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模式探讨

时间:2023-05-31 16:10:2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2009—2013年连续5年,建水县实施了以粮食增收为中心的经济林果套种粮食、水稻多样性混栽、玉米间种薯类、玉米间种豆类、烤烟套种红薯等粮食作物间套种模式,总结其具体做法及经验启示,指出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云南建水

中图分类号 S344.2;S3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221-02

2009—2013年,建水县共完成玉米间套薯、豆类、烤烟套种薯类、水稻多样性混栽、经济林果套种粮食作物、万寿菊套种玉米等累计11.98万hm2,其中:示范片3.65万hm2,辐射区8.332万hm2,项目区比非项目区平均增产粮食491.55 kg/hm2,总增粮58 891 t;累计开展各种技术培训542场,8.39万人次。项目分布在全县14个乡镇160个村,累计涉及农户34.6万户。

1 主要模式

1.1 现有的间套种模式

建水县农作物种植历来有间作套种的历史,农户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模式有玉米间种红薯、玉米间种马铃薯、玉米间种大豆、水稻多样性混栽、烤烟套种秋玉米、烤烟套种秋马铃薯、烤烟套种秋豆类、辣椒间种玉米、果园套种玉米或杂豆、甘蔗套种玉米或杂豆、瓜类套种玉米、万寿菊套种玉米、其他间套种模式。

1.2 适宜推广的间套种模式

1.2.1 水稻多样性混栽。核心技术:高秆稻种选用优质黄壳糯稻、乌嘴糯稻和冷水谷;矮秆稻种选用宜香、内香、中优系列杂交稻品种;播种期在3月上、中旬,其中糯香稻品种比杂交稻品种提前10 d左右,糯香稻与杂交稻的行比为1∶4~6,种糯香稻2.25万~3.00万丛/hm2;两者共生期为110~120 d。水稻多样性混栽,高矮品种相差30~40 cm,充分协调了稻田的光、温、肥资源,丰富了农田的品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提高了品种的抗病能力,实现了项目区农户的增产增收。

2013年全县共完成中心示范片3 337.33 hm2,辐射带动3 340 hm2,分布全县14个乡镇140个村,涉及2.8万户,中心示范片平均单产10 299 kg/hm2。辐射区平均产量10 249.5 kg/hm2,比非项目区平均增产460.5 kg/hm2。

1.2.2 玉米间种豆类。主要栽培技术:高秆作物玉米品种主要选用路单8号、云瑞88、佛单5号,矮秆作物选用干、鲜两用的甜脆大豆;高矮作物同时在5月中、下旬播种;玉米与大豆的行比为2∶3,玉米种植密度为4.5 万株/hm2,大豆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采用N、P、K和微量元素测土配方施肥和地膜保湿栽培;鲜食大豆共生期90~100 d,干收大豆共生期125~130 d。

2013年,在曲江、青龙、南庄等10个乡镇,完成了玉米间种大豆、玉米间种白腰豆、玉米套种地京豆、玉米套种花生等模式中心示范片1 339.33 hm2,辐射带动推广2 686.67 hm2,项目区共10个乡镇140个村,涉及农户1.5万户,中心示范片玉米平均产量5 782.5 kg/hm2,大豆平均产量2 059.5 kg/hm2。辐射区玉米平均产量5 799 kg/hm2,大豆平均产量1 924.5 kg/hm2,中心示范片和辐射区合计面积4 026 hm2,平均比非项目区增产粮食495 kg/hm2。

1.2.3 果园套种粮食。经济林果套种粮食作物主要在幼龄果园中推广,如石榴套种玉米、柑桔套种红薯等,石榴套种玉米主要技术要点:石榴种植规格为4.5 m×3.5 m,果树行间距离大,幼龄果园套种4行玉米,播种规格为40 cm×30 cm,种植玉米3.0万株/hm2,播种期在5月下旬,品种选用株高较矮、株型紧凑的云瑞88、路单8号,采用配方施肥和盖膜保墒栽培技术;玉米抽雄期强化蚜虫防治,避免加重果树虫害[1-2]。套种共生期110~120 d。

2013年在全县14个乡镇160个村推广果园套种玉米、红薯、马铃薯等作物5 366.67 hm2,项目区涉及农户2.2万户,玉米平均产量为6 057 kg/hm2,比非项目区增产487.5 kg/hm2。

1.2.4 玉米套种薯类。核心技术:玉米品种选用广适丰产的路单8号、云瑞88、佛单5号,红薯品种选用饲料型高产品种红心王、9354-1和优质鲜食品种徽薯,播期选择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玉米和红薯同期播种;采用等比套种,即4行玉米套2垄红薯,各占土地面积的50%;玉米的播种规格为(40 cm+80 cm)×25 cm,定植3.3万株/hm2,红薯播种规格100~110 cm×25 cm,定植1.65万~1.80万株/hm2,施肥采用配方肥与农家肥拌匀作底肥一次施用;玉米中耕、培土各1次,红薯松土提蔓各1次;强化玉米螟、蚜虫和甘薯小象甲、蛴螬、蝼蛄的防治;实行地膜覆盖,保墒保水栽培;高矮秆作物的共生期110~120 d。

2013年完成玉米套种红薯、玉米套种马铃薯中心示范片3 346.67 hm2,辐射带动推广4 686.7 hm2。分布14个乡镇110个村,涉及农户2.3万户。中心示范片玉米平均单产5 629.5 kg/hm2,红薯产量3 402 kg/hm2,辐射区玉米平均产量5 253 kg/hm2,红薯平均产量3 448.5 kg/hm2。中心示范片和辐射区合计面积8 033.33 hm2,项目区比非项目区平均增产520.5 kg/hm2。

1.2.5 烤烟套种秋红薯。烤烟套种秋红薯是充分利用烤烟土壤肥力富余,烟叶烘烤后土地大量闲置,增套一季鲜食红薯的新兴间套模式。近年全县逐渐发展了上万亩,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途径。2013年,在李浩寨、岔科等6个乡镇,推广烤烟套种秋红薯680 hm2,其关键技术如下:烤烟采摘脚叶后,清除田间杂草,于7月20日前,在烟垄的向阳面松土定植红薯秧;品种选用徽薯、农林54,以茎类脱毒种苗最佳。扦插密度110~120 cm×30 cm,定植2.7万~3.0万株/hm2;烤烟套种秋红薯不需要额外追肥,仅烟地余肥就足够红薯的生长发育。重点是烟叶烤完后及时铲除烟杆和疏松背阳垄面;在薯块膨大期及时防治甘薯小象甲、蛴螬等地下害虫,保持薯块的商品性;烤烟与薯苗共生期50~60 d。

项目区共涉及6个乡镇10个自然村,共计0.6万户,平均单产红薯干4 375.5 kg/hm2,比非项目区平均增产528 kg/hm2。

1.2.6 万寿菊套种玉米。万寿菊间套玉米是一种新模式,技术要点:矮生主产作物万寿菊全生育期150~160 d,苗床期40 d,大田定植期120 d;高秆作物玉米宜选用全生育期120 d左右,株型紧凑的中矮秆品种路单8号。在万寿菊定植后,同期套种玉米。万寿菊采用130 cm开墒,每墒种3塘,每2墒万寿菊套种1行玉米,中间留1墒作主产作物操作沟,行比为6∶1,套种作物玉米的行距为260 cm,株距为30 cm,每塘播3粒种子,定苗时保证留双株,套种玉米2.55万株/hm2。套种作物玉米生长到五至六叶期追施苗肥和小培土,施玉米专用肥300 kg/hm2;玉米生长至11~12叶时,重施穗肥和大培土,施尿素300 kg/hm2。

2013年在利民乡利民村委会新探索万寿菊套玉米模式,面积6.67 hm2,涉及农户4户,经1个点的测产,平均单产玉米1 597.5 kg/hm2,初步取得了新模式套种技术经验,为该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具体做法

2.1 领导重视,确保项目工作正常运转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由县农业局及下属相关部门、项目区各乡镇及涉及村委会层层设立推广领导小组,保障了项目的组织实施。实行“定人员、定规模、定期限、定任务”的“四定”责任制,把计划、任务、资金落实到乡镇、村委会、单位、人员,并建立项目责任追究制[3]。

2.2 科学规划,确保项目落实到位

承担项目实施的部门及早进行安排,划定各项目涉及的乡镇、村社,示范片、套种模式、种植品种等;在项目乡镇开展科技培训、试验示范、督促检查、组织现场观摩和交流等工作。县、乡2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反复勘察,多方比较,逐一筛选,对所选地点严格把关,真正做到布点科学合理。

2.3 多方合作,确保项目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多方合作,强化组织机构,由县农业局、种子站、项目乡镇政府参与共同实施。县农业局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指导、验收等,负责项目资金的监管;种子管理站负责项目建设中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示范片、大面积推广建设和技术培训、田间管理指导、材料收集整理;项目乡镇政府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落实面积、地点和协调工作。

2.4 加强指导,确保项目工作扎实有效

为保证项目实施,在项目启动初期和实施过程中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数字乡村网、手机农信通、报刊、板报、科技直通车赶场(集)等宣传工具,使间套种技术家喻户晓,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为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并安排县、乡2级技术人员全程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做到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

2.5 集成技术,确保项目工作科学规范

在示范片重点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市场销路好的优良品种,根据各地种植情况合理布局品种结构,适时播种,合理安排共生期,合理搭配品种,合理密植,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实行垄作播种,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指标,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综合措施适时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4]。肥水管理以施用腐熟农家肥为主,根据测土结果,坚持N、P、K肥合理施用,增施复合肥。这些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了综合合力,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确保了项目区增产增效。

2.6 严格测产,确保项目任务圆满完成

在粮食作物成熟收获期间,由县、乡2级相关部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测产验收,测产方法严格按照《云南省粮食作物间套种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进行,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严谨性,从而确保了项目任务的圆满完成。

3 经验启示

一是粮食作物间套种项目为保障建水县粮食生产安全和自求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通过推广粮—粮、粮—经、果—粮等不同作物的间套模式,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有效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三是通过项目的实施,更新了干部群众观念,引导项目区群众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生产;四是提高了建水县科学种田水平,粮食作物间套种项目技术含量要求高,集成了种子、栽培、植保、土肥等各专业的先进技术;五是在粮食作物间套种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使建水县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获得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新的机会,为县乡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的农业技术骨干,为建水县今后进行新科技成果试验和示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连续干旱,各种间套模式的播种期延后,影响了间套种增产优势的充分发挥。二是近年来农用生产物资如肥料、农药、农膜、种子等价格不断上涨,大大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导致农户的生产投入压力增大,影响农户对生产的投入,对粮食作物间套种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5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2009年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实施方案[J].云南农业,2009(1):14.

[2] 云南省2010年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实施方案[J].云南农业,2010(8):6-7.

[3] 李永祥.景东县旱地作物间套种现状及发展对策[J].云南农业,2010(11):51.

[4] 朱秋珍,李杨瑞,刘晓燕.广西发展农作物间套种技术的意义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9-120,123.

[5] 刘英.竹园镇三举措推广粮食作物间套种[N].红河日报,2009-03-27(A02).

推荐访问:建水县 套种 粮食作物 技术推广 探讨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