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型技术进步对异质性劳动就业存在偏向吗?

时间:2023-06-03 17:00:0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現阶段物化型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已经成为经验文献关注的焦点,本文重点关注对异质性技能劳动就业的偏向影响及关联行业物化型技术对本行业就业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2002~2015年行业投入产出数据,测算38个行业物化型技术水平,考察物化型技术进步对本行业和关联行业高、中、低技能劳动就业的偏向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物化型技术整体表现为抑制就业,但对不同水平技能劳动就业会产生异质性水平影响,表现为抑制低技能劳动就业,促进中、高技能劳动就业,这是替代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2)关联行业物化型技术进步会对本行业的就业产生非对称垂直影响,下游行业物化型技术进步会显著促进本行业就业,尤其是促进低技能劳动就业,主要源自共谋效应的主导作用。(3)行业间物化型技术水平、技术进步率及其就业效应差异明显,就业抑制效应在农业与制造业最为显著,在采掘和公共事业、服务业、健康和教育业影响较小。

关键词:物化型技术进步;劳动就业;关联行业;偏向效应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劳动成本攀升已成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质量改善的重要阻碍因素。中国经济增长由依赖“人口红利”转向依赖“技术创新红利”,以技术进步补偿劳动就业不足是经济转型阶段实现增长动力接续的有效途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通常,最新的技术进步成果物化于设备资本中,称为物化型技术进步,且随工业化快速推进,中国技术进步愈加表现出物化形态,即附着于质量升级的机器设备中投入生产(Solow,1960;黄先海、刘毅群,2006;姚毓春等,2014)。目前以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物化型技术进步在制造业领域广泛使用,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部分行业劳动就业不足问题,成为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完成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一环。但随物化技术升级,一方面,物化型技术与异质性技能劳动之间协作方式不同,可能引致劳动需求结构变迁;另一方面,内在技术进步路径依赖性与外部政府干预可能导致物化型技术进步对就业过度替代。因此,物化型技术进步如何对劳动就业产生影响,它对异质性技能劳动的就业效应是否相同,以及存在哪些影响渠道,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国内外关于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研究颇丰,肯定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重影响效应:

其一,物化型技术进步对就业存在破坏作用。首先,物化型技术进步通过提高资本生产率降低资本价格,企业对更高利润的追逐引致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就业替代通常发生在从事重复性、可程序化的低技能工作岗位上,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和电话客服人员等(Aghion and Howitt, 1994; Acemoglu and Pestrepo, 2017)。其次,物化型技术进步会改变岗位对劳动技能的偏向,部分劳动力因不能及时接受技能培训适应新兴技术的应用而失业,而且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劳动技能与行业生产技术的错配,进一步形成结构性失业(李博、温杰,2010;周先波等,2015;Blanchard and Olney, 2017)。最后,物化型技术进步导致不同行业间生产率出现分化,低生产率行业容易被高生产率行业挤出,进而导致就业规模缩减,这类现象通常更易发生于传统低技术生产部门,如电商对传统金融行业和实体零售行业的替代(皮天雷、赵铁,2014)。

其二,物化型技术进步会创造就业。首先,在居民名义收入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物化型技术进步将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进而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和总需求,引致企业扩张生产规模,最终增加就业需求(Autor, 2015; Arntz et al., 2016)。其次,技术进步的创造性属性意味着,物化型技术进步会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形成新的生产领域和产业链,进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通常发生于新兴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阶段,如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催生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企业,由此产生对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及机器学习工程师、AI硬件专家等技能劳动的就业需求缺口(姜泽华、白艳,2006;罗军,2014)。最后,物化型技术进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促进分工细化,为企业拓展新业务提供条件,由此产生更多产业分支和就业岗位(Eswaran and Kotwal, 2002;王树祥等,2014)。

因此,物化型技术进步在对就业存在破坏性的同时又会产生创造性,就业增加或减少取决于两种力量的相对大小。国内学者对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经验研究,多数学者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但样本选择不同,结论亦存在差异。如姚战琪和夏杰长(2005)利用2000~2002年中国31个省及直辖市的截面数据,叶仁荪等(2008)利用1990~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崔友平等(2015)利用1995~2013年省级数据,这些研究均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存在显著不利影响。朱翠华和李建民(2012)采用随机前沿法对1999~2009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就业效应进行分解,发现就业创造效应大于就业损失。当然,也有研究表明,长期而言,技术进步不会对就业数量产生显著影响,但会引致就业结构变迁(毕先萍、赵坚毅,2007)。主要表现为技能需求结构的变化,从事常规化任务的低技能劳动被程序化、数字化技术替代,而高技能劳动需求显著增加(成艾华等,2012)。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理论研究上从替代和创造双重视角考察了物化型技术进步对就业数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在实证研究上考察了不同发展阶段物化型技术进步对不同技能和不同产业上劳动就业的异质性影响。但已有相关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第一,虽然众多研究对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演绎,但仍缺少相应的经验证据。第二,已有文献较少关注物化型技术进步对异质性劳动就业的偏向作用,而且忽视行业关联性,鲜有文献考察物化型技术进步对关联行业劳动就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2~2015年38部门投入产出数据,对物化型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偏向性和作用机制进行验证。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1)基于异质性劳动就业视角,从替代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两个渠道考察物化型技术进步对高、中、低技能劳动的影响方向和作用机制,为物化型技术进步的就业净效应及技能偏向效应提供新的经验证据;(2)引入行业关联性,从技术溢出和共谋效应两个渠道考察上游行业和下游行业物化型技术进步对本行业高、中、低技能劳动就业的联动影响,弥补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主要集中于本行业的研究局限。

推荐访问:物化 劳动就业 偏向 技术进步 异质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