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觅京城电影热

时间:2023-06-01 12:55:2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缓解压力、文化娱乐等方面需求的增长使观众更多地走进电影院类型、风格的多样化以及新技术、观影环境等使得电影“老少通吃”各有偏好的观众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电影类型,也有各自的不满足

电影越来越热了。

不久前落幕的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盛况似乎可以作为佐证之一。佐证之二是日趋高涨的票房。据权威数据,2012年中国的电影票房收入为27亿美元,增长36%,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2013年第一季度的形势更加可观,全国城市影院电影票房收入52.4828亿元,是2012年同期的14倍。

在这个巨大市场和票房数字的背后,是一个日益庞大的观髟人群。究竟是什么吸引他们越来越多地走进影院?是什么使得电影越来越多地走进他们的生活?近日本报记者就此走访京城电影观众,意欲借此找到答案。

【上篇】看电影 “发烧友”观影生活写真

此次调查采访发现,目前京城的影迷年龄段堪称广泛。虽以青年人居多。但也不乏中老年人。受访者中年龄最大的张女士已年逾七旬。而且,这些影迷绝大多数都经历过重回影院的过程。从他们的讲述中可以看到,他们走进影院的原园虽不尽相同。但他们分明都有一颗痴爱电影的心。而爱电影,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爱情在影院浪漫氛围中增长

29岁的吉宁还记得,大学刚毕业时他很少去电影院,因为他总觉得影院里都是一对对的年轻情侣,自己一个人去那里会很尴尬。后来与女友拍拖后他才又坐在大银幕前看起了电影,可以说是女友将他又拉入了电影院。他发现,事情并非他之前想象的那样,电影放映厅里不仅有情侣,也有单身的,还有中老年人。吉宁说,他的岳父母现在差不多每周都要去一次影院。

与女友交往了一段时间后,吉宁想确定两人的恋爱关系。他就想利用在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向对方表白。“首先觉得那里有浪漫的环境和氛围,如果不成功,昏暗的光影可以掩饰自己的窘态和尴尬。”那天,吉宁还特别选择了离市中心较远的中国电影博物馆,两人看的是《大白鲨》。电影放映时,吉宁根本无心观影,一直在偷偷地观察女友的反应,“她特别专注地看电影,弄得我不好意思张口。”结果直到影片放完,吉宁也没有表白。走出影院,两个人坐上公交车,吉宁终于在中途向她表明了心意。从那以后,电影院成了吉宁和女友约会的一个场所,经常是两人走着走着看到电影院就走进去,北京城区内的很多影院他们都去过。有一次他突然兴起,和女友从上午到下午一连看了三部电影,两人光电影票就花掉300多元钱。那时吉宁还在实习阶段,一个月只有600多元的收入。

后来,吉宁产生了一个想法:把两个人观影的电影票收藏起来,因为这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我原来有个想法,像剪报那样把电影票都贴到一个小册子上,下面注明时间、在哪个影院、观影感受。可惜后来没有实现。”吉宁说,那天他整理物品时找到了装着这些电影票的小包,里面有100多张票……“开始我们看的多是青春片,后来比较多的是家庭片,每个阶段感兴趣的电影不太一样。看完,我们还会就影片内容、感受交流一番,有时因观点不同还发生争论,之后我们会在网上看别人是怎么评论的。”吉宁说,这两年虽然从网上下载电影很方便,但每当有3D电影他们一般都会到电影院看。一年前妻子怀孕初期,她还坚持到影院看了场她喜欢的电影。

看电影是他们休闲的一大方式

37岁的宋晓宝在出版社工作,看电影是他平时的休闲方式之一,以前单身时他时不常地去影院度周末,曾经创下从下午一直到凌晨连看了六七部影片的“纪录”,“就是看完上一场,出来再买票接着看下一场。主要是周末没事干,有时自己,有时与同学、同事相约一起去看电影。”结婚以后,宋晓宝便和妻子一起去看电影,“我妻子爱看爱情片,我喜欢喜剧片,如果赶上这两类电影同时上映,时间又允许,我们就会一次看两场。”宋晓宝介绍,他们一般每月进一两次电影院,“我们有电影卡。”

今年50岁出头的刘卫东说自己曾经很多年者都很少进影院。“近几年好片子多了,大家纷纷回到影院,我也被这股电影热带回了影院。”在某外企供职的他工作很忙,压力也比较大,“看电影主要为了消遣、放松。”回归影院之后,刘卫东发现国产电影很有进步。确实看到了一些好片子。他说自己“有些挑剔,如果感觉质量不好就会兴趣全无,昏昏欲睡。但是这一两年来这种看着电影睡着的情况少了,因为好电影多起来了。”电影也能让她们痛快地哭

电影有助于宣泄情感,特别是对于感性的女观众们更如此。

47岁的媒体编辑李莉闲暇时喜欢窝在家里看电影光碟。她特别钟情于经典爱情影片,《魂断蓝桥》、《乱世佳人》、《罗马假日》、《卡萨布兰卡》、《人鬼情未了》、《廊桥遗梦》都看过很多次。她说,“爱情是电影永恒的主题,男女主角一见钟情或者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非常打动我,看到那些清纯、缠绵、热烈、飞蛾扑火般、爱恨交织或生离死别的凄美爱情故事,就会感动落泪。”李莉小时候时常进电影院看电影,长大后经常在家看光碟,基本上不去电影院。直到电影《泰坦克号》在国内公映时,她才再次走进影院。李莉承认,在家看碟非常自在、舒适,但在电影院看,视觉效果、音响效果都极具冲击力,在家里难以感受到这种震撼。后来,她有时也会去电影院看电影,比如周迅主演的《恋爱中的宝贝》、冯小刚导演的《夜宴》,最近又看了吴秀波、汤唯主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说到当时看《泰坦尼克号》的情景,李莉还记忆忧新。《泰坦尼克号》公映时,李莉得到了一张电影公司送的观摩票,虽然只有一张票,但“泰坦尼克号”这艘豪华巨轮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以致沉没,导致上千人遇难的真实海难,深深地吸引了她,哪怕是一个人前往,她也毫不犹豫地去了。走进电影院,她发现,观众大多数是成双成对的情侣,自己不免有些孤单。但是电影一开始,她就完全沉浸到影片中,由喜人悲,一点点跟随剧中人进入剧情,深陷其中,泪流满面。看到杰克紧握罗丝的手一点点松开、滑入冰海,她忍不住哭出声来……“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和主题歌《我心依旧》长久地盘桓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后来,我买了《泰坦尼克号》音乐原声带,在车里一遍遍地放,一遍遍地听,有时候不知不觉也会落下泪来。”

53岁的李晓燕看电影很投入,又哭又笑的。她还记得看《唐山大地震》时,记不清哭了多少次,散场出来时眼睛肿得像桃子。“我很容易被打动,很少有看哪个电影不哭一鼻子的时候。老公和孩子常为此笑话我,可我就是控制不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时时处处都能打动我,让我动情,并且促使我对人性、人生进行思考。”

不论老少都能成为电影发烧友

年过七旬的张女士可以算得上一名文艺爱好者,以前因为看孙子走不开,她就通过买光碟和电视看自己感兴趣的电影。但毕竟画面质量不是很好,所以等孙子长大些、不再拴人了,张女士就到电影院通过大银幕观赏电影了。“通过媒体宣传我能知道最近在放什么电影和影片内容,然后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看。”前两年,因为居住地附近没有电影院,70岁的张女士还专门坐车去观影,多数时候是在白天,而且选择影院有优惠的时间去看。—年多前,住家很近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影院,张女士看电影方便了,加上孩子们给她买了电影会员卡,票价又相对便宜些能接受,张女士看电影的兴致更浓了。

今年25岁的韩小雪是刚参加工作的小白领,也是个纯粹的电影迷,韩小雪说,上大学时只要是刚上映的电影她和好友必在第一时间去看,“那时因为时间问题我们常看夜场,因为经济拮据,我们经常看完电影走回学校,也常被老师抓住,挨一顿批。现在好了,毕业以后,我们都自由了,经常约几个要好的朋友去看电影。西单的大悦城和王府井的东方广场的大地电影院是我的最爱,最近我又发现位于金宝街的金宝汇七层的电影院条件好、设备好,最重要的是人特别少,观看环境很舒适。”

19岁的大一女生赵慧慧是2009年走进电影院的,“建国60年爱国主义影片展映”,那时中考结束,有时间看了。

去年6月高考结束,没有了应考的压力,看电影的频率更高了。“这两年好电影很多,对我吸引力超强。我成了电影发烧友。”赵慧慧有好片子必看,平均一个月看三四部。“好的电影不止看一遍,比如《唐山大地震》、《海洋天堂》、《北京遇上西雅图》等,都是看了两三遍的。真的感觉看好的电影是一种特别大的精神享受!”

童年的电影情结让他们重回影院

50岁的公司职员康康是在红色电影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到大都特别偏爱战争题材的电影。康康小时候经常看露天电影,后来经常去家旁边一个单位的礼堂蹭电影看。成家后就很少去影院看电影,只是经常在电视上看电影。康康再次走进电影院是在2007年底,冯小刚的《集结号》公映时,“战争题材、大腕导演、张涵予等硬汉主演,我毫不犹豫地买了票。”他说这部电影给他特别强烈的视觉和听觉震憾,虽然花费不菲,但绝对值得。

今年48岁、家住朝阳区甜水园社区的孟先锋说:“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有看电影的情结,小时候经常到大院的礼堂去看免费电影,或者去社会上的礼堂花几分钱买一张票,红塔礼堂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地方,经常是凑上几个小伙伴儿就去看电影了。”但是,前些年孟先锋因为工作和家庭生活,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间被挤没了。直到有一年,单位组织去电影院看《离开雷锋的日子》,他才知道影院的设备和环境已经不是小时候的样子,“座位舒适多了,有的小厅就几十人看,很奢侈的感觉,难怪现在的票价这么高。说实在的前几年看到这么高的票价真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最近几年好像对电影的票价问题不太在意了,也经常去电影院看几场。”

今年58岁、家住海淀区双榆树的王涛还记得小时候经常拿着小板凳和三五个同学一起去住家附近的单位大院里蹭电影看,《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老电影看了无数遍。“文革”结束后,忙于工作、补习文化课和成家,王涛把自己的爱好都放下了,有差不多近二十年没有进过电影院。这些年,王涛的孩子大了,自己也有了闲暇的时间,去电影院看电影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儿。

【下篇】说电影 影迷们的口味与希冀

此次接受采访调查的影迷们对于看什么影片显然各有偏好,他们的选择代表了不同的观影群。从中可以看到:现在影院放映的电影题材较为丰富,不同的观众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电影类型。采访中,因为对电影的痴迷,影迷们有很多话要说。有赞美。也有批评。喜欢“新奇”。不喜无脑和雷同

作为高学历的中年男性,刘卫东最喜欢看的除了战争片,还有悬疑片、传记片和历史片,而且似乎更偏爱国外的精品电影,比如《铁娘子》和《战马》。“不喜欢无脑的、肤浅的电影。”刘卫东等观众还希望,在引进国外电影时注意多引进精品,“尤其是奥斯卡获奖影片。”

70岁的张女士说自己“喜欢看内容新奇的电影,比如《南极大冒险》,题材新鲜,而且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风景,还能让人长见识。在电影院看完后,我还特地买了张光盘,前后看了好几次。”

19岁的大学生赵慧慧喜欢看的电影类型比较广泛,爱情片有《北京遇上西雅图》、《101次求婚》、《失恋33天》、《暮光之城》等,科幻片有《盗梦空间》、《源代码》、《云图》、《黑衣人》等,魔幻片也是她的菜,比如《哈利·波特》、《霍比特人》等。她说,“我喜欢看故事新鲜、高智商的影片。”再比如港版警匪片,《金钱帝国》、《窃听风云》、《保持通话》、《枪王之王》、《寒战》等。情节紧凑,引人入胜。“不知下面要发生什么,不烂俗。”她特别告诉记者,武打片除了成龙电影之外“基本都令我失望,成龙的武打片很幽默,既惊险,笑点又多,看了过瘾。而其他的武打片情节雷同,很少新意,无论叶问、黄飞鸿还是苏乞儿,都是似曾相识。”赵慧慧不喜欢看闹剧,“今年春节的贺岁片《越来越好之村晚》,还有以前郭德纲演的《越光宝盒》等,笑点比较俗,觉得在使劲胳肢人,但却一点都不好笑。我虽然是‘钢丝’,但对这部影片也真的喜欢不起来。”

“在影院看大片和3D片很享受”

25岁的韩小雪还记得那次看《狮子王》的情景,“给了一副眼镜,戴上眼镜再看电影就有立体的感觉,觉得这样很新鲜,特别是迪斯尼制作的电影动画逼真活泼形象可爱,太好看啦!到现在一群动物在森林中唱歌、跳舞的场面都历历在我眼前,其实就是现在的3D电影效果,那时叫立体电影。后来,我又看了《阿凡达》、《功夫熊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3D效果的电影,真是享受!”

58岁的王涛也很喜欢看3D电影,“去电影院感受那种震撼的效果,挺过瘾的!前几年看了《阿凡达》,今年又看了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除了展现冒险、生存、希望、惊奇,还给了观众灵性与信念,当然还有震撼的3D画面的逼真和生动真把我给镇住啦!现在的电影语言虽然不如我们小时候看的国产电影朴实,故事性强,但是观看性确实强了很多!”

53岁的机关干部向荣一直喜欢去影院看电影,小时候就没少看,成年后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去看。他觉得,“看大银幕的感觉特别好,尤其是看大片,不管是战争片如《拯救大兵瑞恩》、《集结号》,还是科幻电影如《变形金刚》、《猩球崛起》、《云图》,还有灾难片《泰坦尼克号》、《后天》、《2012》、《垂直极限》,以及高科技的3D影片如《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进电影院,你根本就感受不到那种大场面以及音响效果带来的震撼和感官刺激。即便是看《北京爱上西雅图》这样轻松的片子,在大银幕上看,你也会觉得帅哥更帅、美女更靓。”

“感觉国产片质量越来越好了”

宋晓宝表示,他看得较多的是国产片,一是支持我们自己的电影,二是作为反映本土文化的影片更容易理解、一目了然,容易引起共鸣,三是最近几年,国产片的整体质量越来越好,“像《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等的电影票房多厉害呀,大大高于同期上映的国外电影。”宋晓宝说,遇到特别喜欢的影片,他会反复看,有的下载后还刻成了光盘保留起来。

“偏爱看战争、枪战片”

50岁的康康从小到大都特别偏爱战争题材的电影。他觉得《集结号》里面的战争场面拍得特别逼真:“可以说是中国大银幕上迄今为止最逼真的战争场面。”最让他感慨的是男主角谷子地,看电影的过程中他多次为谷子地哽咽流泪。他说:“谷子地是典型的战争年代的军人。”康康认为,“现在战争题材的精品电影特别少,但喜爱战争题材的大有人在,不管哪个年龄段,观众都不在少数,特别希望有关部门能统一规划,集中资金和人才,好好拍几部像《南征北战》、《地道战》、《集结号》这样的能够永载史册的战争电影佳作。”

吉宁说岳父偏爱看爱国战争、枪战影片。而他自己不太喜欢宏大的题材,“那些片子往往教育目的很明显,我不反对影片对人的教育意义,但要考虑观众哪种方式更能接受,润物细无声效果更好;反观国外的一些影片,虽然讲述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但你不得不佩服它反映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描写、剖析很深刻,耐人寻味。”

“文艺”电影别具吸引力

53岁的工程师李晓燕表示“更喜欢看文艺片,凸显人性、给人感动的片子,还有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不喜欢暴力、血腥的,太过无厘头的。”文艺片中,近期的影片她喜欢名著改编的《悲惨世界》,清新唯美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还有奥斯卡获奖片《艺术家》。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里她最喜欢《搜索》、《桃姐》等。李晓燕希望“少拍暴力、血腥的电影,注重艺术性,给人艺术享受。多拍贴近现实、反映实际生活、走进人的内心的像《桃姐》那样的好片子,给人思考和启迪,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年过7旬的张女士也喜欢名著改编片、人物传记片、奥斯卡获奖影片,比如《悲惨世界》、《艺术家》、《理智与情感》、《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等。对于时尚类的电影张女士也感兴趣,像徐静蕾的《亲密敌人》、《北京遇上西雅图》等,“从影片中可以欣赏到异地或异国风光,还能开阔眼界,了解自己和同龄人以外的生活。”

希望多拍喜剧片送快乐

“我不喜欢悲惨内容的电影。”宋晓宝表示,现在生活节奏快,可以通过看一些优质的喜剧片释放压力和情绪,“希望电影工作者能多创作贴近百姓生活、反映人民心声的好电影。”宋晓宝还提出:“岁末年初辞旧迎新的时候,大家都希望看喜剧片乐一乐、放松放松,所以贺岁档期不要HE题材沉重、悲情的影片,影响快乐的情绪不说,也影响影片票房。”

电影要注重故事和制作

说到中国电影的前景,李莉说:“跟电视剧比起来,电影的数量还不多,精品还是太少。现在每部电影公映之前都会大肆宣传,耗资巨大,演员的片酬也是日渐攀升,真正用于拍摄制作的经费往往捉襟见肘。我觉得,电影管理部门应该有一些管理规范出台,电影的制片方也可以有些默契,一定要控制演员片酬,因为影片并不会因为高薪请来了大腕就一定会有高票房、好口碑,真正能赢得高票房、好口碑的,还是那些影片故事讲得好、制作精良的片子。”

真希望电影票价再降些

对于电影票价,吉宁表示,以普通人的收入水平,国内的电影票价太高了,看一场一个人要六七十元,3D片要八九十元,IMAX的得100多元,“谈恋爱时没想那么多,而且表姐有时也送我电影卡,结婚后要过日子了,就得考虑各方面的费用,所以进影院的次数也没以前多了。”

作为老年人的张女士也对电影票价提出了意见,她说,“前些年我看过10元的电影,针对老年人和学生的优惠票价,现在即使优惠也得好几十元,无形中把很多收入不高的人推出了电影院,真希望能降低票价。”

向荣也有类似的看法,“目前的电影票价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和学生观众来说还是偏高。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利用周二半价的机会去看电影。”他也希望电影院为学生、退休老人提供更多的优惠。

对观影环境和观众素质有话要说

向荣觉得,观众看一场电影花费不菲,电影院理应在硬件上过得硬,给观众提供与高票价相匹配的观影环境。“有一次在某影院看《霍比特人》,买的票上面写着VIP厅,满以为能享受到非凡的观影体验,谁知放映厅的隔音做得太差,隔壁放映厅的声音一直都听得见,造成我这边声音大时就两种声音混杂着;当我这边没声的时候,隔壁的声音就清晰可听。总之是该静时不静,该享受音效的时候又混乱不堪,整场看下来,就觉得耳朵闹哄哄的。”

正值中年的李晓燕女士也强烈要求“影院的音响音量要适度,现在很多影厅本身就很小,音量又开得很大。很多时候太过强烈,震耳欲聋,尤其是比较激烈的大片,音响效果更是太过分,感觉心脏受不了!这种感觉可能很多中老年人都会有。希望影院放映时能考虑我们的感受。”

老观众张女士提出,很多电影观众的素质有待提高,“几次遇到旁边的人吃爆米花,有吃有喝的,我就换了座位。还有人习惯边看边说,影响了别人。这些人应该注意文明观影,电影院也应当予以纠正。”

【影人声音】

著名导演翟俊杰:少吹牛,少张扬,扎扎实实把电影做好

曾执导过《长征》、《惊涛骇浪》、《血战台儿庄》等影片的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翟俊杰至今依然活跃在一线。在和本报记者谈到电影界现状时。这位年过七十的老导演感慨地说。现在的电影人浮躁者众多,思维僵化。不少电影作品都处于千篇一律的模式。这样下去很不利于中国电影的长久发展。“我读的若干剧本都是一个模子套出来的。开篇永远是:‘浓烟滚滚枪炮声响’,然后就是浑厚男中音的深沉独白:‘一九★★年’,这样的昏沉、无趣,连我看着都提不起兴趣,更别提大街上染着头发晃荡的年轻人了!如果哪部电影让这些年轻人感慨:‘红军太牛了,饿着肚子都能过铁索桥,咱们哥儿几个吃了多少个鸡腿也没戏’。那这部主旋律电影就成功了!电影应该把生命的鲜活、时代的姿彩反射出来,描画更加阳光和有希望的东西。希望电影创作者能拍出真正感动观众的作品,不要像个老古板那样说教。教科书不适合电影艺术。”

翟导直言,作为一名电影人,真正需要做的是“少吹牛、少张扬,扎扎实实把自己的电影做好,这是最重要的。”

谈到现在影视圈争议最多的“过度娱乐化”的问题,翟俊杰坦言,很多创作者都把观众想象得智商太低了,那是站不住脚的。“比如手撕鬼子、飞檐走壁的情节就太不真实了。否则哪儿还有抗战八年啊,直接两年就完事了。过度娱乐化本质上是希望夺人眼球,却低估了观众高估了自己。这样的做法是要不得的。我认为,好题材都是从生活中生发出来的,不应该有半点捏造的成分。”翟俊杰认为电影不应是“娱乐至上”,“现在大家在电影院看到的经常是一些好莱坞大片或者是一些搞笑的娱乐类影片,其实娱乐本身并没有错,人们辛勤劳作了一天,需要休闲和开心,这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是创作者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娱乐不代表粗俗,好玩不能代替好看,不能为了金钱,就忘记高雅。一个民族不能把娱乐至上、娱乐至死当成是终极目的。”

现在有种说法,认为电影是高投资高回报。对此,翟俊杰并不完全认可。他坦言,中国如果中小投资的电影普遍提升质量走向市场,这才是真正的繁荣。“很多国外的电影也并不是高投资,却非常优秀。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很浮躁,需要大家静下心来。”

而对于国产片与好莱坞电影的竞争,翟俊杰说:“麦当劳、肯德基固然味道不错,但中国特色的水饺、面条也别具一番特色,如何才能把国外优秀的文化精髓吸取进来,如何壮大华语影片的影响力,创作出更多的、优秀的、得到市场认同的电影,新一代的导演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编后】当影市大热之时

此次采访正值电影市场大热。

据权威数据,这两年,电影票房市场一直保持每年30%-40%的增速。电影真的成了人们休闲娱乐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泰囧》、《西游·降魔篇》、《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影片不断缔造票房神话,让电影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采访中,观众们对电影的高度热情表露无遗——对于中国电影的进步他们不吝赞美之词,对于电影现今存在的问题他们直言不讳。而有些出乎我们预料的是,受访的著名导演翟俊杰并未因电影市场的红火而头脑发热,他的一番话说得相当清醒。这位几十年里佳片不断的老电影人考虑的是中国电影如何才能尊重观众,如何走向真正繁荣、赢得长久发展。而他的很多想法竟与观众惊人地一致。比如“主旋律影片”该怎样赢得观众,比如对电影的“过度娱乐化”、“低估观众智商”等问题的看法。

这种大热中不浮不躁、以观众为本的“冷”心态难能可贵。这是电影观众们最希望的,也是中国电影持续发展的希望。

推荐访问:京城 电影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