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色彩设计研究

时间:2023-05-29 20:50:2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色彩设计对于一部影视动画作品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有场景渲染、角色创造、彰显主题等作用。经过精心设计过的角色、场景色彩和色彩基调、组合等,往往在影视动画片中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和情感共鸣。本文以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为切入点,对影片中的色彩设计进行探究和分析。探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影视动画创作者,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色彩设计风格,在掌握色彩设计规律的基础上,将丰富的色彩变化所展现的无穷魅力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 动画电影;《花木兰》;色彩

一、动画电影色彩设计的类型分析

第一,色彩基调。通过搭配一种或几种颜色相近的色彩而构成总体色彩倾向,是影视动画作品中色彩基调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影响一部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潜在因素之一,它产生的情境色彩和基本情调,对于周围环境气氛的营造、观影者情绪的调动以及作品主题思路的表现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作品的主题和剧情发展、并遵循色调统一的规律来进行色彩基调的设计,创作者才能创作出色彩和谐基调统一的优秀动画作品。色彩基调是决定作品整体色彩设计成败的关键,根据主题的不同应使其基调随之进行相应变化。除此之外,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而运用不同的色调,也是使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能够保持其对作品浓厚的兴趣的一大要素。例如在影片《花木兰》中,作者用令人感觉苦闷压抑的冷色系来展现匈奴入侵的情境,而当画面转到木兰相亲至荣归故里,则将基调过渡到了令人感到温馨喜悦的暖色系当中。在观看时观众首先接触的便是这根据人物感情基调适时变换的渲染了的视觉效果。一般来讲,动画作品的色彩对比在开场时较弱,高潮时较强,结尾又恢复较弱;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在从开场向故事高潮转变的过程中由暗转亮,整体画面色彩以高调为主,再渐渐转暗直至故事结尾,低调色再次成为主线。由此一来,观众的情绪往往更易被故事情节所感染,不自觉地便被作品的风格所吸引,转而留意其内容,进而提高了观众对作品的兴趣,对影片的关注。

第二,色彩风格。一部作品的色彩风格的确立往往应从其所要表达的情节入手。民族风格、装饰风格两种常用的对于色彩风格的设计。其中,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和风土人情,使不同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尽相同的色彩偏好和审美情趣,创作者应根据创作作品的故事背景,在设计色彩风格时大胆地尝试民族元素,如《花木兰》中对于色彩的处理,就充分的考虑了传统中华民族对于红、蓝等颜色的喜好,使用了大量的变现强烈的色彩,再配以精干、爽朗的人物造型,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民族特色;而装饰风格的设计则通常是作者结合了故事的时代背景和自身主观感受而加以表达的一种色彩风格设计:在《花木兰》的一出场阶段,为了让木兰更符合世俗标准,打扮的更加漂亮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家早日出嫁这一部分,在大人的帮助下收拾打扮,从服饰到装饰都使用了大量的装饰风格的色彩,颜色饱和,搭配的错落有致。用色彩来表达情节,用色彩来展现人物和作品所处时代的特点,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第三,情景色彩。对于情景色彩的设计往往只会在一些以描绘情景为主的情况下才会在色彩设计中处于主要地位。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对于影片情景色彩的处理也变得越来越自由和随性,作者应以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角色的需要为前提,通过对情景色彩的设计才营造或美好或悲伤或祥和或恐怖的环境氛围。而在设计过程中,则应着重对情景色彩的归纳、协调和变化进行设计。色彩归纳旨在在对色彩的纯度、明度、色相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后,通过排除物体的复杂的明暗、光影和结构等因素,利用简易化的手法来强调色彩之间的关系;而色彩的协调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条件下通过对色调、色相的调整来该表整体画面的气氛,以最大可能的满足观众内心的“潜在期望”;色彩的变化则能够使得影片更具画面感和韵律感,使观众能够随着剧情的变化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影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增强其观影兴趣。

二、动画电影色彩设计的常见功能辨析

第一,言语感知与情感功能。我们往往发现当我们在观看影片时颜色丰富绚丽的影像比黑白影像更能引发在场观众的情感共鸣,与单一的线条、造型相比,丰富多样的色彩更加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情绪。正如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所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正是通过在同一色调下的对比所产生的暗示和联想,使得整部作品的情节衔接更加紧密,从而展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而当人们的视觉体验与外界颜色刺激发生作用时,便会引起某种情绪,从而影响其对该信息的注意和认识程度。人们常说色彩是有灵魂的,柔和的色彩表示平静,强烈的色彩表示兴奋。正如约翰内斯•伊顿所说:“在黄绿色底上,红色变成一种冒失的、鲁莽的闯入者,激烈又无常。”又正是因为这种颜色之间的转换,使得影片能够有效地向观众传达出主人公细微的情感波动,从而随着故事情节的演变,使影片的节奏性进一步加强。通过营造不同的氛围来表现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变化,色彩还有益于帮助导演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将影片推向高潮。

第二,角色塑造功能。每个动画角色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命运决定了对于它们的色彩的设计也将大相径庭。一部影片中,对于动画角色的色彩的设计应与影片整体影像风格想呼应,创作者应尽量选取能充分表现该角色形象、行为和情感的色彩。不同的色彩会使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一部影片中通常包含多个不同角色,因此,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应以主要角色为中心,依次进行色彩设计,主角与配角之间的色调要区别对待,所运用的色彩要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表现影片思想服务,以达到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的目标,不至于造成视觉焦点上的混淆。各个角色之间的个性往往既相互独立实则又相互关联,因此,在对某个角色进行色彩设计时,也应将其放到所有角色中进行比对后选择最恰当的色彩。《花木兰》中便以黑色、深蓝色、蓝黑色、深绿色等深色系分别诠释了如蛐蛐、壁虎、皇上、宰相等不同角色的形象特征,从而将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在色彩层面上区别开来,虽效果远不比故事情节发展来得激烈,却会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潜移默化,无形中认同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除此之外,对于角色的色彩也当然不是通篇都使用某一种颜色,而是应根据角色所处情景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恰当的调整。

第三,渲染气氛的功能。作为一种审美符号,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的色彩经常在电影动画中被用以通过对冷暖色调进行对比,从而对故事的环境和氛围进行烘托和渲染,达到影响观众观影情绪和兴趣的目的。毫无疑问,一个含有强烈的多重色彩对比的场面无疑会带给观众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效果。影视制作中,冷色调更加经常被用来烘托周围环境气氛,比如怪异、惊恐的场景往往使用深蓝色等色调来进一步加强影片的整体效果。

三、动画电影的色彩布局分析

第一,静态色彩画面的表现。影视动画片中常常含有超越了它自身所包含的自然色的大量的色彩排列组合,它所表现出的空间性特点和动画作品中所特有的“静态绘画”的特征,使的不同画面的各类色彩组合结构在相同的时间或区域内进行静态、直观的对比,在表述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上起到了更大、更有效的作用,从而从更深刻的角度表达出作品的内涵,促进相对完整意义上的论述结构的形成。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人们所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和谐统一的色彩,而在表现影片情节时,创作者们则往往对于对比或对立的色彩更加情有独钟。在影片中起到烘托与对比作用的立足于独立画面中的不同的排列色彩组合,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元素构成,并相互作用,产生对比、对立、矛盾与反差中烘托角色的个性特点,进一步发展内容情节,使得主题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基于色彩的绘画性与构成性,由各种各样不同的静态画面所构成的动态画面正是因为静态画面的排布方式才变得更加富于美感,具有特殊表意功能的静态画面如同我们常见的绘画作品一样,在影视动画片领域也得到了范围极广的应用。利用特定时间内相对静止的颜色来完成对静物、间歇停顿的动作或拥有特殊镜头画面的描述,是目前影视创作者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动态色彩画面的表现。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是影视动画中常用的两种主要的呈现色彩的方式,同时对比强调在同一时间内色彩所产生的效果,而连续对比则强调在连续某段时间内色彩在画面和镜头上产生的效果。许多不同层次的色彩按照时间的流程在屏幕上铺展开来,随着画面的不断运动形成了序列或者并列现象,强化了影片的场景气氛,进一步展现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故事的思想和主题。如《花木兰》一片中作者在开始的部分就通过大量的灰暗色调的使用来渲染匈奴入侵的紧张、压抑的气氛,而随着木兰与匈奴之间故事情节的铺平展开,其相应的画面色彩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需要着重突出的画面中采用对比度更加强烈的色彩,而在结尾处则采用了更加绚烂多彩的烟花颜色及令人炫目的爆炸来描绘木兰胜利时人们内心按捺不住的喜悦激动之情。由此可以看到,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创作者在故事开始时应尽量使用颜色明度、对比度较低的色彩,以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变化保留充足的发挥空间,随着情节的深入不断加强颜色的对比度,在到达故事高潮时色彩的对比度也应最大限度地加强,而到了结尾处则应渐渐变缓,使得影片的整体色彩显得更加和谐完美,这也就是所谓的动画色彩体现在时间上的艺术。

第三,动静结合色彩的搭配。运动着的动画虽然能够丰富画面感,使故事的情节变得更加完美和谐,然而始终观看连续动画所带给观众的疲惫感则将会使整体动画效果大打折扣,恰当的静态画面不仅使得整个故事在画面观赏上看起来更加有节奏感,也会使得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变得更加恰到好处,使得观众的视觉感受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富于享受。对于色彩的动静结合这一原则如今也已被人们广泛应用在影视动画片这一新兴媒体形式中,色彩艺术在动画中的运用与动画相互融合、相互呼应,从而使观众在美轮美奂般动静结合的色彩中流连忘返,达到创造者创作动画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兰,胡维平.探析动画电影中的主观性色彩结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01).

[2] 张静,孙斌.美国动画角色造型图解式的视觉特性[J].艺术探索,2009(01).

[3] 孙凰耀.动画场景色彩对观众情绪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4).

[4] 张弦.动画电影中色彩渲染对情节发展的推动[J].长沙大学学报,2011(01).

[5] 李维红.色彩的控制与调整关于动画创作中色彩的综合对比[J].美苑,2009(01).

[作者简介] 聂书法(1972— ),女,河北沧州人,硕士,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赵会宾(1983— ),男,河北保定人,石家庄学院美术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推荐访问:花木兰 美国 动画电影 色彩 研究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