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雄》到《集结号》看英雄主义不同的表现

时间:2023-06-01 13:10:2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国内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塑造和确立国家文化形象的历史使命。近些年,随着世界电影中民族精神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的加强,中国主流大片中的民族文化形象建构问题越来越受到导演的青睐。本文试从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具有代表性的第一部武侠电影《英雄》入手,到冯小刚第一部以战争为题材拍摄的作品《集结号》,探讨英雄主义在电影中不同的表现。

[关键词] 《英雄》;《集结号》;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陈凯歌给张艺谋说过一句话:“我不认为牺牲个体生命成就集体是对的。” 《英雄》里面的英雄无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达到英雄的目的,秦始皇面对来刺杀自己的无名叹声“英雄惜英雄”。影片中甘愿付出生命的长空、残剑和飞雪也是英雄。他们都是为了集体主义而放弃了个人主义。《集结号》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融合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思想,影片中在主人公的塑造上摆脱了以往军人“高、大、全”的形象。尽管我们的主旋律一直强调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在塑造军人形象上,却是不遗余力地向往个人英雄主义。

一、《英雄》中的英雄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英雄》是他第一部古装武侠巨片,2002年末上映,使同档期其他影片望尘莫及,国内票房是2.5亿元人民币;全球总票房合人民币14.5亿元;在2004年的全球票房排行中排在第25位。这样一部商业大片所创造的价值,堪称当之无愧的中国电影“英雄”。

(一)电影中的侠义

《英雄》与一般善恶分明的武侠影片不同,它要探究何谓英雄,这是商业电影一次极为大胆的艺术尝试。一直以来,商业片都遵循一个基本的套路,即无论题材、样式还是美学风格,都要尊重观众趣味,符合市场需求。而作为运用艺术片手法拍摄的一部商业片,《英雄》没有按时间逻辑循规蹈矩地铺展剧情,也不像好莱坞电影中人物那样善恶分明,乍一看显得杂乱无章、扑朔迷离,难怪有些观众第一次看时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英雄》这部影片中没有恶人,倒是有侠义的英雄。①

而在现当代,“包含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等品质的武侠电影成为观众要求伸张正义的强烈的社会冲动的宣泄渠道,体现了狭义传统的一种传承方式。武侠电影自有其道德系统。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儒家的一系列道德伦理律令,例如,以父为中心的家庭观念,尤其是忠孝双全,尊师重道;同时又有一套道德准则,要求见义勇为、恩怨分明、敢作敢当,等等。”②我认为无名、残剑是一位跨越时空的英雄,穿越时空,从社会主义跑到奴隶社会;因为他们身上具有现代英雄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天下大同的思想。

(二)电影中的侠客

《英雄》中,残剑是最能威胁秦的三大刺客之一,非但剑法了得,书法的境界更达到高深莫测,从书法中领略到心中有剑的道理,并悟出更伟大的层次。那一个大大的 “剑”字,是主要的道具。说出“剑字一共有十九种写法”并非仅仅是展露一点历史细节,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这个“剑”字的书法,揭示出“天下”的意蕴。“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相比便不算是痛苦。赵国与秦国的仇恨放到天下,也不再是仇恨。”在残剑心中,“天下”势将统一。无论刺客武功多高,杀多少个秦王,都无法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只会使黎民百姓多受疾苦。大兵压境,强弩待发,一场惨绝人寰的灭顶之灾降临时,即将国破家亡、人头落地的赵国人,不是立马横刀,张弓射箭,奋起还击,保家卫国,或是仓皇逃命什么的,而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如醉如痴地习书练字时,我笑了!无法读懂得这等“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的沉着冷静。倒像是看到一个仍在失火现场打着背手,踱着方步,火烧眉毛都不急,似乎要在烈火中永生的精神病人。③

那残剑是不是英雄呢?为了所谓的“天下”牺牲了这么多无辜的性命。

(三)电影中秦始皇也是“英雄”

英雄莫问出处,勿以成败论英雄。可影片中,成王败寇成了英雄和非英雄的标准之一。所以秦始皇当之无愧地成了英模,是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这一时期产生的专制主义的英雄。还有,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既非是两军交战的战争,也非握手言好的和平,而是屠杀与被屠杀。令人恐怖的是,惨无人道。血腥暴力的屠杀因为有了“统一天下”的幌子,屠杀可以名正言顺,便成了正义之举,屠杀者便成了正义之师,秦王便成了雄心万丈、胸怀天下的大英雄。而在片中,说是因为天下不太平,所以需要秦王来平定战乱,一统天下。硬是将秦王这个血腥、残暴的枭雄美化成了胸怀天下、匡世济国的大英雄。没有谁不承认秦始皇有功绩:他统一文字、界定产权和度量衡。但这个皇帝好大喜功,怎可以心中无剑?而焚书坑儒的味道躲到哪里去了?

二、《集结号》中的英雄

影片《集结号》,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影片,战争片、纪录片的综合运用,在内战题材中,它摈弃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荒谬绝伦。它没有歌颂,而是以冷静的叙事角度讲了一个极为残忍和迷乱的故事。不过导演在这部充斥着死亡的影片中也蕴涵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按照导演的说法,这是一部反战的影片。2009年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这部影片在已获得诸多电影节认可后,再度成为大赢家,共获得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音乐奖,连冯小刚在得奖时也感慨地说:“不得是不得,一得拿了三个,百花、华表、金鸡,谢谢大家。”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举行颁奖典礼,获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成为年度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

谷子地在影片中一直听不到集结号吹响,一直到所有战士牺牲,耗尽所有弹药,的确令人产生一种道德上的厌恶感。战后谷子地找到了当年中原野战军的团长刘泽水,在团长墓前痛诉老八区教导出来的全是死心眼。影片前半部分塑造战争的事实,后半部分述说谷子地这个人。战后惟一存活下来的无名英雄谷子地被塑造成一个完全丧失自我,一心只为兄弟们存活的躯壳,以极为简单的逻辑和坚持活在这个世界上。冯小刚本来就是一个喜欢针砭时事、讥讽现实的人,很反叛,很不厚道。冯导改变了战争英雄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军人形象不再是传统手法里那种大无畏加点小毛病的模式:英雄在光荣中死去,生前他偷过甘蔗,谷子地枪杀战俘,单凭这个情节就强于一打国产战争片。

三、《英雄》与《集结号》中英雄的不同表现

然而,在关于两部影片元素何为“英雄”的观念上,《英雄》与《集结号》十分不同,大多数人对《英雄》的喜爱源于电影对传统侠士生活的展现:四海为家,四处漂泊,亲近自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拯救苍生,不用被老板和工作烦扰。电影场景之美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对大多数人而言,武侠片的意义在于一种自由的幻想,像侠士一样独立、自我、还有熟悉的风景。对《集结号》而言,电影是内战历史和自身历史的真实再现,多于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而言,影片的意义,不是一种理想生活的幻想,而是当代人和自身历史的链接。在“英雄”的塑造上两部影片的导演均采用虚构一个英雄人物来贯穿影片始终。《英雄》中的无名,《集结号》中的谷子地,都是一个符号,没有名字、没有家庭、没有感情存活的躯壳。两部影片也挖掘出不同的英雄特征:《英雄》中“仁义”和“放弃”是最重要的,而《集结号》更看重“坚持” 和“荣誉”。由此,从这些特征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自身的期望。这些态度也与个人价值观相连,要像侠士一样活得自由,亲近自然,拥有仁义和放弃的个性;因为有些人不希望像侠士一样生活,放弃荣华富贵,所以仁义和放弃对他们而言就不重要了。

在国内,武侠电影最重要的三个元素是“悲剧式的结局”“动作和打斗”以及“古代场景的真实再现”。前两项是武侠电影公式中最基础的部分:正邪对立,打斗一触即发,最终正邪双方全部死亡或邪不胜正。而对于战争类影片通常采用的元素是“个人服从组织安排”“遇到强大阻力奋力抵抗”,最后英勇牺牲。

四、《英雄》与《集结号》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我们可以把《英雄》与《集结号》都归为主旋律电影,两部影片都展现了集体主义观念。谈到集体主义,我们不得不说个人主义,两部影片中的个人主义是如何变化发展的。无名作为一名剑客,无疑是失败的,在苦心制造出的良机面前他放弃了刺杀秦王,他失去了一个侠客的职业道德,辜负了长空、飞雪对他的信任,他们的牺牲白费了。《英雄》中的个人主义英雄无疑是秦王了,他是最后的胜利者。《集结号》的精华在战争后,在于一个老兵用自己的剩余光阴回忆,并全身心拯救光荣,安抚深埋黑土中的灵魂。与吹号手的重遇是《集结号》的高潮,当谷子地得知团长为避免大部队损失压根就没让号手吹响集结号的时候,积压多年的愤懑如决堤之水爆发,挥酒瓶欲砸向团长墓碑:47个生命跟4 700甚至47 000个生命同样重要!④

在现在正常的思维环境里,我们自己生命当然高于一切,有了这思想的差异,我们对《英雄》中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是不可理解的,对于长空、残剑、飞雪牺牲自己助无名能够在十步以内刺杀秦王,我们可以理解为侠义的精神。而《集结号》中牺牲的47个生命是不能够理解为侠义的精神,首先,他们是为民族解放而战,为人民而战,为人民牺牲;牺牲不是惟一的选择,牺牲个体生命,成全集体,他们作为一群无名的英雄被历史遗忘,被人民遗忘。惟一存活下来的谷子地为了47个被人民遗忘的无名英雄,47个死去的兄弟,他必须得讨个说法,为他们争取到应有的荣誉,这是他活下来的惟一理由。其次,《集结号》这部影片的导演另一个意图是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那些牺牲自己的革命英雄,追寻生命的意义。在现在的环境中,个人主义思想日益重要,我们是否还会为了集体主义而牺牲自己呢?最后,有人说生命的辉煌在于改变历史,代价是牺牲生命,悲壮而且高贵,两部影片都无意或有意地凸显了这种思想。

五、结 语

以上仅是对《英雄》与《集结号》两部影片做初步的探讨,“英雄主义”的研究价值非常广,这就需要广大创作者和从业者不断地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而“英雄主义”作为电影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在电影中的表现和运用是极其重要的。看近几年的国产影片,有些只是一种符号的堆砌,没有很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气质,在古装戏等方面的应用性上非常局限,没有很好体现时代性与现代性。通过对于电影中“英雄”方向的探讨,可以为电影提供一些有利的参考,也希望中国的电影逐渐走向自我创新的道路。

注释:

① 张振华、梅朵:《名家看电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页。

② 郝建:《电影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8页。

③ 郭农:论《英雄》影评,,2007年12月3日。

[参考文献]

[1] 张振华,梅朵.名家看电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丁亚平.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3] 汪开庆.中外优秀电影欣赏16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李祖鹏(1987— ),男,湖南怀化人,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图形艺术及影视学;汪开庆(1966— ),男,安徽马鞍山人,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学及广告学。

推荐访问:英雄主义 集结 表现 英雄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