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圩古镇文化景观元素及旅游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时间:2023-05-31 13:15:2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通过对大圩古镇的历史人丈背景CLuE状分析,指出了大圩发展旅游应从街道、建筑与码头等景观元素出发,采取“原真性”、“交互体验式”的设计方法,完善旅游设施景观建设,系统规划旅游布局,从而营造富有本土特质的旅游文化景观空间。

关键词:大圩古镇;景观元素;景观设计

0引言

大圩古镇位于广西桂林灵川县,总面积193.78平方公里,有“小桂林”之称,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大圩西北方向为桂林市区,相距23公里,地处漓江中段,往南可直通漓江景区。大圩靠近漓江,水路交通快捷,是桂林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品贸易集散地。拥有明清时期独具特色的集市格局。大圩丰厚的商业文化、人文文化和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特色街道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接踵而至,拥有很高的历史、文化、景观与建筑艺术价值。

1大圩古镇概述

1.1自然环境

大圩地处丘陵地带,群山环绕,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充足,土壤肥沃,可种植多种农作物。境内有漓江、古东瀑布、磨盘山、毛洲岛、冠岩溶洞、龙岩等自然风光。

1.2历史人文背景

大圩古处百越,战国时期地属蜀国,秦朝为桂林郡地,汉朝划归零陵郡始安县,唐朝时属于桂州始安县。自秦开凿灵渠联通湘江漓江后,大圩开始逐步发展。秦汉之后水路交通发达,成为始安郡的水运码头。北宋时期贸易往来昌盛,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明朝改称芦田市,后因集市庞大,取名为大圩,成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

1.3古镇现状

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往往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并且很大程度促进拉动地方经济发展Ⅲ。大圩以“古”闻名,加上临近桂林,地理位置优越,旅游人数不断上升,旅游业逐渐成为大圩的重要经济支柱。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古镇商业功能的丢失,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古建筑年久未修,急需得到相关的保护与修复;居民渴望改善居住条件,纷纷在原先的古建筑后面加建现代钢筋混泥土结构建筑,且没有统一布局规划,杂乱无章,新建筑高度上没有把控,伫立在二层结构的古建之后,大窗玻璃异常显眼,破坏了完整的古建筑群风貌;旅游基础设施的缺乏、落后,不能充分的满足游客“衣、食、住、行”的基本要求;没有具体的旅游游览路线,无法形成有效的景观吸引力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大圩发展成为旅游名镇,亟待解决。

2古镇文化景观元素

一个区域内景观元素的个性与组合是构成该区域景观环境整体风貌的重要因素。大圩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流中,留下了诸多宝贵的人文遗迹,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财产,也是构成其古镇风貌的核心价值因素。

2.1街道

在明清时期,大圩已是各路商贾往来的贸易集散地,商品贸易市场繁华。到了民国初期,大圩沿岸建石板路,沿路形成了八条大街以满足其商品往来贸易空间需求,它们分别是:老圩街、福星街、兴隆街、隆安街、地灵街、鼓楼街、塘坊街、泗瀛街。大圩得水运而盛,所以多数街道可直通各河运码头:福星街可通卖米码头:兴隆街可通渡船、狮子码头:隆安街可通石矶、社公码头及大码头:地灵街可通社公码头:鼓楼街可通鼓楼、秦巨利、卖米码头:塘坊街可通塘坊码头。石板路是大圩的特色景点之一,为民国商人李实甫所建。石板路总长800米,宽2米,道路多为青石板铺地而成,累计用料1.5万块,古色古香。石板路两旁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代二层青瓦砖木结构建筑,前为店面后为屋室,因建筑狭长又称“筒子屋”。沿路而行,呈现出一派古风气韵。

2.2建筑

大圩建筑類型种式多样,可分为古民居、会馆、寺庙、石桥、亭等,是大圩古镇风貌重要的构建因素,挖掘、分析它们的艺术价值对传承与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和营造鲜艳、秩序的景观空间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古民居。大圩古镇现存民居建筑中,明、清及民国时代建筑占65%以上,其中泗瀛街可达80%以上。大圩区位临近江河,地势自东向西抬高,所以建筑通常沿江分级建造。沿江建筑一层架空,二层向后抬升,形成前矮后高形式,二楼能直接观赏到江景。由于街道窄长,店面往往不大,呈纵向发展,多有三进及四进院,住宅内安有天井。建筑的木结构采用穿斗式手法,屋顶通常为前后仅两坡、左右山墙与屋面相交的硬山顶,顶面用青瓦遮盖。为丰富空间,建筑上檐出挑,用穿斗式木构斜向加持稳固。大户住宅设有山墙,隔开与邻宅的空间及防火防盗。建筑整体素白淡雅,墙面浮雕简洁轻快,典型的古民居有“四大家”:廖宅、李宅、黄宅与高宅。廖宅于清末所建,位于福星街,为二进院建筑,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内雕有诗词书画及飞禽走兽,精巧细致,美轮美奂:李宅于民国十五年所建,位于塘坊街,邻近塘坊码头,二进院建筑,三层砖木结构,建筑二层窗棂上有“欲学晏子,仰慕陶公”金漆8字:黄宅为清代所建,位于塘坊街,三进院建筑,内部构建雕刻精美;高宅位于鼓楼街,原为四进院,现仅存一进,前为布庄后为廊坊,现已转让他人作为旅店及古玩卖场。

②赣湘粤会馆。三地会馆为往来贸易中各地商贾所建,是各地会馆中最为繁华的三大会馆。其中以湖南、江西会馆财力最为雄厚。如今湖南会馆仅残存三间一进砖木结构建筑,江西会馆原馆已拆,现新建为砖木结构,三进三开间,改名为万寿宫。广东会馆已毁坏。

③寺庙。大圩寺庙有清真寺、关帝庙与汉王庙。清真寺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二层建筑,三进院,由伊斯兰教徒捐资建成,是当地回民进行宗教活动的产所,如今仅存大殿。关帝庙原为三层三进院砖木结构建筑,为大圩最高,宣扬“信”、“义”的交易思想,是原先最兴盛的寺庙,在抗战时期日占期间关帝像被拆毁,2005年被商人收购,新建为5层粉色建筑,对古镇的整体风貌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汉王庙在清朝嘉庆年间被政府用来规范大圩市场秩序与交易准则,得到商贾及村民的信服,现汉王庙已为私人所有,已无原用。

④万寿桥。万寿桥伫立马河之上,东连泗瀛街,西接石板路,样式为虹式单拱石桥。明朝万历年间所建,已有400多年历史。原为木板桥,后被冲毁,1903年重修为单拱石桥。总长29.6米,宽7.1米,原有四座精雕石狮立于石桥四角,文革时损毁。久经人踩,桥面石头光溜发亮,夹杂些许小草,生动自然,现常为影视剧取景地,依旧焕发鲜活的生命。

⑤雨亭。雨亭建在兴隆街,为清朝道光时期所建,在渡船码头周边。为木制抬梁式构架,造型古朴大气,内有大厅、戏台、天井等,供商贾、居民休闲娱乐之用。通常表演桂剧及彩调,后舔加棋牌茶社。雨亭还兼有调节商贾纠纷、村民矛盾的作用,现保存完善,成为大圩老年人活动中心。

2.3码头

大圩因便利的水运而盛,历史累计共建13个河运码头,曾一度超越同时期的桂林,足见其水运之发达。河运码头通常长10米、宽3~4米左右,用石堆砌,下入江内上入街巷,各有其作用:卖米码头专运大米;鼓楼码头运茶、油、盐、布匹等生活用品:塘坊码头为官府停船与上下码头之用:大码头水域宽广,是商运及百姓船只停泊及起运处;其他还有药材、陶瓷、酒运、人运等渡口码头,现保存尚好的存有5座,剩下皆有淤损,可待修缮供造景之用。

3古镇旅游景观设计方法

3.1恢复“原真性”民俗文化景观

古镇旅游其本质上不仅仅是“古建筑旅游”,它是古镇民俗文化体验旅游,旅游者通过对古镇居民行为景观、日常生活、习俗惯制、岁时节令等民俗文化的体验,达到对古镇价值的全面理解翻。要塑造大圩的“原真性”景观环境,就需要从历史河流中寻找、挖掘本土的文化特质。可通过相关古籍、县志、历年大事记等方式,通过相关历史描述与记载,补充与完善大圩传统聚落的空间格局:以建筑为点,修缮古建,统一沿岸景观建筑风格,还原“四大家”、赣湘粤会馆等建筑特色:以街为线,控制保护好石板路及各街道与河运码头相连的规划格局,设计古镇内部游览路线,完善万寿桥的景观秩序,布置古镇旅游出入口等交通路线;以古镇整体环境風貌为面,对已有的现代民房进行有组织的拆迁或改建,力求建筑风格上与古民居、街道等原生环境相一致,营造与恢复明、清及民国时期的聚落空间格局,让游客重新体验到“前铺后宅”、“多进深院”、“街码相连”的传统民俗景观风情,从而加强大圩古镇的核心旅游竞争力,扩大旅游吸引力,奠定发展旅游名镇的现实基础,同时对传承与发扬大圩本土民俗文化也能起到有效的促升作用。

3.2加强“交互体验式”景观设计

所谓“交互体验式”的景观设计,可以理解为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创造出适合场所特点,使人能够参与到景观设计的要素中来的空间环境,从而形成人与景观环境的交流互动。在大圩的建筑、街道等象征性景观文化中,可通过设计雕塑、景观装饰、记事碑、音乐装置及导游的讲解等可具体感知的形式,令游客与环境中的各要素引发共鸣,在内心情感上发生变化,得到某种意义上的心理需求:可以是对大圩历史文化的了解:可以是感概时光飞逝,物是人非;可以是置身其中,享受片刻的前人生活;可以是时光穿梭,勾起些许往事回忆。加强交互体验的景观设计,才能更好的塑造一个活的、有灵性的、让人流连忘返、思绪万千的大圩古镇。

3.3完善旅游设施景观建设,系统规划旅游布局

大圩发展旅游必须完善设施景观的建设,设施景观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施和室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带有本土文化色彩的景观设施,是构建大圩传统景观聚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旅游“衣”、“食”、“住”、“行”的基本要素,加快游憩设施、餐饮服务、民宿酒店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大圩古镇的综合接待服务水平。在旅游规划布局上,大圩缺乏一个系统的游览设计,都是游客自由、随意的游玩古镇,没有形成良好的景观秩序空间格局,各景点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不强。没有整体、协调的景观规划布局,就无法展现大圩传统的景观聚落空间以及商贸圩市的文化氛围,无法深入的表现大圩的文化古镇特质,需相关政府进一步的完善大圩的旅游规划布局,划入旅游发展大纲,建立健全围绕大圩古镇的保护发展机制,统筹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从整体空间格局和过程意义上来探讨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一判别和设计对景观过程有关键意义的格局,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基础设施,传承具有本土“原生态”、“原真性”的民俗文化,营造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景观文化空间,重新焕发古镇的生命力,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之路。

推荐访问:古镇 景观设计 景观 元素 方法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