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家庭现象对中国传统人口伦理思想的冲击

时间:2023-06-02 20:45:1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丁克家庭开始在中国国土上萌芽生长,这对于中国传统生育伦理思想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基于前人的研究,从伦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丁克家庭;中国传统人口伦理;冲击

中图分类号:C9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1-0127-02

你的摇篮放在爸爸的书房里,你成了这间大屋子的主人。从此爸爸不读书,只读你。

你是爸爸妈妈合写的一本奇妙的书。在你问世前,无论爸爸妈妈怎么想象,也想象不出你的模样。现在你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么完美,仿佛不能改动一字。

我整天坐在摇篮旁,怔怔地看你,百看不厌。你总是那样恬静,出奇地恬静,小脸蛋闪着洁净的光辉。最美的是你那双乌黑澄澈的眼睛,一会儿弯成妩媚的月牙,掠过若有若无的笑意,一会儿睁大着久久凝望空间中某处,目光执著而又超然。我相信你一定在倾听什么,但永远无法知道你听到了什么,真使我感到神秘。

……

我退学了。这是一所德国人办的学校,拿到这所学校的文凭,差不多等于拿到了去德国的通行证。可是,此时此刻,即使请我到某个国家去当国王或议员,我也会轻松地谢绝的。

当我的孩子如此奇妙地存在着和生长着的时候,我别无选择。你比一切文凭、身份、头衔、幸遇更加属于我的生命的本质。你使我更加成其为一个人,而别的一切至多只是使我成为一个幸运儿。我宁愿错过一千次出国或别的什么好机会,也不愿错过你的每一个笑容和每一声啼哭,不愿错过和你相处的每一刻不可重复的时光。

如果有人讥笑我没有出息,我乐于承认。在我看来,有没有出息也只是人生的细枝末节罢了。

……

在哲学家眼里,生儿育女是凡夫俗子的行为。这自然不错。不过,我要补充一句:生儿育女又是凡夫俗子生涯中最不凡俗的一个行为。

婴儿都是超凡脱俗的,因为他们刚从天国来。再庸俗的父母,生下的孩子也决不庸俗。有时我不禁惊诧,这么天真可爱的孩子怎么会出自如此平常的父母。

这是节选自周国平先生的一篇题为《一个父亲的札记》,作者以诗人的笔触表达了一个初为人父的男人对自己新生女儿无尽的爱与温柔,他将孩子称为“奇迹”,称之为“最得意的作品”,洋溢着作为父亲发自内心深处的骄傲与激动。这也表达了普天下所有初为人父人母的一种心态。

千百年来,我们这个重视“孝”的民族里就信奉着“多子多福”的信条,“五世其昌”“儿孙满堂”是传统中国社会所追求的境界。这反映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繁衍后代、延续香火看成是头等大事。多生多育成了中国传统生育价值取向。然而,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向这种传统思想发起了挑战,在他们的婚姻家庭生活中,没有孩子这一角色,这群人被人称为“丁克一族”,他们的家庭被称为“丁克家庭”。

一、丁克家庭的内涵及其原因

“丁克”是一个外来词,是英文“DINK”的音译,它的完整形式是“double incomes and no kids”,直译为“双收入,无子女”。专指那些,夫妻双方有固定收入,生理上具有生育能力而主观上不愿生育的夫妻组成的家庭。因此,我们判断一个家庭是否是丁克家庭就包含着三个条件,即经济条件、生理条件、主观意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丁克现象最早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方各种思想的涌入,一些沿海的大中城市开始出现了丁克现象,此后,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人越来越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丁克家庭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已有60万户丁克家庭,而且有近七成的被访者认为,丁克家庭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从“多生”到“少生”再到“不生”,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据有关调查显示,这群人选择丁克家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实现型。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女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她们也抛弃了女人作为生育工具的观念,开始跨出家门,投入社会,期待实现自我价值,渴望成为一个成功的女人。因此,这些妇女加入丁克一族是顺理成章的事。

2.对后代负责任型。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年轻人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使他们不忍心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受苦,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对后代负责任的行为,因此,他们选择不生育。

3.忧国型。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这群人思考问题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利益,而是考虑到国家,甚至是全球利益。虽然中国实施了这么些年的计划生育,但是人口过多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人口拥挤的现状,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唤醒了他们的忧国心,他们决定用实际行动来为中国的计划生育作贡献。

4.浪漫型。现代社会家庭重心开始转移,夫妻关系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丁克家庭中,他们的价值观念在自身,而不在下一代,他们注重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不希望这种浪漫的生活受第三者即孩子的打扰。他们认为,有了孩子就会分散自己和对方的精力,也限制了自由。所以,他们放弃了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模式,享受自由的二人世界。

二、丁克现象对中国传统生育伦理的冲击

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人类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作为指导人口生产的价值标准,人口伦理也划分为原始社会的人口伦理、奴隶社会的人口伦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伦理。因此,人口增长也经历了高速度增长到缓慢增长,到一部分人选择不生导致影响到人口再生产。这种情况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新的人口伦理,是对传统伦理的挑战。在我国丁克家庭的出现及其发展壮大,对于传统的生育伦理冲击很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生产也即生育,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家庭的重要职能。费孝通先生认为,当今家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尊敬祖先和培育优秀的后代”。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培育优秀的后代的可能性就更大。当然这里的优秀不仅仅是指智力方面,可以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当选择放弃生育的家庭越来越多的时候,人类的延续将会受到威胁。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把生育下降看成“种族自杀”。因此,可以说,放弃生育,是对人类最基本的责任的放弃,是对人口再生产的挑战。

生育在中国也历来受到重视。在古代中国社会,人们追求儿孙的众多,不仅是经济生产方面有劳动力的考虑,更是完成孝道的应有之义,生儿育女成为孝子的重要人生任务[1]。东汉文人赵岐曾说过“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即一是对父母的过错曲意顺从,使父母陷于不义;二是家中贫穷,父母年老,又不去做官取得俸禄来供养父母;三是不娶妻子,没有儿子,断绝后代,其中以第三个为最大。孟子也曾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把没有后代视为最不孝的行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育繁衍后代在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因此,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了一种多生多育的生育价值取向。

传统生育伦理对我国封建社会大家庭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有六大基本职能,即生产职能、抚育职能、赡养职能、教育职能、娱乐和感情交流职能,而前二者是传统家庭存在的必备条件。在古代中国,婚姻的意义就在于履行前两个职能。是否能生,能生多少,成为评价一个妇女重要的价值指标。如果婚后妻子无法生育或是不能生儿子,就可能以“七出”之条中的“无子”遭到休弃。在丁克家庭中,由于生产职能和抚育职能的消失,其他职能在家庭中的作用也就相应削弱了。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家庭是由父母子女形成的团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2]。现代家庭规模越来越小,甚至丁克家庭的出现,使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越来越不稳定,离婚变得容易,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家庭的不稳定性造成了传统家庭伦理精神的缺失,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孝”的应有之义。中国历来就有“养儿防老”的思想,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唐君毅认为,中国人的观点是,与其将幸福寄托于死后而求神拜佛,勿如将此希望寄托于子孙[1]。因此,中国的“孝”的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奉养父母”[3],因此,家庭养老就成为我国传统社会的养老模式。而丁克家庭的出现,冲击了中国这一传统养老模式,它把养老问题全都推给社会来解决。当现在正处于婚育年龄的丁克夫妇老去的时候,就不存在“奉养父母”这种情况了,无疑给社会养老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三、丁克现象的伦理实质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选择丁克家庭本来是无可指责的。但是,这一行为产生的后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戈登在其《美国家庭: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书中就指出,影响美国生育下降的因素之一是“纯理性主义的辉煌成就”,即在满足父母幸福和痛苦的过程中功利主义的考量战胜了精神上的需要[4]。从上文的原因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从伦理角度看,这种丁克现象的伦理实质是一种“‘三自主义’:即自我、自由、自私”[5]。人口伦理的选择是影响到人类再生产的问题,当一个社会众多的人选择不生育的时候,势必会影响到人类种族的延续与发展,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因此,当各国政府意识到人口减产的危机时,就会理所当然地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这与当今世界人口过多的情况是不相矛盾的。

虽然不管是从人的自然性来看,还是从人的社会性来看,生育都是的一项基本权利与义务。但是我们在行使自己不生育的权利时,也要看到这一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后果,要顾及到个人对社会、对整个人类进步所应负的责任。我们必须在自由与责任、个人与集体的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选择不生育的必须思考的伦理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培峰.人之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李桂梅.中西家庭伦理比较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1).

[4]基里扬诺娃.美国家庭危机[M],杨开唐,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5]肖君华.现代生育伦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中国传统 伦理 冲击 人口 现象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