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制片预算管理

时间:2023-05-28 10:10:2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在介绍影视剧摄制程序的大致流程和各阶段成本费用,以及传统影视剧制片财务成本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将全面预算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两大理念应用于构建集团影视剧制片成本管理模式。

【关键词】影视剧;制片;预算;管理

一、导言

中国有名俗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凡事要想做好,事前都需要有一个谋划、预测的过程。随着影视剧制片的市场化运作,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影剧制片成本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日前的成本管理需要,将全面预算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应用于影视剧制片成本管理,是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构建影视剧制片成本管理模式的两大理念。

二、影视剧摄制程序和各阶段成本管理简介

在对影视剧制片财务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之前,笔者先对影视剧摄制程序的大致流程及相关成本管理和核算事项作一简要介绍。

根据原广播电影电视部(87)电字第317号《关于故事片摄制程序及阶段划分的规定》,按一般故事片的摄制程序来看,先后经历了酝酿、筹备、生产三个时期,其中生产时期又划分为拍摄前准备阶段、拍摄阶段、混录双片制作、完成制作及总结结束工作等四个阶段。

1.酝酿时期

影视剧本定稿并经审查通过决定投拍后,企业影视创作生产主管部门确定导演,与剧本作者交换和统一创作意图,确定和完善影视文学剧本,一般需要30-60天。这一时期,由企业领导与有关部门商定制片主任、摄影、美术、副导演等人选组成酝酿小组,并对影片的全片日程、有效长度、总成本、使用胶片种类、外景地范围等主要指标进行测算和提出预案。企业结合影片的拍摄规模、要求与特点,参照各项消耗定额核定全片限额指标,并发布第一号生产通告,宣布人员名单、成立筹备小组,进入影片筹备时期。这一时期虽未正式进入摄制周期,但已经发生支付或结转所选用的影视剧本等费用。

2.筹备时期

自企业发布第一号生产通告开始到分镜头剧本审查通过为止的时期。本期为正式摄制周期的开始期,一般30-60天。主要任务是:①进一步研究剧本、统一创作意图;②搜集资料、体验生活;③初选全片外景;④完成导演阐述;⑤绘制布景气氛和平面草图;⑥完成分镜头剧本,选择演员,提出候选名单;⑦确定参与拍摄前准备的人员(如特技设计、摄影和制作等到组工作时间)等。最后,由企业发出第二号生产通告公布摄制组名单,正式投入影片生产时期。这一时期内将发生支付分镜头剧本印刷费、资料收集、体验生活和采选外景等费用。

3.生产时期

自筹备期结束直至影片摄制完成并送审通过取得〈许可证〉为止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影片摄制生产的主要时期,也是影片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时期,一般需要120-220天。其中又分为拍摄前准备、影片拍摄、混录双片制作和完成片制作及总结结束四个阶段。

(1)拍摄前准备阶段(30-55天)。主要是影片摄制组全体人员研讨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阅述,统一创作意图;完成各项创作设计,选定全部演员并组织有关人员体验生活、重场戏的排练和外景复查;确定人物造型和拍摄必要的试镜头片;完成服装、道具、布景等设计和制作,在技术、物资等各方面为拍摄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这一阶段的成本管理和核算,主要是编制影片生产的全部工作计划和费用预算,并支付演员体验生活,以及服装、道具、布景等设计和制作费用,并且照摄制计划与进度编制制片备用金计划,支付发生的差旅费等各项有关费用。

(2)拍摄阶段(60-130天)。本阶段的期限是由拍摄日、掌握日、准备日、运转日、学习日、节假日、最后样片精修剪接和配对白的日数,以及外景阴雨估计等必要的机动日所组成。每个拍摄日的平均日产量定额(按分镜头剧本计算的有效长度)为50-90米。本阶段拍摄工作照和剧照;搜集音响资料和画面镜头资料;全部样片精修剪辑和对白配、录;对白双片送审后,完成一般性的个性初拍和作曲工作。本阶段是摄制组影片摄制工作的主要阶段,也是物资消耗和费用支出最多、最集中的阶段。因此,在本阶段中,应当加强对拍摄阶段所需资金的筹措、调度、安排和控制,按影片摄制计划和进度考核和监督有关成本、费用的开支。通常企业财会部门应委派专业会计人员随同摄制组进行“跟片”核算,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3)混录双片制作阶段(15-20)天。主要工作是完成全片音乐、音响效果和混合录音;企业领导审查混录双片后送上级主管审查,以及经审查通过后由企业发布第三号生产通告进入完成片制作阶段。本阶段主要发生支付配、录音、双片和拷贝送审等有关费用,并整理、核实会计凭证与记录,为全片结束编制财务决算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完成片制作及总结结束工作阶段(18-20天)。本阶段主要完成洗印原底校正拷贝、标准拷贝并送电影局审查,提交由技术部门签发的拷贝技术鉴定书;完成预告片的制作;导演和制片主任分别作出艺术总结和生产总结;剪辑、录音部门整理镜头、音响资料,列单保存;整理影片摄制程序中的各种资料,列单入档保存。最后,企业公布影片审查评定的意见和影片拍摄日程计划及拍摄预算的执行情况,宣布摄制组工作结束。此时,应当及时清理全部财务账目,完成影片摄制成本结算,编制和提供影片摄制成本资料,并分析和评价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

另外,在现市场经济时代,每部影片都由投资方自主发行,宣传发行期也是影视剧制片的一个重要阶段,宣传发行工作贯穿于影视剧从筹备到发行的整个过程。这一时期将发生广告费、宣传推介费、发行业务费、发行佣金等费用。

三、我国传统的影视剧制片财务成本管理模式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影视剧制作的管理采用前苏联模式,即国家根据每年的影片摄制计划将影片分配给各大国营电影厂拍摄,同时将资金分配给各电影厂,各电影厂拍摄完毕,交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一发行放映,并按国家规定的办法进行结算。有关结算的主要规定有:文化部《关于试故事片、舞台艺术片新的结算办法的通知》([87]文电字第1588号)、广电部《关于调整电影影片发行权价格的通知》(广发影字(1989)425号)等。

在成本管理方面,国家根据影片的制作标准以概算的形式向各电影厂进行拨款,电影厂根据影片的摄制计划、分镜头脚本、分场景剧目等,以及国家下发的各种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编制影片总体详细预算,由导演和制片主任共同对费用预算负责。有关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的规定主要有:财政部《国营电影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87]财文字第34号)、广电部《电影制片、洗印企业成本核算规程》(广发影字[1988]289号)、广电部、财政部《故事影片摄制酬金暂行规定》、广电部《科教影片摄制酬金暂行规定》(广发影字[1987]820号》、广电部《电影宣传品素材供应办法》([86]电字第505号)、广电部、财政部《电视剧制作费用开支标准的暂行规定》(广发计字[1987]915号)等。

为加强摄制组财务管理,摄制组制定专门的财务管理规定,设立摄制组专用银行账户,并设专职会计核算员进行核算。影片拍摄完毕,将根据影片拍摄过程中的记录(即场记、副导演、制片主任的记录等)进行决算,分析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四、集团影视剧制作财务成本管理模式

做好集团影视剧制作的成本管理,可行办法无疑是在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基础上,执行好预算,在按计划保证拍摄质量的前提下,按预算控制各项支出。集团影视剧制片成本管理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环节: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广义的成本预算可分为概算和详细预算。

(一)概算

概算,顾名思义就是概要的计算,是影视剧项目策划及筹备阶段所涉及的重要财务文件,概算的编制是在经验及常规行情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报价所做的影视剧项目成本计算,是投资及市场效益预测的重要参考依据。概算由制片人或项目承办人编制,经电影电视剧评审小组审核后,报告集团领导审批。电影电视剧评审小组应当有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必要时还应当聘请熟悉目前影视剧行情的,一直从事影视剧实际制片管理的专业人士。

1.概算的编制应当考虑资金来源与投资回收方式

编制概算应当考虑资金来源与投资回收方式,概算应当在预计成本小于预计收入的前提下编制,如果预计成本小于预收入,则项目不可行。不同类型的影片,其制片资金来源与投资回收方式也各不相同。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主旋律影片与商业影片两者之间。主旋律影片的制片投资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电影局与各级政策支持,其资金回对市场依赖相对较小;而商业影片的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其基本是依靠市场来回收投资。

目前,对于商业片而言,其所面对的市场包括:票房市场、电视、音像市场、网络、其他衍生品授权等等,目前最大的还是票房市场。对主旋律片而言,除上述收入之外,其收入还包括:政府资助、“华表奖”与“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金。

2.概算的编制应当考虑档次

概算的编制应当与拟制作影视剧的档次相称。

目前,影片投资出现两极化的趋势,一类是走大投入、大制作路线,投资一役者在三千万元人民币左右;另一类是走低成本、小制作路线,制片成本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近年来又兴起了一种电视电影、数字电影,制作成本一般在30——120万元左右。

在电视剧制作方面,从单集电视剧投资成本来看,目前我国的电视剧大致可以分为三档:第一档属于大成本制作,目前,我国的一档剧以古装剧居多,古装剧成本在40万元以上,现代剧在35万元以上。第二档属于中档投资,古装剧成本25-40万元,现代剧成本17-35万元。第三档是小成本制作,古装剧成本在25万元以下,现代剧成本在17万元以下①。

(二)详细预算

详细的预算应当在改写分镜头脚本和采景之后,且在摄制组成立以后,这个时候剧本的各个元素都已经被分解开,演职员都基本到位,每个演员有多少戏,价位是多少,总共有多少个场景,哪些地方需要置景,总共需要多少置景费等等基本都已经确定下来。

通常一个剧组可分为:制片部门、导演部门、摄影部门、录音部门、美术部门等部门。编制预算时,制片人可要求各部门根据要求把各自的预算做出来,交到制片主任或制片人手里,然后由他们进行汇总,做出总预算来,总预算应当按规范格式详列各种费用,并附有关合同协议。

在很多情况下,各部门报上来的预算经常都会超出制片人预想的数额,从部门的角度看,总希望在资金方面留有余地。制片人一方面要对各部门的工作状况及资金的真正需求量有所了解,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另一方面,在资金使用方面要分清轻重缓急,尤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更要合理地分配好资金,最大限度地保证影视剧的质量。

制片人编制的总预算应当经集团电影电视剧评审小组审核后,报集团领导批准后为正式预算,据以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

另外,为做好制片概算和详细预算,对部分费用实行定额管理和最高限价管理也不失为一种较为可行的措施。集团相关规章规定:稿酬标准,电影类剧本(能满足90分钟长度的影片含动画电影):50万元以下/部,电视剧类剧本(每集2万字台词量):5万元以下集,动画电视剧剧本(22分钟左右):2万元以下/集。

(三)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主要由制片人、执行制片人、制片主任和摄制组会计核算员负责,在根据预算控制成本费用的过程中,要贯彻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保证制片质量的前提下,努力节省开支,在预算限额内统筹使用各项费用。如确实由于不可抗力和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确需超预算,应当提前向集团和电影电视剧评审小组提出申请。

摄制组设立专门的摄制组银行账户,摄制组会计核算员应当按日序时归类登记各项成本费用,回集团后,立即向集团财务报账。影视剧通过国家广电部门审核通过后1个月内,必须完成影视剧拍摄成本的决算工作。

(四)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影片拍摄结束,应当根据拍摄计划,详细预算,场记、副导演、制片主任等人员的计划和记录进行决算,分析成本超支或者结余的原因,为今后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借鉴。根据超支或者结余的原因,以及拍摄质量的保证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

注释:

①赵子忠,王伟.中国影视投融资的产业透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44.

参考文献:

[1]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故事影片生产管理手册,1990.

[2]于丽.电影电视制片管理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3][美]格里格雷·古德尔(Gregory Goodell).独立制片——从构思到发行的全程指导[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4]陈晓春,张宏.电视剧制片管理——从项目策划到市场营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王甫,吴丰军.电视制片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财政部教科文司、国家广电总局计划财务局编.电影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7]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作者简介:方泽坤(1970-),男,广东揭阳人,大学本科,会计师,从事财务会计工作20余年,对影视剧制作财务管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见解,现供职于深圳广播电视传输中心,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实务。

推荐访问:制片 影视剧 预算管理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