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剧与韩国影视剧的创作比较研究

时间:2023-05-28 11:15:3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创作主体和创作文本历来是比较不同影视作品差异和差别的两个重要角度。近年来,中国影视与韩国影视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其创作上也存在着差异。对二者从上述两角度进行比较,明显看出,韩国在编剧方面无论是编剧人才的组成、编剧工作进行的过程,以及影视艺术作品的创造上,既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长处,也有我们应当注意并进行改进的短处。

[关键词]中国影视;韩国影视;创作

一、从创作主体看

创作主体是影视剧的创作者,也就是影视作品的“母亲”,现在专业上被称为“编剧”。影视编剧,主要用文字为未来影片规定了主题、人物、故事情节、剧作结构和影视剧的表现形式等,为影片的拍摄提供基础。在影视剧改编中,编剧需要遵循影视艺术规律和特点,对一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使其适应导演的改编意图和拍摄意图。

1.韩国的编剧。

目前,韩国大约拥有名职业编剧,他们全部隶属于拥有名会员的韩国作家协会。韩国影视剧之所以在近年来能席卷东南亚,最根本的原因归功于韩国的这种影视剧制作体系——韩国编剧会全程参与电视剧的整个制作过程,编剧的地位相对要高一些,他们对于整个电视剧的拍摄和制作都有一定的决定权,同时,观众的意见也会决定许多电视剧的剧情走向。

一般来说,一部韩国电视剧的筹拍周期为两年半,由电视台或者编剧确定好选题后,导演、编剧、制片人三方面共同策划剧本、选择场景,编剧甚至可以直接参与演员的挑选工作。编剧一般会先写好剧本的前面部分,然后剧组才开机,后面的部分则是根据拍摄进度边拍边写。而这个过程才是整个制作的最重要环节,编剧们会不断拿出自己已经写好的部分和观众座谈或者发到网上,及时得到改进意见。《爱上女主播》的编剧朴志现女士说:《爱上女主播》最后两集我总共写了三个版本,前几集播完之后,我把最后两集剧本对观众公布,通过他们的投票来挑选究竟拍摄哪个结局。边拍、边写、边播,这也韩国电视剧的特色之一。

2.中国的编剧。

目前中国大陆的编剧一般有两种出身:一种是电影学院或戏剧学院编剧,专业毕业的专业编剧另一种就是作家。前者因为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人生阅历以及艺术磨砺,难以肩负重任后者,尤其是改编自己文学作品的作家都普遍有着同一种心理:认为文学创作才是自己的最爱,而影视剧的创作只是一个副业,甚至是为了谋生而不得已为之。在电视剧创作上相当成功的小说家海岩就曾直言不讳地说,他的兴趣在写小说。原因是小说是由作家独立完成的,而剧本创作则是由主创人员共同完成,编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时为了配合拍摄和制作效果的需要,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写,不够尽兴。

总之,通过对韩国编剧和中国编剧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了解到,中韩两国在编剧方面无论是编剧人才的组成,还是编剧工作进行的过程等都还是有相当的差异。这些区别其中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长处,也有我们应当注意并进行改进的短处,“去粗存精”是党交给我们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的伟大思想。相信在这个伟大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国产影视剧一定会走出新的一片天。

二、从创作文本看

创作文本,即影视艺术作品。它要符合艺术规律,即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1.文化内涵。

中韩两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都深深地扎根于儒家文化的土壤之上,有着比较相近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对于韩剧,它致力于传达儒家文化的伦理美、人情美和生活美,而中国的影视剧则往往缺乏展示这种传统文化。韩剧通常能够使日常生活的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加以展示,而中国电视剧则常常会让观看者觉得传统文化就像是被丢掉一样,缺少传统文化的成分。

在19世纪中期,儒家文化在中国遭受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直到20世纪80年代,传统道德观念才开始在国内影视剧的创作中初现苗头,如《渴望》。但相比较韩剧来讲,无论是现代题材还是历史题材,我们看到的大都是国内影视剧对儒家文化消极层面的批判讲述和再现,本作为中国文化“根”的儒家文化,却遭到了无情的唾弃和剔除,能够保留下的也仅只是一点点人性的真善美而已了。可是,在韩剧中我们却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到我们久违了的儒家文化的优点。像《人鱼小姐》、《黄手帕》、《加油!金顺》等家庭伦理剧中,提倡的是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爱、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等最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十分迎合中国观众的家庭伦理观念。

2.人物设定。

优秀的影视作品肯定会带有主创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同时也融入人性的复杂,高贵与低贱、快乐与痛苦、美好与丑恶,唯此才能展现出动人心魄的情感力量,相反则体现出的是浮夸、矫情或造作,绝对不会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韩剧的编剧非常懂得如何充分给角色上色,使其性格丰满,有血有肉,不失偏颇,刻画细致,并且常常有神来之笔,虽有时不免落入俗套,但却是值得肯定。

韩国影视剧中没有完全的坏人,也没有完全的好人,只要我们换个身份去看,就会发现因为现实的环境必然就会造成这种性格。如《对不起,我爱你》中男主角武赫由善良的逃避到愤怒的报复直到最后忏悔式的单方面和解与绝望的毁灭皆源于被母亲的“遗弃”,并一个人在澳洲孤独的长大。开始武赫怀着一颗憎恨的心去报复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小允,作为观众我们会不理解,直到故事道出“被遗弃”,的情节之后,观众会立刻站到武赫一边,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观众看到,原来武赫和他姐姐被抛弃这件事情,母亲是毫不知情的,而那个所谓的明星“弟弟”也是母亲为了怀念自己的孩子而领养的孤儿,这时,观众非常为难,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谁一边,因为两边都是有着难言的痛苦的,剧情中一直贯穿着一个关键的人物——女主角恩彩,她的出现,让观众从一开始就知道,武赫是善良的,恩彩从不爱武赫到爱上武赫,到最后为了武赫做出“毁灭自己”的事情,更让我们了解武赫内心的善良。这样精巧的故事结构和戏剧张力,让观看者置身其中,与剧中人物“同呼气,共命运”,这样才是一部影视剧的成败关键。

而现在,我们国内有些影视剧,在人物角色塑造上,往往不够细腻和精巧,对于正面角色性格特点基本是“高、大、全”,反面角色也缺乏设计,不能很好的。从观看者的角度入手。只有当我们能够从正面角色中看到缺憾,从反面角色的悲剧命运中看出更深邃的根源时,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够流传久远。

3.情节设置。

韩剧有着相对固定的故事模式,不同类型的剧种,故事模式不同。大多数的韩剧都如行云流水般的丰富细腻,从平淡中找出一些趣味,激起普通观众的共鸣,给人一种透明、清澈的感觉,含蓄而单纯,吸引着你靠近它、欣赏它,不肯轻易错过。著名导演尤小刚在谈及韩剧热时曾说道“因为它端上来的是一道我们久违了的家常菜,配方正是我们十年前在港台风的影响下丢掉的菜谱……而韩剧恰恰满足了国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我们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很多中年人都在不断提醒年轻人生活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于是,年轻人的目光也复杂起来,很多老年人在弥留之际告诉中年人生活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得多。但是,他体悟出这个道理的时间已经实在太晚。因此,“可怜的人们,整个一生都在‘构思过度’中度过,加添了多少破灭、纷乱和耗费。” 或者,非死即伤的爱情悲剧结局等等。家庭伦理剧一般都篇幅超长,大都百集以上,故事情节发展拖沓缓慢,结构相对松散,让性格较急的观看者受不了。不过,对于偶像爱情剧,由于爱情故事是千百年来让人百看不厌的,故事模式虽然相似,但不一样的主角,不一样的相遇,在一次又一次的巧合、误解、矛盾冲突下,产生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曲折情节,相爱的人总难走到一起,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自然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感情

[参考文献]

[1] 吴锡平.“韩剧热”的文化解码[J].社会观察,2005,(7).

[2] 操慧,刘亚峰.韩剧启示录——兼对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走向世界的借鉴意义[J].中国电视,2004,(1).

[3] 王耕野.“韩剧现象”对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启示[J].电影评介,2006,(15).

[4] 赵春梅,郑美连.“韩剧热”原因探析[J].中国电视,2005,(4).

[作者简介]孙霄(1976—),女,陕西三原人,现任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推荐访问:影视剧 韩国 中国 创作 研究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