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反航母战队

时间:2023-05-29 16:40:0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2009年9月,据台湾媒体报道,台“立法院”在审议2010年台湾防务预算书时发现“国防部”在公开预算部分,意外透露海军正秘密研发900吨级导弹近岸巡防舰。据“立委”透露,台海军方面要求(装备)一种排水量为900吨的快艇,以替代趋于老化的快速攻击导弹艇以及8艘临近退役的诺克斯级护卫舰。这种舰艇将由位于高雄的“海军造舰中心”(N avalShipbuilding Center)负责建造,研发代号为“迅海”(swilt Sea),这项计划还在研究和设计阶段,目前还没有拨出资金建造原型艇。新型迅海舰吃水900吨,属于近岸导弹巡防舰,也有大型导弹快艇的味道,舰身为双船身,具有隐身性能,舰身长约40米,配备兵员45人。

2010年4月,台当局“国防部”在台军军史馆举办“海上长城一海军司令部特展”,展示图中有一张“近岸巡逻舰”的计算机原型图,台湾《自由时报》立即披露了这张图。这个原本属于台海军的高度机密项目就此彻底曝光。《自由时报》援引台海军官员的话称,新型巡逻舰采用最先进的双船体结构,具有隐身与高耐波性优点,还可配备自制的“雄风-Ⅲ”超音速反舰飞弹,专门攻击大型水上船舰,堪称台湾版“航母杀手”。不愿透露姓名的作战官员表示,该舰吨位约1000吨,战时可在一般渔港进行躲避及补给作业,在战场的生存率上,比拉斐特级舰、成功级舰等大型舰更具优势。

台版“航母杀手”

台湾研制导弹快艇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作为辅助作战舰只,快艇从来就不是海战的主角。即使这两年美国的濒海战斗舰炒得火热,那也是因为美国有它的特殊国情,美国海军的由海向陆战略需要这样轻捷小舰在近海完成任务。而且在通常情况下,美国引领世界军事技术潮流的情况有所不同,濒海战斗舰之后,其他国家并无大规模跟进的迹象。

此次在预算案审议过程中被曝光的台海军“迅海舰”之所以引得各方关注,并非其技术有多么先进,也不是造价何等昂贵。盖因其与反航母这个时下最热门的概念挂上了钩。快艇本身的特质加上反航母的战术要求,仅凭这两点,我们就可以大致勾勒出“迅海舰”的轮廓。

首先是高航速,速度乃是快艇的立身之本。要达到高航速并非难事,只要有性能优异的发动机和设计合理的外形即可。但对战斗舰艇而言,高海况下的作战能力必不可少,否则风浪一大就不能出海,舰艇也就成了摆设。能同时满足高速和高稳定性要求的非双体船莫属。这也是时下高速船舶最热卖的构型。其次便是隐身,舰船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导弹去,尤其考虑到航母战斗群庞大的屏护舰队和更为庞大的电磁覆盖面积,要想达成“打航母”的任务,最好是让自己在对手的雷达屏幕上消失。此外,要打航母,没有射程超过200公里,战斗部超过300公斤的反舰导弹,免谈。

2010年4月19日出版的美国《防务新闻》周刊(Derense News)发表了该刊驻台北办公室主任温德尔·明尼克(Wendell Minnick)的署名文章,详细描述了台湾正在秘密研发的900吨级隐身导弹艇。文章说,台湾近期宣布计划建造一种排水量为900吨的“新型军舰”,报道称,这是台军规划中的适合在台湾海峡作战的新一代低可侦测性水面战斗舰艇的先导。4月12日台湾“国防部”官员证实了名为“台湾海岸巡逻艇”(TaiwanCoastal Patrol Vessel)的隐身双体艇研发计划。“台海安全研析中心”(SecurityAnalysis Center)主任梅复兴说,海军官员希望基于一种基本设计可以派生出多种舰种,可能产生一个双体甚至是三体的各种不同排水量的多功能水面战斗艇。对于双体船方案设计有人还存有一些担忧。有人提出,台湾没有任何建造此类船只的经验。而台湾当地媒体称这种快艇为“航母杀手”,这就涉及到中国的航母计划,而台湾方面计划为这种舰艇配备最新的反舰导弹——“雄风-Ⅲ”。但是梅复兴驳斥这种说法,他说,新型快艇建造后将执行多样化任务。一位台“国防部”专家的概念图显示,这种快艇看起来配备了8枚舰对舰“雄风-Ⅲ”导弹、1部“密集阵”(Phalanx)近防武器系统和1门76毫米口径火炮。有消息称,这种快艇长约39.6米,载员45名,航速达30节。在设计概念图中,船体尾部有一个直升机甲板,这表明,这种快艇或许会参与反潜战任务,甚至会搭载来自台湾海军三个反潜战中队的S-70C或者500MD型直升机。

军事防务分析家、AMI国际副总裁鲍勃·纽金特表示,从这种快艇的外形来看更像是多种任务平台,而不是“发射后就死”的“导弹射手”,从图片来看,该艇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小的轻型护卫舰或者是一款纯粹的导弹艇。纽金特还将这种艇与瑞典的“维斯比”隐身多任务护卫舰相提并论。

民意代表林郁方说,该舰配备“雄风-Ⅲ”反舰飞弹,可从不同海域,对航母战斗群发动数波视距外的饱和攻击,每一枚飞弹都有击沉大型水面舰的能力,不论是航母、油弹补给舰或坦克登陆舰都可被击沉。

对于研发新型近岸巡逻舰,海军司令部表示,海军希望建立“不对称战力”,因此一直朝小而精、小而巧、小而强的方式,筹建现代化防务武力,以满足台澎“防卫作战”的需求。

“雄风-Ⅲ”——巨人杀手?

“主要攻击雷达截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舰艇”——看看“雄风-Ⅲ”型导弹的设计用途,就能看出它在台军中“反航母”作战王牌武器的定位。或许,对台军而言,平台是驱逐舰还是导弹快艇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导弹本身。

2006年10月,台军“双十节”阅兵活动中,被台湾军方以及当时“总统”陈水扁视若珍宝的“雄风-Ⅲ”型超音速反舰导弹首次公开亮相。2007年11月出版的台湾《全球防卫杂志》,首度披露了“雄风-Ⅲ”的技战术性能与研制内幕。

众所周知,台湾的自主科研能力有限,虽然多年来不断强调“自主国防”,但其所谓的“自行研制”一般都有国外的参照型号,关键技术甚至设计方案都是“拿来主义”。如“雄风-Ⅰ”改进自以色列的“迦伯列”反舰导弹,“雄风-Ⅱ”则和美国“鱼叉”反舰导弹存在关联;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雄风-Ⅲ”的外型也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全球防卫杂志》证实,它的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小型冲压试验弹”(ALVRJ)。

ALVRJ原本是美国海军为验证冲压发动机技术而实施的科研项目,1974年开始进行发射试验。这种导弹通常由飞机挂载,最大速度约2倍音速,射程可达160公里,整体性能不错。不过,由于美军此后将兴趣转移到亚音速的“战斧”巡航导弹上面,ALVRJ在竞标中屡战屡败,因无法取得订单而被打入冷富。另一方面,出于提升自制武器威力的考虑,台湾从1980年也涉足超音速导弹领域,并由“中山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

院”)牵头,陆续开工建设了大型风洞等配套设施。但因为始终无法在至关重要的导弹发动机领域取得突破,“中科院”在无奈之下转向外国求助。考虑到身陷困境的ALVRJ项目刚好符合需要,美台双方一拍即合,遂于1984年以“处理多余物资”的名义秘密实施了技术转让。

美国的支援使台湾的导弹研发能力跃进了10年左右。尽管如此,“雄风-Ⅲ”的开发过程仍然一波三折。文章透露,“中科院”最初打算将引进技术用于开发“天弓”地对空导弹,数年之后才发现对方提供的样品原来是作为反舰导弹设计,根本不能对付空中目标,先期投入的数百亿新台币就此打了水漂。这次失败还引发了“中科院”下属电子所和火箭导弹所的“内讧”,后经“参谋总长”郝柏村居中调停,才总算平包了风波。

1990年,超音速导弹的试制任务转由新成立的“擎天计划室”负责,该部门后来又和设计反舰武器的“雄风作业室”合并,“雄风-Ⅲ”的开发计划至此走上正轨。在这一时期,“中科院”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方面,首先解决了助推系统和弹体的整合问题,又以ALVRJ为蓝本开发出“擎天”载具,并在此后数年中完成了4次试飞,验证了制导和航路控制等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奇怪的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雄风-Ⅲ”却再度从外界的视线中消失,在七八年间音讯全无。直到2004年,台湾当局才放出其首次试射成功的消息。

“雄风-Ⅲ”的尺寸比ALVRJ更大,但二者的外形相似,最大的差别是弹体侧面加装了两支固体火箭助推器,给人以较为臃肿的印象。之所以采用这种设计,主要是因为“雄风-Ⅲ”采用舰艇或地面发射方式,在起飞阶段需要更大推力来克服重力影响。据称,科研人员早先曾将助推器“串联”在主发动机后方,后来基于方便运输的考虑才改为目前的式样。与原型相比,“雄风-Ⅲ”为补偿增加的重量而携带了更多燃料,在发动机性能不变的前提下,至少能以两倍音速持续飞行100公里以上。得益于更高的巡航速度,“雄风-Ⅲ”在实战中可以显著压缩防御方的反应时间,强大的动能也有利于弹头威力的提升。但超音速飞行所带来的副作用,也使得该弹存在红外特征明显,容易被拦截和摧毁;导弹射程受限以及难以实施二次攻击等不足。

根据台军官方公开资料,“雄风-Ⅲ”型射程最高可达300公里,攻击大型海上目标的命中率可达85%。拥有发射后不管能力,一旦锁定300公里内的大型舰船,如果以高空飞行方式可达2.3倍音速,不到6分钟即可飞达敌舰。有一定的航路规划能力,可预设多个拐弯点。它的各项性能数据都跟“白蛉”反舰导弹类似。追风专案

近年来,台湾军方暗中一直积极研究并演练各种反航母方法。早在2007年,台军就开始偷偷推进一项代号为“追风”的反航母专案,准备模仿俄罗斯反航母战术,在5年内编练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反肮母战队”。

“追风”专案的大致内容是台湾海军将在5年内部署130枚“雄风-Ⅲ”型超音速导弹,现役的4艘基德级驱逐舰、14艘成功级和济阳级护卫舰、6艘康定级巡防舰和112艘“光华6号”导弹快艇(还将建造30艘)都将安装这种导弹,多则8枚,少则4枚,形成“集群反航母战斗群”,并主要采用两种“反航母”战术。

一是“快慢配合打击”,即利用隐身效果差但高速的超音速导弹和隐身性强、低弹道的亚音速导弹,实施混合、饱和攻击。战时,台海军将分别从左营、苏澳和花莲军港出发,一南一北遏住台湾海峡的出入口,只要有敌对方航母出现,成功级战舰、基德级战舰上的“雄风-Ⅲ”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锦江级战舰或“光华6号”导弹快艇上的“雄风-Ⅱ”型亚音速导弹,将采取“弹海战术”同时发射,以“一快、一慢”的方式展开攻击,让对方舰艇的防空战斗系统无法同时捕捉来袭目标,最后不是“抓快漏慢”就是“抓慢漏快”,从而突破航母的防空火力网。

二是“追风特攻队”。如果航母的护卫舰艇过多,导致“弹海战术”难以奏效时,台海军还将效仿当年日本“神风敢死队”、模式,组织“追风特攻队’,利用隐身舰艇携带“雄风-Ⅲ”型导弹实施夜袭,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击沉航母”。

导弹快艇一直是台湾海军突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海军中小型战斗舰艇,因为数量多,配备导弹,三十年前曾经叱咤亚太地区,但现在形式老旧,火力贫弱。现有导弹快艇兵力以海鸥级为主。还有两艘200吨龙江级导弹巡防舰,其中绥江舰为台船公司承造,性能极差,长期弃置在左营军港,龙江舰因操作问题,发生过火灾。另外,近年来由台船生产的锦江级巡防舰,性能也不如预期。民进党执政期间,海军设计生产“光华六号”导弹快艇,但因为招标过程中,厂商借着政商关系运作评审委员,造成评选不公,因而延宕多年。为了替换老旧的“海鸥”级导弹快艇,进一步提升水面反舰能力,台湾海军正在加紧建造全新的“光华6号”导弹艇。据台湾《中国时报》5月15日披露,5月14日,台船公司在其高雄厂区正式将第11艘(编号为72)和第12艘(编号为73)“光华6号”导弹艇交付台湾海军。台湾海军“教准部”指挥官李皓和台船公司总经理谭泰平正式签署相关转交文件。李皓称,“(台湾)海军将在现有基础上,陆续推动后续各项自主造舰计划,精实制海战力,以确保台海安全及对外航运畅通。”由于接收的“光华6号”导弹艇已经达到12艘,台湾海军于5月18日在左营军港举行了第一个中队成军典礼,“展示台湾海军在制海能力方面取得的进步”。

“光华6号”是台湾研发多年的新一代导弹快艇,采用类似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的隐身设计,可携带4枚“雄风-Ⅱ”型反舰导弹,对舰攻击火力远远超过海鸥级导弹艇。首个“光华6号”中队服役,标志着台湾海军拥有了一支装备48枚先进反舰导弹的近海快速打击集群。虽然“光华6号”已经成军,但是由于设计周期过长,仍存在一些与隐身设计格格不入的弊端。比如,“光华6号”导弹艇的艇艏和艇艉的机关炮仍为手动操作的敞开式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导弹艇的整体隐身效果。2008年时,“光华6号”原型艇曾在一次台风中失去动力并且搁浅,这又暴露了恶劣自然条件对小型舰艇活动的限制。

虽然发展先进隐身导弹艇面临重重困难,但作为提升水面舰艇实力的捷径,台军还是会不遗余力地在隐身导弹艇身上下功夫。事实上,这种连原型艇还没造出来的“海岸巡逻艇”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在台军秘密筹备的“反航母战力”中有着重要作用。

台军不仅自己偷偷研究和演练攻击航母的最佳方法,还利用各种机会向美国海军官员求教对付航母的战术。根据美国海军教案,一个标准航母战斗群具备同时攻击200个目标的能力,并且可以形成一个纵深达400多公里的多层次对空防御体系,对于飞机和反舰导弹具有很强的拦截及抗饱和打击能力,中小规模的空中突击行动对其不会有多大实质性威胁,因此必须投入来自空中、水面以及水下的饱和攻击力量。根据美军战术准则,要在对方航母战机作战半径之外,发射大量反舰导弹实施饱和攻击,估计一次至少要发射96枚超音速导弹才能突破层层防御,击沉航母。当然,如能造成对方航母护航舰艇的损失超过50%以上,即使航母本身完好无损,也因失去掩护而被迫撤退,达成战役目的。

根据台湾的实际情况,台军具备此类作战能力的装备主要包括基德舰、成功舰和“光华6号”导弹快艇发射的“雄风-ⅢI/Ⅲ”反舰导弹,加上F-16战机的美制“鱼叉”反舰导弹。当然,能从水下展开攻击的潜艇也是另一种重要战术,这也是台军方一直希望购入8艘先进潜艇的重要原因。

美国有意为台军新型导弹艇提供战斗系统设备

针对近日台媒炒作的新型“航母杀手”导弹艇的研发事宜做出的一些评论,台军表示,此前“迅海”计划屡遭扼杀又起死回生,最近的报道是台湾海军试图“放出一个气球”,以便吸引更多关注、获得更多支持。

美国《防务新闻》的文章还称,台湾的分析人士将这种研发中的新型快艇的隐身特点和双体设计与大陆隐身快速攻击导弹艇相比较。而美国的公司已经表示有兴趣(为台湾新型快艇)提供战斗系统雷达和其他设备,但是台军方看起来计划依靠本地产的系统,战斗系统将包括一种由“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分布式结构战斗管理系统。梅复兴主任说,新艇将装备本地的搜索/跟踪和火控雷达,以及光电目标指示器。台“国防部”的消息说,海军或许会直接从8艘诺克斯级护卫舰上和12艘锦江级导弹巡逻艇获取设备,以便节省成本。台海军7艘退役的武进Ⅲ(Gearing)防空驱逐舰近期被凿沉作为人工暗礁,它们上面的一些设备却被保留了下来。

不过,台军这些“如意算盘”虽然自己打得啪啪响,但并不是很经得起推敲。美国《防务新闻》就认为,对远程武器的使用,取决于其远程探测、识别、捕获以及瞄准敌军发射平台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话,台海军就不得不实施近距离攻击,或盲目开火,武器系统的有效射程可能会比设计射程短得多。

还有军事观察家指出,航母作战是编队行为,反航母必须有一个系统性力量。例如,要想突破航母外围防空、反舰力量,台军必须拥有比较健全的雷达、电子战能力,必须能抢在对方航母编队发现自己并发射反舰导弹前实施攻击,这就要求“雄风-Ⅲ”的载体平台具备高超的防空、反潜、对舰综合作战能力。

推荐访问:航母 战队 台军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