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人

时间:2023-06-02 19:40:2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记忆中的绍兴是从少年时代捧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开始的,也是与先生笔下的“百草园”、“三味书屋”、闰土、咸亨酒店等连在一起的。这些相连的物事现在想来仍感觉在沉甸甸中充满着清晰的气息。

数年前,在《浙江日报》上读到了著名作家叶文玲撰写的一篇关于绍兴的散文,鲜活的绍兴、湿漉漉的绍兴又一次走进了我的心中,山水相拥的绍兴让我心动。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我终于真正踏上了绍兴的土地。信步中,不经意地来到咸亨酒店。着长衫的“孔乙己”早巳在门口相迎,绍兴人的创意让人忍俊不禁。当年嚼着茴香豆,温酒一杯,却不肯放下没落架子的孔乙己今日也成了“公关先生”一类的人物,着实是时代不同了。鲁迅堂叔周仲翔创建于1894年的“咸亨酒店”,现已成了一家三星级的酒店,绵延至今成了江南酒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凡是到绍兴去的人无不在“咸亨酒店”温酒一杯,然后叫上一碟茴香豆,品尝绍兴黄酒的醇香,体会孔乙己当年的情状,这是品牌的魅力,更是历史的情结。历史与文化酿就的“酒”在盛世品来尤其醇醪。我端坐在“咸亨酒店”里,看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动,品着独具韵味的绍兴酒和茴香豆,不经意中碰到了带着客人来绍兴游历的老乡,心里十分的温暖。遥想当年的“咸亨酒店”里是否也像今天这般兴旺,人们的脸上都写满了笑意?心中疑惑不止,想起局促一角的孔乙己的凄惨,倍感思绪连连。

寻访了“咸亨酒店”,我又踏上会稽山。步入茂林中的大禹陵,垣羹山上的大禹铜像以恢宏的气派吸引住我的目光。在少有人愿上的情形下,我以朝拜的心情坚定要去。一路行来,林木夹道,阳光透过缝隙支支直射而来,煞是诱人。我想,当年大禹治水成功之后,行走在艳阳高照绿色相拥的山路上,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刚想着,蓦然看到了在我上面有一批肩背摄影包,手拿相机和支架析老人在谈笑风生地摆弄着相机,选择拍摄的角度,一打听,原来这些老者是退休者摄影协会成员。看着他们充满活力的身影,我忽然觉得,这才是我一路行来的最佳风景。又爬过数百个台阶,我终于站在大禹铜像前。凝望着这尊根据章太炎先生考证而设计的大禹铜像,读着“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的楹联,我感到想象中的大禹不仅仅是“三过家门而不入”,沐雨栉风率民治水的大禹,他爱民重民,施仁德,播文化,行善政,菲饮食等美好的品德,早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处在原始农业社会时期的大禹,他安抚氏族、部落,会诸侯,统一华夏各族,又把夏王朝带入奴隶社会,拉开了新时代的帷幕,点燃了文明的火炬。因为有大禹葬于会稽山的记载,会稽山成为与“五岳”齐名的“四镇”,数千年来,引来了秦始皇、司马迁、李白、元稹等诸多英雄豪杰、文人墨客的拜谒,留下了许多的佳话。会稽山中的禹陵、禹庙、禹祠成了绍兴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在我们到绍兴前夕,适逢2002中国绍兴乌篷船风情旅游节落幕,但我们仍能从街市中领受到乌篷船催生出的酷酷的绍兴乌篷船文化。我时时感受到桨声灯影沉驻在我的心中。河道缠绕的绍兴,停满了乌篷船,日游、夜游都能给你充分领略绍兴风情的机会。只是由于来得匆匆,去得匆匆,失去了一次夜坐乌篷船的机缘。走过“矮墙绿藤隔闹市,小桥流水连酒家”的街巷,我在柯岩风景区看到了社戏在水上上演,精湛的演技,清脆的唱腔,配上乌篷船影,让人在如诗如画的湖边留连忘返。于是,也就有了一份在鉴湖上乘乌篷船泛舟的雅兴。鉴湖边,绿色环抱,鉴湖上,碧波荡漾,浩浩渺渺,天水一色。船家一手划揖,两脚踩桨,一上一下地击水前进,用地道的绍兴话与我们拉着琐事,十分有味。一叶扁舟在水上飘然前移,这真是“船底扛声篷背雨,游船听得最分明。”在我们的鼓动下,船家用嘶哑的嗓子为我们唱起了独具绍兴风味的“莲花落”,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又近生活化的地方戏曲“莲花落”在鉴湖上荡漾,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韵味无穷。

其实,行走在绍兴,有太多回味无穷的东西。兰亭与书圣王羲之演绎的书意,沈园中陆游与唐婉缠绵的爱情故事,青藤书屋与徐文长的才情,王阳明的博大精深的专挚……绍兴,历史的底蕴,文化的脉络让人难以挪移开脚步,我只想有一天再来绍兴,再饮取之不尽的硼札之泉。

推荐访问:那人 那山 那水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