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世界与艺术主题的转换

时间:2023-05-27 14:30:2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汉代到南北朝的时段大抵相当于罗马时期,这是两个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精神与艺术模式的重要阶段。双方最突出的区别是前者树立了宗法社会秩序观,以宗法伦理道德为教育主体,构成“家天下”式的精神世界;即使佛教兴隆也不足以改变其主旨。后者在利益冲突中信奉弱肉强食原则,基督教流行,和世俗皇权相合相离,而传教士的入世宗教态度,使宗教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失的精神导师。艺术因此各有不同的发展主题。

关键词:艺术史;宗法秩序;佛教;基督教;艺术;中西文化精神;艺术模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汉代通过伦理道德教化的形式使血统宗法思想成为每一个子民的人生指南,也成为艺术表现的热门主题;西晋名士把汉代经学演变为玄学,对传统宗法思想多少有些质疑,由于传统宗法思想早已把人生共识的伦理道德成功转化为宗法功利的伦理道德,所以玄学之士的质疑都因直接违背共识的伦理道德而不被认可。佛学传入,东晋开始了佛学时代,佛教的救世宗旨基本在个人身心内修,并不以教义介入(也不可能)世俗皇权,反而成为补充宗法思想意识的精神安慰剂。

罗马则以共治皇帝形式建立了政制,基督教最终成为国教,开始了宗教神学与世俗皇帝之间的权力斗争。

同样是大一统的时代。双方却各有一套思想方法和精神世界,艺术也随着各自的轨迹演进。

一、不同的思想方式和精神体系

思想方式不是一朝夕间铸就的,在中国从周朝制订《周礼》开始,就使血统宗法思想完成了制度化,到汉晋南北朝时,一统政权分裂,但宗法思想、宗法目标是共同的。欧洲罗马则依靠武力征服周边城邦国,包括对希腊的占有。而希腊的城邦公民制度和“文化”为罗马人所欣赏,他们在此基础上改变为自己的大一统的城邦国家制度。

1.宗法伦理道德为中心的思想特色

从汉到晋,宗法理论由“五德终始”论完成了严密的体系,“五德终始”论的基础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司马迁、董仲舒、刘歆、王莽是其构筑者;汉代今文经学是这一体系的学术主体。进入三国魏晋时期,固有的“士族”、“门阀”社会尊卑等级不再一成不变,思想体系发生动摇,汉代“命运”说再次流行。

汉人重视命运,归之“天人合一”论。一个人面相生来怎样,就暗藏“天”所赋予的命运,“察表侯以知命”,性、命在“表侯”、“骨相”中皆有所属,表侯、骨相,都是面像、手相、体相的另一说法。王充例举:

黄帝龙颜,颛顼戴干;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皐陶马口,孔子反羽。

“面相”的重要性超过“血统”的“贵贱”,出身“高贵”血统的“面相”不好,则会“命运”多难;反之亦然。所以“形”和“命”相表里,才会有世上之“名”。“才性”不同,“名目”亦有不同,这就是“形名之辩”。

三国魏刘劭著《人物志》主旨是讨论人物外表与内在素质、才能的关系。基本思想方法是依阴阳五行说的规律,从宗法伦理道德标准衡量一个人的良、善、恶、劣等级。汤用彤先生认为《人物志》有八点值得注意,分别是:

一曰品人物则由形所显观心所蕴。人物之本出于情性,情性之理玄而难察。然人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汉魏论人,最重神味。曰神姿高彻,神理隽彻,神衿可爱,神锋太,精神渊箸。神之征显于目……故蒋济论眸子,而申明言不尽意之旨。盖谓眸子传神,其理微妙,可以意得而不可以言宣也……

二曰分别才性而详其所宜。凡人气禀生,性分各殊。自非圣人,材能有偏。就其禀分各有名目,陈群立九品,评人高下,各为辈目。傅玄品才有九。人物志言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师氏之任也;有法家,司寇之任也;有术家,三孤之任也;有国体,三公之任也;有器能,冡宰之任也;有臧否,师氏之佐也;有智意,冡宰之佐也;有伎俩,司空之佐也;有儒学,安民之任也;有文章,国史之任也;有辩给,行人之任也;有雄杰,将帅之任也。夫圣王体天设位,序列官司,先有攸宜,谓之名分……圣人设官分职,位人以材,则能运用名教。袁弘著后汉纪,叙名教之本,其言有曰:“至治贵万物得所而不失其情。”圣人故作为名教,以平章天下……

三曰验之行为以正其名目。夫名生于形须符其实,察人者须依其形实以检其名目……刘劭有见于相人之难,形容动作均有伪似,故必检之行为,久而得之……

四曰重人伦则尚谈论。夫依言知人,世之共信……然依言知人,岂易也哉?世故多巧言乱德,似是而非者……刘劭志人物,而作材理之篇,谓建事立义,须理而定,然理多品而人异,定之实难……故刘劭陈述论难,而名其篇曰材理也。

五曰察人物常失于奇尤。形名之学在校核名实,依实立名因以取士。然奇尤之人,则实质难知……刘劭立论谓有二尤,尤妙之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尤虚之人,硕言瑰姿,内实乖反……品藻之术盖以常士为准,而不可用于超奇之人也……

六曰太平必赖圣人……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主设官分职,任选材能,各当其宜,则可以成天功。是则人君配天,正名分为王者之大柄;诚能以人物名实之相符,应官司名分之差别,而天下太平……

七曰创大业则尚英雄。英雄者,汉魏间月旦人物所有名目之一也……志曰:“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按汉魏之际,在社会中据有位势者有二,一为名士,蔡邕、王粲、夏侯玄、何晏等是也;一为英雄,刘备、曹操等是矣……

八曰美君德则主中庸无为。为知人任官之本。

最重要的是“为知人任官之本”,关系到宗法伦理纲常的正常化,也关系到知识分子个人的政治出路,这是“才性之辩”的必要。

“才性之辩”论是经学向玄学的过渡,“玄学”之“玄”,如汉代扬雄《玄书》的“玄”,是天、道的意思。强调圣贤以天道为本统。“玄学”从学术道统说来自汉代经学,人物品藻就是经学的“循名责实”,才有“综核名实”,需要鉴识人伦(宗法伦理):

推荐访问:转换 精神 艺术 主题 世界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