、商场工作人员搞好关系,以便更顺利地拿到更多的“战利品”。 

人一旦被打动,随之而来的便是被感染和毫不迟疑的行动。了解老人拾荒助学的善举后,286路公交车的司乘人员说啥也不让老人擦车了,车百那儿的人也坚决不让老人扫楼梯了,大家将塑料瓶子、纸壳子等收集整理好,等着老人来取。不过,葛长江仍然擦车,仍然扫楼梯、卸货。与人对话时,总会先给对方敬一个标准的军礼。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报答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们。 

每天清晨,葛长江都早早起床,穿上军装,哼着军歌,夹着袋子,手持挠钩,意气风发地出门。接近中午,依然唱着军歌,满载而归,那神采跟当年挥师凯旋很相似。然后要做的就是分类、整理。下午,太阳刚刚偏西,他又出发了。随后,依然是分类、整理、装袋、打捆、出售。晚上,看完央视的“新闻联播”,老两口坐在床上数钱、记账。老人拾废品的收入“专款专用”,家里不管多么急需用钱,都坚决不挪用。 

账本背后是老人那颗滚烫的爱心,是那片辽远厚重的境界。透过老人留下的账本,人们读出了老人的认真——一角、两角的收入也记得清楚明白,一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读出了老人的勤奋——捡废品、卖废品,几乎一天都没闲着,包括“五一”、“十一”、元旦、春节这样的重要节假日;读出了老人捐资助学的不易——每天二三十元,有时四五十元。数额越大,老人付出的辛苦越多。“为了孩子,为了明天的希望,我捡,我卖,我捐,我快乐!” 

长春市朝阳区委老干部局的朱依兵,是老人的兼职“勤务兵”。依兵说:“这些年,葛老每隔一两个月就来找我一次,把一包钱交给我,委托我代他转给受资助的学生。那一包包钱,得多少个饮料瓶子、多少废纸壳子才能换来呀!”依兵用手一指:“这些纸包就是见证。”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现在全国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我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他们” 

长年捡破烂儿使老人的双手磨破了一层又一层,脚下的布鞋穿坏了一双又一双。长年的劳累,葛老经常痰中带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2007年,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老人才勉强同意去医院看病,诊断结果竟是肺癌,几年里做了6次手术。为了不让老人有思想负担,家里人一直对他瞒着病情。然而,无论如何,葛老都丝毫没有动摇过拾荒助学的念头。前几次住院,病情稍好一点儿,他就东走走西转转,不放弃任何捡拾废品的机会。出院后,他依然每天都坚持在老伴儿的陪护下,快乐地捡,快乐地捐。由于身患重病,拾荒收入比以往少了许多,老人急中生智,在自己家中设立了“党员带头捐款箱”,只要子女回家、亲朋落座,人人都要捐一点儿。 

几次手术后,葛老的病情仍在逐渐加重。2011年上半年开始,他只能断断续续地出来捡了。即使这样,他依然早早地准备好了5000元钱,让女儿送到长春市朝阳区老干部局,请他们转交中央组织部,作为纪念建党90周年的特殊党费。同时他还惦记着汶川那200多名孤儿,在孩子们毕业返乡之前,安排一次欢送宴会。 

20122月,葛长江病情恶化住进了医院。一群受资助的孩子们在老师的陪伴下来到葛老病床前,他们手捧鲜花,把1000只纸鹤撒在爷爷病床的周围,祈祷这位好心的爷爷转危为安。葛长江的女儿拿出一叠红包,一一递到孩子们手上:“爷爷早已为你们准备好了新学期的学费……” 

“如果我死了,拿出一部分抚恤金捐给孩子们,让我最后为他们做点儿事。告诉孩子,长大后要好好报答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这是葛长江最后的嘱托。2012321357分,葛长江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为了继承葛长江的遗志,发扬老人的精神,长春市朝阳区委宣传部、朝阳区文明办于2012330日成立了“长江爱心助学基金”。将继续整合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吸收社会爱心人士捐款,面向全区乃至全市的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截至目前,“爱心基金”已累计达到22.11万元,帮扶困难学生154名。 

有一种平凡叫崇高,有一种精神叫奉献。《长江之歌》这样唱道:“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葛长江走了,没有给家人留下物质遗产,只留下桌子上摆放的一撂证书和奖牌,还有墙上挂着的8个字:“爱心永恒,功德无量。” 

葛长江走了,他的品格如同巨浪,荡涤着精神世界的尘埃;他的精神,如同清流,灌溉着民族的精神家园。(刘春光 冯立中 本报记者 粘青)

推荐访问:长江 之歌 追忆 【老干部典型】长江之歌 ——追忆全国先进离休干部葛长江下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