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秦岭深处追踪精准扶贫

时间:2023-06-02 14:05:3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帮扶路漫漫,云岭横在前,孤行身影单’雨雾似水帘。百里峡谷长,怪石突兀险,投宿农户屋,惊恐夜无边。只愿乡村美,百姓笑欢颜。致富千家好,小康携手建。”这是一位战斗在大山深处的扶贫干部在扶贫日记里对自己扶贫经历的真实描绘。

大山深处的“爱心工程”

2016年4月12目,带着对一线扶贫干部的探究之心,记者带领两名同事前往汉中市洋县华阳镇岩丰村进行采访。

一大早,我们一行3人赶着早起,不到7点,就踏上了前往洋县的道路。春季的三秦大地生机盎然,到处呈现着一派生机勃勃的生动景象。进入陕南境界,山绿得发翠,田美得像画,天上的云朵像绵羊一样在向人们招手,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被花瓣清洗过的神彩。

穿过洋县县城不到五里路程,我们就进入了通往华阳镇的山路。汽车前俯后冲,高低起伏,脚下的路千回百转,蜿蜒盘旋。经过4个多小时艰难跋涉,中午11点多,我们到达华阳镇。

华阳镇始于秦晋,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道驿站,军事要冲,经济重镇。古县城城墙残垣轮廓尚在,客栈、当铺、酒楼、茶楼等明清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此与国民党陕警备二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二十五军大捷,随即在此建立了华阳苏区革命根据地。许多红军旧址及遗迹目前依旧保存完好,是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我们所要去的岩丰村,就是这块红色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当地干部介绍,从2002年起,陕西省公安厅就承担起汉中洋县的扶贫攻坚任务。2014年6月,负责洋县脱贫帮扶已达14年之久的陕西省公安厅抽调专门人力组成脱贫攻坚工作队进驻该村,决定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并决定,由驻村工作队队长担任岩丰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加强组织领导,带领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驻村工作队一进驻该村,就积极协调帮助当地党委政府开展道路、桥梁、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期间,公安厅党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帮扶脱贫事宜。副省长、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杜航伟反复强调扶贫攻坚工作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农村长远发展的重大影响,明确要求到2017年底,要全面完成岩丰村85户村民、323人脱贫致富目标。

倾心帮扶的“赤子情怀”

正当我们继续向岩丰村前进的时候,遇到了陕西省公安厅扶贫队员钱毅同志正开车带着帮扶对象准备到镇上买鸡苗。于是,我们决定随行采访。

这是一位全身透着军人气质的年轻干部,一身干活打扮的黑色作训服,一举一动都透露着人民警察的英气。尽管过去曾经见过面,但看到他的工作状态,这还是第一次。

他是陕西省公安厅政治部的一名干部。2014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两年过去了,军人的工作素养、忠诚、责任和担当,依然是他日常工作的基本状态。今年省厅开展“一对一”脱贫帮扶,他主动请缨,负责扶贫对接联络工作。从2016年2月25目厅机关统一组织对接,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前往帮扶对象家里协调解决产业项目问题达4次之多。

这次他赴岩丰村,主要任务是抓好帮扶对象的脱贫项目落实工作。一进华阳镇,他就带着特困户严加成四处打听哪里有小鸡卖。辗转3个农贸市场,都没有小鸡卖。在一位大妈的指引下,他们又驱车前往20公里外的小华阳山区一户养鸡的农户家里购买。农户家里不通公路,汽车要停在村口步行,我们就跟着他们来到这户农家。

由于事先无法联系,来到家里时,主人不在家,通过留在家门上端的电话号码,联系上了主人。经过10分钟左右等待,主人回来了。我们一起查看了养鸡的屋子。

这是一个四间连接组成的房子,养鸡在最里面的一间屋子里。一间不大的房间里养了大约500多只小鸡。狭小的空间,密闭的环境,屋内散发的鸡粪鸡毛腐烂的味道熏得人透不过气。考虑到大一点的鸡抵抗力强,不易生病,为了尽量在里面挑选大点的,钱毅同志和严加成一起进鸡窝挑选,小鸡反抗扑腾起来的鸡毛和鸡粪粉末落了他们头上身上厚厚的一层,150只整整装了7大箱。

农户家里不通公路,车停得远,往车上搬运时,又突然下起了大雨,好不容易全部搬上车,雨大不敢开窗,外面下雨车内温度更高更闷热,开空调又怕鸡刚从热屋子里出来感冒,就只好人和小鸡一起在车内闷着。纸箱不透气,怕鸡捂坏,就都敞着口,车行走时箱子里的鸡不停地扑腾,车箱内全弥漫着鸡毛和鸡粪粉末。有些鸡在纸箱里拉屎直接流到钱毅同志爱车的后座位上。

买回来后,由于怕夜晚温度低小鸡感冒。他们一起找来塑料纸把鸡棚全部围了起来。4月7日一大早,钱毅同志就和严加成一起去山上找来竹子扛回来修鸡圈。原有的鸡圈缝隙大,小鸡很容易钻出去跑到山上,他们对有缝隙的地方一一进行修补。经过两天的艰苦努力,缺口的一面全部用细竹子扎成一面墙围了起来。4月14日,修完鸡圈,钱毅同志又帮助严加成去50公里外的另外一个村买回了200斤猪苓种子。

严加成现年51岁,10年前妻子陈双玲离家出走。严加成此后一直孤身一人。1985年结婚时分给他的三间房屋,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后面的一面墙全部倒塌。2011年一场大雨,雨水倒灌,又将倒下来的墙土全部冲进屋内,导致房屋完全无法居住,四周裂开的大缝也使房屋变成了重度危房。政府先后两次给予补偿救济,但由于欠债太多,大多数资金都用作了还债。此后,严加成一直住在弟弟的一间半厢房里。以前他可以依靠体力外出打工挣钱维持生活,2005年在内蒙古苏乌右特旗一家铁矿打工时,因矿石垮塌,砸中左腿膝关节,形成残疾,近几年主要靠上山采药卖钱维持生计。最大的困难是独身一人,思想不稳定,整天跑得不着屋,有时十天半月见不到人;自己没有住房,借住在弟弟的房子里经常发生口角起矛盾;由于思想不稳定,几年来养过鸡、养过猪、养过果子狸、养过娃娃鱼,都因为照料、技术等原因最终一事无成,生活极其困难。

为了稳定思想,妥善解决严加成住房问题,钱毅同志到达岩丰村当晚,就专门邀请岩丰村党支部书记严顺礼一同前往严加成家里研究解决住房问题。召集严加成和其弟弟严加军,父亲严顺义一起商议。4月10日,经过分头谈话,认真做好家庭成员的思想工作,最后商定,弟弟严加军将目前的一间半厢房在哥哥有生之年无条件让给哥哥严加成居住,兄弟俩不得再因住房问题发生矛盾。严加成每年适当帮助弟弟千点农活,以示补偿。房屋的破损漏雨情况,由公安厅宣传处帮助予以适当修补,通过亲情疏导和大量思想工作,严加成的住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另外一户帮扶户叫朱成贵,是岩丰村养蜂专业户,目前已经越过了贫困线,但属于不稳定户,帮扶的主要内容是继续巩固和发展好经济产业项目,确保致富后不再返贫。为了节省时间,钱毅同志每天晚上住在朱成贵家,利用晚上时间和朱成贵促膝交谈,共同商谈蜂蜜销路和其他产业发展问题。

夜晚的岩丰村,山大沟深,四周静得出奇,对于习惯了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白天山清水秀,晚上漆黑一片。由于农村的厕所大都在室外很远的地方,即使打着手电筒,周围的各种黑色恐怖也不由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这种情景和体验在钱毅同志扶贫日记“投宿农户屋,惊恐夜无边”的诗句里就有所体现。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问钱毅同志,你是一位正处级干部,晚上可以开车去镇上住酒店,反正可以报销。他坚定地回答,扶贫不是为了享受,即使国家的钱,能节约一分也要节约一分。老百姓天天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是党员干部,只有与他们心贴心,他们才能把我们当自己人。既然是帮扶,就应该把他们当成家人、亲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到点上,扶到心上。

水乳交融的“警民情谊”

在采访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农民的心里对这位扶贫干部是认可的。村支书严顺礼赞赏地说,来村里的扶贫干部很多,像钱毅同志一样能够住在农民家里,帮农民下地干活的并不多。钱毅同志不仅能够在产业上帮扶,还能够用自己的行动让困难户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严加成思维活跃,头脑敏捷,但最大的缺点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每年都有很多计划,每个计划都因各种原因中途搁浅,导致自己一事无成,人也和自己的思想一样每天跑着不着家。钱毅同志拿出自己多年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看家本领“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任何说教,却和严加成成了知心朋友。左邻右舍看在眼里,自从钱毅同志帮扶以来,严加成像变了个人似的,天天在家养鸡种菜,收拾屋子,人也勤快了。

为了将他家里布置得温馨一点,钱毅同志从省城带来宣传画帮他贴在屋里。严加成上山干活带水不便,钱毅同志就把自己崭新的军用水壶送给他,还给他带来雨鞋雨衣。真心的帮扶换来的是真诚的信任。目前,严加成养鸡150只,全部都在一斤左右,年底就可以长成成品鸡,收入最低将越过5000元。种猪苓200斤,蜂蜜10箱,今年底就可以实现脱贫目标。

乡村文明的“传播使者”

在做好自己分配的帮扶对象工作的同时,他还不忘自己是省厅的一名政治工作干部。他认为,产业帮扶工作已经开展了几年,经济帮扶应当和精神文化帮扶同步推进,才能符合现代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于是,他主动和厅领导及村委会领导联系,决定全面实施乡村美化工程,按照“扶贫先扶精、气、神”的工作思路,买来油漆涂料和水彩颜料,在进村沿线各主要路口、房屋、围墙,石头等所有醒目位置刷写标语,制作各种形式的脱贫攻坚和精神文明建设小型标语张贴到各家各户村庄院落。在村庄、房舍、学校的墙壁上,设计绘制统一规格的“中华传统美德、节气文化、民俗文化、美丽乡村”宣传画。同时,他们还正在积极筹划,准备在人群集中的村庄院落布置霓虹灯标语,竖立灯箱式“树精神文明,建美好山乡”宣传画,让山村的夜晚美起来、亮起来,让外地游客一进村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美丽乡村文化环境和火热浓厚的脱贫攻坚建设氛围。

推荐访问:秦岭 精准 扶贫 追踪 深处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