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上那些战火纷纷的记忆

时间:2023-06-01 11:35:1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我比较钟情于军事题材影片,那是因为我喜欢军人,我喜欢军人身上所展现的坚毅、硬悍、威严、刚强的品质,我很崇拜他们身着军装的雄姿勃勃与英武挺拔的硬汉形象。

古典战争片范本 —《巴顿将军》

该片是一部关于二战将军的史诗式传记片,根据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顿:磨难与胜利》和奥马尔·N·布莱德雷所著的《一个士兵的故事》两书内容所创作。这是近十几年来,美国所拍摄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重要影片之一,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该影片将巴顿将军塑造成一个既高大雄伟、又具体实在的艺术形象,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点”;不仅功勋垂世,而且“劣迹”昭彰。通过描写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毁誉参半的经历,包括殴打士兵、发表不慎重的政治言论等都得到了如实的反映。描写出巴顿两极化的人物形象。影片描写二战战争史实,但镜头却几乎一直对准主角,巧妙地让观众从巴顿的个人形象中衬托出美军的力量。全片紧扣主人公,精细刻画出他的性格、脾气与内心矛盾,而没让他淹没在一大堆装甲和隆隆的履带声中。影片不但歌颂了巴顿将军,而且也通过对巴顿这个人物的刻画,肯定了美国在打败德、意,结束欧洲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硝烟散去十年—《拯救大兵瑞恩》

从该影片的票房率和舆论界的一致好评中可以认定,《拯救大兵瑞恩》确实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优秀的战争片之一。在美国战争片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影片很多,而斯皮尔伯格用不同的视角去反映战争的真实性和战争中人物的价值取向,其艺术创作独具匠心。该影片一开始就是长达25分钟之久的浴血交战。描写出子弹射入鲜活的躯体,士兵像割倒的麦子一样倒下,抽搐的身体涌出股股鲜血;搏斗中,面目狰狞的德国兵慢慢地把匕首刺入美国兵的胸膛……。利用一组组疯狂、血腥、恐怖的镜头,将战争的残酷性刻画得淋漓尽致。《拯救大兵瑞恩》正是通过对残酷战争的真实记录,激起了观众对战争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战争是场变异的狂欢—《现代启示录》

如果说《拯救大兵瑞恩》是史诗般宏大场面的产物,那《现代启示录》必定是艺术细节与疯狂战争的结晶!本片描写了神经质的上司为了一块冲浪宝地而发动了一场奇袭,这场稀奇古怪的短兵交战伴随着瓦格纳的《武女神》的曲段,充分刻画了大战前的一丝安逸;从安逸中俺仿佛也能嗅到那股呛人的战争气息……一些小小的细节同样可以表现出一些感悟,如:那场荒诞暧昧的慰问晚会,鲜明地表现出了战争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冲突,连人的欲望都无法满足,那不是标榜着“解放越南、剿灭共产主义”的战争吗?它又能给这些士兵带来些什么呢?本片只是为了表现所谓的战争,剥夺掉人性,只剩下弱肉强食的自然机制,任何的怜悯和慈悲,都是可笑的、虚伪的……不能让现实中的战争继续抹杀吞噬现代社会中仅有的丝丝人性……

影史上最昂贵的影片—《战争与和平》

1968年前苏联版的《战争与和平》是影史上最昂贵的影片,五亿六千万美元的投资,即使是现在的美国好莱坞,许多大片还是望尘莫及。

好莱坞版的《战争与和平》,看来铁了心要把托尔斯泰的名著拍成一部爱情电影,奥黛丽·赫本,被压缩得几乎只剩下一条爱情主线的剧情……想让美国人体会本片的真谛还是很有难度的!没办法,让美国人去感受俄罗斯的历史,是深刻不起来的。

而前苏联版,其宏大的场面,史诗般的镜头语言,让观者无不清晰地看到俄国人自身对本国历史的切肤感受。有可能受美国人的影响,前苏联版的女主角柳德米拉·米哈伊诺芙娜·萨维里耶娃像极了奥黛丽·赫本,除了带了点本民族气质,一样的高挑美丽、一样的清纯活泼,表情、动作也有些相似。不过,这并不影响她演技的发挥。《战争与和平》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后,萨维里耶娃更是一跃成为全世界知名的苏联演员。

最优秀的越战片—《野战排》

影片真实地再现了越战的残酷性,描绘了战争的疯狂、混乱和非理性。被视为最优秀的越战片之一。

战争的创伤充斥于每个士兵的身体和精神上。没有所谓的正义、公平。人性往往在那样的环境下暴露无疑,更加让观众去深思,去思索战争的真正含义。战争带给军人的不仅仅是生理、心理的考验,还有对战争的反省。

世界因此而沉默—《西线无战事》

该影片后来在德国和意大利被纳粹党禁映,直到1956年才解禁。战争到底是少数人的游戏,还是多数人的狂欢呢?动物之间的相互厮斗往往是为了存活下来的原始要求。而人与人的厮斗却没有那么简单,为了生存,金钱,利益;为了不同原因,人们厮斗起来。当牵扯到更多人的利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时,人们叫这种厮斗为战争。人们使用各种工具来杀伤同类,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现在,人们从未停止过!

战场往往被称为绞肉机,无数生灵在这个疯狂的机器中泯灭。电影的视角,从弃文从军的青年学生开始。开始狂热地想投入战争,当目睹了生死,伤病,恐惧之后。他们开始逃避战争,厌恶战争。盼望战争早点结束,战争中没有胜利者。该片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元素,炮弹雨点般落在墓地上,一个个墓坑被掀起;活着的人以棺材和尸体来做掩体,衬托出活人在死人的安息地寻找庇护的情景。

影片的结尾处,保罗用手去抓战壕外的蝴蝶,被敌军狙击手冷枪击中。堪称电影史上触动人心的经典镜头,导演使用生命的渴望和战争的残酷做对比,只能说导演太绝了。

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颁给本片,意味着奥斯卡对本片的肯定。

盖棺之作—《最长的一天》(又名《碧血长天》)

经典的美国战争片。该电影从各个方面描写诺曼底登陆,甚至包括美军、英军、德军、法军、日军在诺曼底登陆这天发生的各种情节。

该片片长178分钟,影片的风格很不统一,由于影片由各个国家的影视人员负责拍摄相关部分,所以有的部分轻松,有的部分凝重,节奏也是快慢不一。电影很多段落比较滑稽搞笑,历史的必然性在本片看来又具有了很大的偶然性,若不是运气和时机的细微差别,战争的最终结果还是很难预料的!

本片被誉为是以传统手法正面表现二战的盖棺之作。之所以这样说,跟影片的投资巨大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大量的长镜头和实拍,场面想不宏大也不可能。准确来说就是烧钱啦!

深陷泥潭—《猎鹿人》

持续十四年的越战可以说是美国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不仅让越南惨遭涂炭,也让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六万美国将士永葬越南,不光挥霍无数国家财力,而且这次战争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成为每一个美国人内心的隐痛和不愿触及的伤口。

战后三十年间,美国出现了近五百余部越战题材的电影,电影成为美国反思战争的重要形式。《猎鹿人》中地狱般的越南战场,把战争中人性的扭曲与疯狂都展示得淋漓尽致,让人不寒而栗,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反思深度。

宾夕法尼亚州的钢铁厂是天堂,而越南的战争泥潭就是地狱;两个极端的地点完全衬托出越战的血腥与残酷。至于俄罗斯轮盘赌命,更是惊心动魄,甚至贯穿全片使其达到高潮部分。战争让敌我发疯失去理智,战争的创伤与毁灭对每个人都是无法愈合的,战后归来的米高,对朋友们的迎接也没有了勇气,住进了旅馆。精神崩溃的力奇留在了越南,终因“俄罗斯轮盘赌”饮弹身亡。腿脚残缺的史蒂夫已经无法面对家人和朋友,在疗养院里逃避着一切。就连等待中的安琪拉也变得神志不清,凄凉悲惨的结局表现了战争的本质:战争摧毁的不止是家园,更多的是人性!

兵败阿纳姆—《遥远的桥》

七十年代摄制规模最大的战争片,明星阵容空前盛大,由理查德·阿滕伯勒执导。描述一九四四年,欧战已近尾声,各地盟军将领认为只要一番猛攻,便可打开通路提早直捣柏林结束战争。于是采取大规模的空降行动降落荷兰,这次战役命名为“MG”,主要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六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桥梁。不料遭遇德军的顽强抵抗,导致盟军二战期间最大的一次空降行动“市场花园”,华美的名字却以失败而告终 。相当好的一部影片,阵容异常强大,阵势异常恢宏。是我见过最宏大的战争片之一。本片和《巴顿将军》一起看,就能得知蒙哥马利是那么冒进了,感觉行动准备不够充分,飞机不够、电台有故障等严重影响战果,虽然所有人都努力了,但还是没有达到目的,其实是次失败的任务。

自以为神的坠落方式 —《黑鹰坠落》

似乎美国每次的海外作战都不是很成功。在后勤上性丑闻不断,在前线上又不断暴露射杀友军和虐待战俘的事;后方反战呼声随着死伤人数的上涨此起彼伏。

这就要反省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战争的目的。影片中的台词很能准确地表达发动战争的错误,“这不是你的战争,你不了解这里的历史。这是我们自己的内战……”。

本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93年10月3日,地点是在政局动荡的非洲国家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部队的120名特种精英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双重使命:为当地群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捉拿索马里军事政府的两名高级将领……

这是一场少数控制着多数本应俯瞰大局的战争,却变成看着自己如何慢慢失去光环如何坠落的战争。美军与索马里摩加迪沙民兵相比,就如同神话中神与人的差距。在现在这个不存在神的时代,总有一些人会出来扮演神的角色来维护正义。联合国的这一次驻军索马里,是为了调停内战,几百万人的屠杀已让世界为之震惊,联合国派兵进驻调停是十分合理的。美军这次的初衷是去派粮及捉住最大的军阀首领艾迪德,这完全是让索马里百姓得利益的好事,毕竟可以让索马里国内的纷争不再那么血腥激烈,目的是好的,但讽刺的是,当美军的黑鹰直升机在摩加迪沙上空掠过时,摩加迪沙市民对这个善意的黑影,更多的却是恐惧与诅咒。

好的战争题材影片还有很多,因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列举。

【责编/九月】

(请作者见刊后与本刊联系)

推荐访问:史上 战火 纷纷 记忆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