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彩雲之南

时间:2023-06-02 12:00:2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绿海望天

祖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秀美的风光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如同一组绚丽的图画,纷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从勐腊县城出发,车子一会儿从碧绿的田野旁掠过,一会儿又在莽莽的山间雨林中穿行,勐仑热带植物园,仿佛人间仙境一般。

勐腊保护所的朋友带我们来到补蚌。只见这里苍山叠翠,林木蔽日,一道闻名世界的“空中走廊”悬挂在密林之中。那些支撑着500米“空中长廊”的高大树木,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望天树。

哦,望天树,多么气派的树名啊!据说,它的种子只能存活4天,每2万粒种子中只有一粒能够发育成材。而生长在补蚌的这片望天树林,是我国拥有的唯一林区,也是东南亚地区龙脑得料树种生长最北、海拔最高的天然分布区。正是由于它的发现,才使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地位最终得到确定。

踩着落叶铺成的厚地毯,阵阵花香和清幽空气扑面而来。站在林中,你很难看清望天树的真实面目。因为它们太伟岸挺拔了,七八十米笔直的树干,穿越其他树冠,昂首挺胸,直刺苍穹。来此考察的美国植物学家摩尔先生建议利用望天树架设“空中走廊”,既利于科学考察,又能为游客提供方便。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积极支持这一大胆设想,于1990年出资修建了这条钢缆悬吊式铝合金索道,使人们绿海望天的愿望成为现实。

你看,望天树巨型的树冠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枝繁叶茂,蓬蓬勃勃,其奋力向上的神韵,令人倍加振奋。在绿浪迭起的山洼里,望天树鹤立鸡群,独领风骚;四周茫茫林海,蔚为壮观。在这无边无际的绿色中,蕴藏着多少珍稀野生动植物啊!据说,西双版纳每年被人为毁掉的天然林有几万亩。那些被大火烧过的山林坡地,一片光秃,满目疮痍……多少年后,即使重新为它们穿上绿装,也绝不会像今天这般富于生物多样性了。由此可见国家在西双版纳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之必要性和远见卓识。

所幸我们今天不仅看到了望天树,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将会看到这片绿色的海洋。人们应该感谢勐腊人民,感谢从事国家自然保护事业的人们。

芒宽印象

怒江从一道狭长的谷地里湍流而下,如同一条青色的飘带,从横断山脉的西端淌出去,经滇西穿越缅甸,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

与澜沧江相比,它的流量并不少,但它的河道却要狭窄许多。之所以称其为怒江,大约在于它的暴怒与湍急。

怒江上的双虹桥,是清代人们用铁索连接两岸的便桥,上面铺着木板和石条。我们踩着它,小心翼翼、一步一晃地来到了河对岸的巨石上。朝江的上游瞧去,只见巨浪滚滚,云飞雾罩,大有怒江之水天上来之感。如同所有的河流,越往上游其河谷越窄,到了保山市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分界的地方,怒江几乎夹在了两山之间。游丝般的公路,就修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脚下。那儿竟有一只很大的机动船泊在河边,想必是摆渡用的。其实,怒江上不仅有吊桥、索桥、溜桥,也有现代化的大桥,只不过它流程长,河道蜿蜒,两岸山高坡陡,交通很难说是便利。

云南省林业厅郭辉军副厅长和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赵晓东主任,向我们介绍:高黎贡山不仅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它北接青藏高原,南衔中印半岛,东邻云贵高原,西靠印缅山地,生物物种有从北向南、从东向西或相反方向过渡与相互融合的特征,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重要模式标本产地。它有600多公里长,主峰海拔5128米,最低523米,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及独特的自然植被垂直分布景观。

其中百花岭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那儿林木幽深,峰谷相接,茶马古道的驿站旧址依稀可辨;远方主峰白雪皑皑,雄奇险峻;脚下石道弯弯,树暗花明。由此翻越高黎贡山,人们就可以到达腾冲。

芒宽是方圆百里最大的集镇。它坐落在高黎贡山与怒江河谷的缓坡地带,也是潞江坝子的一部分,附近居住着汉、傣、傈僳、白等民族。为了自然保护区的长远利益,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告别了他们世代赖以为生的森林及狩猎习惯,从大山深处搬了出来。在白桦林山村里,群众自发成立了自然保护协会,与各种破坏自然生态的陋习决裂,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芒宽自然保护站的十多名青年人,长年累月巡山护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大幅度地提高了管护水平。那一年,他们破获了盗伐国家珍稀树种五角枫木的犯罪团伙,抓住了盗猎国家二级野生动物的犯罪分子……

在芒宽街口与公路相接的地方,有一棵大榕树生长在道路中央,显得神圣而自豪。夜幕中,管护人员带领我们去看附近村子的大青树,只见它巨型的树冠如同一座小山包巍然挺立,车灯照射过去,只看清树干的一部分,它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令人难以名状。

怒江河谷温暖湿润,一年四季绿意盎然,沿途田野里,长满了香料、烟、甘蔗、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山坡地还有大片的龙眼树、荔枝树和芒果林。“忙啊,不是种就是收,没有一天闲工夫!”小饭馆老板娘的感叹,真实地道出了芒宽人的生存状态。不说别的作物,单是香料、烟叶的晾晒加工,就有十分复杂的过程。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创造了这儿的美丽与富饶。

佤乡之行

走进沧源县,你就走进了佤乡。它是全国少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记得少时,广播里经常播放《阿佤人民唱新歌》,虽然不曾专门学过,至今我仍能哼出几句来。

当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车子载着我们进入沧源境内的时候,我注视窗外:一条平坦的柏油马路,沿着绿意盎然的峡谷向南伸去;谷底的河流在乱石丛中滚翻腾跃,白色的浪花闪闪烁烁。这是多年来我所见过的最清澈的河水了。悬挂在山崖间五颜六色的花儿,在清风之中摇曳,煞是惹眼……

“这儿是有名的大峡谷,里面有大溶洞,还有数百平方米的岩画,散布在数十公里长的崖壁上。这些栩栩如生、美仑美奂的作品,反映了三千年前先民们在佤山地区劳动、生活、宗教和祭祀活动的情景。据说,那些岩画是用铁矿石加动物血液绘制的……沧源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岩画之乡!”同行的周兵副局长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着。

渐渐地,河谷变得开阔起来,许多人忙着砍收甘蔗或在水田里插秧。这儿一年两熟,收获的稻谷享用不尽,县里的制糖厂依靠本地原料,将上乘的砂糖源源不断地输往外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佤山的崇山峻岭变得越来越美了。

沧源县城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一条玉带般的勐董河穿城而过。城南不远的地方修有勐董河水库,宏伟的水坝,宽广的湖面,连同大坝下面的公园,成为人们游览的好去处。那些高高低低的

房舍楼屋,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河岸地带,它们几乎都是用白色的瓷砖砌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可以断定,整座县城几乎都是新建的,狭长的人行道旁,矗立着象征佤山精神的铜牛雕塑。这儿距缅甸边境仅5公里,在我们下榻的佤山王朝宾馆,处处可以感受到装饰大气和设施超前的现代化气息。

佤族同胞祖祖辈辈居住在山林之间,他们历来恪守着祖传的规矩:不能随意捕猎大象、老虎及其他大型动物。他们甚至教导自己的后辈,将大象称作爷爷,因为是“大象爷爷”将佤族带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在沧源的班老乡,至今还有“贡象节”,这大概是中国唯一将大象当作神灵来崇拜的地方了。

在班洪抗英纪念碑旁,两棵数十米高的大树与石碑一起,记载了这个地区的各族儿女,同仇敌忾,维护祖国统一,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的悲壮历史!漫步在佤族原始村落里,几围粗的大树随处可见,老人们坐在大树周围或自家的茅屋旁,喝茶抽烟,叙说家常;孩子们蹦蹦跳跳,玩耍游戏;青壮年们集中起来,帮助邻居们搭盖新屋;各种毛色的狗儿、鸡儿,大大小小的猪儿羊儿,在石块铺就的村道里觅食……也许,佤山人的生活依然清贫,但佤山人的心态永远平和安详,悠然自得。

佤族同胞与当地众多的少数民族一样,能歌善舞,天性乐观。2004年首届司岗里佤山狂欢节开幕期间,几万人纵情歌舞,彻夜不息,整个沧源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抵达县城的当天晚上,周兵将我们带到了富有佤乡特色的民族风情园里,身着民族服饰的男女青年,围在餐桌周围,唱歌劝酒,热情荡漾;离别前夜,我们又在佤家木楼里,一边抓吃着摆放在棕榈树叶上的风味佳肴,一边畅叙着乡情友情与民族情。这种家庭般的聚会,不禁使人想起了一句歌词: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远山呼唤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亚洲象在中国大陆的最后家园。各种信息表明,亚洲象的生存遇到了严重危机!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等国的热带雨林面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递减。迅速膨胀的人口,大举向大象的栖息地进军,热带雨林被各种各样的经济林所取代,那些被赶出雨林地带的亚洲象,连回去的道路都无从寻找了。

其实,我国黄河流域才是亚洲象真正的故乡,几百万年前它们就生存在这里。考古人员在黄河流域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亚洲象的巨型化石。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剧烈变化,亚洲象被逐渐赶到了今天称之为热带雨林的地方。据统计,全世界的亚洲象约为3万多头,而中国的亚洲象大约为250头左右,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集中在云南西双版纳、思茅及沧源的南滚河地区。

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今天唯有此地可以接纳亚洲象。250头亚洲象,聚在一起,大概盛不满一个足球场;如果将它们分散开来,每个省(区)平均还不到8头。在西双版纳勐腊养保护区的野象谷,人们与野象群和谐相外;那些被驯养的大象,还成群结队地为游人们表演各种奇巧的节目。有一头大象,甚至用粗重的脚板,轻柔地按摩女人的乳房与男人的阴部,它们不仅极其灵活,更具有与人为善的天性。

对于保护区周边的百姓来说,大象的存在似乎成了他们的头疼事。从1996年开始,每年都有成群的野象跑出森林,频繁攻击人类、伤害牲畜、损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甚至一些无辜群众被野象夺去了生命!其原因何在?真正应该反省的,还应该是人类自己。由于疯狂砍伐热带雨林、大面积改植橡胶树林,单是西双版纳一地,上世纪50年代雨林覆盖率为40%,1983年建立保护区之初的覆盖率大约为20%,而1999年时不过10%。令人忧虑的是,这种递减的速度并未放缓,据说最多时一年毁掉了9万亩。数十年下来,大象所依存的原始热带雨林已支离破碎,要不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撑着,在西双版纳怕连亚洲象的影子都见不着了!

尽管如此,人类将亚洲象起入绝境的行为还未收敛:一条又一条穿林公路投入使用,蜂拥的车队拦阻了象群的迁徙;一座又一座山坡被削成了绝壁,象群们只能望壁哀叹;交流电线不加保护地引入林区,不知电为何物的大象触电而亡;更有那些黑心的盗猎者,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象群……十年前,勐腊自然保护区犯罪分子一次猎杀五头大象的惨状历历在目,而紧挨的邻国境内,依然上演着此类凶杀闹剧。对于极富智商的大象来说,能不积聚对人类的仇恨吗?它们已无路可走了,它们只能用报复和冲击领地的举动,向人类表达最悲哀、最深切的抗议!

其实,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恢复大象迁徙通道,也是在保护人类自身。当然,人们还可以做得更多,比如,设立中国青少年保护亚洲象行动基金等。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亚洲象在我们手中绝迹了,我们将愧对子孙后代!

推荐访问:之南 走进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