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套拍现象

时间:2023-05-28 11:10:3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套拍是现代影视艺术里常用的一个术语,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篇专门讨论影视套拍现象的理论文章。人们包括影视专业领域也只是下意识的使用这个术语,对套拍都没有下过明确的定义。然而这个词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甚至滥用,深入研究并明确它的含义显得尤为紧迫。本文从当今影视界使用套拍一词的诸类现象出发,结合影视艺术规律,试图明确套拍的内涵并尽可能规范套拍一词的应用甚至发现套拍的一些艺术规则。

[关键词]套拍 翻拍 重拍 改编

现代影视艺术领域特别是评论界经常出现“两生花”、“一鸡两吃”、“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双黄蛋”或“一鸭三吃”、“一箭三雕”等词,说的就是影视剧套拍现象。但是由于学术界对影视套拍并没有下过特别明确的定义,因而出现了很多对套拍一词理解上的错误和运用上的谬误,也带来很多影视界版权之争的麻烦。一则题为《“影视套拍、一鸡两吃”,“周璇”涮不了王家卫》的报道称,电视剧《金嗓子周璇》是根据其尘封52年的病中日记构思的。为了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由上影厂又筹备、王家卫执导电影《周璇传》,因为名字相近评论界流传是影视套拍。上海媒体有消息称,这部电影不是根据《周璇日记》这部书改编的,和《金嗓子周璇》不存在任何关系。对同一档期出现的名字相近的影视剧人们最快想到的就是套拍这个词。又有新闻报道“《七剑下天山》影视套拍,同一个角色两组演员”,影视剧“《生活秀》同一个题材,影、视完全是两组人马,两套班子分开做”,而“根据作家东西的长篇小说《耳光响亮》改编的电影《姐姐词典》和电视剧《耳光响亮》是同班人马套拍的”。这二者到底那个才是影视艺术里常说的套拍,还是两者都是影视套拍的形式呢?可见,套拍一词在影视新闻报道和影视评论中是多么含混,对套拍作出学术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

一、“套拍”的含义

首先分析一下“套拍”这个词。在中国汉语里单个“套”字是量词,用于搭配成组的事物。有三种形式:a、用于器物。如一套衣服,一套家具;b、用于机构、制度、方法、本领、语言等。如有一套,这套把戏:c、[这、那]+一套。表示有某种本领、方法。多含褒义或贬义。如另搞一套,别来这一套。搭配后“套”字的意思更加丰富。如“套印”意思是在同一版面上用颜色不同的版分次印刷的方法。“套耕”耕地的方法,(1)用两张犁同时耕地,第二张犁顺着第一张犁犁出的沟进行深耕。(2)机械耕作时,在两个小区内,以内翻法和外翻法为基础,交叉进行耕翻的一种方法。用以减少垄沟,缩小地头回转地带。这两个词语与“套拍”结构相同,可以用相近的方法解释套拍一词。套拍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同时拍摄同一个题材的方法。这个解释与现有相关研究学术文献里能找到的定义基本一致。中国期刊网上有这样定义的,“套拍是影视艺术中常用的一个术语,它通常是指在拍一部影视剧的同时,利用其材料同时制作出另一部影视剧。”

但是这样定义仍然不是明确的,仍然有很多的现象混为一谈。“1998年异彩纷呈的美国电视剧网上,连续剧X—档案的迅速蹿红,令评者大跌眼镜,20世纪福克斯公司更是大张旗鼓地套拍电影(Fight the Future-X档案之征服未来)。目前该剧已经出了九季,一季差不多25集左右,也就是说总共有200集以上。”“《一江春水》是于荣光“演而优则导”的第一部电视剧,在开播之初造成了不小的轰动,然而细看之后才发现,该剧不仅名字‘缩了水’,由半个多世纪前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变成了《一江春水》,就连故事情节、演员演技都今非昔比,一部经典作品没能再现辉煌。虽然电视剧版也请来了人们十分熟悉的莫少聪、萧蔷以及于荣光等响当当的演员,但怎么看都是在演港台言情片。”这是一篇评论文章作为例证来说明“影视套拍是影视剧本特别是优秀剧本奇缺的今天,开创的一条‘一人动脑,十人不愁’的创作模式。”还有的评论称某影视剧将实行电影、电视和纪录片及小说多重套拍等。在这些评论中把套拍和翻拍、重拍及改编相混淆了。

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三个词的解释如下,改编是根据原著重写(体裁往往与原著不同):这部电影是由同名小说—摄制的。翻拍是以图片、文稿等为对象拍摄复制:~照片1~文件。重拍是对景或物的再次拍摄。改编就是不同体裁的相互转化,比如小说改编成戏剧、电影,电影改编成电视剧。而重拍和翻拍传统意义上都是摄影学的专业术语,是对摄影对象的技术处理。重拍是对摄影对象在不同时间的再次处理,是两次重复活动,但是对象本身可能发生变化。而翻拍是对上次摄影结果即现有图像重新处理,与原来摄影对象不发生关系:或者对历史文献等文字稿进行图片化处理,与文字稿等记载的内容也不发生关系。关于电影学和影视批评中的重拍和翻拍都是对摄影技术术语的借用,原来的意思发生一定的扩展。有了这个概念就可以将它们与套拍区分开来了。上文中提到的电影《X档案》是对以前同名电视剧改编后拍摄而成的,不是套拍。不仅体裁不同而且故事结构和矛盾冲突都不完全一致。而电视剧《一江春水》只是对原电视剧《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再次拍摄,属于重拍和翻拍的结合。因为剧中人物和情节都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只是演员和情境发生变化没有达到原著的表达效果。通常在影视技术里重拍和翻拍是结合使用的,二者很难完全划分开来。再看几个关于这几个词运用不同场合的比较。“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不胜枚举,而且常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搬上银幕。这类的重拍片力求突破、用新的眼光、新的角度重新诠释理解原著,像列奥纳多·迪卡普里欧和克莱尔·丹妮丝主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比起原版,新版的《小城之春》虽然在结构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有所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成功。不过,新版也有成功之处。最明显一点是克服了原版的舞台化表演痕迹。重拍不仅是要在艺术形式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要有导演对影片思想内容的独特而深刻的阐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被人们反复的拍摄,但每一次拍摄都融入了导演对原著的理解。离开了导演的独特阐释,重拍也就成了复制。”在影视领域,重拍除了保留摄影术语的含义而且还允许融入创作人员的再思考。而翻拍则更强调技术上的进步,比如电脑特效、图像质量等的改进。这样一分析套拍的含义就明晰多了,它可以是改编小说后同期进行电影和电视剧等多个体裁的创作;也可以是对老电影重拍的过程同期进行新电影和纪录片、电视剧等多个体裁的创作,其中可以有对老电影技术和图像质量的提高即翻拍技术的运用。影视领域纯粹的翻拍电影也有,比如对过去经典黑白电影、默片或者因保存不妥损坏的电影进行翻拍,进行上色、配音、修缮后重新记录在胶片上。如果要给影视套拍下一个较准确的定义,我认为套拍应该是某一影视制作单位在同一档期,对同一题材进

行不同影视体裁(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广告短片、MTV等)的处理。

二、影视套拍产生的根源

套拍是影视艺术领域一个比较新颖的词汇,也是近几年才盛行的现象。较早的影视套拍作品《红樱桃》当年电影非常火爆而电视剧却遭冷遇。而如今套拍更加火爆。第六代导演出身的管虎要套拍民工题材,电视剧定名《民工》,电影定名《老白干》。吴宇森2006年的华语巨制《赤壁之战地将同时套拍60集的电视剧版《火烧赤壁》。对影视套拍也有很多争议。著名编剧海岩因为电视剧《玉观音》而首度获得最佳编剧奖。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流露出了自己对电影版《玉观音》的不满态度,认为“这是别人的艺术风格,而不是我的”。一次记者问答上,第五代导演霍建起被问道:您刚在重庆封镜的电影《生活秀》是和电视剧套拍的,您觉得这是一种相互竞争还是共同繁荣? 霍建起回答:我想要是能共同繁荣是最好的。因为电影是电影,电视剧是电视剧,这是两个东西,完全不同的形式,没什么必要竞争。其他人可能有一些想法,我个人没有,我只是为了拍一个东西,至于别人拍得怎么样,对我没有一点影响。既然如此,影视制作组织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呢?

从众多影视制作人员和组织的表述和总结中我得出了影视套拍盛行的一些原因:

1、针对不同受众趣味需求。如影视套拍剧《生活秀》投资方北京金英马影视文化公司制片人黄诚坚告诉记者:“霍建起导演的电影版主要用来打开海外市场,傅靖生导演的电视剧会更多地面对国内观众。”导演丁荫楠着手影视剧《梅兰芳》池要同时完成电影版和电视剧版,全面占领市场。丁导透露:由于电影和电视剧的观众群不同,所以将电影版和电视剧版的《梅兰芳》同时推出,才能最大限度地让观众看到梅兰芳光辉的艺术形象。采用影视套拍可以抓住电影和电视两个媒体的观众,最大限度提高收视率。

2、在文化工业的侵袭下异常缺乏优秀的剧本,一旦有名作出现就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在影视领域的文化和经济潜能。香港漫画家马荣成创作的漫画集《风云》名声在外,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后票房和收视率上都有不俗表现。

3、充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北京天与地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购得《三重门》版权。据介绍,制作方早在今年四月即买下《三重门》的拍摄权,并打算将这一资源充分利用,先是于本月中旬开机拍摄一部名为《三重门导演手记》的纪录片,意在真实展现韩寒的生活:紧接着在韩寒亲自改编剧本的基础之上把《三重门》拍成一部8集电视连续剧。制作方还表示,考虑到原作的情绪性很强,比起电视剧来更适合拍成电影,因此还将套拍一部电影。这三个环节的制作将全部由一套阵容完成。崔凯昨天透露,《街舞少年》该剧共20集,平均每集将有10分钟的歌舞表演,同期套拍的电影以歌舞为主。崔凯直言,采用同期套拍的形式是为了降低成本,套拍的电视剧和电影将用不同的故事来表现相同的主题。

4、追求艺术效果。央视摄制组副导演王芙英称“宋祖英的《苗山明月》、《家乡有条猛洞河》、《龙船调》三部MTV同时在湘西套拍,大家一致认为,这样情景交融,效果会更好一些。”《姐姐词典》尚未公映,电视剧《耳光响亮》就在一些电视台播出,得到很好的反响。对于影视套拍,蒋勤勤表示很过瘾,电影拍得艺术,电视剧拍得细腻,让她把牛红梅这个人物吃了个透,痛快地演绎了她的人生。有趣的是,演员在拍一个镜头的时候,往往要换两套衣服,为的就是供电视、电影两套剪辑需要。

5、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就是电视电影的蓬勃发展。电影以电视为载体能更加广泛的传播。有人把套拍的电影说成是电视剧的精华。很多电视剧在播放的过程中,电影起到提纲挈领并宣传电视剧的作用,而电视剧又是电影的延伸,扩大该题材的信息量和对观众产生影响的时间。影视套拍同时满足一个题材两方面的要求。

6、平衡投资风险。影视套拍在成本不过分增大的同时,增加了回收利润的机会。要么电影获得成功,要么电视剧有疯狂的收视率。很明显的是大多数影视套拍都是有所侧重的。

综上所述影视套拍是经济利润、艺术追求和技术发展所促生的艺术现象。它对影视艺术发展的利弊仍是批评界争论的焦点。

三、影视套拍的形式和应遵循的原则

影视套拍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体裁上看,最常见的就是电影和电视剧套拍。如上文提到的《生活秀》。还有《三重门》是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三重套拍。也有广告片和MTV套拍。这都是不同影视体裁的套拍。也可以是相同体裁的套拍,如上文中宋祖英的三个MTV的套拍等。

从制作过程看,制片方可以用原班导演和演员在同一档期来完成,也可以两班人马在同一档期来完成不同体裁的制作等。

影视套拍除了可能满足制作方追求的艺术效果和经济利润还会给影视艺术本身带来一些问题。首先是带来影视批评界对影视套拍概念的混淆。比如某制片方因为他制片方制作的电影火爆或者己方以前制作的电影效果不错,时隔很久有组织原班人马或另组织[人马来投入电视剧的制作,虽然题材是相同的,但不在同一档期。这样很容易引起版权之争,而且引起套拍和改编、重拍和翻拍的概念混淆。其次,平均用力,制作粗糙。由于多种体裁同时要顾及到,电视和电影很多元素是有严格区别的,比如语言、情绪、节奏和色彩、服装等。一旦顾此失彼很容易导致电影不像电影,电视不像电视。但是无论如何电视和电影二者要同时引起观众的厚爱总是很难的,在现代影视评论里总是厚此薄彼、是非两分的。再次就是上映先后的问题。先视后影还是先影后视,先上映的必定对后上映的产生决定生死的作用。另外影视套拍投资无论如何比单独电影或电视剧制作肯定要多一些,虽然增大了回收利润的机会,但是大资金投入肯定会有大一点的风险。还有就是影视制作单位钻影视套拍的空子。在拍摄完电视剧后用拍摄好的素材剪辑成一个所谓的“电影”。尽管现代剪辑技术很发达但电影的语感就一无是处。这种违背影视艺术规律的做法注定是要失败的。

这些问题有些是投资学方面的,但更大量的是影视套拍现象作为影视艺术领域特定时代的产物所带来的。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熟悉以上对有关影视套拍现象的理解和规律的认识,要遵循影视艺术的共同原则和社会规范。特别要总结和遵循套拍自身的原则。首先是要有所侧重,不能平均用力。对应影视套拍作品也许两个体裁的作品都会有很好的收视效果,但是在制作时一定要有所侧重。比如把重心放在电影上,可以把电影的宣传做大和用最强眼的制作班底。而电视剧则可以以电影的班底为辅助大力使用新人,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其次要追求艺术效果第一,经济利润其次。通常人们感觉到,对于制片人来说好像除了赚钱拍影视剧就没有什么意义。其实任何影视制作组织都不会用一个完全不,隆影视艺术的人来做制片的。不追求艺术效果就不可能有经济利润。第三要郑重选择题材,不要滥用套拍。影视套拍几经周折越来越有可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套拍现象日益盛行,这并不能证明影视文化的丰富发展,相反证实了文化的缺乏。制片方要郑重选择题材,不能滥用套拍,否则必然导致投资风险。第四要精心投入,切勿急功近利。影视套拍虽然能节约一定的资源,但并不能节约时间。相反,影视套拍的制作时间远远超过单独一部影片或电视剧,有时甚至超过两部单独影片或两部电视剧的制作时间。因为套拍过程中很多交叉的戏份,但并不是相同的,需要不同的化妆和布景,而后面的戏份不得不推迟。因此更需要细心和耐力去打磨。

推荐访问:浅析 现象 影视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