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用边缘征服世界

时间:2023-06-01 13:30:2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金基德个人的经历大概也可以写一部电影。他的生长背景与韩国的历史深深地联系在一起,时光的痛苦烙刻在个人经验之中,这一点与中国的“第五代”导演何其相似!

金基德是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名字。一方面,他是国际顶极电影节的宠儿,代表了韩国艺术电影在世界中的形象。自2004年以来,他拍摄的《撒玛利亚女孩》和《空房间》连续在柏林与威尼斯获得了最佳导演大奖。放在电影史的座标中来看,这一成就也是相当令人惊叹的。但同时,他的屡屡获奖并没有让他国内的尴尬身份得到缓解。他的大部分作品,如《漂流欲室》《收信人不明》《坏小子》《海岸线》等等,因为情节中大量的暴力、压抑和自残镜头,令国内普遍趋于保守的观众难以接受,争议颇多。

对此,金基德也一度十分郁闷。2006年推出《时间》后,他曾赌气表示,如果这部作品没有20万韩国观众支持,自己从此就不再执导电影。一语成谶,《时间》最终也只有可怜的3万人次。不过,金基德最终还是食言了:去年11月,他宣布开拍新作《呼吸》,这是他六年来的第10部作品。面对韩国媒体的质疑,金基德反驳自己说:“我的确说过那样的话。为此,在电影上映后的五六个月中非常苦恼。但后来,我领悟到,其实那3万名观众和我预想的20万观众一样有价值。为了喜欢我的影迷,我要继续拍下去。”如今,描写死囚生活的《呼吸》已经悄然上映,并入选了本届的戛纳电影节。金基德正试图用他一以贯之的边缘美学再度征服世界!

荒废的“六零”一代

金基德个人的经历大概也可以写一部电影。他的生长背景与韩国的历史深深地联系在一起,时光的痛苦烙刻在个人经验之中,这一点与中国的“第五代”导演何其相似!1960年,金基德出生在韩国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小山村。正是这一年,朴正熙将军开始了在韩国的总统任期,其独裁统治一直延续了19年,也贯穿了金基德那一代人的整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如果大家看过前些年的一部优秀的韩国电影《总统的理发师》,那个故事便是从1960年的总统选举开始的。电影中的那位小男孩和金基德就是同龄人,其成长经历似乎完全成了《铁皮鼓》(1979)中那个不愿长大的小侏儒的翻版。

至今,朴正熙总统在韩国历史上也是一位比较受争议的人物。他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带领韩国经济走向腾飞。鉴于韩国当时所处的“冷战”氛围,朴正熙在文化上实施的是不开放政策,对具有异己思想的人实施残忍的专政。由此,金基德和他的同龄人被带入了一个文化沙漠,成了被荒废的一代。正因为这样,韩国人对这位总统爱恨有加,一方面痛恨他的独裁非民主,一方面又臣服于他雷厉风行的治国效果。

青年时代,金基德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电影训练,基本上是自学成才。刚刚小学毕业,严厉愚昧的父亲便对他说:“看你也不是读书的料,那就别读了,还是去工厂做工吧,学一门手艺!”就这样,金基德从学校来到了工厂,做到了厂长,之后又在最艰苦的海军服了五年兵役。乏味生活的同时,金基德一直坚持画画,直到30岁的时候离开韩国到法国学习。学习美术的经历后来对金基德的电影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尤其酷爱用影像而非语言进行表达,认为通过图像传达感情比单纯的言语效果更好一点。于是,在他的许多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几乎静默一言不发,比如《漂流欲室》《春去春又回》《空房间》等等。最新的《呼吸》依然如此,台湾影星张震出演了一个“失声”的犯人。如此,倒也省却了学习韩语的麻烦和痛苦。

用金基德自己的话说:“30岁之前的生活,我宁肯把它忘了。”而30岁后的两年欧州生活,让他充实了许多,并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回国后,他开始利用闲暇创作剧本,没过多久他的剧本便开始获奖。1996年,金基德写出了剧本《鳄鱼》,有一个电影公司希望将其拍成电影。但此时,金基德突然萌生了自己当导演的想法。在一番固执的坚持之后,对方居然答应了他。历时4个月的艰难拍摄,《鳄鱼》终于出炉,无形中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座里程碑。

战争阴影中的异化

众所周知,反映朝韩对峙、民族苦难的战争片一度是韩国电影中最热炒的“好菜”。此类影片,既适合使用类型进行视听包装,更可以调动观众的民族情绪,往往能够创下惊人的票房。从早先的《生死谍变》《双面间谍》到近期的《实尾岛风云》《太极旗飘扬》,均吸引了数百万人次的观众涌进影院,并屡屡刷新韩国新的票房纪录。但金基德却对此并不感冒,他还是我行我素地拍摄自己的艺术影片。在《太极旗飘扬》2005年取代《空房间》“申奥”后,金基德更一度表示不满:“我们应该符合资格参加,而且我已经向奥斯卡委员会查询过,他们都认为没有问题,所以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会被《太极旗飘扬》取代参赛。”

金基德的战争片中没有炮火轰鸣、血肉横飞的视觉刺激,有的是笼罩在战争阴影中的人性的变异。很多观众表示,相比枪弹四射的战争电影,金基德的这类作品“更让他们有窒息的感觉”。2001年,金基德拍摄了力作《收信人不明》。这部电影截取的是韩国社会在70年代的一个横截面。故事发生在韩国一个普通并有些偏僻的小山村,在小山村中演绎着一个大舞台,上面汇聚着时代共有的典型人物:比如战争中受伤的士兵、战后的第一代青年、美国大兵以及与美国大兵在50年代战争时期中生育下来的混血儿。整部影片根据两组关系——思洛和美国大兵、张武和他的母亲——进行展开,并以智欣这个旁观者的眼光进行叙述,他也是导演个人的化身。

金基德要探讨的,就是历史留给韩国人的创伤。这其中包含了韩国人对美国人暧昧、纠缠不清、却又有些无可奈何的隐喻关系。真实情况中,1970年的韩国社会正处在朝鲜战争之后的恢复期,美国在韩国注入金钱与军队,“马歇尔计划”登陆韩国已将近20年,但战争所造成的伤痛并没有完全抚平。《收信人不明》告诉我们的就是普通人无法选择历史的无奈和不幸。这种纠缠的情结次年又出现在《海岸线》一片中,这部影片金基德邀请了最当红的明星张东健出演。在笔者看来,它比《太极旗飘扬》所表现的主题要深刻得多。片尾疯癫的张东健荷枪实弹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练习冲刺,并被赶来的警察直接击毙。这震惊性的落幕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为什么人终究成了历史的奴隶?

暗夜行走的女性

在金基德拍摄的众多影片中,妓女题材是他最喜欢表现的。这也让金基德经常被观众和媒体误读为“情色大师”。但他也曾毫不讳言地表示,自己的电影之所以一再受到大家的瞩目,是因为他表现了90%的人都不关心的生活;而他却偏好那10%,喜欢用抽象的手段表现这10%的生活,让人们引起共鸣。早在1998年,金基德便拍摄了《雏妓》一片。影片的女主人公贞花是一个生活在雀笼客栈的妓女,靠接待来客栈住宿的男人维生,同时客栈老板也靠贞花来吸引顾客,招揽生意。潜移默化之间,贞花无意间竟然改变了这个四口之家。影片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妓女影响另一个女人变成妓女的故事,这也是许多观众对影片无法接受的地方。金基德用一种近乎极端的方式为妓女寻找尊严。

2000年,金基德拍摄了他的成名作《漂流欲室》。影片中雾气氤氲的小岛是一个远离喧嚣都市的世外桃源,一个回归自然、尽情舒展欲望的家园。而湖面上漂泊的彩色船屋,便是欲望的宣泄口。影片中那个因女友不忠而走上不归路,躲在鱼塘避难的男主人公,正是在占有欲的驱使下大开杀戒。而占有欲过后的空虚和绝望,使他对这个欲望宣泄口充满迟疑。然而正是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一个哑女的关注,并引燃了她更汹涌澎湃的占有欲望。当男人再度拜倒在爱欲的石榴裙下时,又一场悲剧上演。整部影片隐晦而富有诗意,但其中的一些自虐镜头却令观众心悸不已,更让西方评论家惊呼它为韩国版的《早晨37度2》(法国名导让-雅克·贝内的杰作)。

紧接而来的,便是打着《雏妓》续集名义宣传的《坏小子》。虽然同样也是描写一个妓女的生活,但《坏小子》无论在风格还是主题上都与《雏妓》大相迳庭。影片阴郁暴戾,讲述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逼良为娼的故事,展现了人性深处触目惊心的扭曲变态。这部颠覆传统影像的半抽象化电影,将金基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理念发挥到极致。确切地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关于一个触目惊心的、逾越阶级身份的畸形爱恋。而2005年的《弓》基本上便延续了这一主题,风格却相差甚远。

2004年的《撒玛利亚女孩》是金基德妓女系列中最受欢迎的一部。此片获得的赞誉比《坏小子》多得多,显然此时的金基德思想成熟深沉了许多,而影片中暴戾极端成分也越来越少。影片讲述了两个女孩为了攒钱去欧洲而瞒着家人出卖肉体的故事,哀婉而抒情,质询了人性深处的选择。本片在第54届柏林电影节放映时,欧洲影评人给予了高度评价:“它幽雅地积淀着唯美的场景,缓缓地舒展开来,不带一点累赘,却是满怀忧伤。”显然是对金基德的导演手法极为推崇,最后果不其然,金基德继林权泽、李沧东之后,第三次为韩国电影再获世界大奖。

东方式的悠悠禅思

2003年的《春去春又回》是金基德作品中自成体系的一部。这部诗情画意的影片婉转低徊,包含着强烈的遁世想法。金基德通过一个小和尚和老和尚的故事,把人生的四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比喻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配以四个季节各自的特征:春天生命的成长,夏天生命的旺盛,秋天生命的成熟与冬天生命的回归。藉由四季的轮回,金基德抒发了人生的苦乐之情。电影最后加入了另一段春天的故事,开放式的结果隐喻了人生中的光明与希望。影片当中也有一些禁忌和性的描写,但正如《纽约时报》评价的那样:“电影结束的那一瞬间,不论是银幕上的角色还是银幕前的观众,所有人的内心都得到了平和、宁静。”

有趣的是,金基德还像希区柯克那般,在影片中亲自上阵露了一手,出演冬天片段中的中年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感觉一直生活在冬天的情境中,所以干脆就由自己来饰演。戏中,他的角色需要有许多武打动作。除了动作指导的设计之外,因为他自己有当兵的经验,所以也有许多动作是由金基德自己摸索出来的。可以说在心境揣摩与外在动作上,金基德都是饰演这个角色的不二人选。

2004年的《空房间》回到了现实之中,并延续了《春去春又回》的佛学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泰石是一个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塞传单的男人,有时候他也会走进那些很久没人住、锁头松落的空房间里待上一段时间。有一天,在一个偶然打开的房间里他见到了一个全身淤青的女人。这个女人叫善花,长期被丈夫虐待,过着幽灵一样的生活。泰石被善花的眼神打动,开始偷偷地观察她。终于,他带走了这个女人,并闯入到更多的空房间当中去……故事一如既往的简约而宁静,一共13场戏,16天拍竣,但内容却十分深刻。剧中的泰石正是金基德带来拯救善花悲惨人生的天使,并赐予她生活的一丝光亮。同时宗教成为了善花“自我救赎”的有效途径,这俨然是一个现代人的自反式寓言。

《空房间》最终在威尼斯斩获大奖,获得超过100万美元的海外订单,但国内票房仍然不佳。一个原因正如金基德担忧的那样,韩国现在过于偏重娱乐片而忽视传统文艺片。同时,由于《空房间》的女主角李成延当时正因为“慰安妇照片事件”处于事业最低谷,而金基德却邀请这位“人民公敌”出演新作,一时间难免惹来众怒,冷嘲热讽不绝于耳。对此,金基德一笑置之:“我问你们,你们有不看金基德电影的信心吗?我想如果我现在死了,金基德会被重新提起。那些憎恶我的、否定我的人,在我死后,会以另一种态度争先恐后地看我的电影。我的这种想法是不是太自大傲慢了,不过这应该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责任编辑/张扬

推荐访问:征服 边缘 金基德 世界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