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信仰的背叛与回归

时间:2023-05-27 16:10:1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西方文学与电影常以《圣经》作为创作的源泉,在作品中往往通过对人性精神的背叛、反省、回归来反映基督教思想。本文通过对电影《惊情四百年》中德古拉精神信仰的背叛、回归进行分析,揭示西方电影中宗教思想的渗透,了解基督教思想的发展和核心内容。《惊情四百年》中的德古拉伯爵所代表的人物是对宗教产生质疑,从而走向背叛,最终在和上帝的反抗中由于人性的善和信仰的驱动,使自身走向回归的一类人。

[关键词] 精神信仰;背叛;回归;基督教思想

 由于受宗教信仰的影响,美国电影与基督教思想息息相关,电影中的爱情和宗教信仰往往是由冲突转向融合,从批判走向颂扬,从而重叠体现基督教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基督教追求永生,而永生必须以爱人和爱神为前提,爱神则成为基督教文化的核心思想,基督教强调“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在《惊情四百年》中的德古拉一直在为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上帝服务,但是却未能使自己的爱人在死后被基督所接受,从而产生了精神信仰的背叛和复仇。《圣经》 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仁爱、 宽恕和博爱的基督精神,《新约•加拉太书》 中说:“要通过爱的彼此服侍,因为全部的法律合成一句话,那就是爱人如己(新约:215)。” 基督教徒宣称:耶稣就是我的主人,我的上帝。(John 20.28,cf Jorgensen,J.A.)因此作为基督徒,应该以耶稣为自己的主人,为耶稣精神的传播而生活和作为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得到上帝的救赎。

一、德古拉精神信仰的背叛

《圣经》中常强调人的罪与罚,《旧约•创世纪》中上帝七天造人、造宇宙中充分体现了上帝是万能的,在基督教义中将上帝的特征归纳为:公正、万能、大知、仁慈的源泉、厌罪、信守承诺等,因此基督教强调对人的惩罚、救赎、原谅。因此只有爱上帝,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救赎的同时,也就会去爱人。同时基督徒认为:精神信仰的力量能引领人找到真理,这种信仰使人们能更真诚地进行对话。(WCC,1977:22)但是当德古拉在忠诚于上帝的旨意办事,并为上帝服务时,结果上帝却并未能信守承诺,反而使德古拉家支离破碎,导致其对上帝的忠诚产生质疑和背叛,从而对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以作为自己对上帝的报复。所以德古拉对上帝的背弃是从精神信仰与现实结果的冲突、爱情的消逝,从而引起心理需求的悖逆,最后到抛弃信仰和复仇的一个演化加剧过程。

(一)信仰的动力

在《惊情四百年》,影片运用诡异的背景和漆黑的色彩描写了人性的丑恶。并将丑恶孤立起来,郊外孤独的城堡其实象征着丑恶无法融入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人们憎恨丑恶的心理。德古拉为了维护罗马帝国的宗教信仰和教皇权力而同土耳其人战争时的恢弘场景,展现了德古拉的英勇和为了精神追求而奋勇杀敌,从而完善基督徒的宗教信仰。影片中当德古拉在战胜土耳其军队时,首先拿起十字架,感谢上帝的恩典,使罗马军队战胜了土耳其的入侵。正是由于信仰的动力促使德古拉在战争中,为了维护上帝的旨意和教皇的权利,而和异教徒之间进行激烈的战争,战争中充满了血腥和杀戮,同时电影在技术手段上的处理,运用间接的影子技术突出了战争的虚幻性和神秘性,为以下的发展奠定伏笔。由此可以看出宗教信仰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反映了政治和宗教的关系。

(二)心理需求的悖逆

在德古拉班师回朝时,整个国家应该迎接英雄的到来,家人在荣誉中也应显得自豪和荣耀,无论是在宗教信仰或无宗教信仰的国家,荣耀是每个人的生活追求目标,荣耀的背后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回报,这是一种心理的需求和渴求。然而对于德古拉来说,一切变得那么残忍,其妻子伊丽莎白听到德古拉在战争中阵亡的消息时,由于无法忍受失去丈夫的苦痛而跳城墙自杀。在古老的基督教信仰中,自杀是对上帝的一种背叛,由此不能上天堂,同时也不能以基督徒的方式入葬,从而将其拒之于上帝的门外。当这一切是那么突然地呈现在德古拉面前时,他的精神崩溃了,心理从而产生了对上帝的抗拒和质疑,为了捍卫宗教信仰和神圣而进行的战争,在战斗中不惜牺牲性命而坚持战斗到最后,支撑自己努力杀敌的不仅是自己的精神信仰,还有自己深爱的妻子,为了能和妻子家人团聚,在战斗中奋勇杀敌,最后战胜了入侵的土耳其人,而结果却换来了妻子的死亡。在战斗中,德古拉拿出象征上帝的十字架祈祷战争的胜利,保佑自己和妻子家人能早日团聚,可结果上帝不但没有保佑其妻子的安全,反而导致妻子自杀而不能以基督徒方式入葬。这一切结果不是德古拉所期望的,自己为基督事业的奋斗和献身于基督事业的传播,本想自己为了上帝的事业而奋斗,那么家人也将得到上帝的眷顾和护佑,结果自己的胜利却换来爱妻的死亡,妻子灵魂被上帝拒之于门外,漂泊于天堂之外,这一切使德古拉产生愤恨,从而导致其最终产生了心理的悖逆,誓死决定自己一生将与上帝为敌,以嗜血为生并和上帝对抗到底。

(三)信仰的质疑

基督教自诞生以来,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结成国际性组织。教会利用它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哲学、科学、文学都成为神学的附庸,为神学服务。教会认为凡与信仰无关的知识都是无用的,它让人民“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基督教神学否定人生,否定现实,追求“天堂”幸福,提倡禁欲主义,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按照基督教义“原罪”说,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原生活在乐园,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后因偷吃了禁果,遭到上帝的惩罚,被驱逐出乐园,堕入永劫不复的尘世。因而此生此世就是有罪的,一切世俗活动都是人类堕落的后果。这就是“原罪”说的内容。

德古拉作为基督教忠实的教徒,在人生最为辉煌时期,为了教皇和教会的利益,为了信仰,为了维护上帝安排下的世界秩序,同时也为了能够更忠实地服务上帝,从而使自身和家人在死后能够上天堂,洗清自身的原罪而战斗在前线,打着所谓的为上帝服务的旗号杀死自身认为的敌人,结果得到的却与自己的理想上帝的恩赐背道而驰,因此而对自己深信不疑的上帝和自己从事的事业、为上帝忠实服务维护国家的秩序而产生质疑,最终导致自身行为和最终出发点产生冲撞。

二、精神的回归

任何民族都仇视邪恶,因此主张“善终归会战胜恶的观念”。宗教则更强调善恶观,因此就有了永生、上天堂,惩罚和下地狱之别。《惊情四百年》在强调对爱情、友情、婚姻的忠诚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性的“善”终会战胜“恶”的观点。德古拉在邪恶的报复中由于尚存“爱人”的思想,从而在复仇过程中由于爱情的存在从而折射出其人性的一面,最终导致其在复仇和人性的醒悟中产生精神的回归。

(一)复仇中的醒悟

在德古拉对上帝的复仇过程中,正如约翰•米尔顿对撒旦的描写一样,在无法直面上帝,与上帝进行斗争和作战时,从而把复仇的目标由上帝转向人类。由于德古拉无从实现自己和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之后,他将自己对上帝与信仰之间的恨转嫁到对人类的复仇,他利用人类对金钱、性无法抵御的弱点,充分报复无辜的人。当意识到伊丽莎白就是自己当年的爱人时,他想尽办法唤起伊丽莎白的四百年前的记忆,当伊丽莎白想起过去时,认识到前世和德古拉的深刻爱情,为了爱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成为和德古拉一样嗜血为生,受上帝惩罚的吸血鬼时,从而使德古拉幡然醒悟,爱情并不是要天长地久的相守,而是能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最后选择了上帝,临死前倒在了耶稣像下。完成了精神信仰和爱情的回归。

(二)爱的力量

西方电影和文学作品往往在以《圣经》为主题的同时,也歌颂了爱情力量的伟大。爱情能使人产生本质的变化,在《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由于爱情的失去,从而产生对他人和爱人的报复,由于对凯西的思念导致精神的压抑,最后自杀身亡。艾米丽创造的希斯克利夫这一人物形象是真实的,而在《惊情四百年》中的德古拉具有超人类的物质特征,为其强大和残忍的报复力添加了内在和外在因素。当德古拉在对无辜的人们进行疯狂报复的时候,由于伊丽莎白无意间的出现,唤起了其对爱情的回忆和对逝去妻子的爱,面临伊丽莎白愿意为了德古拉而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变成一个和德古拉一样不生不死的人,永远受上帝惩罚,生活在见不得人的城堡,同时也不会被上帝原谅的炼狱生活时,德古拉猛地醒悟,只有生命的轮回和上帝的感召,才能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安息,爱人并不只是自私的拥有,而是应该让其具有自己完整的生命时,他决定舍弃自己,回归上帝的麾下,爱情使其变得极端,同样爱情的感召使其醒悟,这正是《惊情四百年》所要表达的另一个主题,爱情和宗教信仰具有同样的力量:可以唤醒人的良知和爱人的思想。

(三)回归

精神的背叛与回归需要进行一个艰难的抉择,甚至是以牺牲生命和放弃作为代价。影片中,通过德古拉伯爵对无辜人类的疯狂的报复,充分展现了一个对自己宗教信仰的质疑和背叛而产生极端的一个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形象,这一形象充满了血腥和杀戮,从而也揭示了人性的残忍和无情。影片充分利用诡异的背景和音乐展现了令人恐怖的场景,使人们在目睹血腥的过程中,不断产生自我反省的同时,对精神信仰和人生哲学也产生思考。当德古拉在报复的过程中想要唤起妻子四百年前的记忆,同时唤回四百年前的爱情,而运用魔力将自己的尸体想办法运回城堡,完成伊丽莎白和自己的前缘时,由于人类的团结和上帝力量的介入,使自己醒悟,选择了自我牺牲,还给前世爱人完整生命的同时,在几番挣扎之后,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复仇理念,死在了前世爱人伊丽莎白怀中,将自己的生命结束在了耶稣像下,终于使自己恢复到原本人的样子,摈弃了自己撒旦的身躯,完成了精神回归的历程。

三、结 语

理解西方电影艺术,需要了解西方文学的写作背景和基础,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圣经》知识,这是因为西方电影和文学写作是以《圣经》故事为主线,充分体现西方文学的宗教和文化意识。西方文学的发展同样是以基督教思想的发展为背景,展示西方文化的发展。无论是在科幻片或者悬疑片,《圣经》和耶稣的形象在电影中不断出现,并且已经作为西方电影的一大主要特征。《惊情四百年》中的德古拉伯爵所代表的是对宗教产生质疑,从而走向背叛,最终在和上帝的反抗中由于人性的善和信仰的驱动,使自身走向回归的一类人。同样反映“上帝原谅相信上帝的人,护佑自己的追随者”这一思想理念,仍然推崇上帝至上原则的同时,也歌颂了人性之间爱情的伟大。

[参考文献]

[1] Christian meeting Muslim.WCC Papers on 10 Years of Christian-Muslim Dialogue[M].Switzerland:Gneva,1977:22.

[2] Jorgensen J A.“Word of God”and “Spirit of God”in Christian and Islamic Christologies:A Starting Point for Interreligious Dialogue?[J].Islam and Christian-Muslim Relations,2009(10).

[3] 杨慧林.罪恶与救赎——基督教文化精神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赵云梅(1972— ),女,云南保山人,硕士,保山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国文学。

推荐访问:背叛 信仰 回归 精神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