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创新思想教学实践

时间:2023-06-02 21:00:0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历史”科目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它科目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历史学科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培育学生创造力的素材。

关键词:中学历史 创新 素质教育

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等方面,任重道远。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辈,又是学生的朋友。师生在平等、互动的原则下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共同体。著名教授叶澜曾经尖锐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柱,学生的主导者——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应该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即使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成份,也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以耐心认真的姿态予以回应,创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跃气氛。例如,在讲《辛亥革命》一章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反方和裁判方,以“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题,让同学们各自搜集有关材料,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形成论点,运用论据说明论点进行辩论,然后由5名同学组成的裁判组进行点评得失、胜负。我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提供史料支持和进行适时点拨,并对辩论会活动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资料收集、正反方面的辩析,全方位理解“辛亥革命”。辩论会也促进了师生交流和学生朋辈之间的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学生体味了成功的快乐与兴奋,又激活了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历史的创造性蕴涵于个性之中,而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宽松的历史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宽松的情境有助于刺激学生作出主动的、独特的创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历史教师如何使学生感觉历史课堂不是迷宫和旧磨房,不是监狱和对脑力的折磨,而是娱乐和宫殿,是极大的享受呢?充分地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和发现的空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他的发现也许只是个体发现,对于社会并不新,但没有哪个学生不期盼老师的赏识,没有哪个老师的赏识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有教师在向学生讲到“五种社会形态”学说这一理论时,针对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界普便存在的错误观念,即五种社会形态之间存在着排列上的固定性,并以此为靶子,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效果非常明显。教师先启发学生对一个具体的、微观的国家进行个案分析,例如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又如美国,由于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没有“童年”期,而是直接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如意大利,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详尽的分析之后,诱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出了一个有创新性的观点:“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只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粗线条宏观上的勾勒,它的具体样式并不适用于世界历史上的所有国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学说基本上适用于西欧历史。在考虑到不同的国家具体的情况下,“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对历史研究亦有指导作用。最后他又补充到,这一错误观念并非马克思的本意,而是后来的学者附加上去的。

三、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就是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去行动,而赋予创新精神的美的形象,就更能感染学生,去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磨砺他们的创新意志。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具有这种意识的人从不满足于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未知,以求得最佳。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历史教材中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极其丰富: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到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到莱特兄弟的飞机;从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祖冲之,到把一年的周期精确地推算到365.2425天的郭守敬;从万里长城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从云冈、龙门石窟的大佛到希腊的雅典卫城;……这些都是人们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美的创造的历程。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怎能不深深地打动学生,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四、提倡学生大量的课外学习

课堂外丰富的空间资源为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对此列举一些报刊杂志中的非常“引人论目”的引起争议的新观点,使学生加深对史学创新真谛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观点不等于科学的观点,大胆思考,阐发独立见解,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指导,以雄厚的事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又将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深化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叙建.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J].2009-4.

2.初探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2005-8.

3.崔加明.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精神培养初探.[J].2006-10.

4.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2005-12.

5.李炳强.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J].2005-11.

6.康利伟.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2006-9.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 新思想 中创 中学历史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