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国史与国立战争博物馆

时间:2023-05-29 19:20:3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位于地中海上的岛国马耳他过去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在二战期间承受了轴心国的狂轰滥炸而屹立不倒,本国的国立战争博物馆正是记录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部,由马耳他岛、戈佐岛(Gozo,另译哥佐岛)与其他三个小岛组成,北距意大利西西里岛不到100km,面积316km2。马耳他19世纪成为英国殖民地,1964年脱离英国而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仍奉英国女皇为国家元首。1974年马耳他成为共和国,马耳他总统成为国家元首,2004年加入欧盟,2008年加入欧元区。目前,马耳他全国人口约45万人,属于微型国家之列。

马耳他地处地中海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要地的地位显著。

马耳他国立战争博物馆正面

马耳他历史

根据考古发掘,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西西里岛的居民迁入马耳他岛,他们留下了至今仍耸立在岛上的、由巨石所兴建的神庙,但是后来这些住民神秘地从岛上消失,留下的巨石神庙现今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证的世界文化遗产。

之后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陆续到达马耳他,迦太基人统治了一段时间,直到一次布匿战争,马耳他人反叛了迦太基人,尔后马耳他成为罗马帝国版图的一部分,直到公元870年阿拉伯帝国自东罗马帝国手中攻下马耳他为止,公元1091年诺曼人征服西西里岛与马耳他岛,此后确立马耳他成为欧洲文化圈的一部分。

马耳他地图以及首都瓦莱塔的位置图

中世纪期间,马耳他被易手多次,16世纪时,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西班牙国王的查理五世将当时由西班牙统治的马耳他,永久租让给医院骑士团(Knights Hospitaller,又名罗得骑士团或圣约翰骑士团),他们在岛上建立了马耳他骑士团国,这也是今日联合国永久观察员的马耳他骑士团(Ordine di Malta)的前身。现在的马耳他骑士团在外交上以推动人道救援为主,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以上的合法机构实行此目标。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于马耳他骑士团在岛上另起炉灶感到不安,两度进攻马耳他,1565年即是著名的马耳他之围(Siege of Malta)。面对多于十倍的进攻方,马耳他骑士团率领当地居民坚守城池,面对围困毫不畏惧,最后靠着西班牙援军将土耳其击溃。1575年,马耳他转危为安,保持着超过200年的和平。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席卷欧洲时,马耳他未能幸免,1798年拿破仑迫使马耳他骑士团投降并占领马耳他,骑士团离开马耳他岛转往欧洲各处活动。

从一战中投降的德国潜艇拆下的88mm舰炮

但是,法国在马耳他岛的统治不得人心,引发了住民的反抗,加上与法国敌对的欧洲诸国纷纷支援马耳他人的反抗活动,英国皇家海军封锁马耳他,最后岛上的法军于1800年投降,马耳他成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之后在1814年的巴黎和约,正式确认马耳他为大英帝国版图,岛上又获得了超过百年的安定。但两次世界大战,马耳他都未能幸免,卷入了无情的战火中,而这也是马耳他国立战争博物馆的展示主题。

国立战争博物馆

马耳他国立战争博物馆位于首都瓦莱塔(Valletta)的圣埃尔莫要塞(Fort Saint Elmo),要塞建于16世纪,建造意图是抵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攻,直到20世纪英军驻防时期仍作为军事用途。博物馆仅是占据要塞的一隅,但在设计上充分利用要塞的原有设计,没有过多的装潢,使参观者自然地沉浸在战场的氛围当中。

国立战争博物馆的展示主题以一战和二战为主,体现了“军民一家、同岛一命”的精神,展牌文字为马耳他文与英文,展品为交战双方的武器与官兵的个人物品,以此呈现了马耳他在两次战争中的境遇。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爆发后,马耳他未受到太大的波及,岛上的医疗设施仅有4家医院约200张床的规模,但位于地中海东侧的加里波利之战(Gallipoli Campaign)爆发时,时任马耳他总督的保罗·梅休因(Paul Methuen)预见将会有大规模伤亡,于是下令扩充岛上的医疗设施,在短时间内从200张病床增加到2000张病床。而形势正如同总督所预料,当1915年4月25日协约国登陆后,导致出现大量伤兵,4天之后就有1000多名伤兵被送到马耳他医治,随着战斗更加猛烈,越来越多的伤兵被转送到了岛上,许多建筑被转为医院使用,在1916年1月协约国撤出加里波利时,马耳他岛上的病床已经扩充至20000张,足足是战前的100倍,而在整场战役期间共收容了超过58 000名伤兵,在战事最激烈时期,平均每周都会有2 000名伤兵被后送到岛上。

在马耳他被充作大型野战医院同时,四面环海的环境也是适合安置战俘的地点,共有2000名德国战俘在一战时被拘禁于岛上各个地方。博物馆展示了相关文件以及战俘在拘禁时的个人物品与艺术创作。在2000名战俘之中,最著名的战俘是后来成为纳粹德国末任元首的卡尔·邓尼兹(Karl Donitz)。邓尼兹指挥的潜艇在1918年10月因袭击地中海商船团时遭到英国皇家海军护航舰重创,全舰遭到英军俘虏,邓尼兹在马耳他度过了8个月的战俘岁月。另一个在马耳他的著名战俘为曾任纳粹帝国“二把手”的鲁道夫·赫斯(Rudolf Hess),但也有一些资料显示,鲁道夫·赫斯在一战时应无被俘记录,因此尚待查证。

马耳他主港——伟大港(Grand  Harbour)今景,战时英军舰艇主要停泊于此港,在战争期间是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部队的所在地

日本帝国海军在一战时也曾派驻在马耳他,最高峰时共有17艘舰艇驻防于马耳他。1918年德军在西线开启攻势时,英国需要将派驻在地中海各处的兵力与物资移转到西线运用,驻防在马耳他的日本舰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战结束后,日本帝国海军仍驻防马耳他一段时间,任务转为监视德国在马耳他投降的舰艇,这项任务到1919年4月才告结束,日本帝国海军顺便将7艘投降的德国潜艇运回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期间,马耳他首都瓦莱塔曾是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艇队部的所在地,但由于距离欧洲本土过于接近,担心在战时遭受空袭,于是在1937年地中海舰艇部队迁往埃及的亚力山卓。马耳他在1940年被卷入战火,墨索里尼于1940年6月10日正式加入轴心国对英法作战,在法国和德国签署停战协定之后,地中海北侧刹时缺乏法国舰队的支援,马耳他俨然成为盟军在地中海上“不沉的航空母舰”,有效打击了意大利的海运与陆上目标。

但在意大利宣战后,马耳他事实上没有常驻的英国皇家空军中队,只有单薄的防空部队与4艘刚组装完成的皇家海军海格斗士战斗机(Sea Gladiator,海格斗士的舰载机型),在6月11日意大利的空袭开始,海格斗士尝试迎击意大利的战斗机,但未成功,直到6月22日才取得首场空战胜利。后来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剑鱼式与飓风式战机陆续抵达马耳他,当地空防才开始强化,且具备了攻势作战的能力,而4架海格斗士战斗机才退居二线。到了战争末期,仍有1架海格斗士战斗机尚存,这架代号“FAITH”的海格斗士战斗机成为马耳他在二战期间艰苦卓绝作战之象征,如今成为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德国空军在1941年开始进驻意大利,并对运补马耳他的船团展开空袭。德国空军对于马耳他的攻击十分有效,不仅阻绝马耳他对外的运补,且使包含航空母舰光辉号在内舰艇重创,岛内各处皆遭受空袭,此时制空权也转到德国空军翼下,马耳他一度逼近断粮的窘境。但随着纳粹德国在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与希腊多处分兵,使得马耳他的空中压力略减,运输船团运来了宝贵的物资。

鉴于德军在克里特岛战役中使用伞兵作战损失惨重,希特勒禁止以后再次大规模使用伞兵作为进攻的主力,从而德军放弃了意欲通过伞兵攻占马耳他的意图,这是二战期间马耳他攻防的转折点。1942年,德军再度发起空袭,使马耳他受创惨重,又逼近断粮与弹竭的境况,但很快来自英伦三岛的空中援军不断到来,运输船团在护航下杀出血路到达马耳他,使得轴心国的登陆计划遭到搁置。1942年夏天,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机自马耳他出击扫荡西西里岛的敌军,位于马耳他的海、空部队部队也开始侵扰轴心国运补北非的运输船团,轴心国在北非的补给一蹶不振,为盟军在北非的全面胜利开创了有利条件。馆中收藏有包括盟军在北非战场所俘获的轴心国装备。

意大利曾试图以快艇突袭英国皇家海军停泊于马耳他伟大港的舰艇,但未成功,博物馆内所藏的意大利快艇为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后所俘获

结语

马耳他国立战争博物馆见证了马耳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馆中每件藏品均与叙事内容环环相扣。

马耳他国立战争博物馆后来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整修,重启后的国立战争博物馆叙事的时间点从铜器时代至2004年,但原有的藏品仍是主流。

编辑/郑双雁

推荐访问:马耳他 国史 博物馆 战争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