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治时期的日本武士道思想

时间:2023-05-27 16:05:1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明治时期武士阶级淡出历史舞台,但武士道精神被保留了下来,他们完成了从武士阶级到士族阶级的转变,所以我将考察给予明治时期思想以巨大影响的武士道精神。关于武士道的成立有许多说法,包括这个名称也十分模糊,因为武士道在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之处,应当了解各时代的特点,在进行分析。

明治时期的武士道主要分为这几大流派:“和魂的武士道”, “皇道的武士道”以及以新渡户稻造为代表的追求和新教精神相融合,将武士道推向国际的“基督教的武士道”。如今提到武士道多指的是前两种形式,但我将以第三种的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为中心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渡户稻造;基督教;武士道

1 武士道的成立过程

关于武士道的起源,大多说法认为武士道是和武士阶级一同出现的,在德川时期成立的具有时代性的概念。

1.1 上代的武者精神

最初“武”指的是战斗的技能,在统一全国期间,物部氏向朝廷推荐设立从事战斗的集团,武士也叫作“物部”也是从此而来。但是进入平安时代,社会基本进入了和平时期,之前的武士也不再适用了。

1.2 平安时代后期武士阶级的抬头

随着庄园制度的瓦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病逐渐暴漏,各地大地主趁乱出现,为守护自己一方土地组建自警团。他们拥出自己的头领,结成家子郎党的雇佣关系,和保持武士道精神侍奉朝廷的上代武者彻底决裂。这种主从关系世代延续,结成稳固团结的小集团。其中生发出的“献身的道德”被作为武者的素养被保留下来。

为了克服利己主义,推崇献身精神,为了家的存续繁荣而敢于献出生命的“永恒的面子”的荣誉的概念出现了。武士在此时代出现,不能忘记栋梁人物源平二氏,当时武士大多是背井离乡的下级贵族,所以当时武士也被称为“下级贵族的子孙”,他们体内流淌着皇室的血脉,对天皇的崇拜没有忘怀,对以后的政权变动产生重要影响。

1.3 镰仓时代的武士阶级

这是一个武士掌控政治和军事权利的时代,出现了武士道初期阶段的武家法典《御成败式目》,通过制度和法条对武士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进行规范,还制定了提高武士政治地位的道德教育。第五十一条提到要尊重祭祀和佛事,利用宗教对武士进行教育,从而确立了武士不容轻视的最高地位。

这个时期还将武士与禅宗紧密相连。天台、真言等贵族佛教为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集团,将武士和禅宗联系在了一起,禅宗中“不立文字”等教义打消了武士对死亡的恐惧,对武士道的完善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古田绍钦说:“无论是否认为战场是夺取生命的地方,这都是武士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即使战死沙场也不对敌人抱怨,而是抱有感恩的心”,这是佛教思想给予武士道的影响。即使后世的武士道吸纳了儒家思想,但支撑武士思想的绝大部分还是佛家思想。

1.4 从室町时代到战国时代的武士

这是武士真正可以发挥本领的时期,武士在思想和生活中都以战斗作为处世原则。《早云寺殿二十一条》、《信玄家法》以及之后的《武士道全书》记载了许多作为武士价值观构造的为人所称赞的家训、对阵训,而且一改镰仓时代对“忠”的崇拜,臣下取代无能的主公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1.5 江户时代的武士道

“武士道”一词真正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在幕藩体制之下,武士的职能从战士转向了政治家或是官僚,这毫无疑问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积极影响。山鹿素行等人确立了士道的武士道精神,提出了武士作为市农工商最顶端的地位应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受山鹿思想的影响,吉田松阴的松下村塾就诞生了许多勤王志士和维新大家,山鹿为作为处世之论的武士道加入的哲学要素,将武士道发展成体系而贡献的力量都不容小觑。另外,除了士道以外的叶隐也在地方上不断发展着其思想。

2 从幕府末期到明治时期武士阶级的变迁

明治政府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对江户时期的幕藩体制进行了根本的颠覆,地方的割据势力武家也随之瓦解。武士的无上地位甚至是其权利、俸禄也被新政府否定,武士们被取缔转而寻求向士族的改变。

2.1 幕府末期武士阶级的思想变化

谈到幕府末期的武士思想,首先应当提到水户学派的尊皇思想和国体论。水户藩的思想家会泽正志斋在列强强迫日本开国的时代,在民族主义基础上向天皇提出中肯的建议,其思想和攘夷论一起为中央集权制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外,受货币经济的影响,武士也有了积极的经济行为。在儒家思想中,武士行商是禁忌的行为,但为了应对外国入侵,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经济政策,来推进诸如国防论和富国强兵论的施行。当然这些经济政策也推动了日本体制机制的改革。而且随着国内经济问题的暴露,许多下级武士生活困窘,许多不满分子成为了幕府解体的中坚力量。

2.2 促使武士阶级消亡的一系列改革和事件

远山茂树曾说:“画时期的明治维新,起于天保十二年的幕政改革,终于明治十年的西南战役,这三十七年也是绝对主义形成的过程”。在改元到明治的短短十年间,就让武士这一阶层走向消亡,其速度令人惊叹。

从明治二年的版籍奉还开始,废藩置县,一系列的秩禄处分废除了封建武士的财政特权,明治六年又颁布征兵令彻底剥夺了武士作为固定战斗人员的存在价值,明治九年废刀令禁止武士佩戴作为支配阶级象征的武士刀,明治十年发动西南战争彻底镇压了不平士族的反乱。明治时期可谓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和平的方式对存在了三百多年的,作为战士和国家俸禄人员的武士阶级进行了取缔。

2.3 明治时期的士族

士族的概念基本上是指伴随明治二年的版籍奉还,取而代之的法律认可的拥有族籍阶层。虽然他们承担的责任及所处的阶层与旧武士无异,而且其人员也多为旧武士及其后代,但不能将士族和旧武士同样看待。

深谷博治认为高等士族是指在近代日本大改革的时期,在所处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人群,他将高等士族划归五类:一、明治政府的官员多为高等士族,二、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高等士族多成为了社会指导层,三、明治时期自由民权运动的领袖多为高等士族,四、选出的议员多为高等士族,五、许多没有插手传统工商业的士族引进并发展了日本新资本主义近代产业。

可以看出士族在明治时期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还有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与身份等级森严的江户时代不同,在相对自由的明治社会,在经济、政治及教育等方面占据指导地位的士族阶级的思想、哲学及思考正在悄悄地渗入到日本社会,成为“平民的武士道”。士族人数虽不算多,但其思想渗透领域极广,而且武士不再作为社会的施压者被人民所抵触,明治初期的反欧化主义的国民主义的高涨,也让人们重新审视武士道,为其复兴提供了可能性。

2.4 明治时期武士道的新流派

一、和魂的武士道

伴随着对退出历史舞台的武士阶级的缅怀,日本再次唤醒日本人基本理念的武士道,也就是“和魂洋才”中的“和魂”。其中首推福泽谕吉的《硬着头皮的说法》,本书成书于明治二十四年,明治三十四年被刊登在时事新报上,他将德川时代的三河武士的武士道精神称为“硬着头皮”,来倡导日本人独立自尊精神的重要性。这位功利主义极强的思想巨匠也是出身于武士家庭,可以看出其思想受到了武士道的很大影响。

在《硬着头皮的说法》问世一年后的明治三十五年,山冈铁舟的《武士道》问世了。铁舟自己研习剑道和禅的奥义,再加上弟子们的抄记,完成了这部内容丰富的集武士的处世原则、思想和道德为一书的巨作。

二、皇道的武士道

从明治二十年兴起的国家主义的风潮,日本主义运动的促进,加上日清日俄战争的胜利的影响诞生了皇道的武士道。代表作有明治三十八年出版的井上哲治郎的《武士道丛书》,他认为在日清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是日本自古以来的武士道精神,对天皇无上的忠诚和以天皇为中心的国民道德是战争胜利的精神支柱,并宣传忠诚、减私奉公以及为国家甘愿付出生命的武士道精神。关于对“武”的记述和战士的基本心理的观点的总括,明治时期皇道的武士道精选出版了《军人敕谕》。

3 基督教的武士道

基督教的武士道指的是信奉基督教的旧士族中的知识分子总结出的武士道理论。明治时期的信徒代表人物有植村正久、内村鉴三以及新渡户稻造等人,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是明治政府的军官,多为当时的士族。

比如大内三郎,作为明治时期信教的指导者,是有着儒学教养的武士出身,为了藩阀的繁荣,首先引进西欧的语言、思想和学问,在洋人教师的影响下,逐渐信奉基督教的。他认为“日本的基督教徒们,不仅是为了寻求自己作为民族主义者的安心立命的理论而加入基督教,也是为了构建文明开化的新日本而努力。也就是将构建西欧近代文明的启蒙思想当作一种严格纯洁的理论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从而使它成为新日本的精神基础”。借用山鹿素行所著的《士道论》中的《战分论》中的语言,来分析武士对基督教的接纳,“武士们唾弃市民那种对金钱的渴望,而追求精神道德,基督教为文明的新日本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和道德支撑,认为世上所追求的利是卑贱的,而上天所赐的精神信仰才是真正的财富”。

基督教和武士道的道德理论相结合,超越了武士道原本的历史特殊性,为其的普遍性提供了可能。

4 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

新渡户稻造出生在武士家庭,自小受到武士道教育,随着明治维新后时代的变化,学习海外的思想和哲学,并皈依基督教,成为了日本与欧美之间交流的桥梁。他推行的武士道,是基于他从小接受的“士道的武士道”,并结合作为西方伦理道德的基督教的教义而整合出的武士道。他在其著作《武士道》的序文中写道:“我相信神在所有的民族和国民(包括外邦人、犹太人、基督徒或是异教徒)之间建立了一种有别于旧约的契约”。佐藤全弘发表了题为《日本的基督教化》的文章来描述为在日本传播基督教而奉献的新渡户稻造,他说“作为一个基督教徒和爱国并不矛盾”。新渡户为了宣传作为日本道德脊梁的武士道,为将旧有的日本形态和基督教思想融合发展,为将日本传统社会的“旧约”改为“新约”,使日本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圣经》,写下了这部《武士道》。

5 总结

明治时期的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继续发展了旧武士的思想,形成了“全民的武士化”,让武士的思想和道德观渗入到了普通人的观念中。世界人民对日本的印象还是那个“武士的国度”,但大多数人心里的武士形象仍是在明治时代消亡的武士阶层,现实中仍存的武士道者已变为被“士道”洗礼的东洋绅士的形象,他们汲取了旧武士思想中的优秀传统,又进行改良,其形象不是更接近大家心中的优秀武士吗?新渡户稻造也是自小接受到被美化后的武士形象影响,长大后自己审视歐美人对武士的真正印象,而完成的巨作《武士道》的吧。

武士道随着历史的变迁一定是有许多的侧面的,从武者的修炼,到战阵训、士道的确立、武士阶级的消亡等多个时期,到明治时期已经有许多形式。前两者武士道的思想哲学全然是日本本土所固有的,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许多歧义,但“基督教的武士道”将基督教的价值观与武士道的精神相融合,更利于向世界传播武士道,得到了极高的赞誉。

参考文献

[1]石井紫郎《近代武家思想》岩波书店1974

[2]今枝爱真《禅宗的历史》至文堂1962

[3]内村鉴三《代表的日本人》岩波新书1995

[4]远山茂树《明治维新》岩波现代文库2000

[5]新渡户稻造《武士道》教文馆2000

推荐访问:明治 武士道 日本 浅谈 时期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