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象不高兴

时间:2023-06-02 11:55:1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一头大象从非洲草原来到中国的动物园,要度过怎样的旅程?

“幼年大象被迫与家人分离,被装进汽车、船只、飞机的货舱,经过漫长的运输和检疫隔离期,来到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有些因无法适应异地环境而精神失常,有的则在动物园中遭受虐待,罹患各种疾病,孤独终老。在运输过程中,有的幼象就像囚徒和奴隶一样死去。”观察非洲象超过30年的大象行为学家乔伊斯·普尔女士如此描述。

今年初,就有一头幼年非洲象从地处热带的津巴布韦贩运至中国时死亡,当时,漫长旅途的终点是气温零下十几度的中国北方动物园。

夭亡背后

这头幼象死前尚未断奶,还没有来得及命名。它在运抵太原动物园后不久即离世。同批运来中国的非洲幼象一共有4只,两雄两雌。买家是太原动物园和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两家动物园各买一对,希望它们长大后能繁殖后代。

NGO组织中国动物园观察的志愿者胡春梅认为,这头幼象的死因是严寒和保护不善。

据NGO组织动物园观察在太原动物园所见,“幼象的居住环境粗陋、空气污浊,小象不停地在墙壁上磨蹭,用鼻子抓起木板等物砸在自己身上,看上去痛苦至极。”

而另一位大象守护者则对幼象的死亡另有见解。在肯尼亚照顾非洲象孤儿多年的达芙妮·谢尔德里克认为,幼象在两岁前完全靠母乳喂养,有些甚至到4岁才断奶。大象是一种社会程度非常高的动物,幼象对母象的依赖超出人们想象。达芙妮曾收养了一头3星期大的小象,充当它的“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它长到6个月大,然而在达芙妮短暂离开它的2个星期里,小象竟然绝食而死。达芙妮痛苦地意识到,“当幼象对某个人过于依赖,这种依赖就会变得生死攸关。”

从草原野生到园区圈养,这些基于商业目的引进到中国来的非洲象,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症。

在大象行为学家乔伊斯·普尔看来,幼年非洲象离开族群和熟悉的生活环境,会给它们造成终生难以抚平的心理创伤。除了严寒和缺乏照料,太原动物园幼象的死因,还要加上一条:孤独。

幼年非洲象在太原动物园死亡,从表面看来微不足道,却罕见地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国内外动物保护组织共同发起行动,营救津巴布韦等待出售的其他幼象。在他们的干预下,原本要运输到海外动物园的5头非洲幼象命运发生转折,它们被运到津巴布韦东北部的Umfurudzi公园接受康复治疗,与其他大象一同生活。

为了挽救在中国的非洲象,乔伊斯·普尔近日来到中国,会同动物园观察、自然之友、自然大学等三家动物保护公益组织,抨击动物园虐待大象的行为,呼吁中国停止引进非洲象,并启动动物福利立法。

被囚禁的迁徙动物

乔伊斯在非洲草原上跟大象打了30年交道,在她看来,非洲象在长达70年的寿命中,始终在族群中生活。它们有感情,有很高的智力和复杂的社会性。这种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终生在草原上迁徙,从不在一处停留太久,大象的家是整个草原。因此,非洲象难以在圈养的环境下得到很好的保护,圈养环境不能给大象充分提供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动物园远非它们的理想家园。

大象每天需要的食物重量是其体重的4%~6%,所以需要不停地迁徙、觅食,如果把大象圈养起来的话,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在动物园,饲养员会给大象吃一堆草,而野生大象群会食用很多种植物,在不同的植物中吸取不同的养分,即使是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也有不同的食用方式。幼象4岁之前都处在哺乳期,4岁之后,其他雌象帮助小象学习生存技能。而在动物园中,幼象没有机会学习这种技能。

在圈养环境中,大象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很差。在北美的动物园,大象会得肥胖症,而在中国,很多非洲象营养不良。在动物园中,大象终生在混凝土上行走,会因此患上关节炎。

在圈养的过程中,大象会有很多机械僵硬的活动,像帕金森病人一样上下或者左右摇摆。而这种情况在野外大象族群中从未出现过。

被送去圈养的大象在运输过程中就会伤痕累累,它们会被捆绑,遭受伤害。1998年发生在南非的一件事情让乔伊斯记印象深刻。当时有30多头幼象被人从野外捕获,为了防止成年非洲象营救幼象,他们用麻醉剂放倒了成年大象。为了营救这些幼象,乔伊斯去法庭做了见证人,但最终只救出了14头幼象,其余的17头去了欧洲的动物园,还有一些放养在狩猎俱乐部作为射杀对象。据乔伊斯了解,其中还有几头幼象被中国动物园购买。

据了解,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非洲象,到1990年代后掀起购买非洲象的高潮。仅据报道和不完全统计,中国一些动物园已经引进约22头非洲象,历史上总共引进100头左右。

中国动物园中的非洲象,除了具有乔伊斯所描述的生理和心理病症之外,还常有被虐待的消息传出。今年4月,媒体曝光了一张威海神雕山野生动物园里,瘦骨嶙峋的非洲象照片。据山东媒体报道,该动物园高价向游客出售麦苗,大象进食须向游客“乞讨”。柳州动物园的非洲象被拴上铁链,也令游客不忍观看。

“中国动物园中非洲象的生活境况堪忧,却仍有动物园对外宣称正在引进非洲象。”动物保护主义者莽萍对此感到担忧,“现在是对引进非洲象喊停的时候了。”

动物保护法亟须完善

据国际野生物贸易调查机构统计,加上2000年之后引进的数目,中国已进口大象的数量应该达到100头左右,其中51头以上明确指定送往动物园,每头幼象的引进价格约为30万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周珂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进出口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简单规定,但在动物园野生大象的保护问题上,这些规定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规定过于简单,操作性不精细,执行中经常会打擦边球。”她说,这直接导致中国野生大象进口有失控的趋势。

中国现行制度规定,引进非洲象的理由和用途分为人工繁殖、教育、马戏团、动物园等,而在法律界人士看来,这些名义上正大光明的理由,事实上却是打了法律和制度的“擦边球”。

中国在1980年12月签署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85年,第五届公约缔约国大会专门讨论了“以商业为主要目的”的定义,并用决议的形式把它规定下来。

决议指出,各缔约国在评价附录I物种(濒危)标本进口的用途是否“以商业为主要目的”时,应使用以下基本原则:“对附录I物种的贸易必须特别严格管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允许贸易。”“一种活动的目的如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包括利润(无论是现金或实物形式)以及具有转卖、交换、提供服务或其他形式的经济用途或利益的倾向,那么这一活动一般被认为是‘商业性’活动”。

“中国很多动物园引进非洲象的目的,是利用它们来吸引游客,甚至直接利用大象表演来创收,显然属于《公约》认定的‘商业目的’。”周珂说,根据《公约》规定,缔约国应禁止以“商业目的”引进附录1中的濒危物种。

为履行《公约》缔约国责任,中国在《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第6条中作出规定:禁止进口或者出口公约禁止以商业贸易为目的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人工培育、文化交流等特殊情况,需要进口或者出口的,应当经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批准;按照有关规定由国务院批准的,应当报经国务院批准。

周珂指出,中国动物园引进非洲象通常以“文化交流”为名,掩盖其商业目的。

2010年,中国发布《国家林业局关于对野生动物观赏展演单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和监督检查的通知》,揭露了包括动物园大象在内的野生动物保护和福利的严重问题,并做出决定半年内暂停受理包括大象在内的引进野生动物种源的行政许可申请。

但这种治理并未收到成效,进口大象数量快速上升,而大象生存的状况也迅速恶化。周珂认为,这种现象证明,现行野生动物保护立法体系存在严重的、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

她指出,中国只有《野生动物保护法》,而没有《动物福利法》,这导致非野生状态下的动物,包括动物园的大象不能得到法律对动物基本福利的有效保护,这个法律缺陷对于大象这类智力与情感进化程度较高的野生动物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乔伊斯也指出,中国同时还是最大的国际象牙市场,其中很多来自偷猎,每年有4万头非洲象遭到猎杀。“为了拯救非洲象的命运,我们呼吁关闭所有的象牙市场,包括引进活体非洲象,中国应该完全关上非洲象贸易的大门。”

推荐访问:非洲 不高兴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