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左传》为基础浅析春秋时期人们的战争观

时间:2023-06-02 18:30:2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左传》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真实的再现了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还描绘了从西周奴隶社会向战国封建地主阶级社会过渡过程中社会转型时期的诸侯纷争、战争频繁、互相攻伐的历史画面。共记载春秋二百五十余年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本文以《左传》为基础,以其中的一些词语的使用状况来分析春秋时期人们对战争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左传》 战争观 春秋时期 “伐”站 “礼、义”

《左传》以大量篇幅描写战争,正是春秋时代军事争夺、武力兼并、中原逐鹿、竞相争霸的现实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其中,“伐、侵、袭”都是用来表示“进攻敌方”的词语,虽都是大致相同的意思,但是代表的进攻方式是不同的,在《左传》之中出现的频率也不一样。“侵”和“袭”在著作中只是偶尔出现,而“伐”却是经常出现。通过这种频率上的差别,我们可以看出初秋时期人们对于战争的态度以及喜好的进攻方式。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词语入手,分析一下春秋时期人们的战争观念。

一、战争是否正义、战争结果是否成败,都与“礼”和“义”字不可分割

在《左传》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伐”作为战争的一种最主要的类型,它是一种能够取得其他各路诸侯在思想上和人力财力上肯定与支持、且规模宏大的一种较为规范的、正式的战争方式,作为其他两个在著作中也出现的战争类型,“侵”和“袭”都没有这个特点,这两个战争方式是比较隐秘的、悄悄进行的,不能大张声势,不然则会暴露作战计划,造成敌有防备而不能取胜的结局。然而这两种作战方式在《左传》之中不常出现,这就说明春秋人偏爱“伐”的战争方式,春秋时期,由于社会性质正在慢慢转变,社会不断地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但是这一时期对于上个社会时期所逐步确立的社会文化基础没有戛然而止,而是仍然继续沿用,甚至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奴隶社会时期人民所重视的精神基础、或者说是积淀下来的文化气质,仍旧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人民的思想产生影响,以至于对人们的行为也产生影响。例如“义、礼”等等这些文化精髓。所以各个诸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能一味盲目开战,不顾人心所向,他们必须要兼顾“礼”,以“礼”之指引,为众人所需开始战争。这说明了春秋时期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实力取得天下,还要给自己争霸天下去一个较为合理的理由,有了这个合理的理由,或者说是旗号,而这个借口更是以“礼、义”为基础,所以他们的战争史以“礼”的名义而进行的,战争才能得到其他人的支持,也才能更加大张旗鼓的进行,所以战争必然会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尽管春秋时期是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但这种混乱的社会的变动和格局并没有把“礼”、“义”从春秋中抹去。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依靠“礼”的战争也说明了春秋时人不光重视的是自身的军事实力,更注重的是文化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在开始战争之前,各个诸侯都在寻找各种符合自身利益、又符合当时社会的伦理和道德规范的理由,使自己的讨伐成为正义的战争。

二、战争是合理合法的

“伐”、“侵”、“袭”都是用在战争之上的主动攻击的词。但是三者在著作中出现的频率有着巨大差别, “伐”多而“侵”和“袭”少,这明显地反射出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于规模宏大的、且有“礼”等思想支持的“伐”这种进攻方式的特殊偏爱,由于这样的偏爱,体现了春秋时期人们对战争观,以及他们对于战争的态度,在他们看来,战争是一种极为平常的活动,对于战争他们早已有心理承受能力。其实那个时期人民对战争的这种观点,总结归纳起来,就是因为当时他们所处的现实境况与社会大环境。春秋时期的诸侯之间为了得到更多权利、利益和土地,他们时刻都在观察者社会动向,随时都准备着发动一场为自身利益的战争,因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取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战争史最直接有效的谋取利益的手段。可以说,春秋时期人们都已经把产证视为一钟常态,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取得利益,所以战争对他们来说很是平常。

三、战争是生存的工具

由于“伐”战在性质上较为有理有据,在战争的结局上也能取得的巨大优势,所以“伐”以被春秋人所接受,它也是诸侯们为了谋取私利所采用的一种为大众接受的战争手段。因此春秋时期人民较为喜欢 “伐”战这种类型。事实上,社会的现实境况对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当然也包括人民的思想。所以在当时的环境和背景下,在初秋时期,社会战争不断,动荡不安,所以为了取得自身利益,人们又要不断发起新的战争,所以战争此起彼伏,连连不断。春秋时期,诸侯相互厮杀,争取权利而又占有土地,胜者为王在那个弱肉強食的时代,表现的极为明显。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前前后后的大小战争约有八百余次。可见,春秋人认识到,只有战争才能保存自己,只有战争才能使自身的利益得以实现,使自己更好的生存。正因为战争在春秋时期的这种特殊地位,才使春秋人对战争有了特殊的认识。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春秋是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先哲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这时的战争基本上是以列国争霸战为主。孟子还进一步说明:“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点破了春秋争霸的关键所在:一是要有一个可以号召诸侯的合理旗号,二是要有一种足以依恃威慑他国的强大实力,有此二者,必将称霸。《左传》在记述中,对当时的争霸格局进行了系统、条理的分析,明确地指出这种以天下为注的豪赌的实质就是为了本国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争斗、攫取、抢夺,种种阴谋智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都是匪夷所思,无所不用其极,军事行动也只是为了满足政治利益的一种极端手段而已。

参考文献:

[1]段开正. 论春秋战争礼仪与军事文化[D].青岛大学,2005.

[2]陈瑶. 齐地对个体勇士的崇尚及其文学表现——以《左传》的战争叙事为例[J]. 管子学刊,2011,01:74-79.

[3]韩红芹. 《左传》战争篇章的叙事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韩红芹. 论《左传》战争篇章的细节描写[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2:145-147.

[5]倪天祥. 试论《左传》战争篇章的结构艺术[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2,02:66-74.

[6]焦鹏航. 《左传》中所见春秋式的战争[J]. 黑龙江史志,2015,01:194.

[7]王晓敏. 论《左传》战争中的“和”观念[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4:10-12.

作者简介:王媛,女,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

推荐访问:左传 浅析 春秋时期 战争 基础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